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估算课堂反思范文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多大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小学三年级估算应该怎样教

    除法的估算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除法的估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目标确定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学生有所感悟)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教学目标: ① 经历估算的过程, 估算的一般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 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 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策略选择设计意图: 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发展.教学策略: ① 从已知中学.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 在生活中学.创设体现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 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较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了解起点,创设情景.揭示课题“估算”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3、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走走,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4、我校是个半寄宿制学校,有住校生289人,走读生251人,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学校大概共有学生多少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学生汇报各种计算方法,教师课件显示这些方法.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图片播放走读生午餐的餐厅和学生公寓)251人分6排就餐, 289人分住20个寝室,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索比较,归纳方法.探索解决“每排大约坐几人?”(围绕下列建议进行)建议: ① 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 252≈300 ③ 252≈250 6≈5300 ÷ 6=50 250 ÷ 5=50每排大约坐50人. 每排大约坐50人. ② 252≈240 ④252 ≈250 240 ÷ 6=40 250 ÷ 6=41 … 4每排大约坐40人.[备选]如果学生提出 260 ÷ 6等方法,要组织讨论,以明确其与250 ÷ 6思想方法相同而不必板书. 3、比较:以上几种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学生提出喜欢第一种,第二种都予以肯定[备选]若学生以最接近实际结果为由提出第四种方法最好,可以通过“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样?”组织讨论.4、总结: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三、联系实际,合理估算.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每个寝室大约住几人?”.2、学生汇报(预计有两种方法): ① 289≈300 ② 289≈280300 ÷ 20=15 280 ÷ 20=14每个寝室大约住15人. 每个寝室大约住14人.3、引发思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合理,为什么结果有差别?小结:估算时有时会估大,有时会估小. 4、(1)改题:规定每个寝室住20人,289人要安排几个寝室? (2)组织讨论:用280 ÷ 20=14估算为什么不可取? (3)小结: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估大更合理,有时也会出现估小更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解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估算.三、巩固知识,灵活应用.比一比,谁算得更快?①2004年12月31日全校师生去距离学校2750米的瑞安广场冬游,同学们每分钟步行90米,从学校出发后,约( )分钟到达. ② 教师口述:在冬游现场,每个同学发到了这样一张倡议书(课件显示倡议书)他告诉大家我们的结对学校湖岭镇三小孩子们窘困的生活情况,估一估这张倡议书共有( )个字.在学生提出“首先得知道每行多少字、有几行”以后,出示“每行32字,23行”学生估算.③在倡议书的倡议下,2005年2月26日我校12个班共捐资11362元,平均每班大约捐资( )元.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信息①2005年2月28日,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佰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 )张佰元币.信息 ② 2月29日,王老师把剩下的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 )张佰元币.信息 ③ 2月30日,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 )辆面包车?(课件中面包车上写有“限载20人”字样.)[备选]如果出现每辆车多坐5人租3辆的答案,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课堂总结,升华情感.学生代表看了同龄人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后,回来向全校同学号召: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尽一切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课件出示) 唤醒了学生。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提高计算准确率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首要前提。

    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准确率不高原因分析1、粗心大意、书写潦草没看清题目。在做计算题时 ,一些学生态度轻视,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一些学生书写潦草看不清题。

    比如:把“5”写成“3”,将“6”写成“0”;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有时干脆漏掉一个数字。2、概念不清,运算顺序掌握不好。

    有些学生平时知道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而类似7.89-6.89*1.5时,有的学生就会先减后乘。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

    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0.4+0.12)÷0.4可以简算成0.4÷0.4+0.12÷0.4而在做0.4÷(0.4+0.12)时就没有简算方法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

    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比如: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会把小数点对齐,出现小数加法时的计算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1.端正学习态度,抓好书写。

    学生的板演,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确保不漏数,不抄错题。比如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

    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中间有零的。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方法一:打草稿的习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有的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甚至在手心里,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好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方法二:检查、验算的习惯。

    检查方法是:先验算。经过验算就能确定题是否做错。

    如果有错再检查题目是否抄错,题目没错再检查方法。验算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率的一个法宝,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用好这个法宝。

    方法三:理解算理,优化算法。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

    学生头脑中算例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先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c+b*c,再讲明算理:用括号里面的数分别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再相加。

    学生明白了算理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12.5*(0.8+4) =12.5*0.8+4,学生就明白怎样的题可以做简便运算,怎样的不可以做简便运算。3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1)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口算题可以是卡片、听算。

