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零报告范文
火灾灾情报告怎样写?
XX镇(乡、区)遭受xx灾害袭击情况的
报 告
菜城市民政局:
x月x日xx时xx分至xx时xx分,我镇(乡、区)遭受xx灾害袭击。经受灾村上报和我镇(乡、区)相关部门会商统计,这次xx灾害涉及xx个行政村,受灾人口达xxxx人,有xxxx公顷(1公顷=15亩)农作物因灾减产3成以上,塌xx间房屋,其中倒塌民房xx间,无人员伤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
受灾严重的主要有XXXX村、XXXX村、XXXX村。其中XXXX村xx户普遍遭受xx灾害袭击,冲毁乡村土路和部分村路段的路基xx余米,房屋倒塌xx间(有村民居住的土坯房屋xx间、无人居住的土坯房屋xx间)。其中,XX个村遭受xx灾害袭击,损失较重,特别是该村在这次xx灾害中,最大风力x级,由西北向西南方向移动,冰雹直径达x-x厘米,每平方米密度在x-x粒左右,全村xx公顷玉米苗被砸,xx公顷梨果不同程度出现落果现象,总残果率xx%-xx%,其中新品种梨受灾总面积xx公顷,残果率xx%-xx%,个别地块达xx%以上。XXX村x月x日灾害也很严重,造成x个行政村xx人受灾,xx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xx公顷基本绝收。
灾情发生后,我镇(乡、区)党委、政府立即组织民政、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赶赴受灾乡镇查灾、核灾,安抚灾民,帮助受灾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目前,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镇(乡、区)政府公章
XXXX年X月XX日
旱灾情况报告作文
截至2月22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8省小麦受旱4979万亩,其中严重受旱1431万亩,分别比2月21日减少168万亩和81万亩。8省旱区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1.33亿亩,比21日增加168万亩;已追肥面积1.01亿亩,比21日增加148万亩。
截至2月22日,8省累计下派农业专家指导组4091个,深入一线抗旱的专家和技术人员25.9万人次,下发抗旱技术明白纸2212万张,培训农民1960万人,投入农业抗旱人数3156万人。农机系统累计投入抗旱保春管机具806.6万台套,其中拖拉机380万台、排灌机械433万台套,累计组织7.6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消耗柴油45万吨,抗旱灌溉面积19814万亩次。
民调显示:92.2%公众关注旱情 94.7%的人愿出力.59.4%的人认为旱灾也是一次发展农业的契机,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本改变靠天吃饭. 本次调查中,55.6%的人表示会为灾区祈祷、祝福;42.2%的人希望为旱区捐款;37.4%的人要为抗旱献计献策;20.5%的人表示会随时待命,作为志愿者赴灾区帮助抗旱。没打算做什么的人仅有5.3%。
进入4月,正是云南春耕大忙季节,烈日炙烤着大地,农民望穿眼盼来的不是滋润庄稼的雨水,依然是一轮滚烫的烈日。进入5月后,由于晴热天气持续,严重的旱情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蔓延开来,旱情不断加重,从干旱到大旱,再到特大干旱,旱魔快速在云岭大地无情地肆虐起来。
一时间,不少往日装满水的库塘干涸见底,被太阳烤出了一条条干缝,全省有924座小型水库及塘坝干涸,476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无数农田饥渴难耐,禾苗干枯。全省除昭通北部、德宏西部等少数地方外,其它地区干旱均达到中等至严重强度,重旱区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这是我省25年来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严重旱灾。至5月23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2515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57%,其中重旱及干枯的达570万亩;因旱造成365万人、23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省级各部门行动起来了。省财政厅及时下拨了抗旱资金3100万元,补助抗旱救灾柴油、苗种、化肥、抗旱新技术推广和抗旱物资储备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财政投入的抗旱资金已达1.5亿多元,启用机电井13.8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1.55万台套、机动运水车14万辆;抗旱用电2212万度,抗旱用油3239吨。资金和物资到位及时,有力地支持了农民群众抗旱救灾。省农业厅先后派出37个抗旱保春耕工作组,分赴抗旱第一线。全省共抽调农技人员5.6万多人次,分类指导农民抗旱工作。全省水利部门算清水账,科学调配水资源,让有限的水发挥出最大的抗旱效益。省工商局周密部署“红盾护农”行动,组成工作组深入各地指导农资打假,查处各类农资案件98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3.44万元。省经委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全省农耕、农排、农灌用电、用油供应。省“三电”办及时下达计划用电指标,确保农田排灌用电。中石化、中石油云南销售分公司决定各增加调拨400吨柴油,投放到全省农村市场,解决各地抗旱、春耕生产用油的问题。中石化实行24小时平价优惠不间断供应柴油。
