• 首页>范文 > 范文
  • 舞蹈表演情绪化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能力

    具体来讲,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能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的成长:一、 训练形体,提升气质舞蹈能改善人的体质,有着明显改善形体的功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挺拔、优美身体姿态,并对孩子气质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的教材可使幼儿和青少年在舞蹈学习中达到运动的效果,进而培养他们的动感与自信,并可通过学习传统舞目,增强孩子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形成内外兼修的高雅艺术气质。有了健康的身体和优美的气质做后盾,他们就能对每件事物保持兴趣与活力,相信未来不管他们在哪个领域,都能无往不利,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二、 传承民族文化,提供综合素质“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之母”,它取材民间、易于模仿与传承,表现形式生动鲜明,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中,不仅包括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舞蹈,还有哈尼族、达斡尔族、傈僳族、白族、傣族等40多个民族的50多个舞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引导孩子逐步深入的学习民族民间舞,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现力和文化修养,提升孩子的艺术造诣,培养孩子的民族情结,使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渗透到整个舞蹈学习过程中去。

    让幼儿和青少年在愉悦的舞蹈学习中,感受博大而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并传承下去。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单单是随着音乐舞动,而且将接触到这些舞蹈背后蕴含的各民族的音乐、服饰、风俗、传说等,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 培养七大能力1、 观察模仿能力观察模仿能力,是舞蹈的基础形式,也是儿童感受、意识形成的重要方式。民族民间舞学习的过程,是对孩子观察模仿能力的反复锻炼与提升。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一至三级舞目中,有很多动物模仿类的舞目,如《吐泡泡的小鱼》、《小蜗牛》、《企鹅》等。这些舞蹈从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形态模仿来引导孩子对舞蹈产生兴趣,激发孩子的艺术表现力,为孩子学习舞蹈打下良好基础,给未来的延伸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2、 即兴表演能力考级教材的编委们都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的民族民间舞专家,无论组合的编排还是素材的选用,都是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感的非常新颖的舞蹈。孩子们只要经过3至4个课时的学习即可掌握一个小舞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接可以进行表演啦!我们的教材在舞蹈的设计上强调道具的运用与民族服饰的穿着,通过民族文化典型性的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与爱美情节,使学生在舞蹈状态中学会表现自己,并变得更加自信,这些都将为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为自己创造并赢得更多机会。

    3、合作交流能力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为孩子与伙伴交往创造了条件。我们的舞蹈中有双人配合、队形变换、整体造型等,孩子们在完成这些舞蹈的过程中,需要与小伙伴合作、交流、配合,需要不断的沟通和对彼此的尊重,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善解人意。

    而且孩子在舞蹈的学习中能掌握一些社会交往技能,包括顺利地加入团体活动、对同伴表示赞扬和支持、恰当的解决冲突等等。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使孩子们在未来学习和工作道路上更好的与人交往与合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角色。

    4、自主能力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孩子性的意识严重不足,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中特地设置了道具舞蹈,孩子们需要在上课前准备所需道具、服装还有音乐,整理好后放到自己的小书包里。

    每天上下课他需要更换舞蹈服装,根据不同民族更换舞鞋,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结合孩子的兴趣,通过舞蹈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他的自主能力。

    5、思考能力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无论是舞蹈的动作、节奏、队形以及唱词的记忆,还是舞蹈语汇和文化背景的结合与理解,都是对他们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学习舞蹈的孩子文化成绩也非常好,各方面都出类拔萃。

    阶梯式的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将不断的培养、发展孩子们的综合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孩子文化课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完善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6、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

    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我们的教材在设置上也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培养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

    如三级的《小小服装设计师》中有三个舞蹈动作造型是由学生创作完成的,而且要和别的小朋友不同,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体会创新的快乐。

    7、综合拓展能力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是培养孩子对舞蹈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训练,能够提高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能力、锻炼孩子的反应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等等。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舞蹈学习能够不断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

    如何加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

    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

    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或演出失利。

    通常情况下,一般人都可能有过明显的怯场体验。这种由第一次造成的怯场,通常会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的逐步适应渐趋减弱以致最终消失。

