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高考任务驱动型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护好善意的火种 一位平凡的老人,能够无私地将自己的积蓄捐助失学儿童,而且是常年如此。

    彭秀兰老人身上体现的是令人尊敬的无私与高尚。她让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

    她的捐献中包含着浓浓的善意和温暖,如寒冷荒原中的火种一样珍贵。彭秀兰老人的行为会引起质疑,恰恰说明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当下,这种善意的稀缺和珍贵。

    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购买多大的房子、拥有多少的存款时,有多少人还会将目光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尤其是在捐赠制度有待完善,过程仍需透明的现实情况下,多少手捧爱心而来的人会因此寒心、却步?所幸还有彭秀兰这样的人坚持着,而她的出发点又是那样的单纯:“要将一切还给人民”。彭秀兰没有忘记,是人民的纳税支付了她的工资,是人民的力量将她从苦难中最初解放,是人民的支持让她有了安稳的生活。

    而许多人,尤其是官员,常常忘了这一点。当他们面对人民的呼声装聋作哑时,当他们肆无忌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他们应该在彭秀兰老人面前感到惭愧,他们显然忘了“人民”是社会的基石。

    更多的时候,不仅是高居人民之上的人们,普通人也可能忘记,每个人的相互联系,才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应该是“人民”的基本诉求。最近一些大师级人物的离去引起一次次追思的热潮。

    梅葆玖、陈忠实、杨绛……他们的离去引发许多人自发的悼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跟风,我认为这更多的体现出人们对于随大师们而去的精神的追求,是对当下现实不满的质疑,是带着遗憾发出的追问。在怀疑和担忧中,所幸还有彭秀兰老人的存在,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的存在。

    他们都来自“人民”这个光荣的群体,他们代表着高尚和普通的完美结合。作为既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的我们,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称赞和支持。

    当然,对比先进国家,我国的慈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才会有人质疑老人的捐赠能否落到实处,这些,的确需要改进。总之,护好善意的火种,不忘将它传递,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彭秀兰老人精神的最好继承。

    高考作文,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认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解题思路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要注意: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

    2016年语文高考卷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例文1、92岁的离休教师彭秀兰的去世,令瑞安市无数人垂泪感念。

    这位仅有一个外孙存世的老人,一生致力慈善,先后捐款50多万用于资助失学儿童。她的外孙说,当自己大学毕业后,外婆就对他说:“你已经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现在我要将一切还给人民。”

    对此,有人评论说老人太傻,该多留点钱给外孙。有人说老人令人尊敬,需要弘扬这种无私精神。

    也有人对媒体报道老人提出质疑,认为她只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人对老人善意的捐款能否用到实处产生质疑…… 对于这件事,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 无法理解时仍请为善行点赞 92岁的彭秀兰女士离去了,留下的是捐款50多万的善行。

    一时间,膜拜者有之,感念者有之,却也不乏质疑之声:老人是不是太傻了?显然,老人不仅不傻,傻的应该是无法理解她,还非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们。我认为,无论对一件善行是否理解,表示尊重才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

    人生的追求本就有高下之分。高者,置公于私之前,置人于己之先,置家国于私欲之上,置世人于心田之间。

    而低者,往往着眼于自己利益和自身欲望的不断满足,鲜能顾及他人。事实上,境界低者为多数,也正因为如此,无私的奉献成为令人膜拜的高尚精神,而非人人均能践行的行为准则。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彭秀兰女士的行为不应被膜拜。境界达不到实属正常,毕竟美德无法强迫。

    然而,对高境界的人表示尊敬,承认其善行的意义,却是一种基本的对他人的尊重。这即是说理解不了并不是你的错,妄加揣测却不应该。

    有人质疑老人,认为她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此言差矣,老人一生为人师表,50余万对她而言并不是小的数目,彭秀兰女士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失学儿童,因为她明白教育对一个孩子前途的意义。

    而质疑者,并不明白,也不理解。 高尚的道德虽然稀少,但并不因此而褪色,反倒如黑夜中的烛光,总能驱散部分黑暗。

    近年来,见诸报端的大善之行不在少数。这其中,不乏常人难以理解之举:汲汲点滴财物者,永远不能理解扎克伯格捐献99%财产的初衷;抱怨于生活贫困者,永远不能体会白芳礼蹬车数十载资助贫困学生的淡然;自私自利者,绝对不会明白“最美司机”吴斌临终前急停车辆的负责……我理解他们的无法理解,但请对此表示尊敬。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实际正是这样,只要我们将“善”置于高处,终会有更多人愿意仰望。

    将行善者放在模范的位置上,会带动更多的人乐于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反之,若是总以质疑的目光去看待可能暂时无法理解的善行,而不去思考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又如何促进整体风气的改变? 当面对一件高尚到令人惊异的善举时,请别忙着用消极、质疑的眼光去看待,不妨设身处地,多从受助者的角度去看整个善行的意义。

    也别想象自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视,且先为善行点赞,并加入“力所能及”的行列。护好善意的火种 一位平凡的老人,能够无私地将自己的积蓄捐助失学儿童,而且是常年如此。

    彭秀兰老人身上体现的是令人尊敬的无私与高尚。她让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

    她的捐献中包含着浓浓的善意和温暖,如寒冷荒原中的火种一样珍贵。 彭秀兰老人的行为会引起质疑,恰恰说明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当下,这种善意的稀缺和珍贵。

