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速度教案模板范文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

    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学情分析: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对于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不同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和人类的智慧。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课 教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公共汽车 每小时行驶30千米 摩托车 每小时行驶20千米 小汽车 每小时行驶60千米 “速度”指的是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速度”用来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的路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习目标: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三、教学过程: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表示速度呢?可以结合出示交通工具的速度来说。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速度表示法: 公共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可以写成:30千米/时 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

    可以写成:20千米/时 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可以写成:60千米/时 (要求学生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小结:也就是说各种交通工具在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2、一量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你能算出这辆汽车驶了多少千米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25米,不知道他骑的时间,所以没法算出行的路程。 出示例3: (1)一量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请一位同学念一下例3 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呢?请同学们独立解答,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教师巡视指导。) 那位同学把你的解答方法和咱们同学回报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80*2=160 225*10=2250 3、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师:在上题中,80千米/小时是(速度),2小时是(时间),行的路程是(路程),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生:回报交流时引导学生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我们应该怎样来求时间? 小明人步行的速度是8千米/小时,走了24千米,小明走了几小时? 生:独立解答交流回报,得出结论:路程÷速度=时间 我们应该怎样求速度呢?(改变其中一题求速度) 一辆汽车6小时行驶了540千米,求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生:独立解答交流回报,得出结论:路程÷时间=速度 师: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叫行程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行程问题。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中,都是求行的路程,所以学生对于求路程并不陌生,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式。并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式。)

    四、随堂小测出示几种速度,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适当增加关于速度的判断练习。

    2、教科书第53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注意层次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巩固提高。)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对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80*2=160 (千米) 24÷8=3(小时)540÷6=90(千米/时) 225*10=2250(米)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模版速求黑色模板

    1:新浪博客具有模板定制功能除了普通的模板风格选择以外,还提供了“模板DIY”界面,您可以在数千种变化种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加以搭配。

    2:如果您不希望您的首页总是一成不变,同时又希望免去亲自更换模板的麻烦,那您可以进入“模板DIY”,将您的首页风格设置成“模板随机效果”,此时您的主页每次被刷新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哦:)建议初学者不使用 温馨提示:您选择随机模板后,自定义的风格模板将会失效。 第一步:点击你主页右上方标题栏的“控制面板”进入 第二步:进入“控制面板”后,选择左边的“定制我的模板”或者右边的“定制Blog面板” 第三步:按照你的想法选择下一步的操作,如果你想选择固定的个性模板,那么请点击“点击此处更新模板”“随机风格”建议暂不使用,待熟练后可尝试。

    第四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风格,比如选择的是“灰色轨迹”,点击进入。 第五步:六个模版都有模版风格说明,点击看说明,如果确定好的话点击“选择此模板” 第六步:你将鼠标放在哪里,哪里晃动,哪里就能更改。

    在弹出的小框框里,将鼠标放到上下箭头出,滚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 自己可以多试试不同的风格。

    第七步:首先更改背景,,点击蓝色按钮,选择好自己满意的背景之后,点一下。 第八步:界面中的其他模块你都可以自己改变 第九步:要强调得一点(可能也是很多人没有注意的一点),那就是你现在更改的均属于首页的模板,你还可以更改正文显示的背景,当然该方法同上。

    第十步:当你全都改好之后,就可以点击“保存并返回”了。 我写了一篇《提高博客访问量的秘技》你可以去看一看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为你的博客祝福!博得开心快乐! 你也可以到我那里看看关于博客的建设。

    一篇科学小论文(范文) 速度 谢谢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比一比哪个组火炬传递的快?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火炬传递比赛。首先发出“开始”的口令,然后相机发出“停止”的口令。

    学生:直观判断火炬传递快的组。

    教师:引导学生说明判断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学生:重新比赛,教师分别记录各组传递一次的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说明判断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点评:1、情境的创设能够结合学生熟悉的时事热点,让全体学生均参与到所设计的活动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为知识的进一步建构打下基础。3、如果要想增加活动的思维含量,可以让学生设计比较快慢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做设计者,而不是执行命令。)

    二、速度的再认识

    教师;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运动物体的快慢呢?

