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医院交流新闻报道范文大全

    新闻互动设计-新闻报道策划怎么写?能给个例子吗?设计一组电视新

    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的能动性,从而极大地提高报道水平。

    但是,新闻工作者能动性的发挥有其合理限度,它必须以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为前提。具体到操作层面上来说,报道策划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就是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报道策划原则。

    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相对于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实来说,报道策划只能是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报道策划是第二性的,它对客观世界有着依附性,必须在占有详细事实信息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正如陆定一所说,“新闻的本质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因此,报道策划的首要原则就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就是要求报道策划只能从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作为策划的出发点,并且必须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为基准。任何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策划,都是与报道策划的根本宗旨相违背的。

    1998年4月10日,《惠州晚报》刊登了题为《主持正义揭穿骗局本报记者遭疯狂报复》的报道,称该报一记者3月26日接到读者电话投诉,一伙人在惠州龙丰灯光夜市以赌博方式兜售假冒伪劣洗发水。记者立即前往采访,并当场揭穿骗局,遭到围攻殴打,过后又在自己的宿舍楼下再遭疯狂报复,身上多处受伤。

    此后,《惠州晚报》接连发表多篇后续报道及评论,广州、北京、深圳等地多家报纸相继转载。惠州市公安局也积极组织警力进行侦查。

    结果,这桩“记者伤害案”却是假新闻。事实真相是:记者所受的伤并非在采访中揭穿骗局所致,而是因其女友在市场上得罪了兜售假洗发水的人,那伙人转而袭击他所致。

    在自私自利之心的驱使下,该记者“策划”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虚假报道。 强调报道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意味着报道策划与制造假新闻具有本质的区别。

    无论古今中外,一些虚假报道往往会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下被“策划”出来,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赫斯特所策划的美西战争报道。 1898年2月15日,一艘美国战舰“缅因号”在哈瓦那被炸沉,《纽约日报》不管法院的调查有无结果,就作出通栏标题:《炸毁缅因号是一个敌人所为》,断言是西班牙人制造了这起事件,制造战争气氛。

    据说,赫斯特在此之前就派遣了速写画家芮明顿到哈瓦那作战争速写,芮明顿到哈瓦那后致电赫斯特:“这里很平静,不会有战争,想回去。 芮明顿”。

    赫斯特复电:“请留下,你供给速写图画,我将供给战争。赫斯特”。

    美国学者埃德温·埃默里认为,“虽然至今不知是否确有其事,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形势。在所有美国报纸中,赫斯特的新闻在煽动战争方面是最卖劲的。”

    如果确有其事,那么,赫斯特的做法就是无中生有,是蓄意制造假新闻,根本不是我们所讲的新闻报道策划。 二、以传播价值为准绳 在传媒运作中,“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精美的新闻报道,是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

    从理论上讲,报道策划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掘新闻事实的传播价值。为什么一些新闻事实被媒介“筛选”出来加以报道,而另一些新闻事实被媒介“过滤”掉了?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受众需要,或者能够满足传者需要,或者同时满足了受众与传者需要的那些新闻事实,才能被媒介报道,才能得到传播。

    新闻学理论告诉我们,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新闻事实具有新闻价值,能够满足传者需要的新闻事实具有宣传价值。因此,所谓传播价值,就是新闻价值加上宣传价值之和。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满足受众需要的各种属性或因素,宣传价值则是新闻事实满足传者需要的各种属性或因素。 “一般地,新闻报道会同时考虑满足传者和受众的需要,但着眼点或侧重点往往不一样。

    如果新闻报道着重考虑满足传者的需要,那么其价值取向就是以宣传价值为主;如果新闻报道着重考虑满足受众的需要,那么其价值取向就是以新闻价值为主。” 我们的报刊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新闻报道要让党和人民都喜欢,就必须做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有机统一。

    而要达到有机统一,新闻价值是基础,宣传价值是导向。只有在新闻价值的基础上讲究宣传价值,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新闻事实的传播价值;同时,也只有宣传价值的导向下追求新闻价值,才不会迷失方向。

    1999年6月,武汉一家餐馆的一名员工不慎被毒蛇咬伤,老板为了抢救员工生命,不惜花费12万元包下专机,将其连夜送到广州。 同时,还有数百人自觉参与抢救行动。

    这是一条可读性很强的社会新闻,很多媒体都及时作了报道,并且追踪包机事件的旁枝末节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南方日报》认为,“包机事件除了事件本身具有可读性外,还生动地反映了新型劳资关系和新型人际关系,回答了一代人的道德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转型期,在金钱和道德之间怎样选择?这才是新闻的真正价值所在。

    ” 于是,《南方日报》在及时报道这条社会新闻之后,。

    如何写采访类的新闻报道范文

    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 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 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 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

    报道怎么写-通讯报道怎么写?有例文可以参考吗?