    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购买多大的房子、拥有多少的存款时,有多少人还会将目光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尤其是在捐赠制度有待完善,过程仍需透明的现实情况下,多少手捧爱心而来的人会因此寒心、却步? 所幸还有彭秀兰这样的人坚持着,而她的出发点又是那样的单纯:“要将一切还给人民”。彭秀兰没有忘记,是人民的纳税支付了她的工资,是人民的力量将她从苦难中最初解放,是人民的支持让她有了安稳的生活。

    而许多人,尤其是官员,常常忘了这一点。当他们面对人民的呼声装聋作哑时,当他们肆无忌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他们应该在彭秀兰老人面前感到惭愧,他们显然忘了“人民”是社会的基石。

    更多的时候,不仅是高居人民之上的人们,普通人也可能忘记,每个人的相互联系,才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应该是“人民”的基本诉求。最近一些大师级人物的离去引起一次次追思的热潮。

    梅葆玖、陈忠实、杨绛……他们的离去引发许多人自发的悼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跟风,我认为这更多的体现出人们对于随大师们而去的精神的追求,是对当下现实不满的质疑,是带着遗憾发出的追问。 在怀疑和担忧中,所幸还有彭秀兰老人的存在,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的存在。

    他们都来自“人民”这个光荣的群体,他们代表着高尚和普通的完美结合。作为既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的我们,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称赞和支持。

    当然,对比先进国家,我国的慈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才会有人质疑老人的捐赠能否落到实处,这些,的确需要改进。 总之,护好善意的火种,不忘将它传递,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彭秀兰老人精神的最好继承。

    2、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

    高考广场舞大妈任务驱动型范文800字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广场舞近些年来在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群众运动了,每块有限的广场空地上,都充斥着大妈大爷———当然,主要是大妈———矫健的身姿和魔鬼的步伐。而且可喜的是,广场舞大有走出国门扬我国威的态势,早已成功地占领过莫斯科红场、巴黎卢浮宫广场,美国自然也不在话下。

    广场舞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输出的最成功的文化项目了。在这种强势发展态势下,官方也日益重视起来,近日,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要求大力宣传广场舞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一批优秀广场舞工作者典型、广场舞领头人典型、广场舞团体典型。

    如此看来,表面和谐欢乐的广场舞,在这些年为各种争地盘、抢舞伴、拼音响等而产生恩怨情仇之后,又要迎来新一轮血雨腥风的江湖争斗了。事实上,我个人一直认为广场舞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继武术之后,又一个能够为中国代言的形象,这从每一个第一次看到广场舞的歪果仁(外国人)都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而可见,他们通常直到学个一招半式后,才会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我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就将沉沦于深奥复杂的中国舞术体系而不能自拔。

    奇怪,怎么说起了歪果仁。哦,既然说到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广场舞在中国能够火遍每个角落,而且就算走向世界了,也只有中国大妈独舞呢?歪果的大妈大爷就这么内力不济不能领会掌握吗?这个问题的回答,还需容我装个渊博。

    其实在欧美这些老龄化程度深的国家,上了年纪退休,相当于是人生第二春的开始,除了继续干点活的之外,有点积蓄的就到处游山玩水,或者写写回忆录、学点感兴趣的新玩意,恋个黄昏恋,等玩不动了就把自己送去养老院。所以看起来这些大妈活得比较自在,她们才不帮子女带孩子,把自己锁在家里。

    可能有人认为他们家庭观念不一样,那就看看和我们文化接近的韩国和日本。首尔街头,满街跑的出租车司机,绝大部分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大爷,日本也同样如此。

    在日本,很多地方都可能看到,比如东京大学校门对面的一个小餐馆,就是一对大爷大妈,一个后厨做饭,一个前台服务,当走路都颤颤悠悠的大妈端着一盘子饭菜给你的时候,你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虐待老人。反观中国的老年人,人生极大的常态“事业”就是抚养第三代,而由此产生的系列反应就是,子女没有结婚的就不断催婚逼婚,结婚了的就催早点生孩子,直到你顺利完成任务,二老就乐呵呵地开始他们不见天日的忙碌和操心了。

    所以中国大妈很伟大,可赞可爱的同时,却又可叹可怜,她们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追求和精神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事业梦想似乎就只剩伺候后代了。所以,在每一个广场之上,当大妈们无数次踏着欢快的神曲节拍,我们看懂了节拍之下深埋着的忧伤了吗?我们知道她们每一次激情迸发背后的无奈吗?其实她们才是用生命在深刻地阐释一个年轻人天天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道理———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高考驱动性作文怎么写?

    指令性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行更强。

    作文导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课标II“谁更有风采”。

    这种任务型作文,都应该指令什么?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2.矛盾性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了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深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3.权衡性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4.辨析性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移到学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

    另外还有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等。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否有益。

    为了更好的体现思辨性、辩证性,最好出现上海这几年的“两概念“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5.比较性“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实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

    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怎么写

    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先看看任务型作文题及解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

    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个"什么鬼

    近,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

    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

    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一、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命题者给定材料,就材料发布多个写作任务,考生择其一完成的作文题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设定情境,让考生分析、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具有封闭性。考生只能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即围绕任务“就事论事”,不得“越轨”行文。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给考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学生选定观点后,就事论理;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考生要根据任务来写作;四是观点辩证。尽管试题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空间,但这些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考生要写出自己喜欢的“那一个”,不能随意贬低其他的选择。

    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Ⅱ作文试题继续采用“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题目材料为:语文学**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命题人要求“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且不谈三条途径之间是不是有相同的地方,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找“矛盾”,可以这么说:撇开语言表达的技巧,谁能在三者的矛盾处说出个“丁与卯”来,谁的作文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