    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答完计时,看哪组学生答完十道题用时最少。(2)笔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重点,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计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数字是否抄对了;二查符号是否准确;三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四查结果是否算对和写上。

    (3)简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简算是依据算理,算法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

    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进行简算,而乘法分配律学生出错的机率更大。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估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4、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

    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

    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二) 坚持写课后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课后反思应包括哪些内容?是否上完课后都要写写教学手记?怎样写教学手记? 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思效。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

    “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位优秀的教师,上完课后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反思。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后反思都必须用文字记述下来,写成手记。教学手记记的应当是有价值的东西。

    下面五个方面可供参考: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教学的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 (3)、精彩的片段和成功之举。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4)、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等等,都是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宝贵材料。 (5)、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一篇课堂反思作文500字

    题目一语双关,其实并不是叫你写课堂,而是叫你写生活中的“课堂”.你可以写一件小事,然后从中学习了什么;也可以写一个人,你总他(她)身上学习了什么可贵的品质.【参考范文】生活中是课堂.只要你细心感悟,就会获得人生的真理.大年三十的夜晚,我同家人们一起欢享的喜悦.这时,鞭炮的巨响撼动了整个大地,烟花的光彩映红了深蓝的夜幕.在人们欢呼之际,我却陷入了沉思:烟花在空中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图画,绘出了节日的美景;鞭炮声交织成一曲震耳欲聋的交响乐,奏出了喜庆的气氛.但是,那画笔是一笔一笔画上去的,每一笔都是一束烟花用燃烧换来的绽放,都是无数火星用熄灭换来的闪光;那曲是一声一声奏出来的,每一声都是一挂鞭炮惊天动地的破碎,都是一枚小炮从被点燃走向随风飘落和过程.它们的生命固然短暂,但是它们在夜空中留下了最辉煌的一刻,在人的心里留下了闪光的永恒.我不禁想到了人生.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的人碌碌无为,成为了世界。

    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

    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二) 坚持写课后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课后反思应包括哪些内容?是否上完课后都要写写教学手记?怎样写教学手记? 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思效。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

    “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位优秀的教师,上完课后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反思。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后反思都必须用文字记述下来,写成手记。教学手记记的应当是有价值的东西。

    下面五个方面可供参考: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教学的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 (3)、精彩的片段和成功之举。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4)、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等等,都是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宝贵材料。 (5)、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如何在估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02

    如何在估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国标》将培养学生;一、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方法很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多样的,交流时,教师应珍视个性,不急于评价各种算;二、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渗透了节水意识;三、在质疑反思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如何在估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国标》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

    的确,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的运算中,尤其是估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它在日常生活与数学活动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质疑与反思等,拥有良好的数感。下面我谈一谈如何在估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方法很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算方式。

    对估算的结果和采用的方式,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事实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师要抓住契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如估算教学:“一本书9元,全班52人,全班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不同学生的估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10 50=500,估计在500元左右。”

    有的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是“10 52=520,不到520元。”有的学生可能说:“9 50=450,肯定比450元多。”

    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由于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交流时,教师应珍视个性,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算法。

    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并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事实上,只要我们更多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真地收集素材,就会给学生提供很多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个答案最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时,④500月。学生可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为了这个问题,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很自然地产生数感。

    又如: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7杯水约1升水。照这样计算,请你估算你们班级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全校、全国呢?这是一个很大的数。

    由此可见,学生就对这个大数有了实际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渗透了节水意识。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实在太丰富了,我们要把这样丰富的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避免把数学面孔搞得那么严肃,与生活那么格格不入,真正走出对数学理解的种种误区,还数学一个真实的面目,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为自己和社会服务。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三、在质疑反思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方法很多,质疑、反思也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一个有效策略。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反思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真正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质疑、判断、反思,学生通过质疑、反思很自然地就能判断出结果正确与否,相应也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设计质疑、判断、反思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在质疑反思中培养自己的估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例如:“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22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一位同学猜测的答案是:鸡18只,兔4只,18+4=22(只)。

    教师先不急于作出肯定,而是设疑:这个答案正确吗?你能检测一下鸡和兔的脚共有多少只?会有什么发现?通过简单的计算,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脚的总数少了6只,学生显而易见知道计算结果是不正确的。又如:学生平时计算会出现某班学生人数为40.6人、小明家电视机1.5台等等,这样的案例很多,只要略一质疑、反思就能判断出结果正确与否。

    学生通过质疑、反思悟出:估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