各州市迅速投入抗旱。昆明市有很快下拨抗旱经费1720万元到基层,为10年来最多的一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机关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抗旱第一线上,抗旱期间不得外出。全市各级干部紧急动员起来,近百万人投入到抗旱中,分类指导、分片包干,深入到交通不便的半山区、山区去了解情况,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玉溪市全面启动了抗旱预案,各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派出抗旱工作队进乡入村,确保烤烟移栽保苗。红河州奔赴一线抗旱的干部群众达到46万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近千万元。全州各级组织抗旱工作组,领导带队、分片负责,深入一线与群众同抗旱。曲靖市及时安排抗旱资金4000多万元,113万人次投入抗旱。楚雄彝族自治州实行旱情一日一报,随时掌握最新旱情,合理调配水量,积极推广地膜覆盖及“旱地龙”,保水保墒……
关于运城受灾情况的调查报告 要速度
罕见冻灾对运城市春季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4月12日至14日,运城市13个县(市、区)普遍遭遇强降温天气,史所罕见,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灾害发生: 霜冻加雨雪,最低气温下降到-5℃,最厚积雪深度达7厘米 4月12日晚至13日早上,运城市普遍出现低温冻害气象过程,全市最低气温下降到0℃~-5℃,地温降到-2.5℃~-8.2℃。其中,夏县13日的最低气温为-5℃,闻喜最低气温为-4.4℃;地表温度最低为稷山县的-8.2℃以及万荣县的-7.6℃。
4月14日1时至8时,该市又普降雨雪。全市过程平均降雨量5.9毫米,平均积雪深度3厘米。
其中垣曲、绛县雨雪量最大,分别达到8毫米和8.2毫米,最大积雪深度分别达到4厘米和7厘米。 据运城市气象台预报,15日凌晨气温仍然较低,大部分地区有可能继续出现霜冻,16日后气温会回升。
灾害特点: 发生时间晚,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冻害范围广,涉及作物多 这次低温冻害是运城市近十几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霜冻,而是一次强度较大的低温冻害,降温幅度大、冻害时间长。从调查情况看,一些果园虽然采取了点火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发生时间晚。与多年来尤其是2007年较大冻灾相比,此次冻灾发生时间晚。
2007年是4月2日至4日发生,今年晚发生10天。 降温幅度大。
2007年冻害发生时,全市平均最低气温为-1.4℃,今年是-2℃;2007年冻害发生时,地表平均温度为-2.7℃,今年达-5.8℃。 持续时间长。
12日晚至13日早,全市冻害过程普遍持续数小时,部分县市达9个小时;14日1时至8时,全市又普降雨雪。预计低温过程将持续到16日。
冻害范围广。此次冻害,涉及全市13个县(市、区)。
涉及作物多。不但是水果、小麦、棉花受冻,瓜菜、芦笋等作物和新栽树木幼苗也普遍受到冻害影响。
受冻面积: 小麦260万亩,占到总面积的一半;水果210万亩,占总面积的67%;棉花30万亩,占已播面积近半。 据运城市农委、果业等部门13日初步调查统计,全市小麦受冻面积260万亩,占到总面积的一半。
水果受冻面积210万亩,占总面积的67%。其中:苹果155万亩,梨16万亩,桃22万亩,杏6万亩,其他11万亩,绝收面积约3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
棉花已播60万亩,受冻面积近一半,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目前,灾害损失还难以估计。
运城200万亩小麦20万亩棉花210万亩果花受冻 4月13日凌晨,运城全市出现较重的霜冻天气过程,致使农作物普遍产生冻害。霜冻天气出现后,市、县气象部门迅速与当地政府和果业、农业等部门联系,通报气象情况,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灾情。
据了解,未来几天的气温还将持续偏低,14日、15日早上还将有霜冻天气出现,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应加紧继续做好熏烟、灌水等防冻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据运城市气象局有关人员介绍,4月12日,全市范围出现大风天气,13日凌晨,又发生较重的霜冻,全市除河津市外,其他12个县(市、区)最低气温均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数个小时。