    天啊!这里这点篇幅哪能说得清这么大的问题?这门课在学校要上一个学期啊。

    简单找点资料给你参考吧。这是报纸的写法,如果是广播电视新闻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口语化,少用书面语,多用简单易懂的口语,另外由于广播线性传播的特别,还要避免使用长句、复句,多用简单句;再就是要少用数字,特别是在广播新闻中,数字很难被人记住。

    后面帮你找了一篇学校讲课常用的范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还有分析的网址。 新闻写作方法 一、消息的特点 1、短小精练: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 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 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 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 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例文: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编者按 前些日子,各地报纸报道了震撼人心的"平陆事件",报道了在这个事件中,当地干部、首都军民为了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生命而表现出共产主义崇高风格的光辉事迹,给我们全体邮电职工进行了一次最生动的共产主义教育。 我们应该学习参加到这个事件来的那些同志的高尚风格,学习那种勇于舍已为人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

    今天本报发表了在"平陆事件"中,平陆、北京等地邮电职工,坚决当好党的通信兵,胜利完成抢救遇难民工的通信任务的的报道,我们也希望职工同志们从这些报道中,学习他们的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和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960年3月23日,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芒的"平陆事件",深深地激动着我们的心。

    这曲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凯歌,里面也融汇着邮电工人的声音和情感。现在,让我追述一下当时平陆一北京这条电路是怎样地为了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生命而争分夺秒地接续电话…… 战斗的开始 在六十一个民工中毒后的第二天--2月3日的中午,平陆县邮电局董鸿亮局长匆匆地由县委会赶回局里。

    刚才,县委会打到附近各地的电话回电都来了仍然找不到"二硫基丙醇"这种特效药。张村公社社医院又来电话说,如果明天早晨再找不到特效药,十四名重患者将会有死亡的危险。

    县委第一书记郝世山同志最后决定,向首都求援……路是这样远,时间又是这么紧,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生命,都寄托在这一线希望上。 ……这些,使董局长的心,一刻也不能平静。

    "同志们,我。

    怎么写新闻报?怎么写新闻报道

    1,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 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2,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

    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感人一幕作文新闻稿150

    今天,我到医院看望生病的爷爷,在医院门口,我看到了感人的一幕。

    事情是这样的。我正准备进医院,忽然看到一个老爷爷,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老爷爷不断的对路人说:“有哪位好心人来帮帮我呀,我的老伴得了急病,晚了人命就没了······”那护士白眼一翻:“不行,先交钱后治病,不管是什么人!”那老爷爷老泪纵横:“护士小姐,人命关天,您就开开恩吧。”那护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摸了摸空空的口袋,里面只有一元钱,我也无能为力。医院院长倒是来了,他装作无奈地说:“老伯,这是医院的规定,如果私自改规,是违法的。”老爷爷拿着仅有的几张100元钞票,任凭眼泪不住地流淌。他绝望了。这时,一个穿黄色马甲的人从人群里钻了出来,对老爷爷说:“老伯,这里是500元钱,你去给大娘治病吧。”这时,人群里开始骚动,都纷纷给老爷爷捐钱,你一百,他五十······不一会儿,老爷爷手中的钱就拿不了了。我灵机一动,用我仅有的一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大箱子,对老爷爷说:“老爷爷,你把钱都装到这个箱子里吧,抓紧时间给老奶奶治病吧。”老爷爷再次流出了眼泪,这不是伤心的泪,是感动的泪。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歌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份爱心,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如何才能写好新闻报道?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用吻舐吸花蜜,采完一朵接着再采另一朵花。蜜蜂每次采蜜,往往要采成百上千朵花才能把蜜囊装满。

    花蜜主要是植物分泌的甜性物质,约含有60%-80%的水分,蜜蜂把花蜜酿成蜂蜜,需要经过蜜蜂反复的酝酿、唾液的转化、酶的促进,并且排除其中过多水分后方可称为蜂蜜。 写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也如蜜蜂酝蜜一样,要经历“采”、“酝”、“排”三个过程: 采:就是深入采访,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写新闻报道时,要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多采访人、多从不同侧面、不同渠道占有素材;不但要“身入”,还要“心入”,见微知著,顺藤摸瓜,用灵敏“新闻鼻”,更深层次去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去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眼”。 采访如同挖井,挖得深,清甜井水自然流出。

    切实不可浅尝而止,半途而废。 酝:就是运笔过程,指文章构思。

    写新闻报道时要谋篇布局,做到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由于新闻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

    它讲求一定的文采,又要以从群众语言中汲取营养。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叙事突出动感、描绘富有美感、修辞强调实感。

    “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新闻讲求快、讲求时效。

    在“采”和“酝”过程中要做到自然衔接、做到“倚马可待”。要在采访技巧上下一番功夫,练就一种边收集材料、边整理材料、边思考写作主题、边列出写作提纲的本领。

    排:就是排除水分和化繁为简。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用事实说话,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可夸张或随意涅造;简炼,是新闻语言一个特征。法国《红与黑》的作者斯汤达说,“我认为写作只有一个规则:思路清晰,文字简练。

    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除;在写作时要说短话,写短句。 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在结构上,要强调简捷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普利策说过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我们在写新闻报道时要腿勤、脑勤、手勤、嘴勤。

    只要肯似蜜蜂勤,干土硬石也生金。 。

    学习交流会新闻稿怎么写

    学习经验交流会新闻稿 2008年11月22日晚,在经济管理学院院楼703室,由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主办的学习经验交流会隆重举行。

    6位经管学院的奖学金获奖同学出席了本次交流会。并且向我院其他同学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虽然这场交流会主要面对05级的本科生,但其他年级的学生也踊跃参与,其中有不少大一的新生参加。由此可见,努力学习是我院的良好风气。

    此次经验交流会我们采取了“你问我答”的坐谈会方式,增加了大家的互动交流,使整个场面充满了执着追求知识的氛围。师兄师姐们结合自身经验,从自身角度出发,向同学们讲述一个学子应当准备哪些方面、怎么准备以及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及课外生活,解答同学们的疑惑,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持续近一个多小时,博得满堂喝彩,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文/共青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委员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