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山的范文

山顶的风景小学作文范文
一
一群人上山去游玩,碰到山上有旅行团下来,问山上的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过了一会儿,又遇到了一些下来的旅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
通过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有许多选择,可以说人生是很多十字路口组成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那个选择是对的,也可以说这两个选择都是错误的,但也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知道哪个错误更值得犯,
总而言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走上人生的顶峰。
二
每一座雄伟的高山都是一道风景线。每当海拔上升一千米气温就会下降六摄氏度,即使山脚是炎热的热带,山顶也会是寒气逼人,所以自然山顶的条件会异常艰苦,但只有登上山顶的人才会领略到那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中考之后的黄山之旅了。踏着七月的酷暑本以为上山是一件再舒服不过的事了,可还没到山脚我就有了一丝后退的想法。那种近乎一百八十度的蜿蜒山路令我的胃在不停的翻滚,手心已经渗出了汗珠。终于在一番折腾后我们来到了山脚,有两种上山方式:徒步;或先坐索道再徒步,当然我比较聪明的选择了第二种。刚坐上索道我就彻底被黄山的风景所征服:连绵的山川,穿梭在其中的是茫茫的云海,但是由于下雨的缘故这幅山川水墨画显得有些模糊。不过接下来的徒步就显得有些不顺利了。一下索道迎接我们的就是连绵不尽的阶梯,一级一级的,像是要绵延到山顶。因为山上下雨天气显得格外憋闷,外套早已黏在身上。一段的筋疲力尽后我们到达了迎客松所在的位置,这时天公似乎更加的肆虐了,又下起了雨,风力也渐渐加强,我们不得已把黏糊糊的外套又重新过紧在身上。雨下得愈来愈大,简单的午饭充饥后山上竟然打起了雷,轰隆隆的雷声在空荡荡的山谷回荡,走在这样的山路我时刻都觉得会被雷公给劈了。就这样我们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淋雨后我们终于到了旅店。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又启程了。漆黑的山路,又是绵延的阶梯,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行走在这山林中。一股股的酸痛感从身体的各个部分涌上心头,我大口的喘着气,想要马上坐下休息,可是想到导游所说的日出我又不得不加快脚步,就这样有疲惫更有期盼,我到达了光明顶,也见证了“五岳之首”山顶的美丽。那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让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山川,天空,空气,山风,它们仿佛融为一体。我抬头大口呼吸着山林里的空气,顿时清新之感贯穿全身,一切的劳累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没有到达山顶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山顶的美丽。无论是山麓的鸟语花香?鸟鸣嘤嘤,还是山腰的秃鹰盘旋,松树林立都无以匹敌山顶的蓝天四垂,那种置身于广博天地间的感受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时的一切都不在存在,只有你自己,只有自己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大自然的美妙如果不身临其境是永远不能体会的。
小学生写山水作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描写山的句子有什么简单的小学生写的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仰望天湖山,只见那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调皮的孩子和你捉着迷藏。
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远远望去,整座雪峰好像一朵闪闪发光的雪莲,不需要任何美丽的装饰,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完美的奇迹。
在阳光下,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离眼前近了许多,也陡峭了许多。大小冰山千姿百态,洁净的冰面像龟背一样裂成美丽的纹理,却并不破裂,冰面像镜面一样光滑透明,可照人影。
两岸的山峰变化成各种有趣的姿态:有时像飘洒的仙女,有时像持杖的老翁,有时像献桃的猿猴,有时像脱缰的野马。南极的冰山,顶部平展展的,四面陡立,像刀劈似的整齐,颜色是蓝幽幽的。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古人盛赞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 巍峨的云峰上,霎时峭壁生辉;转眼间,脚下山林云消雾散,满山苍翠,掩映着雕檐玲珑的古代建筑群。
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1。
如许的山盘绕着如许的水,如许的水反照着如许的山,再加之面的天空中烟霭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应像是走进了绵延不停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