其中夏县、芮城和闻喜三县零摄氏度气温从12日23时至13日7时持续9个小时,最低气温达-5℃,最低地面温度降到-8.2℃。 据初步调查,大部分杏花、桃花、梨花、果花和芦笋等受害严重,绝收面积较大;冻前浇过水的果树受冻害要轻一些;冬小麦、棉花、瓜菜等也不同程度受到冻害影响。
张店镇:坚定抗灾救灾信心 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一场不期而遇的雨雪冰冻,给平陆县张店镇的小麦、设施蔬菜和桃果生产带来严重灾害。据了解,张店镇6.5万亩耕地中,有4.7万亩小麦、6530亩桃树、1848亩苹果树、300亩油菜、300个西红柿大棚、50个烟叶大棚不同程度遭受冰冻灾害。
其中,桃、果受冻程度最为严重,部分果园可能绝收。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张店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立即行动起来,坚定抗灾救灾信心,带领全镇人民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4月14日,在该镇张店村路旁麦田里的积雪还有两三厘米厚,麦秆中心挂有冻珠。该村第六村民组村民杨志强的4亩小弓棚西红柿育苗田里,棚跟尚有冰凌,棚内的西红柿苗大部分被冻,杨志强正和请来的帮工在给弓棚加盖草苫。
在侯王村村南的一片桃林里,树下白雪皑皑,枝头挂着冰冻,花朵受冻萎蔫,园主正在清除树上的积雪。农场村村北一片果园里的梨花、苹果花柱头被冻坏,园主们正在和村干部商量如何采取补救措施。
张店镇党委书记介绍,4月12日晚接到该县气象局发来的降温预报后,镇上当即组织包村的镇干部下到各村,和村干部一起组织群众,采取在果园熏烟、给果树喷水等办法积极预防。冰冻发生后,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40多名镇干部分赴全镇15个行政村,组织群众采取抖树震雪、清雪破冰、加固大棚、苫盖草帘塑膜等办法减灾升温,以防冰雪再次来袭。
同时,开动水井给麦田灌水提温。镇农科站的同志深入田间果园,指导群众给未受冻的果树涂抹或喷施营养液,养根壮树,促进果实发育,尽量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苹果树遭受严重冻害,专家建议—— 保花保果保明年 4月12日夜间至13日凌晨,运城各县市普遍遭受严重冻害。4月13日上午,运城市果业发。
冰雪灾害调查报告怎么写
(一)广昌受灾的基本情况从今年1月至2月,我们广昌县出现的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致使广昌县域范围内遭受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2个乡(镇、场)都遭受到这场灾害的袭击,受灾总人口达到11.12万余人。在冰冻灾害期间,全县倒塌房屋295间,损坏房屋469间,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965人,因灾伤病人口188人。
全县因灾害直接经济损失95226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林业直接经济损失80847.2万元;电力直接经济损失1487万元;水利直接经济损失318万元;交通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广播电视直接经济损失117万元;电信、移动、联通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61.5万元。
由于全面停电,工业园区停产一个多月,影响工业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税金60万元以上。(二)2008年初冰雪灾害的主要特点1、灾害持续时间长。
广昌的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是从1月中旬至2月上旬出现的,历时将近1个月。据统计,从1月12日至2月10日,广昌的平均气温为2.20C,较历年同期低4.30C。
尤其是1月下旬平均气温低至1.20C,较历年同期低5.50C,创历史新低;且此期间28天无日照。同时,1月下旬至2月上旬降水量为148mm,较历年同期多1.2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冰冻灾害从1月26日至2月3日在广昌共出现8天冻雨。根据气象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这次广昌出现冻雨持续的时间长,冻雨落到地面就结块成冰,且逐渐加厚。
冻雨落倒电线上,在广昌境内形成的最大电线积冰直径达到20余mm。冻雨时间长,是这次海拔400米以上山区受灾更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这次低温阴雨(雪)天气时间之长、降雨量集中、日照时数之少,为广昌县50年来同期历史之最。2、灾害影响范围广。
据调查,全县十二个乡(镇、场)场程度不同的受到冰雪灾害的影响和危害。例如,旴江镇即广昌县城范围虽然冰雪较少,但其管辖的苦竹、尧山、际头、洽港、大陵、文会等村都冰雪封山,交通、电力中断。
