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霸王别姬影评范文
求《霸王别姬》影评,最好800-1000字
从霸王别姬吧找来的: ================================ 《霸王别姬》与张国荣 无疑的,《霸王别姬》为张国荣赢得了最高的荣誉,是他的颠峰之作。
程蝶衣,一个戏子,一个旦角,一个为情为戏而生的赤子,一个重情重戏的同性恋,一个敢爱敢恨的人!让我如何去叙述他这一生呢?是该肯定他的情,他的戏,还是该否定他的爱,他的人?从感情上说,我喜欢他,甚至欣赏他,而理智告诉我,他所有希冀的爱是不正常的,是世人不能容忍的。 喜欢他,因为他的美丽,温柔,和不被理解的感情。
在妓院长大孩子,自然而然的有了过多的脂粉气,加上美丽母亲的良好基因,让他看上去已然是个活脱脱的温柔的女子。被母亲狠心的砍断六指,再抛弃于陌生之处,梨园的艰苦生活,同龄孩子的嘲笑,让敏感的他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于是柔弱的他和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倔强,本能封闭起自己,其实,他只是在保护自己。
段小楼对他一连两次的解围,无形中将他充满防备的心敲开了一道缝隙,透过这道缝,爱将他的心填满了,也许这时的他只是小孩的一种依恋,还构不成爱情。然而,唱旦角的他无法接受“我本是男儿郎”,却扮成“女娇娥”的命运,他反抗,逃跑。
当因为看到“角儿”的表演而泪流满面的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京剧的神秘魅力,那是神圣的召唤,有着强大而致命的吸引力!他又返回了戏班儿,为了拥有一个“角儿”所有的一切!小颠子的死,师傅关于戏的教诲,还有段小楼的成全,将他推向了真正的戏剧之路。在张公公那里经历的一切,使他彻底错误的了解了他所认为的一个旦角的使命,于是把“从一而终”的教诲错误的自然而然的对应到了段小楼的身上,最终造成了他一生的不幸。
段小楼的性格是最可玩味的。一个极端矛盾的人,他为了救别人自己挨打,却在被打时口口声声的求饶。
他突兀而梗直的惹恼日本人,却在文革期间出卖了他一生的挚爱!看似不可思议,却件件都在情理之中。他的爱也让人恼火,他爱师傅,更爱师弟,他爱京剧,更爱女人,他爱妻子,却更爱自己。
留情太多,是他的错。说道他对程蝶衣的感情,我更愿希望是爱情。
是的,他是爱他的,袁四爷出场时前的那一幕,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程蝶衣的双手从身后圈住他,轻柔的移动在他的腰间,而后有意的轻触,玩笑间,两人都怔住了,迷失在对方的眼中。
他是怕,怕被一分不正当的感情捉住,无法自拔,于是他救了菊仙,又娶了她。 菊仙是唯一的女性,她爱的执着,爱的热烈,爱的深刻,爱的勇敢。
有时女性才是最坚强,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一个。程和段都有性格上的缺陷,而身为女人的菊仙,给了他俩最无私的爱,她柔韧圆滑的处世风格僻护了两个最脆弱的男人。
然而她是为爱而生的,她永远无法承受无爱的段小楼,所以她自己结束了生命。 三个人中,程蝶衣爱的最苦,段小楼爱的最累,菊仙爱的最真。
三个人中,程蝶衣活的最伤感,带着无尽幽雅的伤感。段小楼活的最可悲,带着满身无奈的可悲。
菊仙活的最勇敢,带着坚贞顽强的勇敢。 其实程和段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他们是唱红了的角儿,因此有很多人捧着,附和着。
却因戏子是下九流,他们又多了一分不被人知的深深的自卑感。于是,他们乘娇,他们自大,为了掩盖自身的卑微,只是没认清自己其实只是有权有钱人家的玩偶罢了。
张国荣的表演是全剧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狂放时的不羁与决绝,柔情时的深刻与痛苦,他的表演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
我不知道在现在的演员中,还会有谁能比他更合适出演程蝶衣这个角色。我知道尊龙在《蝴蝶君》中的表演,让人失望之余,又想到了张国荣。
不知该如何形容这样一个男人,他,有着绝代风华,有着绝世才华,有着无穷尽的魅力,象颗遗世独立的珍珠,高高的站在那,等你被他吸引,为他倾倒。我知道他不是最好的,但确是我最喜欢的。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 《霸王别姬》 15岁时我前后共看了8遍才看懂《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带给的震憾是难以言表的。多年来我一直为遍寻不到这个VCD而苦恼,甚至梦到过在一家大型音像超市里(所有影片以首字母排序出售)怎么找也找不到。
我完全被陈凯歌的导演风格,张国荣的旷世表演惊呆了。此生有幸看到这样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但不幸的是,我二个月后,在张国荣去世后买到了VCD。如果早知结局如此,我宁愿从来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这种想要得到所爱必须失去一个至爱的痛苦,我此生再也不想体验第二次了。
《霸王别姬》当之无愧是中国电影上的里程碑,通过其史诗般的,跨越数个时代和社会的剧情,人文主义的导演风格,它带给了世界影坛冲击波式的震憾。它用一个传奇的故事改变了中国电影在外国人心目中固有模式,是第一部能在国内公映的批判文革,和包含同性恋体裁的电影。
(虽然国内描写同性恋的电影拍了不少,但能得到公映的寥寥无几。张元算是其中最倒霉的一个导演了,外国奖得了许多,但在国内放映的影片屈指可数,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它一改其传统风格,拍起《开往春天的地。
《霸王别姬》的经典影评
我是假霸王 你是真虞姬
从程蝶衣进门拜师那一刻说起
段小楼凝视着程蝶衣
新来的师弟羞涩的外表分明带着几分倔强
之后
他们的故事开始
段小楼雪地受罚
程蝶衣为他披上衣服
两人偎依着
蜷缩在被窝
蝶衣对师兄的依恋从此开始
师傅为蝶衣放砌好的练功砖
被小楼有意无意地踢去一块
以致被师傅罚
蝶衣逃跑又回来
遭师傅酷打
小楼为此竟要跟师傅拼命
日本兵进城的时候
小楼无畏地去找蝶衣
国民党伤兵羞辱蝶衣
段小楼跟他们打架
…………
蝶衣已离不开小楼
他始终敌视菊仙
他料到师兄有了菊仙便会没了戏
蝶衣已离不开京戏
他说
师哥,我要让你跟我---不,就让我跟你好好唱一辈子戏,不行吗?