    学生;速度。

    教师:怎么获得速度呢?

    学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活动一:比较甲组和乙组火炬传递的速度(学生各自尝试计算,教师幻灯片播放过程)

    甲:10s传递25m;乙:8s传递16m。

    甲的速度:25m/10s=2.5m/s;乙的速度:16m/8s=2m/s

    教师:我们把每秒钟,每分钟,每小时叫单位之间,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行驶的路程叫速度。

    教师:(进一步提问)这种定义速度的方法是我们上面比较快慢的哪一种呢?

    学生:第一种。

    教师: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

    学生:(讨论后)10s/25m=0.4s/m;8s/16m=0.5s/m也可以比较运动得快慢。每米所用时间越少,运动的越快。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教师:哪一种方法更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呢?

    学生:第一种。

    教师:速度公式:v=s/t,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

    (点评:1、速度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理性认识和分析,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2、对速度定义的反问(这种定义速度的方法是我们上面的哪一种?)使学生对这种定义方法感到并不陌生,并加深了理解。有利于快速建构知识。3、可以从速度公式物理学角度的理解引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一方面学生对速度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另一方面避免学生从数学角度理解公式。4、速度的单位变换是学生计算中的难点,这里用幻灯片做教学设计的处理,不利于难点的突破。)

    三、速度的应用

    教师:今天老师注意记录了本地的风速3km/h;火炬传递的速度3m/s,那个速度大?

    学生:将单位变换统一后再进行比较。

    教师:幻灯片出示单位变化过程(略),学生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猜想我们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学生:1.4m/s;1.5m/s。

    教师:多媒体视频播放教师本人用带有GPS系统的手机拍摄到得某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画面上同时出现步行的中学生和速度值)

    活动二:如果这位中学生5min步行走回她家,请计算她回家所走的路程。

    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5*60=300

    1.4*300=420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师完整的计算过程。

    幼儿语文教案模板范文-我想要小学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最好是有具

    学习目标 1。

    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

    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

    投影片。 A 案 第一课时 尝试读,整体感知 1。

    板题激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 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

    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2。

    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

    3。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4。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读,体会感悟 1。

    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a。

    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

    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

    “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b。

    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d。

    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第二课时 探究读,品味赏析 1。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

    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

    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读,入情入境 1。

    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2。

    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识字写字 1。

    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

    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3。

    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拓展活动 1。

    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编演课本剧。

    B 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

    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

    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

    了解原因。 b。

    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

    了解受害者。 d。

    了解漳河的情况。 3。

    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

    引导学生探究。 a。

    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

    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 带着问题默读。

    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

    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

    大学教案范文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教案

    . 编号:04

    课时安排:8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际流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掌握沿程损失、局部损失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理解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产生原因,以及边界层概念及绕流阻力概念。掌握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理解当量粗糙度、当量直径、水力半径等重要概念。

    教学内容(注明: * 重点 # 难点 ?疑点):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1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 0.5学时

    §4-2层流、紊流与雷诺数 1.5学时

    §4-3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1学时

    §4-4紊流的特征及紊流切应力 1学时

    §4-5尼古拉兹实验 1学时

    §4-6当量粗糙度的概念与工业管道λ的计算 1学时

    §4-7当量直径的概念与非圆管的沿程损失 1学时

    §4-8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1学时

    共计8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的判别,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流速分布,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 沿程损失与局部损失的特征,当量粗糙度、当量直径的概念,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紊流理论基础,紊流理论的应用,N-S方程与雷诺应力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拓宽:现代紊流模型的发展。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讲授——提问——讲授——习题课——实验

    注意问题:紊流与层流的判别,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切应力分布与紊流阻力系数经验公式的选取。

    教学媒介:多媒体结合板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讨论: 1)紊流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Re数可用来作为判别流态的唯一准则,而临界速度却不可以?