全县受灾最为严重的是翠雷山垦殖场、水南圩乡、塘坊乡、尖峰乡、千善乡、杨溪乡,以及驿前镇、赤水镇、头陂镇、旴江镇的部分村(组)。这次冰雪灾害不仅影响到全县各个乡村,而且危害到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电力、林业、农业、交通、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的受灾情况尤其严重。3、灾害危害程度大。
这次冰雪灾害给全县各地和社会各项事业带来的危害十分惨重。据不完全统计,电力方面,由冰雪灾害造成大面积电力设施受损,出现35KW变电站停电4座,35KV线路停电4条,10KV主杆线停电74条,配电台区停电752台,造成全县12个乡(镇、场)和129个行政村全部停电。
由于长时间大面积停电,大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影响到全县20余万人正常生活,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和危重病人生活陷入极度困境。林业方面,在这次冰雪灾害中,全县林业受灾最为深重,全县林业受损57.09万亩。
据调查组成员到部分山区实地察看,全县各地海拔400米以上的山林都遭到不同程度损害,海拔500米以上的山上树木几乎全部拦腰折断,山上的毛竹大部分成“麻花”状损毁。全县森林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的是翠雷山、水南圩、塘坊、尖峰、千善、驿前等乡(镇、场)。
赤水镇杨坊村有一户名叫黄奕民的林业专业户,承包了驿前镇赤岭村7000亩山林(其中4000亩竹林),冰雪灾害前山林经济价值在800万元以上,这次灾害对其山林几乎是毁灭性损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黄奕民一家只能是欲哭无泪,望山兴叹。据专家预测,这些受害的山林十年内是难以全面恢复的。
农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田作物受灾面积达10606.4亩;家禽畜死亡34336羽(头);渔业受灾面积301.4亩;农业生产设施损坏也较严重,其中农业生产大棚损毁304个,生产性农舍倒塌或损坏面积达81609平方米;农业机械冻裂损坏59台。交通方面,在灾害期间全县有三条县乡道路塌方8处;道路桥梁冻裂11处;广昌到建宁线0至11公桩封闭;广昌至千善、广昌至尖峰、广昌至塘坊,广昌至驿前的公路因多处路段冰冻致使车辆无法通行。
电信、移动、联通方面,因灾害影响,导致许多供电线路和通讯线路损坏,造成大面积通讯中断。在灾害期间,全县通讯路杆倒塌100余根,光电缆受损10多公里。
先后中断接入点或端局3个、停电接入点或端局30个;中断村通7个、停电村7个。由于通讯设施损坏,先后造成全县8500多部小灵通用户和2700余无线村通固话用户通讯中断。
在灾害期间,移动线路损毁30km,基站供电线路损毁2.5km,基站供电变压器损毁1只。联通设施损毁也较严重,基站供电线路倒杆54根、断线3240km,断站时长累计508小时,损毁通讯基站传输光缆3767余km,变压器1个。
因此,移动、联通因灾害影响均造成过大面积用户通讯中断。广播电视方面,在灾害期间,全县的广播电视设备设施也遭到重创,长桥天子嵊MMDS微波无线发射台3000余米的变压线和4000余米的低压线受损,电线杆全部断裂;37米高的发射台彻底倒塌,15余平方米的机房倒塌1间,微波发射电线、微波发射波导、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全部损毁;有线电视传输光缆断裂37处,传输电缆。
暴雨洪水灾害研究报告
城区排水管线中1977年前建成的有l 200 krn,占管线总长的l/4,其中包含解放前的旧砖沟和解放后改造的合流制排水沟。
按管线技术等级划分,属三、四级的低等级管网设施占到27%。另外,一些泵站的电气设备已运行10 a以上,电气元器件普遍老化、破损,安全系数下降、可靠性灵敏度大大降低,部分泵站自动化、防爆和通风系统等监测监控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今行业管理需要。
设施老化大大降低了实际排水标准。 2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不健全 由于城市河道治理滞后于城市主体市政工程建设,部分工程建设中未同时或没有实施排水工程,致使工程实施后路面排水无下游、无出路,建成之日即成为积水点。
部分路段缺少市政雨水排放设施,边沟等自然排水设施被破坏或填埋,部分路段雨水排放的下游无出路或尚未勾通,管线建成后无法投入使用。部分泵站抽出的雨水直接排入明渠或河道,由于淤积严重,当发生较大降雨时,雨水溢出河道或明渠。
3 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 城市建设速度迅猛,在建工程点多、面广,打破、改变了原有城市排水系统格局,排水不畅,增加排水负荷。随着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地面高度硬化,地表径流系数增加,单位面积产流量增加30%~70%。
施工临时措施不到位,未合理解决工程临时排水问题,一遇降雨便形成诸多新增积水点。施工管理不完善,建筑垃圾堵塞排水管道问题较为突出。