这帮小半辈子都唱过来了吗?
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一剑风情
他倒在戏台上,不差一个时辰
他问
虞姬为什么要死?
那只是戏
而对蝶衣,那不是戏
那是他的一切
人戏不分,雌雄难辨
所谓不着魔,不成活,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袁四爷固然混蛋,然他此言不虚
急求《霸王别姬》的影评,2000字左右,不要网上一搜就会有的
迷恋与背叛
必须承认,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国产电影有种本能的偏见,认为就是拍不过人家的大导演,拍不出人家的大手笔。当然,其实这是谬论。现在不用谁站出来批判一下我的这种情节,我自己也会毫不客气的承认。
从前对张国荣一直都没有感觉,可在[霸王别姬]里,每每看到他,都会有心灵为之一颤的感觉。那种没落贵族的高雅气质,那种哀怨而骄傲的眼神,那种轻柔又充满感情的动作,无一不让人心牵程蝶衣的所有一切。他的情感,他的心情,他爱的人与他妒忌的人。
其实蝶衣是个单纯的人。被师傅逼着从小唱坤角。但每次都会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是为了小石头,为了那个一直照顾他、关爱他的大师哥、后来的霸王段小楼而留了下来,心甘情愿的在后来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他并不知道,在那以后,他所有的心情与情感就轻轻的在这句话里被颠覆了。
从此,小豆子成为了程蝶衣;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是成为 “虞姬”,虽然他也演“贵妃醉酒”,扮“牡丹亭”,但他的心愿,只是与他的霸王呆在一起唱一辈子的戏,做到师傅昔日里说的那般,“从一而终”。但就如段小楼所说,他忘记了,戏与人生本是两码事,他偏要将戏中全部的思想与情感倾倒进生活,如此固守,执迷不悔。
直到菊仙的出现,直到这个名妓抢去了他的“霸王”。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所有人恭贺着段小楼能与菊仙定亲而程蝶衣突然打开房门安静的出现在热闹的人群中时,心里会生出深深的遗憾与伤感。我想我是被蝶衣单纯的执著所感动,以至于始终对处在这场纠葛中的最大受伤者抱有同情与遗憾。
除了段小楼,京剧就该是他最难割舍的东西了。其实人戏不分倒也正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戏的痴迷。他为日本人唱戏,开始仅仅是为了营救段小楼,但青木对京剧的尊重与喜爱又令他不自禁的感到宽慰。相较之下,段小楼、小四所代表的所谓“劳动人民”反显出一种可笑的愚昧。
相对于蝶衣,菊仙要幸运得多,也不幸得多。她得到了段小楼的爱,却也经受了他的背信弃义。对于蝶衣,她内心始终复杂:既反感他人戏不分地迷恋自己的丈夫,又轻视他耍尽手腕要与段小楼在一起。作为女人,她在身为名妓时就渴望从良,有种要保护自己家庭的本能。她认为一切的不祥都缘于蝶衣,所以曾强烈要求丈夫与他分开;但她胆色过人,同样心地宽厚,心疼被毒瘾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蝶衣,怜惜无法上台演绎“虞姬”的蝶衣,甚至在丈夫揭发蝶衣时也予以喝止。在她生命的尽头时刻, 只是澹然的将蝶衣送给小楼的剑放还给揭发了她的蝶衣,然后转身,回头,轻轻一笑,无奈伤感却无限宽容。这个八面玲珑的女子被自己深爱并深信的丈夫推向深渊,却没有再去害任何人。坚强,孤独,又那么骄傲。
可笑的是被他们两个同时迷恋的“霸王”。迷恋是什么?那是包含了太多纯粹与伤感的东西。挚爱,信任,无悔,崇拜,是一种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也不愿的盲目情感。但整个悲剧的最深邃最惨烈之处,正在于这种迷恋所遭受的彻底的毁灭性打击。两个人共同的偶像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犹豫就作出了决断——背叛。而对象就是他深爱的妻与深信的师弟。
直到最后。历经种种磨难后的蝶衣与段小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二人再度合作起那场见证了他们全部甜酸苦辣全部心情故事的“霸王别姬”。当段小楼忽然的唱出“我本是男儿郎”时,蝶衣那么自然的接口:又不是女娇娥。段小楼只是说,错了,又错了。蝶衣于是在那刻恍然的醒悟:一直沉溺在戏中多年的情感原来只是“错了,又错了”。他终于没有选择,坦然地拔剑,在那把见证了他们师兄弟从头至尾全部故事的剑下倒地。那样平静,波澜不惊。最终,他在清醒里背叛了自己的情感;也或者,他已经做到了“从一而终”。只因,他是以“小豆子”的身份出现在师兄面前,也以恢复了的“小豆子”的身份死在师兄的脚边。
两个固守于爱、固守于信仰的人,一个以死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一个以死回复了最初的自己,只剩下那个曾经叱咤江湖的“霸王”站在那里。一个人在舞台中央。那么寂寞。
霸王别姬观后感怎么写
北洋军阀时期,一个妓女将儿子小豆子的第六指砍去,送到戏班学戏。
小豆子在戏班遭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只有大师哥小石头帮助他,关心他。小豆子经过手指被砍、师父毒打、老公公侵犯后,心灵受到很大伤害。
在这种时常受虐环境下长大的小豆子,渐渐向女性化发展,性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对关心爱护他的师哥小石头产生了爱慕之情。长大的小豆子程蝶衣和小石头段小楼因共同表演京戏《霸王别姬》成了名角儿。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期,段小楼在妓院结识妓女菊仙,并与菊仙定下终生。伤心的蝶衣决心与段小楼决裂,不再同台唱戏。
段小楼与日本人发生冲突,被日军抓走,程蝶衣为救段小楼,为日本人唱了戏。 段小楼与菊仙成亲当晚,伤心绝望的蝶衣与有钱有势又懂戏的袁四爷唱了整晚戏,此后还染上了大烟。
师父去世,程蝶衣收留戏班小四做徒弟。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