    但如果每逢临场过于紧张的情绪始终难以消失,即怯场成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越演越烈,同时还会伴有心悸、头昏等生理症状,这就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那么舞蹈表演者如何才能在舞台上克服怯场问题呢? 一、我们要深入的探究一下舞蹈表演者之所以产生表演怯场问题原因何在: (一)过度紧张一种高度兴奋的情感体验,也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肌肉的收缩,它往往与活动的关键时刻相。

    有的舞蹈演员演出前就高度兴奋,甚至难以入眠,临场演出紧张加剧,这种现象延续的时间越长,消耗的精力就越大,一旦真的上了舞台,原先熟练的技能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就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 (二)缺乏适应能力(或应变能力)。

    有些演员习惯于固定的教室,固定的训练伙伴以及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指导老师,只要客观条件有所变化,立即引起心理上的不稳定感从而产生怯场现象。 (三)演员缺乏成功的自信心,甚至总担心要出错。

    正如你骑自行车到田埂时,如果你信心十足,就会胜利通过。反之,你总想着别掉下去,就有可能掉下去。

    因为掉下去的表象瞬间在你眼前出现,你就会感到心慌脚软,引起相应的掉下去的运动反应。 (四)个人成败得失考虑太多。

    演员如果名利观念特别重,甚至非要压倒谁不可,这就会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五)评价忧虑。

    评价忧虑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表现不十分满意,在考试或表演中,由于有考官老师、评委、观众在对表演者进行单向评价、裁判,所以造成了表演者忧虑更多,心理负担加重,影响自身水平的发挥。

    舞蹈应该以什么为主?舞蹈是什么?舞蹈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爱问知

    舞蹈的灵魂是舞蹈肢体语言的独立性。

    在舞蹈创作和欣赏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彭。但舞蹈的起源应早于音乐,舞蹈的风格、类型不直接受音乐的影响。

    舞蹈的灵魂并非是音乐,而是舞蹈肢体语言的独立性。 不过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 相映生辉的关系, 使之达到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

    用辨证的观点看, 舞蹈是用身体谱写的旋律, 它其中有音乐的元素; 音乐中有舞蹈形象, 好的舞蹈音乐能使舞蹈充满活力、光彩, 同时舞蹈也赋予音乐的生命力,使音乐更有立体感。 当然对舞蹈欣赏还是需要用“听”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文化物质的需求,它可以通过“听”来扩展舞蹈欣赏空间, 调节情绪。

    但却不能因为“听”而步入“音乐主宰舞蹈的生死存亡”的误区。如果我们过分强调音乐的作用, 会使舞蹈中的舞蹈形象脱离人物形象而使舞蹈失去应有的价值, 我们应该明白人们不会为欣赏音乐而到舞蹈演出场所这一简单的道理。

    我认为: 人体动作才是舞蹈欣赏的直接对象。 舞蹈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

    从条件上讲:舞蹈必须借助人体为工具;必须是在自然和社会中进行。其次从人的功能上说: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是情感世界的回味、宣泄和体验。

    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及强的身体控制力;需有超常的“内模力”和感受力;需具有一定的情感逻辑或情感体验。 舞蹈既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

    舞蹈审美活动的内涵成分十分丰富和复杂,在此我只想从三点略加阐述。 一 、舞 蹈 动 觉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

    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筋肉感觉”,又叫“第六感觉”。 是对运动中力量的大小、阻力的大小、运动范围的宽阔等等,来认知自身筋肉关节的地位、彼此关系及和空间的关系。

    无论是反射运动或随意运动都受其指导。 1、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体态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的运用人体,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演员的表现力。

    骨骼的开掘和定位是人体可塑的外部条件,大量的、最重要的是筋肉感觉的控制和使用。在舞蹈中,我们可以被《孔雀舞》手臂的表现力所慑服;可以被“闪、转、腾、挪”的技术、技巧所震撼,它所呈现出的事实正是对舞蹈动觉的高级驾御力。

