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教学教案范文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帮助残疾人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不随意走动,有事先举手 2、认真听讲,不打断别人的话 3、懂秩序,守规则,起坐轻便,离座时,桌椅、物品要归位,轻开门窗 活动准备: 1、挂图:《轮流说话》 2、录音机、较活泼的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在乐曲声中讲故事。
——利用集体讨论时间,一边播放活泼的乐曲(音量要大一点),一边给幼儿讲故事。 ——请幼儿回答:可以听清楚老师讲的故事吗?为什么听吧清楚呢? 2、 将乐曲关掉,重新讲故事。
——引导幼儿比较两次听故事的感受有何不同。 ——问幼儿:别人说话时,我们该怎样呢? 3、 与幼儿一同欣赏挂图《轮流说话》的内容,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讲述图片内容。
——不随意走动,有事先举手 ——认真听讲,不打断别人的话 ——懂秩序,守规则,起坐轻便,离座时,桌椅、物品要归位,轻开门窗。
怎样进行智力残疾儿童随读班级的课堂教学
怎样进行智力残疾儿童随读班级的课堂教学智残儿童随读班级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到智力残疾学生?这个问题一直是随读班级的教师感到困惑的。
近几年来,在随班就读的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如“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分层教学”等等。当然,这些经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对其进行理论论证。
在现实的随班就读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教师只是在时间划分上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对普通学生授课,普通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再辅导随读生,把照顾差异简单理解成只有通过个别教学才能实现;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残学生,就多让智力残疾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答,为了让智残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有的教师对随读智残学生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随读生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这些作法都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
随班就读的教学不仅要使随读的残疾学生有进步,潜能得到发展,而且要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降低并有所提高。基于这一点,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随班就读班级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和挑战性 一节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明白,而且要通过教师讲解、板书或其它婉转的形式,让学生也明白,转化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随读智残学生和普通学生在身心特点、学习特点上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他们也都需要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目标上有共同的地方。
但由于残疾造成的差异,对他们的教学目标也不应完全相同。例如对智残学生概念理解要求低一些,记忆量少一些,题目难度可以小一些。
但是教学目标对智残学生也应有一定的挑战水平,处于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高度,否则就不利于智残学生的智力开发。一般讲,低年级随读的残疾学生同普通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上差不多,到中高年级可以适当降低,一般处于普通小学大纲和相应特殊学校教学大纲的水平之间较为合适。
另外在智力残疾学生可接受的情况下,可以多考虑一些实用的知识技能目标。对于其它普通学生也不应是一刀切的划一目标,在普遍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情况下,也应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划分为几个层次。
对智力残疾学生除了制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外,还应考虑缺陷补偿矫正、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目标。目标确定后,接着还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作相应的调整。
(二)各环节教学和兼顾性和互促性课堂上为了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上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果我们在课堂新授课的大部分时间置随读生不顾,仅到最后练习时才来辅导随读生,显然效果是不会好的。
教学中要兼顾不同程度的教学对象,就以堵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做不到的,而往往是我们教师缺少照顾不同学生需求的这种意识。实际上,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这也并不十分困难。
例如数学课上我们往往借助数小棒来认识11—19这几个数,先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再加一根认识“11“,加两根认识12,……。能否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形成 “10”这个新的计数单位,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智残学生由于反应比较慢,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其它同学已将10根小棒捆好时,他还未完成,这时教师应检查一下他有没有将10根小棒捆好,请同桌的伙伴帮他一下,如能这样,就为学习11、12…..这些数做好了准备。反之,如果教师在这个环节上没有照顾到他,十几根小棒仍散在桌上,他也就无法跟着老师的进度去认识11,12…..这些数了。
再譬如提问时,我们可以将易回答的问题请成绩差的学生、随读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则请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成绩差的学生复述或问他是否听懂了,有的语文教师在〈瑞雪〉这一课看图学文时,为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为智残学生设计的问题是:图上画了什么?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为普通学生设计的问题是:从图上农民动作、表情看,农民会说些什么?把这幅图的内容按一定顺序说一说?以上两组提问有机穿插进行,通过叙述整幅画面的内容使零碎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能帮助智残学生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学会观察事物。当然残疾学生有时也有他们的优势,反过来也能促进普通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学艺术,努力形成同学间这种互促的效应。 (三)教学方法的补偿性和直观性 普通教学的许多经验和方法对智残学生都是适用的,各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所以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普通生和残疾学生质量的提高。
但是残疾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也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针对他们的缺陷采取一些补偿的方法。
例如考虑到智残学生理解能力差些,给他们出些辅助提纲,讲课节奏不要太快,教学语言要好理解等,特别要求我们加强直观教学,在教学中多使用教具、学具、挂图、实物,以及一些电教手段。直观。
认识正方形教案关爱残疾人主题教学
一、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觉发扬关爱残疾人的精神,进一步教育他们主动地伸出手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从而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教育学生尊敬残疾人。使学生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形式:感悟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结合
四、活动准备:
1、学生搜集残疾人资料,准备蒙眼布。
2、歌曲《爱的奉献》录音带
五、活动过程:
(一)游戏触情,引入主题
同学们,下午好!这次班队会的主题――关心残疾儿童
世界上的人可以有多种分法:黑人、白人;中国人、美国人;还有健全人、残疾人……
毫无疑问,残疾人是最弱势的却又是为数不少的一个群体。目前世界上有残疾人6.5亿仅在中国就有3000万残疾人,其中包括778万肢体残疾人。而残疾儿童就有600多万。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吗?(眼睛看不见的人,没有手的人,嘴巴不会说话的人等)
同学们说得对,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我们称为残疾人。残疾人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体验体验吧!
1、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半分钟后谈论你的感受?如果在黑暗中做事情,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请两位同学蒙上眼睛找座位。
2、请同学们把书包里的书本全部拿出放在桌子上,右手握拳放在胸前,用左手整理书包。
3、游戏结束后,谈体会。与平时比较有什么不同。
4、结论:一件平日里最简单不过的事情,现在变得如此艰难。
从这个游戏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结论:我们应关心爱护残疾儿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当我们尽情享受这个世界的无限美好时,可曾想过,还有一些小伙伴,他们的一生,只能以黑暗为伴,与无声为侣。甚至有的人,精神世界一片混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残疾儿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关注他们特别的生活。
(二)身残志坚故事会
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同学们就感到了许多不便,而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多么不容易。可他们战胜了生活的困难,克服自身的残疾,用自立自强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讲讲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听后学生谈感受。
结论:很多残疾儿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更应该多方面地了解他们,关心帮助他们。说说如何帮助残疾人。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交流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讨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帮助他们,收获和感想一定不少吧。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有了太多的感悟。也许,他们的要求并不多。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小小的帮助已足够。愿爱心常在,感动常在。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世界将永远成为美好的春天。我不由地想起一句话:“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当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伸出自己热情的手,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温暖啊!
让我们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今天的班队会。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投影显示歌词,全班同学齐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