程蝶衣因曾给日本人唱戏而以汉奸罪被捕。段小楼在阻止国民党抓走程蝶衣时被打,菊仙也因此流产。
菊仙以段小楼与程蝶衣断绝来往为条件劝动袁四爷愿意去救程蝶衣。法庭上,知道师哥要与自己断绝来往的蝶衣绝望地招认罪行,但仍成功获救。
此后,小楼与蝶衣断绝来往。 一九四九年,解放军进入北京,为庆祝解放战争胜利,阔别已久的蝶衣和小楼被邀演绎经典《霸王别姬》,二人在戏台上重修愈好。
段小楼夫妻竭力帮助蝶衣戒了大烟。袁四爷因为腐败被枪毙,被被蝶衣收留的小四不满师父的思想,处处与蝶衣做对,乃至最终背叛揭发蝶衣。
文革时,段小楼因涉嫌曾经反共而被抓,程蝶衣和戏班其他人也因“反四旧”而被抓。 段小楼为不与袁四爷落得同等下场,揭发了程蝶衣,伤心愤怒的蝶衣揭发了菊仙的妓女身份,段小楼将二人的反动行为一一招出。
绝望的菊仙上吊自杀。小四也恶人恶报被抓。
一九七七年,文革结束。二十一年未同台的蝶衣小楼二人走上戏台,程蝶衣在舞台上自刎身亡。
电影中,程蝶衣是一个在台上风光无限,风华绝代,演技超群的戏子。但其实也是个被残酷的社会环境扭曲的悲剧人物。
他曾因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错而被师傅毒打,而当他真正唱对这句词时,他已人戏不分,一生的命运也因此发生改变。就是由于生活在那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程蝶衣才会混淆自己的性别,走向悲剧的结局。
程蝶衣是个专一的人,袁四爷虽对他穷追不舍,但他只爱段小楼一人。他曾对段小楼说过“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也不算是一辈子”,当段小楼负了他娶了别人时,他却做到了从一而终。
他是个固执的人,他认准的事就不许改变,解放后京戏的行头简单不复杂,他却宁愿被抓也要维护传统京戏的行头。他是个单纯的人,他轻信于别人,菊仙为救小楼只说出敷衍的话,他也深信不疑,为日本人唱戏,不考虑战争和国籍,他只想唱给懂戏的人听。
程蝶衣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在他身上,我们既能看到理想的美好又能看到现实的残酷。段小楼也是舞台上的名角儿,与程蝶衣不同的是,他把戏和现实分的很清楚,走下了舞台,他可以肆意所为,甚至娶个妓女做老婆。
段小楼是个热心的人,在小豆子被众人排斥时,只有他愿意关心保护小豆子。在妓院看见菊仙被欺负,他不顾后果,果断上前相救,甚至娶了菊仙,说明他是个正直的人。
他的憨厚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无论是菊仙还是蝶衣,无论对方生气还是开心,他都始终笑脸相迎,从不轻易动怒。另一方面,他不管对方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不管对方势力是大是小,他什么都不管,冲上去就乱打一通,不顾后果。
所以他身上也有着北方汉子与生俱来的鲁莽,冲动。至于后来他揭发蝶衣、揭发菊仙,保全自己,也要归于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性发生了变化。
菊仙是旧社会妇女中的典型代表。她虽生在旧社会,又是遭人唾弃的妓女,但她胆大,敢爱敢恨。
她敢于为自己说亲,敢于在旧社会抛头露面,敢于掌管自己的命运。她聪明,世故。
做事圆滑,不卑不亢。她用自己的方法使段小楼履行承诺,娶了她,在别人都无计可施时,她又让袁四爷愿意营救程蝶衣。
她认定段小楼只要有程蝶衣在就不会过好日子,她又以两人断绝来往为条件才营救程蝶衣。她可以周旋在任何类型的人群之中,无论是妓院,戏院还是权势之中。
所以她是个有心计,有手段的女人。而在帮助蝶衣戒烟时,她心疼地抱着生不如死的蝶衣时又让我们看到了她有爱心的一面。
菊仙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段小楼好好过日子,并为此一直做着努力。然而,这么个小小的愿望也没有让她实现。
她是个能融入社会的人,可社会却并不让她融入。影片开始,以倒叙为结构。
一九九七年,文革结束,然后用光线渐暗的方式把观众拉回旧社会。 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是以时间为顺序。
从北洋军阀时期,七七事变前期,日本投降,中国解放,到文革前后,依次描述在此期间发展的情节。这部电影以人物为中心,依据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发生情节,从而拉动剧情发展。
矛盾冲突贯穿影片始终。 首先是小楼,蝶衣和师父之间的矛盾。
小楼与师父本来没有矛盾,可师父因为蝶衣经常唱错词而虐待蝶衣,这时小楼为了帮助蝶衣而阻止师。
京剧《霸王别姬》观后感 大概800字左右 谢谢
以前在校报上看到一篇《并非风花雪月》的文章,是对于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的一篇评论,上面的一句话是“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把同行恋描绘的如此纯洁”,让我对它一直“耿耿于怀”。
这暑假闲来无事突然想起了这篇文章,于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搜到了这部电影,迫不及待的下载下来一览其云峰真意境了。多少少会有一些“针对”以前或者“剽窃”以前的说法的嫌疑,这都是无心效仿,有心表明自己思想的。
《霸王别姬》这部影片是借京剧《霸王别姬》为线索来叙述一个历经三个时期段的故事,电影中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段小楼和程蝶衣的一生。影片对于几位主人公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段小楼和程蝶衣从小在喜福成科班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影片中的表现总是若明若暗,这是影片的成功之处,我想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
