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听课记录范文

    谁有小学课文《自然之道》课堂实录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对自然有新发现,新认识.《 自然之道》一文讲了我们一行九人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从嘲鸫口中解救了一只探路的幼龟使得巢中其它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随即鱼贯而出,结果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通过这样一个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揭示了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不能违背它的规律.今天上课的四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掌握多种阅读方式如朗读、默读,并有一定速度.具有一定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并具有初步概括课文的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四年级学生特点,我们设计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认识7个个生字,积累文中好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自然之道”受到启发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任意违背.结合以上教学目标,我们设计的这节课,有以下三个特点:1、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学训练,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年段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崔峦老师说过:语文姓“语”,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必需体现这一点,也就是必需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学训练,让学生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并积累.文章语句优美,有些词句作者用得很传神,如:“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若无其事,无遮无拦口中之食,响彻云霄”等等.教学时,我们设计了多种方式理解词句,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学训练.通过做动作理解“欲出又止”,通过给词语换个说法理解“踌躇”;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理解“鱼贯而出”;通过换位思考理解“若无其事”,像这样点点滴滴在课堂中随处可见.为了体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教学重点,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填空题,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积累并运用文中重点词,而后通过在习题纸上练习,让学生动笔摘抄,使语言文学训练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落在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得.2、时刻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重感悟有人说过: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文本、老师三者之间的交流对话过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的过程,是感悟、对话的过程.在这堂课中,唐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学进行感悟.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语:“读了之后你有何感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你的感受不错”“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你想说什么”.在这种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使思维与感悟在课堂中齐飞.3、以学生的“学”为本,重过程、方法新课标理念下一堂课的好坏再不像过去那样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向导说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不起眼的一句话,却是本文的中心,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时,我们并没有生搬硬套地告诉学生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而是以学生的“学”为本.在阅读中层层深入,突破这一难点.开课伊始,先让学生对课题质疑,留下初步印象,在充分朗读感悟后,再来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在学生理解还不是很透彻的情况下,再给他们搭一个梯子——听录音,了解两个关于自然之道的课外故事,从而学生越发深刻、清晰了解“自然之道”.也许我们彭蓓老师的课件做得不算华美,但却都用在了实处,充分体现了以语文学习为主,以课件为辅的原则.也许,今天唐老师与四(1)班同学合作的这堂课算不上精彩,但有关专家曾说:掌声雷动场面热闹的课并不一定是一堂好课.作为青年新秀的唐老师却使学生享受了一次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小学听课记录-小学听课记录表

    一、 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

    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

    齐读 二、 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

    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3、 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 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 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 4、 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一、引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是一位乡村的孩子,邀请你们去他家玩,有话托我:拼音学得可好了,想和你们比一比 ——出示课题:比一比 太能干了 小耳朵真灵 我最喜欢仔细听的小朋友 二、墙上有四幅画,你能拼出来吗? 1、咱们学得很不错么,我们一起展示一下 ——齐读 2、为什么这样排?你能说说他们共同的名字吗? 三、进院子,玩一玩吧。 1、是谁在叫呢?(黄牛)齐叫,拼读 小鸟/花猫/鸭子 2、你们认识了吗?请你来读一读没有拼音的名字? ——指名——开火车读 3、学冬冬的样子来介绍一下他家的动物。

    我家有——、——、——和——。 4、你能用量词来说说我家的动物呢? 区别:一头/只 为什么说一群鸭子呢?(很多,挤很紧的时候)你能说说一群什么吗? 声音真响亮,我真喜欢 你的勇气可大了 词语连起来读。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帮忙发给我几十篇,正规的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一、导入

    以赵佶出以诗句“万绿丛中一点红”来作画的故事,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评:优点:导入自然,富于趣味性。既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初步的感知,有营造了愉悦、互动的课堂氛围。不足: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发言,因此对学生引导不足。二、分析课文

