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查简介范文
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报告范文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 浙江教育学院 卢真金 一、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的意义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三、写作要求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的策略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
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
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
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
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
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
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 三、写作内容和要求 (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惯例 (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四)前言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
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
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
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
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
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
学校简介怎么写
1、学校简介:
XX小学始建于XX年,原校址位于XX, X年X月正式迁至X,新学校占地X平方米、建筑面积X平方米,现有XX个教学班,XX名学生,教师XX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X人,一级教师X人。大学本科学历X人,专科学历X人,中师学历X人。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质量强校、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博闻、广识、超越、奋进”为校训,将“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贯彻学校工作的始终。开展经典诵读、演讲比赛、国旗下系列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等,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浓浓书香充满校园,文明礼仪在学生中蔚然成风。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兴校方面,积极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齐心合力、勇于创新”鼓舞着师生不断进步,学校各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学校希望能夯实各方面基础,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踏实、坚定地前行,渴望能以现代的、新锐的形象呈现小学的风貌。
2、”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四种: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
如何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这个观点目前在教师中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很多教师都认为科研很重要,但在实践中往往被事务性工作所代替。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许多老师认为,只要能上课就行了,研究是学者们的事,哪有时间去研究。对于这个看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与同行们作一些探讨。
为什么要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呢?因为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理念制约的。以前我们认为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现存的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以,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过多地机械重复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忽略了教学还是有审美性与人文性的性质,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培养,完全没有理论指导,进行盲目地实践。
当我们已有的经验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时,就是一个“盲区”,这时必须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才能走出这个“盲区”继续前行。现在提倡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体会是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勤动笔、多思考、勤实践。
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归本真。多读书、勤动笔。
我们接受知识的途径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向别人学习,另一种是自我学习,实地向别人学习虽然直观、见效快,但范围窄,不深刻、不长久。从书本上学习范围宽、思路广,时间长,应该成为教师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
现在很多教师在新教材面前,出现了难点、疑点时发出古人感叹并富新意:“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钱不够用可以节约,亏自己,知识不够用,能节约吗?那岂不误了子孙?所以要经常看书。
我们从书本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别人的经验,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常看书、多看书是搞好教科研的前提。
看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遇到问题去看书,从书中寻找答案,比如你不太了解美学知识就可以查书、查资料。
另一种是经常看书,随便看书,也许没有什么目的,但是遇到有启发的就记下来,也可以写成卡片,分成类别,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为了写《张居正》积累了十多万张卡片,他为了写下一部小说《大金辽国》驱车到少数民族地区寻古迹行程三万余公里,记下十几万字的访问笔录。
多读书,还要勤动笔,把读书的体会记下来。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只要有时间就看书,看书就一定要动笔,或勾勾画画、或笔记摘录、或写下感想。
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都是从书中得来的。
只有把读书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有些同行甚至同学们就问我“您怎么办公桌上总堆那么多书——教学方面的参考书或一些什么鲁迅杂文、散文、诗歌选,什么季羡林的《我的人生感情》、什么崔永远的《不过如此》……我回答说:“是啊,这些书中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美妙的言词,但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从中获取创新的灵感,当你从书本中发现了你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枯燥了,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勤动笔就是随时总结,随时有感想就随时写,不一定要全面,有什么就写什么,不拘一格,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如写些课后小结,课后自评、随笔,随想录之类的小文章。
过一段时间就整理一次,一般一学期归一下类,调整自己的思路,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一定可以获得效果。茅盾有一句关于读写的名言:“光读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读,眼低手也低。”