我瞥见过波涛壮阔的沧海,玩赏历程度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瞥见过漓江如许的水。3。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患上让你觉患上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患上可以瞥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患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4。
船桨激起的微波廓张出一道儿道水纹,才让你觉获患上船在进步,岸在后移。5。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耸立而起,各不相连,像白叟,像巨象,像橐驼,奇峰罗布,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青翠的樊篱,像新生的竹笋,颜色明丽,反照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怪石嶙峋,怪石粼粼,仿佛一不警惕就会栽倒下来写山的诗句 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写山的作文
登泰山观日出 ??十余岁时便知“有眼不识泰山”一词,但至今仍是“有眼未识泰山”.对位居五岳之首的泰山始终深存向往与崇敬之情,因而离开孔老夫子之家曲阜便满怀不登泰山非好汉之志乘车直奔泰安市。
??为了能在日出之前登上泰山,凌晨两点我们便乘车来到登泰山的始点——岱宗坊。虽然山下有电动缆车可乘,有人力滑竿可坐,但我还是选择了徒步登山,借以检验一下自己的体质与毅力。
3点40分,正值黎明前的黑暗,夜色深沉,我随着众多游人一起迈上了登山的第一个石阶。起初,上山的路阶要比想象中的平坦得多,人们走得都很快,有些人与我一样边走边数着台阶。
路上很静,除了夜风偶尔送来松涛之声外,能听到只有同行人登山的脚步声、微微的喘息与窃窃的私语声。过了壶天阁以后,山势渐陡,回头望去,远处的泰安市万家灯火,五彩缤纷。
向上看,夜色中朦胧可见的泰山,像无边无际的城墙横在眼前,大有与地同大、与天齐高之感。走着走着,原来拥成几个方阵同行的游人渐渐拉开了距离,步轻腿快的窜到了前面,心跳脚软的不断停步喘歇。
路边上,抬滑竿的山里人三三两两地散坐着,两眼紧盯着那些一步三喘的登山人,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势。越往上,同行的人越稀疏,越显得寂静,此时此地不由让人想起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
气喘之中早已忘记踏过的石阶究竟有多少,问同行人也皆笑曰只知其累不知其许多了,无奈只好放弃数一数泰山到底有多少级台阶的念头。 ??登至对松亭时,天色微明,虽有云雾笼罩,但山势仍依稀可辨,尽管山路更加险峻,好在已非“睁目盲行”,便再鼓起勇气,直登南天门。
站在门亭之下抬腕看表:5点25分,从岱宗坊登至南天门耗时1小时45分。初秋的泰山充满寒意,再加上登山之时汗透衣衫,被山风一吹不禁直打冷战。
好在善做生意的泰山后生在此开设了一个个专门承租棉大衣的铺店,便不顾新旧,挤租了一件穿在身上随人流登上了泰山的最高点——观日峰。此时观日峰的“观日长廊”已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静待日出的游人,二、三千人十有八九身着草绿色仿棉军大衣,面东而立,真像一支列队待敌的“绿色军团”。
此时,众人都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那轮虽几乎天天可见但在此地尚未见过的太阳早点跃出地平线。那种等待与企盼的焦急,绝不亚于在产房外踱步徘徊的父亲急盼婴儿哇哇坠地、母子平安时的心情。
??站在观日峰,举目四望周围云雾环绕的群峰,果然是“一览众山小”,远山近岭皆入眼低,仿佛唯我独尊。遥望东方,天际中几抹灰色的浮云中露出薄纱般光洁、柔和的晨白,而且不断升腾、扩大,上部渐渐泛出了淡淡的红色,使刚才还很灰暗的云雾变成了白色。
随着那红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把整个东方都变成浓浓的红色。猛然,像是一双巨手拉开了天边上的帷幕,比红色的云雾更火红、更光亮、更鲜艳的太阳露出了一条边弧,并缓缓上升。
四周的云雾似乎忍受不了她那光茫的照射而淡化、隐退,而太阳则以更勃发的生机迅速上升,并很快挣脱云雾的缠绕、夜色的挤压而跃出地平线。不知是视觉的偏差还是光线反射的结果,在这轮巨大的“火球”跃出地平线的一刹那,圆弧的底部好似拖着一根系在地平线上的粗大红线,随着“火球”不断上升,那根红线也越来越细直至扯断,使太阳终于露出了她圆圆的、红红的脸盘,光芒映红了天地江河、映红了山峰树木、映红了观日峰上的你我他……。
??此时我领悟到为什么人们都以能登上泰山观日出为幸事与自豪,因为泰山日出的确是一幅难得赏见的绝妙图画。我在平原、在江边、在湖畔曾数次观赏过旭日东升,但与临泰山绝顶观日出东方,不论气势、色彩和心境都迥然不同,如果把在平原上、江湖边观赏到的日出比喻为温柔多情的少女,那么,在泰山观赏到的日出就是婀娜多姿的天仙,其美、其艳、其妙你怎样形容都不过分。
??观罢日出奇景收眼四望,但见朝霞映照下的泰山,群峰起伏,云雾如海,涛涌波浮,九曲十八盘的石阶小路似戏水游龙,在峰峦间若隐若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南天门缓步下山,我这个走惯了平路坦途的人简直比蹒跚学步的孩童强不了许多。登山之时,一是天黑路暗不知其险,二是逞一时之勇不觉其难,只恨不能“一步登天”早抵山顶。
下山之际,陡峭如天梯的山路之险尽收眼底,险峻之处虽有铁栏相护仍不免心虚冒汗。饱尝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滋味,待一步一石阶地挨至回马岭,一段举目可望的路程已累得脚痛腿软。
喘歇中从几个挑山工身上受到启发,只见他们不论上下,行走的路线都是“之”字形——从山路石阶的一侧起步斜行上下,行走了十余个台阶就到了山路的另一侧,再转身仍斜行十余个台阶又到了山路的那一侧。初见时不解其意但仿之一试,不但身体容易保持平衡,而且也没有“挫脚”之痛,这一“偷”来之艺使下山之难容易了许多。
??归途的路上,我还领略了泰山的另一景观——碑刻。记不得一本什么书中曾赞誉泰山碑刻为华夏名山之最,堪称中国历史长卷的缩影,早在夏商时代就。
关于山的小作文
黄山