小楼在台上是霸王,在生活中呢?在段小楼和程蝶衣还是在喜福成学戏的时候,师傅对于徒弟们的严厉程度绝对是我们现在只能想象而不可能亲见的,“打”是家常便饭,由于怕挨打,师兄弟们有不堪忍受而逃跑的,程蝶衣和小癞子逃跑的那一幕让我想了很久。他们逃跑了以后,由于听了一场《霸王别姬》,小癞子听着台上的角儿唱戏哭着说了一句话“这得要挨多少打呀”,是的,要成角儿不容易,尤其是在旧社会。
最后蝶衣坚持要回戏班,小癞子无奈也只能回去,小癞子一生是短暂的,他回喜福成的时候,其实也注定了他生命的结束,这不是因为谁要杀他,而是因为那个社会,因为他的性格,他急于求成,又吃不得苦(这也是因时代而论),在他吃了自己最喜欢吃的冰糖葫芦以后,在看到蝶衣挨打的是时候,他上吊自杀了。他们逃走,表明了他们尊重自己的天性,他们在反抗。
小癞子的自杀表明了他不易屈服的性格,但是他选择的方式错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话说回来,这种反抗在段小楼身上是永远不会有的,段小楼明白事理,但是他更加识时务,他在戏班时候一直是按照师傅的意愿来做事情的,他也挨过不少打,就像他为小癞子在影片中的第一次逃跑,为私自放蝶衣和小癞子走而挨的打,但是他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主动反抗而挨的。
从小时侯起,段小楼从来没有做过自己,他的一生一直是被动的。在段小楼成角儿以后,用一句话说就是他的翅膀硬了,这时候关师傅就是想管他也是鞭长莫及,所以在小时候所受的教诲他就挑拣着用了,师傅不让他去妓院,他去了,如果是在喜福成的时候,他敢吗?在花满楼,他认识了菊仙,并且喜欢上了她,菊仙确实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女子,她虽然身在下九流,却始终保持了一种无以言说的纯洁与执着。
段小楼去花满楼是不对的,但是他在花满楼遇见了菊仙却又是他的幸运。菊仙是花满楼的头牌,经常受到男人们的骚扰,一次段小楼为了替菊仙解围,骗那些男人们说他和菊仙要结婚,小楼是一片好心,可好心当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目的呢?我可以相信,如果当时受骚扰的不是菊仙而是其他任何一个漂亮女人,而且这个女人也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妓女,他也会如此的“仗义”。
如果是一个良家少女,而且这个少女的家境不错,遇到受男人骚扰的事情,他敢用这样的谎言为她解围吗?在旧社会,这个玩笑是开不得的。菊仙身在红尘,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于爱情和家庭的追求,有了小楼的这句毫无保证的话,她毅然告别了那个不堪之地,身上不带分文,甚至把鞋子留在了老鸨面前,就这样不沾脂粉的来找小楼了。
她离开了花满楼,如果小楼不收留她,她确实是没地方去了,所以菊仙这次是真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幸运的是段小楼还是一个好人,而且收留了她,这种收留多少有点被迫。
如果菊仙不这样做,段小楼是永远不会去劝菊仙离开花满楼然后来跟他过日子的。段小楼脾气不太好,这是真的,他敢得罪有财有势的袁四爷,日本侵华期间他敢得罪日本人,他敢得罪国民党,表面上看他是英勇不屈的男子汉、真霸王,可是他的这些表现真的能说明他是男子汉吗?应该还不足够。
唱戏的在过去的任何时代,地位比妓女高不了多少,正像他们师傅说的一样“都是三教九流,谁看不起谁呀?”。虽然很多的贵族王孙喜欢看戏,但是他们的阶层和王孙们的阶层还是相差甚远的,所以他们对于上层社会的了解也是表面上,袁四爷、日本人、国民党无疑是三个时代的“王孙”,段小楼只知道他们要听戏,他了解他们吗?段小楼敢于得罪他们是因为他根本就不了解上层社会,他甚至不了解他自己所在的社会,他只记得师傅经常说的:是人他就得要听戏,听戏他就有咱这梨园行,你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他相信师傅说的,他的戏唱的也确实不错,再加上他不了解上层社会,他当然就不会怕他们了。段小楼有不怕的,当然也有怕的,他怕师傅,也怕共产党,更怕劳动人民,在这些人面前,段小楼表现的是那样的懦弱,他的坏脾气就一下子好起来了。
尤其是当群众批斗他的时候,他居然当众“揭发”蝶衣,和菊仙划清界线,他难道不知道蝶衣为日本人唱堂会是为了救他,菊仙在花满楼的生活是迫于无奈吗?他当然知道,他这样说是因为他害怕,他害怕是因为劳动人民他是。
《霸王别姬》影评
1 《霸王别姬》影评有人曾经说过,中国真正好的电影只有两部半,其中两部指的是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和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半部指的是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样的评价毫不吝啬的道出了《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以及影响。《霸王别姬》这部影片的故事跨度了近半个世纪,将人物主角的命运与中国国粹京戏在历史中的沉浮以及中国历史背景的变换多舛娓娓道来,层层深入,庞大的叙事结构让人每次看后都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影片正式开篇便交代了时代背景——北洋政府时代,热闹的集市上随处可见各种卖艺的摊位,其中便有临时搭台的京戏表演,京剧在当时的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跃然画面之上。京剧是经过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沉淀而成的艺术形式,是文化的精髓。
虽然当时的中国并不太平,但京剧戏台上却仍旧歌舞升平,上方的横幅上端提着四个大字:盛代元音。关师傅在罚跪小石头时说道:“打自有唱戏的行当起,那朝那代也没有咱们京戏这么红过,你们算是赶上了!”更是交代了当时京剧正值空前鼎盛发展的时期。
小豆子(幼年程蝶衣)被身为妓女的母亲送到戏班里学戏,因为先天六指而遭到拒绝,母亲狠心斩下第六指,就像斩断了小豆子与世俗的关联,开启了小豆子的不同寻常的学戏之路。但是,小豆子毕竟还是个孩子,很难理解京戏并深入其中,因为常常背错《思凡》而遭到毒打。
古时候,只允许男子唱戏,所以许多旦角也是由男性来演绎。而《思凡》讲的是小尼姑色空不甘寺庙寂寞生活,春心萌动的故事。