    舞蹈中动觉的细腻运用程度 (脚趾、手指、眼神、气息的位置等);驾御认知的深度(从骨骼到体态、从立点到力点);有序的训练过程是舞蹈独具和无与伦比的。 舞蹈人体动态有两个方面:(1)、静态上的舞姿造型依赖于舞蹈动觉的调控。

    (2)、协调性、韵律感、延伸感是舞蹈动觉中动态关系需要强化训练的重点。 在舞蹈中“动律”、“动势”、“动效”是认知和把握舞蹈动态的理论概括。

    “动律”是指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型;“动势”是指舞蹈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身体的趋势;“动效”是指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 所以说对人体动态的认知是舞蹈动觉中首要涉及和强调的重点。

    2、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 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

    舞蹈中出现的 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 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 人物形态勾画出社会中人角色的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国戏剧“生、旦、净、末、丑”简单的概括了人物动态的层面结构。

    同时大量的课堂民族、民间舞内容,也是要从原始的形态模拟开始 。 自然形态是指动植物所具有的各种的形态,大量的舞蹈对自 然的模拟给予舞蹈更多的动态模式和丰富的舞蹈动觉类别,人体 可以是山、是海、是雀、是鹿、是树、是雨,无所不至。

    随意形态是在即兴状态中任意调动肢体产生的人体形态,虽 属性不确立,但确具有及强的内在模仿力。 舞蹈中人体形态的模 仿是类别的归属和继承,舞蹈动觉恰恰是从对各类人体形态的模 拟开始的,丰富的人体形态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 的依据。

    3、舞蹈动觉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 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上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 训练、舞蹈作品中,刻意扑捉、把握、融入舞蹈动觉的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民族情态。

    环境情态。心理情态。

    民族情态中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舞蹈形式显示出动态、体态、动律主要运动部位身体配合上的差异,如屈漆动作,各民族在动作节奏、起落控制上显示出各自独具魅力的舞蹈动作差别。这些一方面成为舞蹈的财富来享用;另一方面拿来为 舞蹈动觉上的体验进行舞蹈功能上的训练,使人体得到更大的 可塑性和表现张力。

    环境情态,住山的唱山、靠海的唱海、草原与雪山、南国与北疆,因自然地貌的差异,性情各异,心态万千。藏族地处高原多山而 不平形成了屈漆、扣跨的体态,而蒙古草原造就了昂扬桀骜的天 之轿子般的体态和动律,黄土地那高亢激昂人们形成了自我地貌 环境特有的舞蹈形态,等等许多都是如此,似。

    中国民族民间舞论文

    一、中国民间舞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技巧 我们可以从中国民间舞的根源——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来分析和寻找答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技巧。在此,我不做全面地分析和介绍,只想着重地分析一下已被舞蹈学院纳入必修教材的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中的技艺性舞蹈。

    1.汉族 自古以来,汉族各种民间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庙会、迎神庙会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争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称赞。

    汉族民间舞蹈正是在这种技艺求精中不断发展的。 (1)安徽花鼓灯。

    花鼓灯中的“盘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

    上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摆成各种姿态的技巧表演。中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双人武功表演。

    地盘鼓是鼓架子单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满地抓”、“豚跳”等。艺人们在展现技巧的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专长。

    他们常常在变幻莫测的拐弯和罕见的技巧中,洋溢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例如怀远的石敬礼(艺名“石猴子”、洪云艺名“小水子”)、凤台的武佩轩(艺名“气死猴”),从他们的艺名就可以看出他们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矫健。

    (2)山东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场与武场之分,武场正是“鼓”、“棒”、“伞”大显舞技的部分。

    舞者在跑动时步大身低,落脚生根,蹬脚扬尘,坚实有力;跳跃时则强调干拔与上窜,犹如“旱地拔葱”。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种蹲、踢、跳、转技巧,那么鼓子秧歌的稳健潇洒、淳朴刚劲的风格就很难体现。

    鼓子秧歌的发源地——鲁北地区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术之乡沧县和杂技之乡吴桥。武术与杂技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艺表演。