    2. 作业:

    习题:4-2、4-5、4-8、4-9、4-10、4-14、4-16、4-19、4-21、4-22、4-23、4-24、4-25、4-27、4-28、4-29、4-30

    《我胜利了》作文(例文)求速度啊

    我胜利了

    胜利的喜悦总是让人难忘。

    那是在夏天的一个早上,我的表弟来我家向我挑战。这一次,我一想到要跟他比赛就害怕。以前表弟跟我比数学,都是我赢,后来他吃了亏,尝到了苦头,又说这次比语文。糟了,语文其他方面我还可以,就是作文写不好,恰恰相反,作文是表弟的强项,万一比……我可要倒大霉了。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原来是表弟来了,瞬间,我的心“怦怦”直跳。“表哥,你好!以前老是你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写作文吧!”“啊?写作文呀,我的好表弟,换一项好吗?”“不嘛,我们今天就比作文!”这时,坐在一旁的妈妈说话了,“既然表弟喜欢,你就和他比一比吧!”没门儿,只好跟他比了,谁叫妈妈发话了呢?

    于是,我和表弟都准备好了,接下来是妈妈出题:“今天就写你们最喜欢的动物吧。”表弟一听到题目就哗啦哗啦地往纸上写。我见了连鸡皮疙瘩抖起来了,我呆了,哪有那么快的速度呀。不管了,拼命写吧,我也跟着哗啦哗啦地写。刚写了开头就不知道怎么写,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我的头直冒汗,加上天气的燥热,我的脸渐渐发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我,已是束手无策。这时,妈妈已看透我的心思:“写不好就弃权吧,别浪费时间。”我听了这句话就火冒三丈,我怎么会输给比我小的表弟呢?我不服气了,就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我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写动物一般先写外表,再写生活习性,最后写总结。”真是急中生智呀!最后,我大败表弟取得了胜利。这时,表弟笑了笑说:“表哥,你好棒!我服了!”我笑着摸了摸后脑勺说:“一般。”妈妈又插嘴了:“胜利了不要骄傲自满,今后还要多加努力!”

    胜利的感觉,多么快乐呀!

    谁能提供《加速度》教案?

    2.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1理解加速度是表示速度矢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明确加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明确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一致.3、明确加速度跟速度、速度改变量的区别.二、重点难点 加速度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弄清加速度与速度、速度改变量之间的区别,理解加速度是如何描述速度矢量改变快慢的.三、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概念引入 实例:某铅球运动员在投出铅球时,可在0.2s内使铅球的速度由零增加到17m/s,而迫击炮射击时,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s内由零增加到250m/s,在这两种运动中,速度改变量各为多少?哪一个速度变化得快?解析:用v0表示物体开始时刻的速度(初速度),用vt表示末了时刻的速度(末速度),t表示完成速度改变所经历的时间,那么Δv=vt-vo表示物体速度的改变.为了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应该比较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速度m/s 速度改变m/s vt-v0 速度变化率m/s2 (vt-v0)/t 初速度v0 末速度vt 铅球 0 17 17-0=17 (17-0)/0.02=85 炮弹 0 250 250-0=250 (250-0)/0.005=5*104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速度改变量vt-v0能够描述物体在时间t内速度改变了多少,但不能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而比值(vt-v0)/t能够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为此,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二)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即 a =(vt-v0)/t 式中vt、v0分别表示质点的末速度和初速度,t是质点的速度从vo变化到vt所需的时间,a表示质点的加速度.2、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矢量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4、加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1)若vt>v0,速度增大,a为正值,表示a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同;(2)若vt(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比值(vt-v0)/t是恒定的,即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不改变.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四)在v-t图象中认识加速度 加速度在大小上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因此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t图象的斜率等于质点的加速度,如图中甲图象的加速度a1=2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乙图象的加速度a2=-2m/s2,负号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五)讨论:比较速度v、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改变Δv、和加速度a. V Δv a 定义式 s/t vt-v0 (vt-v0)/t 意义 表示运动的快慢 表示速度改变了多少 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 大小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Δv= vt-v0 速度改变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方向 质点运动的方向 可能与v0方向相同也可能与v0方向相反 与Δv方向相同 单位 m/s m/s m/s2 与时间的关系 与时刻对应 与时间间隔对应 不随时间改变 (六)课堂练习1、教材第30页练习五:(1)、(2)、(3)、(5)2、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是?A、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C、加速度表示增加的速度 D、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必然为零 解:以图示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例,质点加速度不随时间而变,而速度与时刻对应,且均匀增加,在t=0时刻,v0=0,而加速度不等于零,其大小等于图象的斜率,可见A对,B对,而C错,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B (七)课堂小结 定义:a =(vt-v0)/t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加速度a 方向:与Δv方向一致 单位:m/s2 在v-t图象中的几何意义:图象的斜率 (八)课外作业 教材练习五:(4)。