小豆子常常唱错思凡,其实是潜意识里对演绎女角的一种强烈的排斥和对男性自尊的一种维护。影片中有三个镜头(以下三张图)交代了小豆子对于京剧文化的心理转变。
第一个镜头,因为经常被错思凡,遭到师父几番毒打后,精神模糊,甚至产生了绝望的心理。第二个镜头,是师父讲霸王别姬的故事,这个故事打动了小豆子,他甚至自己掌掴自己没能理解其中的精髓,经过此事他接受了师父“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从一而终”的观念,他开始真正融入到戏剧当中。
第三个镜头,经过张公公事件后,小豆子彻底脱离了世俗,他似乎抛弃了自身,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京剧艺术中,将自己纯粹的艺术理想与现实生活理想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与自己的师哥小石头唱一辈子戏。小石头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与小豆子有很深的感情,在戏台上,与小豆子搭台演出西楚霸王,这样一种身份与小豆子的艺术理想与生活理想高度吻合,于是,小石头便成了小豆子生活和艺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程蝶衣对段小楼暧昧的情愫更多的是从戏剧中延伸出来的。
当程蝶衣与段小楼(即长大后的小豆子与小石头)穿过学生游行队伍,段小楼与那坤在忿忿学生游行时,程蝶衣却说:“领着喊的那个唱武生倒不错。”一语便道出了程蝶衣的生活与戏到了密不可分甚至相互融合的地步。
当给日本人唱完堂会,他向段小楼说道:“有个叫青木的是懂戏的。”在法庭为2 自己辩解时说道:“如果青木还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程蝶衣对京剧艺术的爱戴推崇,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世俗,在当时看来,是不会被世俗众人所理解的。而段小楼更多的将唱戏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他是世俗的,他总是将生活与唱戏分的十分清楚,从来没有像程蝶衣一般全身心融入戏剧当中。
所以,程蝶衣的艺术理想是孤独的。袁四爷可以说是全片中程蝶衣唯一的知音,他了解程蝶衣对于京剧艺术的热枕,而他本身也对京剧艺术十分热爱和推崇,无论是指出段小楼在表演中“定然七步”的错误,还是后来在法庭上对检察官污蔑戏剧艺术的驳斥,以及被判死刑时,迈着的台步,都是发自内心对京剧文化的推崇和维护。
青木死了,袁四爷死了,程蝶衣经历了历史时代的变迁,与师兄段小楼分分合合,他的生活理想在逐渐破灭,他的艺术梦想在新时代也显得格格不入。他对现代戏的见解与批评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的(实际上也是潜意识里对京剧文化成为政治附庸品的抗拒),却被冠上了有不良的阶级思想观念,段小楼与那坤见风使舵,附和推崇现代戏,使程蝶衣孤立无助。
小四利用手段将虞姬的角色从程蝶衣手中夺走,段小楼最终与小四同台演出,这些事实无疑在程蝶衣的艺术理想上添了很深的伤痕。程蝶衣烧了戏服从此罢戏,之后的一个镜头最能表现当时程蝶衣对于自己艺术理想的维护(如下图)。
当时,程蝶衣重游王府,经过走廊时踩到了煤泥,便抬脚甩了甩泥。这个镜头不仅表现了程蝶衣的洁癖,更表现出了程蝶衣的艺术梦想是不容玷污的。
《霸王别姬》的影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千年前英雄末路的一曲悲歌,成就了千年后戏台上的旷世绝响。这出霸王别姬的悲剧,也轮回千年,重合在了那个倔强的人儿身上。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从小蝶衣最终唱顺了这一句词起,他就注定了要和面前这个拿着烟斗捅得他满嘴血成全他的大师兄在戏里戏外纠缠一生。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爱上他的大师兄的?恐怕蝶衣自己也分不清了。或许是在戏班里的其他孩子嘲笑蝶衣出生青楼,而他的大师兄出头替他说话时;或许是在大师兄帮蝶衣练功偷懒被师傅发现,而甘愿替蝶衣在雪夜里受罚挨冻时;或许是在蝶衣唱错词受罚后,大师兄帮他包扎被师傅打伤的手时……学戏几载,这一点一滴渐渐堆积起来,在蝶衣自己也未曾察觉时就已悄悄酿成了一份深厚彻骨的感情,埋在心中,直到师傅教唱《霸王别姬》时方才恍然。从一而终,本是戏中的台词,却成了蝶衣苦苦追寻一生的梦。
戏台上,他是霸王,他是虞姬,他叱咤风云纵横一生,他温柔痴情从一而终;戏台下,他是师兄,他是师弟,他豪迈粗放兄弟情深,他柔肠百转苦恋于心。在蝶衣心里,就这样在一起唱戏已是圆满,于是他央师兄和他唱一辈子的《霸王别姬》,“一月,一天,一个时辰也不许少的一辈子”。然而他的痴情却只换来了师兄“不疯魔不成活”的一句愤愤的评语。蝶衣错了,错得彻彻底底。虞姬是真虞姬,霸王却是假霸王。戏外,他的师兄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汉子,有着片刻的血性和义气,更多的却是只想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于蝶衣,爱情是人生的魂,于他的师兄,只是万千美好之一;于蝶衣,京剧是一生的梦,于他的师兄,只是挣钱养家的活计。于是,师兄娶了风尘女子菊仙为妻,过起了平凡日子;而失去了爱情的蝶衣,则只有更加沉醉于京剧之中,戏梦人生。
在学戏之初,蝶衣或许也是抗拒过的,但是几千个日夜的吊嗓、练功、学唱,日夜浸染,京剧已然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份,是他在爱情之外另一个从一而终的梦。在戏里,他就是携鬟游园的杜丽娘,就是醉酒妩媚的杨贵妃,就是那个他心心念念的虞姬。他活在戏中,那一折折京戏就是他的人生。任何溢美之词都只是辱没了他,只有“绝代风华”四字方可道出他的风姿。他的一颗心,一半给了爱情,一半给了京剧,早已没有了给现实的空间。于是他不管世道变迁,也不懂政权更迭,只是唱戏,从民国唱到抗日,从抗日唱到建国。