同时,施工扰动,造成排水管道损毁,断裂跑水,污染环境,引起民怨。 4 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城区排水管道,特别是老城区雨污合流制管道紧邻房屋、建筑物,存在塌房伤人的危险,难以进行维护和改造。
特别是被压在民房下的沟段,危险更大,近几年曾多次出现断盖塌陷问题。由于长期养护运行经费不足,导致排水设施管养人员不足、不稳定,技术素质偏低,远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规范化管理要求。
另外,雨水口经常被生活垃圾堵塞,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中餐馆,通常没有隔油措施,直接向管网排放油污,虽加大巡查力度也防不胜防。同时,雨水箅子失窃也时有发生。
对策措施 1、 加快排水系统建设和改造,加强日常维修养护 进行城八区的排水设施管网评价,结合道路改、扩建逐步完善和改建各排水系统;开展公共排水管道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检测,提高排水设施能力,发挥排水系统的整体效益。加快排水管网的达标改造。
从2006年起,对城区将存在重大隐患和标准偏低的排水管线、泵站分期、分批进行更新改造,使管线、泵站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高于原设计标准。加快积水点改造工程建设,在新建、改造排水系统的同时,先后共完成了43个市级积水点整治工程,基本解决了城市道路积水问题。
加快城市河道的整治工程。 2、 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维修养护 加强排水泵站、管道的维修养护,完成排水管道非汛期养护疏通,确保管通水畅。
重点对各类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排水管道、易积水地区、市政与物业连接部位管道的清掏与疏通,确保排水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增加和普及养护机械,进一步提高养护机械化程度,增强防汛排水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率,降低养护作业劳动强度。
做好防汛泵站的汛前检修保养工作,做好供配电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完善各类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保泵机运行良好。 3、 增强责任意识,落实防汛责任 深刻认识防汛排水工作的重要性,增强防汛排水工作的责任感。
进一步完善防汛责任制,明确防汛排水责任主体,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监督机制,切实把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防汛抗旱的整体效能。加强责任制的监督检查, 严肃防汛纪律,建立考核制度,找差距、抓落实、促改进。
旱灾情况报告
北方旱灾下的中国粮食安全调查正文目录 春雨贵如油。
2月7日,通过人工降雨措施,河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此前河南省已连续110多天无有效降雨,这对处于返青拔节阶段的冬小麦生长无异于雪中送炭。
但是,考虑到本次降雨量较小,抗旱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此前,河南省今年7980万亩冬小麦播种面积中,受灾面积近5000万亩,全省有超过3000万亩面临浇灌水源不足的威胁,65万亩小麦出现枯死。
当日,正在河南禹州市进行旱情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麦地,亲自拿水管进行喷灌,并提出“能多保一棵苗就多保一棵苗”。 而类似的旱情已经波及北方地区主要的冬小麦种植区。
根据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截至2月9日,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虽比高峰期有所减少,但依然达到了1.30亿亩,约占北方冬小麦主产区播种面积的45%,其中重旱3898万亩。 河南农业大学小麦专家詹克慧对记者表示,考虑到今年北方旱区一冬无雨雪,按照目前的旱情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变黄地块减产20%当属正常”。
夏粮减产已成定局。但考虑到我国全年粮食产量中夏粮仅占22.8%左右,再加上我国粮食已连续5年丰收,记者采访的多位粮食专家认为,本次旱灾对国家粮食安全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旱灾背后 2月6日,记者从郑州出发沿着老107国道一路向南,川流不息的车辆抛起阵阵尘土,路边的麦田远远看去已经大面积泛黄。 “这是第一遍浇水,之前一直等着能下雨。”
正在麦地里浇水的新郑市郭店镇前时村村民时玉永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时玉永家的麦子也已经严重变黄,地面裂痕随处可见,其母亲随手拔起一簇麦苗,1/3已经枯死,“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浇水的地步,减产已成定局,而且,村干部每天都在广播中催大家浇麦”。