    有四年级数学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详案吗?谢谢越详细越好

    从网上抄的,希望你能用上。

    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疑问 请你帮帮忙:有辆面包车和公交车在吵架,面包车说:“我比你跑地快,我2小时可以行驶120千米。

    ”公交车不服气,说:“我3个小时行使了210千米。”他们一直争论不休,争执不下到底谁快。

    请你作为公证员帮忙解决一下。 2。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1)指名让学生说,你觉得谁快一点,并说明理由。(放开让学生说) (2)然后,引导出:大家都认为公交车跑地快。

    怎样来比较谁快谁慢?让学生体会关键是看谁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我们用一个小时作为单位时间)行驶的路程谁多?这就是表示“速度”。因此,速度是表示物体的快与慢。

    (3)请你说说看,面包车的速度是多少?(一个(每)小时行使60千米,表示60千米/时)公交车的速度是多少(一个(每)小时行使70千米,表示70千米/时)? (4)请你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速度?你能找出来吗?(比如:自行车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火箭的速度、火车的速度等等。 老师可以给出他们大约的速度。

    让学生体会出大约的速度就是平均的速度,速度是不确定的,是变化的。) (5)我们知道,速度是不确定的,是变化的。

    如果要你计算当时的速度,你会算吗?请你仔细思考一下。引导:要知道速度,需要哪些条件?(结合公交车和面包车比快的题目)请小组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速度=? (6)小组汇报。(以“我们小组认为……”的句式。)

    引导出:速度=路程÷时间。 3。

    巩固练习 路程150千米160千米110米12千米 时间30分20小时11秒300分 速度 4。 探索,分享 假如,我有两个疑惑:一、我想知道辆车从某地到某地需要多少时间?应该怎么求?二、我想知道这辆车从某地到某地要多少路程?又该需要哪些条件? 请四人小组讨论。

    最终得出: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小结: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变量之间,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并让学生熟记在心,那些相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背诵) 5。

    实践问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我们可以知道他路程是?60*3=180。 请问:60*3=180表示什么?180÷3=60表示什么?180÷60=3表示什么? 6。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猜一猜谁跑得快?课件出示:拖拉机2小时跑了120千米,面包车3小时跑了210千米,请你们说说谁跑得快呢?学生积极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方法? (2)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拖拉机行120千米所用时间:2小时。 面包车行210千米所用的时间:3小时。

    拖拉机用的时间少,所以拖拉机跑得快。教师对这种方法先不予以否定,让这名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分析的方法,或让其他同学说说他错在哪里。

    (2)拖拉机2小时行的路程:120千米。面包车2小时行的路程:210÷3*2=140(千米)140千米>120千米,所以面包车跑得快。

    (3)拖拉机每小时行驶的路程:120÷2=60(千米)面包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210÷3=70(千米)因为60千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