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承诺书范文
谁知道如何避免幼儿园“小学化”
镜头一:大班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
镜头二:学期末,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升班统计,结果有46.4%的家长准备让孩子上学前班,原因是:想让孩子提前学些知识。镜头三:幼儿园大班幼儿严重流失,在园大班幼儿数远远少于中、小班,而各学前班爆满。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除学前班办学的问题外,更主要的是家长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掌握不够,对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认识不够。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
学前班仍属于幼儿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学前班的主要教学目的,应是使孩子在学前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和学习兴趣,能迅速适应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目前,一些学前班教材存在有“小学化”的教学内容,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
这样就使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学前班可以提前学习一些一年级的知识,孩子上小学时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不至于“跟不上”。而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顺利适应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家长观念上的误区给幼儿园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给幼儿增加了沉重的学习负担,滞碍了新《纲要》的实施。
幼儿园作为专门教育机构,要坚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案、教材、学具、活动及比赛等”(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幼儿园应当考虑家长的需求,但不能盲目满足家长的所有要求。
我们冷静面对家长的要求甚至是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风气,理智的进行价值判断,“坚持应当坚持的,抵制应当抵制的。”(李季湄)作为幼儿园,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纲要》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终身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实施《纲要》的主体之一。1.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学习特点。
平时许多家长送了小孩不愿离去,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样活动的,想知道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老师是怎样在带孩子?我们每学期都要向家长进行教育活动开放日和亲子游戏活动,并向家长承诺:欢迎家长随时进班了解班级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了解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了解了幼儿学习的特点,从而就消除了他们的疑惑,见识了一些教育方法,进一步达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幼儿园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为即将入学的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与小学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座谈,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
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了解小学教改情况,熟悉小学教学计划的基本精神和各科大纲及教材的基本内容,使幼儿园大班后期的教育逐渐接近一年级要求,实现幼儿园与小学可改的对接。
同时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特点,了解以往幼儿入学后的表现,共同探索改进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和措施。在活动安排上,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的环境:教室、操场、图书室、计算机房等;参观一年级小学生的一些活动,如上课,少先队活动等;与小学生联欢,与幼儿园上届大班毕业生见面和谈话,以激发起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
同时,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以适应小学作息制度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逐步具有小学的某些特征,如设立黑板、桌椅成排摆放、减少游戏角等;召开幼儿升学庆祝会和幼儿毕业典礼;指导家长为幼儿购买书包、铅笔等幼儿入学时必需的文具用品。以上这些幼小衔接活动,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向家长公布,让家长了解到为使幼儿能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儿园所作的具体工作,达到家、园、校三方认识上的统一。
3.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
大班末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
谁知道如何避免幼儿园“小学化”
镜头一:大班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
镜头二:学期末,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升班统计,结果有46.4%的家长准备让孩子上学前班,原因是:想让孩子提前学些知识。镜头三:幼儿园大班幼儿严重流失,在园大班幼儿数远远少于中、小班,而各学前班爆满。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除学前班办学的问题外,更主要的是家长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掌握不够,对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认识不够。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
学前班仍属于幼儿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学前班的主要教学目的,应是使孩子在学前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和学习兴趣,能迅速适应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目前,一些学前班教材存在有“小学化”的教学内容,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
这样就使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学前班可以提前学习一些一年级的知识,孩子上小学时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不至于“跟不上”。而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顺利适应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家长观念上的误区给幼儿园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给幼儿增加了沉重的学习负担,滞碍了新《纲要》的实施。
幼儿园作为专门教育机构,要坚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案、教材、学具、活动及比赛等”(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幼儿园应当考虑家长的需求,但不能盲目满足家长的所有要求。
我们冷静面对家长的要求甚至是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风气,理智的进行价值判断,“坚持应当坚持的,抵制应当抵制的。”(李季湄)作为幼儿园,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纲要》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终身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实施《纲要》的主体之一。1.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学习特点。
平时许多家长送了小孩不愿离去,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样活动的,想知道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老师是怎样在带孩子?我们每学期都要向家长进行教育活动开放日和亲子游戏活动,并向家长承诺:欢迎家长随时进班了解班级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了解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了解了幼儿学习的特点,从而就消除了他们的疑惑,见识了一些教育方法,进一步达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幼儿园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为即将入学的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与小学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座谈,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
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了解小学教改情况,熟悉小学教学计划的基本精神和各科大纲及教材的基本内容,使幼儿园大班后期的教育逐渐接近一年级要求,实现幼儿园与小学可改的对接。
同时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特点,了解以往幼儿入学后的表现,共同探索改进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和措施。在活动安排上,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的环境:教室、操场、图书室、计算机房等;参观一年级小学生的一些活动,如上课,少先队活动等;与小学生联欢,与幼儿园上届大班毕业生见面和谈话,以激发起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