    放课文的 flash课件——让学生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评课文中三位弟子的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再次体会课文。评:优点:利用flash课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此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发挥阅读在语文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故事;准确把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提出“骆驼”中驼字要读轻声,指导学生朗读的语速、语调,能较好地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音韵美,掌握“虽然……但是”关联词语的用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评画,并且引导学生扮演故事的角色,学生由此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不足: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班上的几个学生; www.lfjy.cn炉房教育信息网

    三、拓展、总结学习

    故事二:“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作画故事——学习故事三:“深山藏古寺”的作画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所知道的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总结:做事要多动脑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评:优点:利用故事连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累与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起很重要的作用的信息不足:后两个故事中的诗句意蕴较深,可以再次利用图画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差别;或两个故事的阐述不够深入,学生最终没有很好地把握。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 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 肺 腭 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 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9课自然之道,课文

    [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课文] 9 自然之道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

    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 [西师大版第九册课文] 26 自然之道 我和七个旅行同伴及一个向导,结队到达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

    我们去那里旅游的一个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150千克左右,幼龟的体重不及它的1%。

    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它们稍不留心就会成为鹰等食肉鸟的美餐。

    那天我们上岛的时候,已近黄昏。很快我们就发现一个大龟巢。

    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似乎见惯不惊,他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在同伴们“不能见死不救”的列强要求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送到大海。

    那只嘲鹰眼见着到嘴的美食给抱走,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现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

    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大饱口福了。 “天啊!”我听见前面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不一会儿,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

    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两只嘲鹰仍静静地伫立在沙滩上,希望再能捕捉到迷路的幼龟做佳肴。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踱步。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 [语文S版第十一册课文] 23 自然之道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

    我们去那里的一个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

    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嘲鹰等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

    自然之道的作文

    动物的生存之道,至少在初生之后要懂得如何觅食,如何避免掠夺者追捕,和如何辨认同类作繁殖之用。到底动物如何有能力作出这些举动?

    动物的部份身体机能所作出的行为是控制於其基因,谓之「本能性」和「先天性」的行为。这些先天性、本能性的行为对年青动物尤其重要,帮助它们对於哪处危险、哪些食物能吃有初步认识慨念,待它们长大以后,自然就会熟能生巧,更能学习如何适应并作出更复杂的行为活动。

    大部份动物都有学习的能力,就如昆虫也如是;好像蝴蝶先天就能被五颜六色的花朵吸引,又固定地地某些颜色的花朵特别偏爱,对於这些先天性,蝴蝶会在成长期间继续学习,加强辨认这种偏爱颜色花朵的显性。这个例子,好证明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的本能。倘若蝴蝶不能学习加强对某些花朵颜色的辨认,就会难以觅食,继而落得饿死下场。

    并非所有动物都有学习能力,那些初生不久就得离开父母的初生动物,从小就要自力更生,所有行为都是预先被编排好的,包括认清同类的能力都是从未被授予的。然而,受父母哺育照顾的初生动物,不单在初生后不久有一段时间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又能让它们多些接触同类,加强对同类动物的辨识。

    鸟类小时候大多数受父母所哺育,初生不久就尽快地学习母亲作出的行为举动,称为「烙印认知」;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由它们学习对象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它们如何选择适合的同类作日后的伴侣。初生的哺乳类动物就幸运得多,它们与父母结伴的时间较长,有时会直至自己断乳,有时会到母亲再怀孕时才会脱离父母。这段学习的时期相当长久,令初生哺乳类动物有足够时间通过观察父母的举动,学习复杂的行为。初生的树懒就在观察时学习如何分辨哪些树?能吃;小鼩鼱舔母亲的口了解母亲到底在吃什麽;幼时大象学习环境的多变和找寻水源;而猩猩则学习善用大自然提供的工具,以增力生存机会。除了人类以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母亲都没有一套如何教晓初生动物求生的方法,它们只会让孩子留在自己身边,任由它们学习自己的行为举动,希望它们通过尝试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模仿母亲的举动自己重复再做。至於它们的思想,到底在想些什麽,则无从稽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