他的一颗心太纯粹,纯粹到一点不通人情世故,丝毫不知世道险恶。他所懂的,只是唱、念、作、打,只是戏台上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流露出的风韵,只是唱腔里一抑、一扬、一婉转、一激昂中蕴含的情意。他不容别人糟蹋他的艺术,一门心思只想传承发扬京剧的美。讨论会上,一众革命的热血青年咄咄逼人,迫得蝶衣的师兄和其他名角儿纷纷承认表现劳动人民的白话新戏也是京剧,只有蝶衣坚持认为新戏不符合京剧的美;他不许徒弟偷懒走捷径,坚持让徒弟练好基本功。因为这些,蝶衣遭到排挤,被迫离开了戏台,徒弟也与他反目,处处对他打击报复。师兄劝他服软,却只换来他一句幽幽的反问:“虞姬为什么要死?”从一而终,竟真的一语成谶。
然而人也不过只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罢了,当风雨袭来,一根芦苇又怎么抵挡得住?在“文革”的狂潮席卷全中国之际,蝶衣的梦终于碎了。如果说被批为“牛鬼蛇神”游街,蝶衣还能镇定自若,把戏服整齐穿戴好,细细化好妆,精心为师兄色脸(勾画脸谱),一如当年登台献唱之前,那么师兄的背叛出卖则无疑是对他的致命一击。当师兄在拳脚下变节,恶毒揭发蝶衣时,当蝶衣昔日的辉煌在此刻的师兄嘴里统统变成了大逆不道的罪行时,蝶衣的两大精神支柱——爱情和京剧同时倒塌。他苦恋了半辈子的师兄,那个豪气干云让山河为之动容的楚霸王,此刻竟猥琐得全似换了个人,如此不堪。可叹蝶衣半生浮华半生醉,“本是此风花雪月”,偏“都作了笞杖徒流”。他的从一而终,终究不得善终。
也许就是在那一刻,蝶衣终于累了。他追寻了一生的梦,在他面前一个个破碎消散。“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虞姬的表白,也是蝶衣的心声。于是,十一年后,迟暮的蝶衣与师兄唱罢最后一曲《霸王别姬》后横剑自刎,倒在了惨白的聚光灯下。死在戏台上,死在师兄剑下,或许也算是成全了蝶衣的从一而终。霸王别姬,终归成了姬别霸王,恰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斯人已逝,不可追,徒留一个从一而终的梦,惹人悲。
求一篇电影《霸王别姬》1200字的影评
.《霸王别姬》能否算得上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大片?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尽管它是一部合拍片,但是按照品质传统的特点,《霸王别姬》完全符合大片所要求的条件。影片启用了当时香港与内地最具影响力的演员,精致的故事结构,华丽的影像语言,以及精巧细致的布景,使得影片的制作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宏伟的工程,而这个工程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被导演精心的修饰着。
影片尽管延续了政治批判的惯性,可是它还在追求现实精神的回归与勃发,影片勇敢的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描写了社会历史存在的尖锐性矛盾,以一种直面人生的现实精神,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和震撼,从而使得影片在品质传统里不失其艺术性。而所谓的品质传统里的艺术就是艺术在商业大片里的移植,对于这样一对一个形而上的一个形而下的精神与物质,进行合理的安排无疑是一种技巧性的手法,因为它既要取得商业的利益,又要使观众不自觉的接受影片所提供的深度,而且这种深度是永恒的,从而使得我们不论是在那个时代还是在现在以及在以后的某个时候观看影片,都能体会到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内涵张力。
《霸王别姬》所展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大,关于在某种环境里人性的张扬的一部电影。而艺术批评的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发现、命名这样的人性概念。
《霸王别姬》的艺术成功之处就是对于扑朔迷离的的人性的独特的把握。有谁知道人性是什么?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
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
而在电影里人性是一种最原始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而社会也往往因为它的某种原因而“成就”某种人性,尽管我们常说那仅仅是艺术的,可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原先的小豆子成了程蝶衣,是因为他有了一种对现有身份的认同。
小豆子“本是男儿郎”,在戏里却要做“女娇娥”,这种性格与行为的扭曲,造就了一个独特的程蝶衣。在戏里“她”娇柔百态,俨然就是一个女儿身,那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的无限风情,无不透出一个假虞姬的真性情。
在戏外所谓的“不成魔不成活”是他的戏在人性里的根植,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虞姬身份,同时也深深的把从小所依赖的大师兄,也就是现在的段小楼,真切的比作霸王。可以这么说在程蝶衣看来,人生即是戏,而戏即为人生。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程蝶衣荒诞的举止与行为,因为他已不仅仅是入戏太深那么简单了,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对人性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的误区不仅仅是存在于他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个社会对他的人性的误区解读,以至于到最后当程蝶衣感觉到无法再做他的虞姬的时候,影片为程蝶衣选择了一个比较艺术化的结局,那就是保持他的纯真人性让他的生命嘎然而止。 在纯理性的社会里,一种特有的人性向来被看的很神经质。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理论,程蝶衣带有典型的神经质的精神官能症,他们之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及外在影响的不善于应付及令人不可解得反映,他们的敏感性、易激动性;他们的善变、不稳定性,以及他们之不能做好任何事,缺乏知识能力。但是在电影里这种理性会变得趋向浪漫,因为电影在寻求质感的同时,也不会忘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的观影诉求远比现实要来的高,也就是说,他们观影很大的目的就在于脱离于现实。