同时,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以适应小学作息制度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逐步具有小学的某些特征,如设立黑板、桌椅成排摆放、减少游戏角等;召开幼儿升学庆祝会和幼儿毕业典礼;指导家长为幼儿购买书包、铅笔等幼儿入学时必需的文具用品。以上这些幼小衔接活动,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向家长公布,让家长了解到为使幼儿能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儿园所作的具体工作,达到家、园、校三方认识上的统一。
3.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
大班末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严加管束。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节课的准备。
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
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100以内的加减、英语、珠脑心算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等等。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和知识。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2)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也给学校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麻烦,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
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
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不实施小学化教育,孩子进入小学后更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健康成长。
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因此有的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就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凤)和迅速成才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三、端正思想,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各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2、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学习《纲要》,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当园长的,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
3、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因为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
各幼儿园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四、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幼儿教育。
如何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具体措施
如何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严加管束。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节课的准备。
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
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100以内的加减、英语、珠脑心算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等等。 二、 端正思想,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各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2、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学习《纲要》,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当园长的,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
3、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因为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
各幼儿园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幼儿教育教学行为 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河北省幼儿园课程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主题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个领域。
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严禁教一年级课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不能任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幼儿园不能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人为规定识字的数量。
要让幼儿通过听故事、读儿歌、做游戏、阅读图画书,练习组词、造句,使幼儿对汉字产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儿童早期阅读,为正规的小学识字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备齐语言、科学(计算)、社会(常识)三科详案及其它学科的简案。
严格控制课堂书写量,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活动组织和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开展备课、上课、游戏、教研、家长工作等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包括晨检、早操、上课、休息、眼保健操、游戏、饮食、睡眠等)。
幼儿园、学前班每日授课不得超过3课时。学前班要制定课程表,每课时为30--35分钟;幼儿园大班每课时为30分钟;中、小班每课时为15—20分钟。
幼儿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及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常规及保教人员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级保教人员一日工作做到常规化、程序化。环境创设: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
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环境创设的内容如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等不应长期固定不变,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时髦,作摆设,做装饰用等。
要建立“玩具、材料、。
如何预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学习心?如何预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学习心
端正思想,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各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2、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学习《纲要》,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当园长的,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
3、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 因为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
各幼儿园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幼儿教育教学行为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幼儿园课程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主题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个领域。
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严禁教授一年级课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不能任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幼儿园不能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人为规定识字的数量。
要让幼儿通过听故事、读儿歌、做游戏、阅读图画书,练习组词、造句,使幼儿对汉字产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儿童早期阅读,为正规的小学识字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备齐语言、科学(计算)、社会(常识)三科详案及其它学科的简案。
严格控制课堂书写量,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幼儿园(班)如要开设规定科目以外的课程,必须报请当地教育局批准。
活动组织和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开展备课、上课、游戏、教研、家长工作等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包括晨检、早操、上课、休息、眼保健操、游戏、饮食、睡眠等)。 幼儿园、学前班每日授课不得超过3课时。
学前班要制定课程表,每课时为30--35分钟;幼儿园大班每课时为30分钟;中、小班每课时为15—20分钟。幼儿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及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常规及保教人员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级保教人员一日工作做到常规化、程序化。