只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才能相得益彰,逐步提高教科研水平。近十年来,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勤动笔把它写出来,先后在中国育才杂志上发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三十多篇。
多思考、勤实践。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就是说,人要学会思考。有人总结了这样一句话:能提出问题的人就是一个会思考的人;能提出一个与众不同问题的人就是一个有创意的人。
会思考是一个科研型教师的标志,只有会思考,才能有创意。有时当我去听别人介绍教科研经验时,感到他们总结的我也是那么做的,为什么我就总结不出来呢?这就是缺乏思考。
首先要向自己发问,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就要想:为什么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其次要进行综合思考,用其他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仅有思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践。
我知道,只有实践没有思考是盲目的实践,但是只有思考没有实践则是空洞的胡思乱想,也是没有意义的。我要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将思考落实到实践中,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不断进步。
几年来,我从三个方面突破,一个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二个进行地域文化即校本教材开发,三个精心辅导学生作文。如大型的有典型意义组织学生参观“万人洞”、“燕子山”、“桧柏树”、“纪念馆”、“田子君”……我地地域文化特点突。
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主要任务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丰富我国教育科学理论宝库,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研究和解决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任务: 1.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 2.开展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3.深入研究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4.开展教育改革实验 5.开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6.进行跨文化比较教育研究 7.进行未来的教育预测研究 8.开展学科教学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 1.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通过逻辑性、实证性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真理性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不等于技术。
它具有真理性、逻辑性、实证性。 2.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人们的一种认识过程。
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科学研究的特点:客观性、创造性、探索性、控制性、持续性 3.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它是人们为了探索尚未掌握的教育规律和对已经发现的教育规律不断地进行检验的活动,它是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教育性、应用性、群众性、迟效性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透过表面的、零散的问题,从中找到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把这些探索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是规律,就能指导以后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定义、分类、发展趋势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思维方式,运用严密而规范的程序进行研究的模式化、系统化的行为组合。
它的特点:客观性、验证性、重复有效性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1.哲学层次:唯物辩证法 2.一般方法论层次: ---系统论 — 贝塔朗菲 ---控制论 — 维纳 ---信息论 — 申农 ---耗散结构论 — 普利高津 ---协同(学)论——哈肯 ---突变论—————托姆 3.具体方法层次: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测量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临床法,行动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1.原型研究——理论模拟研究方法 2.稳定研究——跳跃性研究方法 3.直接性研究——间接性研究方法 4.经验研究——理论性研究方法 5.孤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 6.静止研究——动态研究 四、教育科学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实事求是的根据客观事情的本来面貌进行研究,要根据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生活条件进行研究。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形成研究假设 教育研究假设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课题提出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对所要研究教育的现象和规律提出的初步的假定。
假设的特点:推测性、根据性、不矛盾性、解释性、接轨性。 假设的实质: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根据的推测和猜想。
假设的作用:它是提出新的实验、形成新的理论的桥梁;它有利于确定具体的研究目标;它有利于形成具体的研究成果。 例一 例二 4.选择研究对象 抽样——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被试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称为抽样。
抽取出来的这一部分对象,称样本。 抽样的意义-----科学取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抽样的原则——总体限定明确、样本具有代表性、样本的数量要适当。 抽样的基本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多段(级)随机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某一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或排队,完全随机地抽取要研究的被试或研究单位的抽样。 等距随机抽样是指在某一总体中抽样时,按抽样要求每隔相等若干个体,抽取样本的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是指在某一总体中抽样时,研究者根据已有的某种标准,先把研究的总体分成若干类,每一类称为一层,然后,研究者根据每一层群体数与总体数之间的比率,确定从各层中抽取样本的抽样。 5.选择研究的方法和类型: 按领域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按范围分——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按时序分——历史研究、现状研究、预测研究 按方法分——观察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追因研究 按层次分——阐述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创造性研究 基础研究——也称基本理论研究。
它是以建立和发展理论体系,系统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设、原理和法则为目的的一种研究。 。
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
所谓自身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等。意识越清醒,则行动越坚定。在这里我认为其中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问题意识,即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定上。对教育现象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选题的准确度就越高,对新情况、新问题就越敏感。
所谓信息意识,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则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与钥匙。
所谓合作意识,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越强的人,越能集思广益,丰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识