根据河南省气象部门的监测,从去年10月份以来,河南省已经连续10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旱情在春节前就已经非常明显。而本报记者在今年1月中旬河南省“两会”期间了解到,当时抗旱浇麦已经引起众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
但为什么各地农村却鲜有人浇麦,直到旱情如此严重? 许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郑瑾的解释是:“河南去年整个冬天无雨雪,而在立春之前,气温低,灌溉很容易把麦子冻死。” 而时玉永的情况可能更具代表性。
时玉永告诉记者,春节前他一直在郑州一家化肥厂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根本没有人力可以浇水,而且,尽管用于灌溉的地埋管20年前已经通到他家地头,但常年外出打工的他,“已经不习惯浇地这种农活”。 时玉永坦言,按照目前他们家平均每人1.2亩的耕地水平,家里一年种的小麦产粮就足够三年吃的,而“每亩地的种粮收入还不如自己一个月的打工收入(2000元左右)”。
河南省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吴海峰的调研结果显示,河南很多耕地普遍采用“小麦+玉米”的种植模式,两茬合计每亩净收入仅为794.1元,如是承包土地的种粮大户,扣除亩租金300元,亩收入仅为494.1元,而现在农民外出务工一个月的劳务收入一般不低于l000元,技工的工资更高。 “这说明,每亩地种一年粮食的收入还比不上外出务工一个月的收入,种粮的收益比较低。”
吴海峰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农民浇麦不积极也是正常的”。 根据河南省的统计,该省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超过1700万。
而这样的情况在本次遭遇旱灾的山东、河北、安徽主要的粮食产区普遍存在。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构成中,以外出务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将近40%,并逐年稳步增长。
时玉永告诉记者,目前他最为担心的并非小麦减产,而是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他之前打工的化肥厂因为效益不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明确表示他是否可以继续去打工,即使可以继续去打工,要获得与去年同样的工资水平似乎不太可能了。 或将减产20%以上 不过,与时玉永不同,更多的政府官员和农业专家担心的是,此次旱灾波及了我国最主要的冬小麦产区,这或将对我国今年的粮食生产尤其是夏粮生产产生影响。
“小麦在越冬期间受旱,主要会影响分蘖和成穗数,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河南农业大学小麦专家詹克慧告诉本报记者,尤其是在浇灌前已经变黄的小麦,减产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
而且,按照河南地区的地域特点,2月下旬正是冬小麦返青拔节的时期,麦苗需水量大,如果不能保证浇灌,将进一步影响每个麦穗的小麦粒数。 “每亩的麦穗数和每个麦穗小麦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目前的情况将导致小麦每亩减产20%。”
詹克慧如是分析。 目前正在进行的抽水浇麦也并非乐观。
据本报记者了解,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在许昌等豫西南地区,正在抽水浇灌的机井出水量越来越少,“有些井以前每天的水量可以浇灌七八亩地,但现在只能浇灌四五亩”。 许昌市农发办副主任郑瑾告诉记者,以前修建的机井深度不够,有的只有10米甚至5米,而现在的地下水因为长期超采,已经降到15米乃至30米以下,有些井甚至已经不出水。
郑瑾表示,最近两年修建的机井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现实,井深有的已经达到30。
春节前后我国抗雪救灾的感人事例
连日来,各地遭受特大雪灾袭击,对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中小学校舍造成严重威胁。
为切实加强对抗雪救灾工作的领导,确保全县中小学师生生命安全和校舍、财产安全,确保全县教育系统稳定,遵照肥西县委、县政府和省、合肥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县教育局紧急动员部署,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县教育干部及全体教职工迅速投入抗雪救灾工作。