环境创设: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 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
环境创设的内容如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等不应长期固定不变,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时髦,作摆设,做装饰用等。 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丰富的物质资源,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分区活动的场所。
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幼儿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学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安全公约、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学前班领导职责等等,并张贴上墙,及时详细填写规定表册并存档。
如何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1、帮助家长树立新知识观、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终生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预防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体,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家长加强育儿知识,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定期用书面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
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
2、幼儿园一定要遵循幼教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学校方面的配合,"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了小学知识,我们的孩子不早学上学就会跟不上。" 3、参观学习示范性幼儿园,取长补短。
园长和教师要多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示范指导,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培养,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鼓励教师多做教育反思,多积累保教经验,促使教师自我提高。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做到每周有反思,在每周一进行上一周教学工作反思检查,并且每月至少一篇保教心得;在不断的学习中使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得到改变。 4、为了推动幼儿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
我们采取学前教育培训、请进来、送出去、通过送课下乡、观摩教学、组织优秀教师、专业特色教师开展教研、听课、评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采取"帮扶互助"的方式,推动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客观上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得到解决。
5、正确衔接小学教育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
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正确的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
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的教育――纠正小学化的理论依据我们知道0-6岁是全脑开发的黄金期,6岁时人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了65%。
因此,6岁之前的教育是自我潜能发展的主要时期,如果我们觉得这个阶段没有必要学习的话,就等于放弃孩子65%的智力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传统教育是从小学才开始重视的,我们只有35%的开发空间了。
事实证明,全世界的教育系统都没有教育出第二个智力发展超过30%的人。这也就是“人比人,气死人”的根本原因。
范伟曾经感慨:人和人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6岁之前要是不努力的话,即使是跑得最快的兔子也要输给乌龟。那么6岁之前的学习有什么科学依据呢?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教育部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定要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其理论依据何在呢?我认为,教育部提出纠正小学化的理论依据,就是意大利著名女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理论”。
也就是说,3-6岁的幼儿出现某种能力的敏感期时,适时给幼儿教授某种能力,才是最科学的。如果在不合适的时间教授不合时宜的知识,很容易陷入小学化的尴尬境地。
就是说在敏感期内学习某个内容就会事半功倍,特别轻松就可以学会,而且孩子会自发地学习这个内容;一旦错过这个敏感期,学习某个内容就会变得事倍功半,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产生这种能力了。很多东西我们必须在6岁之前就开始学习,否则过了敏感期再学就太迟了。
因此,学前教育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学,而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敏感期内的知识和能力,注重右脑形象化思维的培养和多种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对幼儿八大智能的开发,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学得开心、玩得有效。二、实现教材的无形化和环境化,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指南》注重通过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园应该按照《指南》要求加大硬软件设施投入,创设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空间,配备类别更加丰富,吸引力更强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为教师落实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保障。今年有幸到成都参加学习,去了成都市几所有名气的幼儿园,最大的感触是他们竟然拥有多个独立活动室,真是让我羡慕不已。
如果我们的园所有这么宽敞的场地,教材的无形化和环境化恐怕早就实现了。我们幼儿园正是要实现教材的无形化和环境化。
这已经纳入我们“三爱园本教材”的课题中,而且我们将会申请课题项目。其实我们这个计划早就启动了。
我们一直在教室里做的活动区角也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那么什么是教材的无形化和环境化呢?需要先从儿童生态学谈起。
儿童生态学是近年来刚刚萌芽的一门交叉学科。借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儿童放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即社会网络结构)之中进行研究。
我认为,儿童生态学的本质就是“实学”,在真实社会生态环境中学习,在教育者设置好的实践操作环境中学习,以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更加实用的学习效果。作为教育者和一个教育系统,我们在给幼儿提供真实生态环境的同时,将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区域方式,模拟和延伸真实的社会生态环境,使其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但可以实现“实学”,而且可以让幼儿自发、高兴地学习,实现“乐学”和“自学”,使幼儿的自我天性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得到自由发展,从而变得更加自信,自立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
教材的无形化和环境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区域,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具体情景中自己学习、快乐学习,真正实现“自学、实学、乐学”。这个学期我们利用楼道的空间,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创意美工区;然后我们利用过道建立了种植园,还有多功能公共活动室,内设有:科学区、表演区、音乐区、阅读区,供各班级轮流使用。
能够实现自学,根据老子“无为”的哲学思想而引申出的“不教而教”,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和区域活动,让幼儿脱离课本式的虚学,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也就实现了“没有教材的学习”。
不过,严格来讲我们不是没有教材,而是将教材化为无形,把教材生活化和环境化(而不是传统的纸面化的课本)。教师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在实际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不同的“工作”需求和不同的学习模式,然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逐步实现“因材而学”的个性化教育。
三、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我们学习是为了得到能让我们快乐的东西,那为什么不把学习也变成一种快乐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最快乐的事情当做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什么我们不把学习也当做一种快乐呢?我们苦苦追寻的幸福快乐的感觉,原来就蕴藏在最简单、最原始的学习之中。六岁以前的孩子思想不受约束,各种学习方式其实孩子们都试过,但除了读书之外,基本都被大人们否定,上了小学之后只能成为书的奴隶。
中国人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经常得金牌,但真正能做出成绩,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却几乎没有,就是因为中国人书生气太浓了。要想改变我们的命运,就要鼓励孩子多出去走走,和其他小朋友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