如果说程蝶衣是至情至性的话,那么段小楼就是一个纯粹的生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凡夫俗子。戏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既是仅仅是手段,那么段小楼的不温不火的粗犷与实际就显得有血有肉了,而段小楼的存在也就使得观众们不至于在张国荣不留痕迹的表演中飘忽的太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段小楼的牵制作用也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他只是在观众们忘乎所以的时候,在声色俱厉的吼叫声里能够使我们回归现实。于是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影片会让铁骨铮铮的段小楼在关键时刻出卖自己的人格。
这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的理解,也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人的理解,既然有了一个如此纯情的程蝶衣,那就塑造一个在戏外历经沧桑的真实的人。 品质传统里的艺术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命题,何为艺术?我们该怎样定义艺术?电影里的艺术又是怎样的?这些都一些不确定的问题。
而品质传统呢?在这个华丽的外表下艺术能否生存? 《霸王别姬》给了我们关于这些很多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艺术与品质传统的结合。在我看来品质传统已经不仅仅是商业性质的了,它的存在很多时候是由于剧情的需要以及艺术的需要,甚至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存方式。
它给我们的电影创作出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商业与艺术并不完全是对立的。
霸王别姬 影评
《霸王别姬》是导演陈凯歌的第5部影片,它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电影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
影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内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冲突,极具张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灾难时期的多面性和丰富性。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更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掺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盘旋纠错地展现出来,兼具细腻的男性情谊与史诗的格局。
“霸王别姬”本是一幕历史逸话,而在这里,它演变成一段梨园的血泪,一缕梨园的风气,一幅时代的画卷,一个历史的烙印。主人公也由两个痴情男女变换为两个相互重叠的男人——段小楼与程蝶衣,他是花脸,他是青衣,他的坚毅和他的温柔,他的唇吻轮廓刚毅凝固,他的眼角眉梢爱意满溢,他是叱咤纵横的霸王,他是从一而终的虞姬。
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那一个苍凉的手势——天黑前最后一幕灰蓝,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花雪月,是那些随风飘远的红颜遗事…… 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来表现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而独到的。《霸王别姬》一片深刻地挖掘了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有关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评论
一、 电影作为一门现代艺术,从产生之日起到现在,不过百余年。
应该说,电影史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从传统的艺术门类来看,无疑戏剧和电影的关系式是最为密切的。
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电影虽然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但真正作为一门新兴艺术的崛起,却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后工业社会在20世纪后半叶的到来,为影视艺术和通俗文艺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即将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今天,电影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和艺术表现方式之一,而影响大有超越传统的诗歌、小说、戏剧之势。互联网的全球普及,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等诸多因素的汇聚,无疑使电影的影响日益增大。
