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毫米_分米的认识评课范文

    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的评课

    上周听了一节《铅笔有多长》数学课,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气氛看还是挺不错的,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蘧老师的课堂教态自然、语速适当、语言也亲切,板书非常合理。对于良好教师基本功的养成,老师还是下了功夫的。

    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设计和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三、从教师的教学方法看,课堂还是比较好地体现了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学生的学法形式丰富多样,有观察、估测、测量验证、合作交流。整节课用了大量的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认一认、猜一猜、想一想的学习方法。

    四、从教学过程看。第一环节:定向诱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自然流畅地转入新知识学习。门高约2(),一拃长约10()凳子高约4()一张光碟厚约1( )。

    学生很快地说出了答案,门高约2米,一拃长约10厘米,那么凳子高约4( )一张光碟厚约1( )。这时学生产生疑问,发现用已学过了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顺势引出“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二环节:自学探究。教师并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1厘米等于10毫米,1分米等于10厘米,1米等于10分米,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发现这个知识。

    首先,出示一支铅笔,先让学生估测,再让学生去测量验证。让学生在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才引出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其次是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教师先让学生在米尺中找找1分米,再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体验1米有多少分米。

    整个新知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是比较好地体现了自主探索的这一新课程理念。第四环节:反馈总结。

    练习设计很有层次,充满了趣味性,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最大的亮点就是“改日记”这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判别,发现日记中所描述的物体的长度与现实中反差非常大,觉得非常好笑。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改正,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对比比较,学生对米、分米、厘米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知识的构建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关于这节课,我有几点异同的想法与大家商讨:第一、教学关键抓得不够紧。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亲历测量过程,体验1分米的长短,进而突破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第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稍有欠缺。

    教学中应多些关注学生估测、测量时的方法,在与学生的交流时,语言的表述要完整。听了这节课,使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谢谢蘧老师提供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认识分米毫米课堂微观察 怎么填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毫米和分米建立初步的认知,知道毫米和分米的用途以及1毫米和1分米分别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并能合理利用测量工具较准确地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喜爱,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课件 直尺 米尺 学生用具:直尺,米尺、一分硬币、吸管【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谁能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米、千米) 课件 (2)提问: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请用手势比划这个单位的长度。 如果要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手势比划。

    如果要测量一枚一分硬币的厚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3)学生活动:测量一枚一分硬币的厚度,有问题吗? 提问:这枚一分硬币的厚度还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吗?为什 么?指名学生分析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毫米 二、自主探究 (一) 认识毫米 12分钟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1)学生观察直尺,找出1厘米的距离。

    (2)提问:在1厘米的长度内,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生:许多相等的小格,厘米刻度等师:出示什么是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毫米用字母(mm)表示。

    从这到这是1毫米,从这到这也是1毫米出示课件(强调放大后的效果图) (3)用尺子量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看一分硬币的厚度是多少。一分硬币的厚度接近一毫米,请大家用手捏捏,感受1毫米有多长,(捏住硬币,然后轻轻抽出硬币,看看食指与拇指间的空隙有多大。

    你感受到什么?---1毫米的长度太短了。 ) 2、体会1厘米=10毫米(1) 你们知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 让我们一起数一数,生: 1厘米=10毫米,课件一步步演示这个关系还可以怎么说?生: 10毫米=1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用字母怎样表示?师生: 1cm=10mm (4)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5)练一练 1、学生活动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啊?测量数学书的厚度;提示:量哪比较准确?6毫米2、我也测量了一些物品的长度,它们各是多长呢?你能填一填吗? 课件曲别针钉子(二) 认识分米 15分钟 (1)初步感受1分米的长度:学生拿出吸管,请学生估计一下这根吸管有多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验证一下。学生自己测量。

    课件演示测量(强调放大后的效果图)(3) 吸管长10厘米,我们还可以说吸管的长度是1分米,板书:分米 用字母dm表示(4) 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10厘米和1分米有什么关系呢?(5) 课件演示结果 1分米=10厘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它们的关系 1dm = 10cm(3)提问:观察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 实投演示。大家在直尺上指出不同位置的1分米的长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为什么这样指?(不论怎样指,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0厘米。)

    你的直尺的长度是几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4)请大家对照自己的尺子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长。(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

    分米毫米的认识周记怎样写

    例文:

    今天,分米和毫米正在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分米说:“我比你长,你需要100个数加起来才和我一样长,小主人肯定最喜欢我。”毫米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你用得上的地方,我不一定用得上,我用得上的地方,你不一定用得上!”这时,小主人回来了,他放下书包,准备做数学作业,巧的是今天的作业刚好是量铅笔盒的长,一分硬币的厚。小主人把分米和毫米都用上了:铅笔合长2分米,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

    可见,分米和毫米各有各的用处。

    结合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写一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书上见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数据:“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

    这个数据无论怎么听都觉得太“荒唐”了一点。毕竟是一张薄薄的纸,通过对折真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只有通过计算,这一切的谜底才能揭晓。

    随即,我便把0.01厘米连续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着,我又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转化为884813厘米,通过比较,很明显能够看出对折30次之后的纸张的厚度的确胜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而且还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实,像这样的惊人的数据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存数学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谁有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案

    一、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量与计量: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二、各单元具体介绍 第一单元 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P2的测量活动和P5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具体编排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1. 例1(毫米的认识) ( 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 ( 2)实际测量时,教科书的长仍是整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

    此时学生还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说出多几小格或少几小格就可以。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不到1厘米,也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 3)此时,小精灵提出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自然地引出产生“毫米”的必要性。 ( 4)通过让学生数刻度尺上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直接给出“毫米”的概念(通过观察刻度尺,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和“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 5)“毫米”表象的巩固:1分硬币的厚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如储蓄卡的厚度、IP、IC卡的厚度。)

    ( 6)“毫米”的应用:自动铅笔的铅芯有0.7mm、0.5mm,降水量。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例子。

    2.例2(分米的认识) ( 1)通过两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课桌的长度,引出用10厘米为单位来量比较方便,突出出现“分米”的必要性。 ( 2)直接用刻度尺直观表示的方法说明1分米有多长(建立长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 3)米和分米的关系教材上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 4)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

    3.练习一 ( 1)测量(估测、实测):第1~3题。 ( 2)利用生活实际巩固长度观念:第5题。

    ( 3)单位换算、计算:第4、6题。 ( 4)实际调查:第7题。

    (二)千米的认识 1.例3(千米的认识) ( 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 2)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2.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 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 1千米的长度。

    3.例5(单位的换算) 4.练习二 ( 1)巩固长度观念:第1、2题。 ( 2)单位换算、计算:第3、5题(第5题体现算法多样化)。

    ( 3)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 (三)吨的认识 1.例6(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 ( 1)通过童话情境引出主题。

    在解决“能同时过桥吗”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 2)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汽车的载重量是3吨,万吨巨轮,等等。

    也可以让学生想想1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