由于抗灾工作启动得早,组织有力,安排有序,抗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及时成立抗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暴雪普降的26日下午,肥西县教育局罗伟局长紧急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安排、布置抗雪救灾工作,迅速成立教育系统抗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罗伟局长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李淮副局长为常务副组长,局机关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领导和指挥教育系统抗雪救灾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李淮兼任办公室主任,孙成元、张庆年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地点设在基建项目办。领导组成立当天,全县灾情即实行定时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办公室人员24小时通讯畅通,全天候处置抗雪救灾突发事件,及时准确统计灾情并按上级要求及时报告。 县教育局及时制订《肥西县教育系统抗雪救灾应急预案》,通过肥西教育网迅速传到全县各校,并且用电话和号码呼叫,双管齐下,迅速传达到全县各校,全面布置、督查。
教育系统虽然摊子大,点多面广,但由于部署得早,有章可循,要求明确、具体,学校抗雪救灾有序进行,丝毫不乱。 二、建立抗雪救灾逐日报告制度,狠抓落实 1、坚持逐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各中心校、完中、县直各校于每天下午三点前,向县教育局基建项目办电话报告抗雪救灾情况,特别是新发生的灾情和应急措施。县教育局于每天下午五点半前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全县教育系统抗雪救灾情况。
2、坚持校长负责制。抗雪救灾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各校校长亲自领导、安排、督查救灾工作落实情况,每天必须亲自向县教育局报告灾情,无灾情实行零报告。 3、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全县各校均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值班,共产党员和骨干教师等相关人员参加,保证了通讯联络畅通。 4、成立抗灾救灾应急小分队。
灾情发生后,县教育局在成立领导组的同时还成立抗灾救灾小分队,局长为组长,党组、行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随时待命、出击,抗灾抢险。
全县各校也迅即成立抗灾救灾小分队,全县教育系统同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全力以赴,抗雪救灾,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全县教育系统无一伤亡,财产损失也减到最小限度。 三、迅速处置,确保师生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26日上午,县教育局分别接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学生提前放假的通知,紧急部署,狠抓落实,要求各校迅速落实学生提前放假精神,要求各校不惜一切代价,采取特殊有力的措施,确保学生平安返家。
全县各校领导重视、分解任务、采取人盯人的战术,跟踪学生平安回家,截止当晚七时统计,全县学生均平安回家。按照市局布置,全县中小学提前放假。
要求全县各校电话通知每一位学生家长,做好假期学生安全、学习和新学期开学等事项,维护教育系统稳定。 学生放假后,县教育局主要工作精力转移到广大教职工生命安全和校舍安全上。
各校校长带队,组织人员逐校逐户查看灾情,发现险情,立即排除。发动全县广大教师清扫屋面积雪,减小房屋压力。
全县中小学所有平房校舍屋面积雪已全部清理一次。对教师住房特别关注,各中心校领导户户查、间间看。
1月28日清晨,清平中心校周必发校长带领副校长佘林兔等一行对学区内学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他们冒着纷飞的大雪,徒步40余里,走访了四所小学,对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认真查看,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指导各小学校长做好铲除积雪等安全防范工作。
28日,南分路学区青峰小学老校长(已去世)遗属所住平房比较危险,中心校解新正校长果断组织人员强制疏散,安排到安全地方;肥光中学校长姚中华下班接到险情报告,立即返校,组织教师加固房屋、清扫积雪,及时排险;北张中心校校长王志聪带领有关人员步行一天,对所辖中小学校舍状况、教师住房等进行全面检查。29日傍晚三河中心校刘清校长在检查灾情过程中,发现三河二小两层老宿舍楼出现险情,连夜撤离所住教师,妥善安排;孙集中心校王世华校长带领人员连夜撤离疏散出现险情的住房人员。
抗雪救灾中校长作风过硬,教职工工作积极,生动事例不胜枚举,谱写了一曲战斗之地的正气歌。 目前,全县教育系统抗雪救灾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全县教育系统教职工人心稳定秩序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