    (3)还有诸如安塞腰鼓、广东英歌、湖南花鼓、辽南高跷、东北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热巴,是技巧性很强的舞蹈,在民间是由世袭的流浪艺人表演的。

    其中铃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艺人手持牦牛尾和铃铛,女艺人右手持单柄手鼓,左手持长鼓槌击打。

    开始时,男女一起表演,男纵跳挥铃,女旋转击鼓。当跳到气氛热烈时,就拉开场小进行技巧表演。

    先是女演员集体表演鼓技,有“顶鼓旋转”、“缠头击鼓”、“扭腰打点”等技巧动作。表演完鼓技之后,鼓队散开站立一旁,由男演员上场,在鼓声伴奏下一个接一个应声呼叫,抖肩起“法儿”,各自表演不同的技巧动作,有“单腿跨转”、“躺身平转”、“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

    另外还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儿,如“滚毛”、“抡背”等。铃鼓舞有很多套鼓点,每套鼓点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动作。

    演员应场上鼓声而舞,腾跃飞舞,在快速倒脚步中结束。又如藏族民间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种靠技巧表演来抒发情感的舞蹈,跳起来粗犷奔放,气势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舞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

    舞时,她们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竞技色彩。

    盅碗舞,亦称“打盅子”。过去由男艺人表演,本世纪20年代以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动作舒展流畅,柔美端庄,高潮时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起舞。

    筷子舞多于喜庆欢宴的场合由男子单人表演。舞者原地单手或双手握一把筷子,随着腿部韧性屈伸,身体的左右晃摆,快而碎地抖动双肩,两臂松弛流畅地用筷子击打手、腰、腿等各个部位。

    舞者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打脚,由慢转快,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 4.维族 盘子舞是维族舞中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的一种舞蹈,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顶碗小碟舞”的俗称,通常是由女子单人表演。

    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挟手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

    另外,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5.朝鲜族 象帽舞和长鼓舞都是朝鲜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舞者戴特别的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转和飞舞。

    技巧越高,头上的长缨就越长。舞者手中击打着小鼓,以“喜鹊步”跳跃前进,如腾空遥射,如冲锋向前,而头上的长缨不断旋绕。

    长鼓舞多为女性表演,后来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键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

    高低音色的鼓声、花样繁多的鼓点相映成辉。表演进入高潮,常作行进性的连续旋转。

    技艺高超者,可转几十圈之多。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舞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还是。

    表演节目的作文

    舞蹈表演

    在愉快的寒假生活里,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比如说:春节、庙会……要说在我自己身上发生的,就属那次迎新春舞蹈表演了。

    在寒冷的冬日,二十多名穿着整齐的服装的同学在表演大厅里准备进行最后一次彩排。在经过指导老师认真点评后,彩排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彩排大家都很认真,像真正表演一样,彩排结束后,同学一个个都气喘吁吁的。接下来就是等待下午真正的表演了。

    吃过午饭,我们大家又重新补了妆,整理整理衣服,在指导老师的指定下,我们在等候室里等待出场。在等候室里,我们争先恐后抢在门口前观看各位演员的精彩表演。在我们表演前有精彩的儿童舞蹈、成年演唱、儿童演唱、魔术等表演。

    在临近我们表演时,我们舞蹈队的每一位队员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这次表演将在我们的电视台播放,爸爸妈妈可以在电视里看到我们的表演,我要上电视了,真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紧张的是:万一在表演过程中出现失误怎么办,我在心里默默的给自己打气加油。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

    该我们出场了,每个队员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当站在舞台、音乐响起的一刹那,激动兴奋的感觉霎时涌向心里,紧张的感觉不翼而飞了,化成了轻松的微笑。轻盈的身体扭动着,像一个个仙女在摇摆着;我们的脸就像迎着朝阳绽开的花朵。

    表演顺利结束了,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教我们舞蹈的王老师与我们合影留念,回家的路上,我喜悦的心情仍未散去,我想,我今晚都无法入睡了吧。

    愉快的寒假,难忘的春晚表演。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