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据介绍,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涉及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史、心理学、大脑科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艺作品、少年读物、时事新闻科技信息等,其中属于方法论的书就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系统科学》、《最优化原理》等。
一般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1、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他对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价值。2、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
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形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能。1、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设计为研究课题,这是整个研究过程开始的关键一步。2、预测设计能力
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未来变化,设计整个课题的工作思路与目标。3、信息筛选能力
即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编码、评估、使用等。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此种能力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4、实施操作能力
即落实、调整课题各工作环节的能力。5、文字表述能力
即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诉诸于文字,通过科研报告、科研论文、著作等表述出来的能力。这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说过,“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述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第四、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讲求坚持真理,用于探索、事实求是,发扬民主,全力合作,用于创新。
怎样做调查报告-如何写调查报告?如何写调查报告?如何写调查报告
如何作调查和如何写调查报告 我今天主要谈这么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调查报告,它的特点;二是调查报告的社会作用;三是调查报告的种类;四是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先谈第一个问题。 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文体,它是作者通过深入实际,对应了解的事物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寻找出事物的规律,然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对事物加以剖析和评论,因此真实性是它的生命。它一般运用叙述和议论这两种基本的表现手段。
与通讯比,它侧重 用事实说明问题,不需要故事性、形象性;与总结比,它多用第三人称。 从用途来说,调查报告有的可以发表,有的则只是供领导机关了解情况、制定政策作为参考和依据,并不公开发表。
第二个问题,调查报告的社会作用。 调查报告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它可以通过树立典型,总结经验,起到指导工作、推动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作用; 可以通过对新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揭示,起到扶植新事物的作用;可以通过揭露问题,引起社会的注意,起到纠正不正之风的作用; 也可以通过调查社会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它的运用十分广泛,大到可以针对全国的情况或者某一个阶级或阶层的情况(如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小的可针对某一单位或某一问题、某一专题进行的调查。
调查研究对于我们学习的意义: 是我们了解社会的前提; 转变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增进对人民的了解,增进同人民的感情 第三个问题,调查报告的种类。 常见的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为了配合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以及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而写的。利用典型指导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或领导方法,通过调查,先进单位的经验挖掘出来,推广开,会指导面上的工作,对工作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运用得十分广泛,它是用大量的事实,揭露出问题的是非曲直,揭示某些本质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类调查报告,要求深刻尖锐,一针见血,起到打击或制止错误的倾向,教育人民的作用。 三是对新事物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一般是反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应运而生的新鲜事物,通过调查,说明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它的生命力,进而阐述它的重要意义,指出它的发展方向,号召人们支持它,学习它。 四是对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调查了解某地区、某系统、某个时期政治、经济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情况,以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材料或领导机关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 这种调查属于基础情况的调查,是属于对社会的最基础的了解。
没有这种调查,我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某些事情,作为领导机关,也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来。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和毛主席在湖南及江西所作的农村调查,都是属于这种调查。
第四个问题,进行调查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深入实际,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大量地占有材料。
写调查报告,前提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没有材料,就无法写调查报告,这是很明显的。要认识任何事物,必须亲自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走马观花,人云亦云,更不能凭主观想象。
这是首要的。 另外就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调查方法。
所谓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毛主席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就特别强调调查的态度,他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所谓方法,主要包括调查前的必要的准备和开好调查会。
要搞好调查,事先必须有必要的准备。这就是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拟定调查提纲,选择好调查对象。
如果缺乏思考,缺乏准备,仓促上阵,就会产生盲目性,事倍功半。 简单说,你得知道你要了解什么,你都不知道要了解什么,那怎么去调查?再有要细化所要了解的问题,如果问题太大,太宽泛,对方不知从何谈起,也很难深入谈下去。
因此在调查前,要先对有关情况有所了解,然后准备自己所要提问的问题。调查时则要自己口问手写,进行讨论式的调查,有的还可以做个别访问。
再有就是要大量占有材料,特别是占有最能反映事物特点的典型材料。调查报告是用事实说话,材料就是事实。
没有材料形不成观点,寻找不出事物的规律,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所以,在调查过程中必须大量占有材料,既要占有现实材料,也要占有历史材料,因为现实和历史是分不开的。 占有材料要注意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要注意占有具体的材料和概括性的材料以及必要的数据材料,这样才能生动具体、有说服力。
占有材料还要注意占有最能反映事物特点的典型性材料,因为这种材料最有说服力。 二是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