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深入阅读,能够通过细节分析,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北平的动人之处,体会作者情感。

    3、由文读人,体会作者与北平一样历经沧桑终归平淡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1、能够准确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深入阅读,能够通过细节分析,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北平的动人之处,体会作者情感。

    3、由文读人,体会作者与北平一样历经沧桑终归平淡的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去各地旅游的时候,总会有人推荐,看看我们这里的表演吧,它把我们的特色都表现出来了。比较出名的有《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普陀》、《印象·平遥》等,当然还有一部纪录片《印象中国》。单是听听这些名字,嘴巴里已经有了一股缠绵的味道。今天你可愿说说你心中的“印象·北京”吗?

    二、课堂预设

    1、帝都遥想尽华光

    也许我们都走过很多地方,每个地方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或浓或淡的印象。哪怕它只是一条乡间小路,或是你偶然路过的一块草坪。你能用精炼而美丽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印象北京“吗?(这部分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自己对北京的印象最深的地方。要求:抓住代表性的景或物,用优美的语言传达出最真的感情。目的在于用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现代都市的特点与林语堂笔下的动人的北平形成对比。)

    2、恁凝眸处费思量

    作为一篇散文,林语堂的这篇文章同样“形散神不散“。请你快速地浏览文本,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帮忙把这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捡拾回来,并给每一颗珍珠取一个漂亮而简洁的名字。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

    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

    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

    它是一个理想的城市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

    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

    (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并由此概括出简练的词语。)魁梧老人、新旧两派、古木老树、珠玉之城、国王梦境、饮食乐园、贫富共居、采购天堂、住家城市、理想城市、多样的人、新旧色彩(此处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把目光凝注在作者所写的风物人情上时,我们发现作者的文字如此朴实,没有一处华丽的辞藻;所写的内容又是如此的繁杂,就这样淡淡地把一幅北平的样貌展现在大家面前,你真觉得它动人与美吗?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动人与美又在哪里呢?)

    3、而今愈觉动情处

    作者描绘的这一幅幅画面,真的像你所想象的那么美那么动人吗?如果不是,那你认为,林语堂认为的北平的动人之处在哪里呢?在诵读中,又是什么地方、哪句话在不知不觉间就打动了你呢?(你认为北平的城市品格是什么?)例如:“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读后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那招牌,像一只眼睛,见证了几百年间的荣辱与变迁;那堂倌,更像是穿越时空而来,用他独有的调门与殷勤唤醒尘封的记忆。“桃就是桃,柿就是柿。”——外形、颜色、味道,你可以尽情地去想它究竟有多鲜美,两个“就是”就把作者对这普普通通的水果的喜爱表达出来,而且还传递出一种满足和自豪。“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这让人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就是隐士、诗人的悠然与高雅;拔白菜,就是普通百姓的琐屑与平常,可就在这“一抬头”间,都添了几分诗意和美感。“坐在竹椅上或是杉树下的藤椅上,整一下午喝你的茶;所费不过是两角五分。那些茶役常是和蔼客气。”

    ——正如朱自清所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那些一定要说的话,一定要做的事,现在都可不理,甚至连茶资都无须费神考虑,只有淡淡茶香萦绕……

    “从西城到颐和园洋车费一元左右,你或者以为这是很便宜的。这的确是便宜,而车夫却欣然收之。看着车夫们沿途互相取乐,笑论别人的不幸遭遇,你会有莫名其妙之感。”

    ——钱不论多少,是靠自己劳动所得,内心安然而欣然。虽然地位卑微,生活艰难,却不悲苦;虽有各种不幸随时会降临在自己或身边人的身上,却仍能苦中作乐,泰然处之。

    (此处学生点评自己感觉动人的地方,教师适当点拨评价。)教师点拨:林语堂选取的都是平民百姓、寻常街巷、平常人平常景,是生活细节,恰恰是这些平常的场景、生活的细节,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林语堂认为北平动人的原因所在。

    4、风采卓然是平常

    仔细品读文章,认真阅读补充材料,你觉得林语堂和北平之间可有相似之处?林语堂为什么能把北平写得这么动人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观点。

    教师点拨:北平和林语堂都有着丰富的经历。由“北平”而“北京”,又由“北京”而“北平”,一座城市的名字一改再改,每一次改动的背后,都有一场巨大的历史变迁。而经历越多,北平越平和,越包容,其间的风物人情越生动、越动人。而作者也是如此,从国内到国外,又从国外回到国内并四处漂泊,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使得它的眼神越来越平静,心也越来越宽容。林语堂之所以能把北平写得如此动人,不仅在于他是个“老北平”,熟悉北平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也不仅在于漂泊之中对故国故土的思念,更在于他与北平具有共同的品格,他与北平已经“人城合一”。

    三、结束语

    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用这四句话来总结:帝都遥想尽华光,恁凝眸处费思量。而今愈觉动情处,风采卓然是平常。

    越是平常,越是值得人细细体味,味道越浓,情感越深……

    【课后作业】

    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地方?相信那个地方一定与你有着一样的品格,你可愿意用自己的笔写一写你的那个“动人的它“吗? 

    【补充材料】

    (一)语堂其人: 

    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今漳州)人。丰富的经历: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

    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

    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同年,小说《京华烟云》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林语堂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包括《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1976年在香港逝世。 

    散文特色: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他的文字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故都情结:作者自1926年离开北平后,50年间再也没回去过。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风物,无不让作者深深地怀想。他经历半生漂泊再次把眼光凝注在北平时,无处不有美的内蕴、美的灵光。

    二、“北平”往事

    1、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2、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3、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4、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5、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教学反思】

    这篇教学设计是为参加市里比赛而作,当时评委老师问了我一句:“那四句诗是你自己写的吗?”我说“是”。当时评委老师就笑了。想来,这篇设计原本平平,估计还是这四句诗给评委老师留下了好印象,果然语文老师都还是心向“诗意”的。本文的教学设计首先切合了同学们对一篇文章最浅显的认知过程。由“北平”想到“北京”,由此思考为什么一定要以“北平”为文题;接着读文章感受老林语堂先生笔下那普通百姓的平淡日常,再与如今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暗暗地比较一下,感受那“历史的况味”;最大的难点在于“动人”,那么普通平凡琐屑的生活,为什么林语堂先生却用“动人”来形容,由此变“读文”为“读人”,去体会郁结在作家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对故国的依恋、对平和安静的向往。其次,四句诗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帝都遥想尽华光”让学生去想象、思考并表达“北京”作为帝都的无限光华,“恁凝眸处费思量”则是引导学生读文章,并将作者笔下的“北平”与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形成强烈对比;“而今愈觉动情处”则是细读之下,才感觉作者笔下的北平竟是如此的美好,即便是普通平凡也是颇多情味;“风采卓然是平常”则是从“文如其人”的角度来分析,引导学生将阅读走向深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