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处纵览,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故而当之无愧地赢得“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春光
“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黄山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而在那时,黄山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黄山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黄山,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览黄山最佳的季节之一。
黄山的夏
盛夏的黄山,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过后,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黄山,是一幅幅浓绿的画,是一杯杯清凉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曲。元末清初歙县人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黄山的秋季
黄山的秋季,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明歙人,曾授监察御史、河南巡抚的凌桐,做记游诗有句:“更有秋容写不得,白云碧汉映丹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赞赏黄山秋景:“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黄山的秋天,还因为林茂色鲜,鸟语花香,生气盎然。竟是“秋天里的春天”。明代大学士许国(歙县人,今歙县县城有许国石坊遗迹)年轻时曾经就读于黄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黄山游览》诗云:“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芙蓉欹水曲,苔蔓上墙腰。酒盏黄花近,天都碧汉遥。浮丘如有待,举手愿相招”。该诗将秋日的黄山写得众花争艳、峰水相衬,堪与春色比高低,令常见的悲秋之情为之一扫。
黄山的冬
黄山雾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绝。无愧于天下绝中之绝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许于某一个早晨推窗眺望,会突然发现窗外的景致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树木象丛丛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非也,这就是难得一求的雾凇!带上拐杖,出户登山,放眼四望,只见群峰错列,松林密叠,一派银装素裹。黄山一改往日葱茏苍翠的面目,到处一片洁白,天地浑然一色。从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凝聚着洁白无瑕的晶体,如披银叠叠,似挂珠串串,山风拂荡,晶莹耀眼,如进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琼阁,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境。
你整理一下吧!!!!!!
小学二年级作文写登山的体验
我感谢的自然巧妙的手笔,勾描出一座座巍峨高山;我感谢一朵朵白云,使高山更为妩媚;我感谢一缕缕山间云雾,使山顶更为神秘,我爱山,更爱登山:
去年,我和父母去泰山玩,并去攀登了一下这个举世闻名肌乏冠何攉蛊圭坍氦开的五岳“老大”。
来到山脚,我抬头一望,好高啊!目不所及,直入云霄,雄鹰仅在它“腰”上飞翔,仿佛泰山比天还高。“五岳老大果然名不虚传!”我不禁感叹道。
开始登山了,我用尽了全身力气飞奔向上,好爽!我张开双臂,迎着晨风,欢快的大叫。爽,是我对登山的第一个感觉。
可没到十分钟,我就开始力不从心,慢慢的停了下来,周身暖烘烘的,汗水伸着脸直流下来,衣服贴在背上,很不舒服。我耷拉着脑袋,脑子乱哄哄的,拖着身子慢慢的走。我登山的第二个感觉是——累。
当我见到导游哥哥那身轻如燕的身影,就嘟囔道:“那个哥哥不会累的呀!”他一笑:“我是后面人的动力,当然不觉得累了。”我望了望身后的大队人,是啊,我也算是他们的动力,如果动力没了,后面的人不就更没劲了?心静自然凉,我的静儿仿佛一下子全回来了,脚上的千斤石头也没了,步子自然轻松多了。
我喘着气继续向上爬,看着两旁的古树,好像也在为我加油。半个小时过去了,太阳更为毒辣,我浑身粘呼呼的,真想打开一瓶矿泉水,将它浇在头上,淋漓尽致,然而,平静的心对发颤的脚不屑一顾,我只想着登上山顶,我登山的第三个感觉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经过一番艰苦跋涉,顶峰的风光被我尽收眼底:蔚蓝的苍天之下,山石嶙峋,悬崖上到处草木葱茏,可谓层峦叠嶂,望着山下的秀丽景象,我无比自豪。欣喜,感动,就是我登山的最后一个感受了!
登山,让我尝试到了坚持就是胜利;登山,让我学会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爱登山!
小学三年级作文写远方的山
远方的山
那座山不高也不低,它只是寂静地在那儿立着。
它在春天时享受着天空给予它的温暖。夏天它潇洒地在那儿唱歌。秋天,它微笑着在那儿立着。冬天,它冷得直哆嗦。
那座山年年都立着,上面有鸟儿清脆的声音,有蝴乏绩催啃诎救挫寻旦默蝶在哪儿翩翩起舞;有柳树在哪儿摇摆。
那座山的邻居都比它高大,可是它豪不气馁,一年四季依然都在那儿立着。这座山看起来虽然渺小,可它始终在那儿立着,没有倒下。
那座山也很大方,天天都有无数人爬上它的身躯,那座山也天天都开心,少了一个人,也就少了一份纯洁的快乐。
若干年过去了,那座山已经没有人上去了,山的脸,也从此开心不起来了。但它还是静静地在“母亲”的身上躺着,尽管没有人上去了。可它依旧在那儿立着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