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电影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我是从电影作为一种真正的现代艺术,而不是作为一种商品化、消费化和娱乐化的消遣品来说的。
真正的艺术价值决不能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更与所谓的感官享受无关,艺术所表现的理念的世界,直接与人的精神和心灵相关,并间接影响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的文化心理。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影在整体水平上相对落后,这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化的整体状况使然。
但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值得称道的。 中国现代化的程度远远的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在表现“现代文化”方面与其抗衡。
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成为中国电影在过去和现代,唯一能走向世界的生长点。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只有在民族文化中发掘出具有人类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因素,它才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不然的话,就只能是地方的。
中国大陆电影中,唯一能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而走向世界的作品,当属《霸王别姬》。《霸王别姬》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以京剧文化的发展变迁历史为故事背景的,以此为中心,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近现代文化,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展示。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它承载者古代的文化价值和民间理念,一路走过充满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二、 《霸王别姬》通过饰演旦角的程蝶衣和花脸的段小楼,以及由妓女从良成为段妻的菊仙之间的爱恨纠葛,表现了历史变迁中人性的悲剧。
电影的开头部分虽然是主要故事的铺垫,但情节仍然是引人注目的,程蝶衣虽然日后成为名角,但他仍旧是那个开始不学戏,后来又矢志不渝的小豆子。程蝶衣一生屡次遭到背叛,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外表柔弱的他,内心却十分坚强,他的坚韧和隐忍,来自灵魂深处的信念:从一而终。
小豆子曾经和小癞子一样,在大师兄小石头的帮助下逃出戏班,但当他在外面看到“角”时,才真正的明白师傅所说的:“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的含义。小癞子的那句感叹:“他们是怎么成了角的啊!这得挨多少打呀!”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深深震撼小豆子的不是“人前显贵”,而是他所看到的“角”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正是这种魅力,让台下人山人海的戏迷如痴如醉。 小豆子真正成为程蝶衣,全赖大师兄的成全,无数次的残酷体惩,都无法让他念对台词,但正是在小石头的近乎疯狂的举动下,他才真正的“入戏”了,“你就想自己是个女的,千万别错了!”小豆子的性别认同转换,标志着他真正的进入了以后人生和舞台上的角色:程蝶衣——虞姬。
并且一厢情愿的认为大师兄小石头,也就是日后的段小楼,会永远的扮演项羽——西楚霸王的英雄角色。 程蝶衣的“入戏”和“从一而终”,表面上是如段小楼所说的“不疯魔不成活”,完全的混淆了戏里和戏外,舞台和人生的关系。
但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只不过人生的舞台是历史而已。段小楼的身上,确实有那种霸王的英雄气概的影子,无论是在为戏班解围时往头上拍砖,还是仗义的放走小豆子逃出戏班,解救被恶霸纠缠的菊仙,怒对宪兵和伤兵的捣乱,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但是他始终把戏里和戏外分的很清楚,演戏是一回事,现实人生又是一回事,他从来都不会越界。因此,他无论在艺术上,还是生活中,都没有达到程蝶衣的境界。
这一点已被袁四爷指出:“霸王气度尊贵,如果尊而不贵,岂不成了江湖上的黄天霸了吗?”应该说,袁四爷是真正懂戏的人,他看出程蝶衣的表演以趋至纯青之境。 段小楼虽然身上有一定的“英雄气概”,但在与现实的一次次妥协中,逐渐的消失殆尽。
他对程蝶衣的“背弃”是从娶菊仙开始的,后来逐渐发展到对项羽失去角色的认同,最后在“文革”的批判声中,揭露程蝶衣的过去,与菊仙划清界限。 他的悲剧在于人性的沉沦,从一个具有仗义精神的人,沦落为一个没有尊严的小人。
他的沉沦在根源上,是没有“从一而终”的精神信念。因此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舞台上,他最终都是一个失败者。
“从一而终”是关师傅在讲《霸王别姬》这出戏时传授给弟子们的信条,这不仅是戏里的原则,同时也是戏外的人生准则。程蝶衣出身低微,即便是在当时同为下九流的戏子,也瞧他不起,即便在成为“角”后,被没有摆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