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走进后进生课题研究范文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1、做个知识丰富的教师。

    有人说:“小学学生喜欢和学生一起游戏的老师,初中学生喜欢关心学生的老师,高中学生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鉴于此我认为作为初中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课内外知识,博览群书,以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做个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老师。

    要想学生喜欢老师,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我们要爱护学生,对他们倾注爱心,信任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必能使学生极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困生,往往很敏感,自尊心很强,对教师怀有戒心,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我们要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的状态时,学生的理性与情感才会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接受教育并获取知识,实现向学优生的转化。

    成班的学困生该如何进行教学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我校近年来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企业子弟占全校学生90%到现在的不足40%。

    学生多数都是农民和外来打工子弟,于是学困生增多了。“学困生”就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方面的潜能或是不适应常规学习,而导致学业的“暂时性”的落伍从而学习困难的学生。

    新课程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如今,我们必须新的课程改革,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困生的成就动机,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总是有一些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吃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很差,这个问题,值得老师和家长引起重视。不要简单地认为优等生的学习成绩好,是因为学生大脑聪明,思维活跃,学生不贪玩,教师教得好。

    而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也不要认为是他们不刻苦学习而造成的,如果存在这种思想,就对学生进行时间加汗水的题海战术,是不能有效的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的,那么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除了学习基础差或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当之外,主要还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比如,有的学生散漫无羁,抱着我行我素的态度;有的学生学习不主动,敷衍了事,甘居下游;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一学科,造成学习成绩不佳。

    但是儿童的可塑性极大,绝不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对学习兴趣,从根本上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我们要抓住学困生的特点,努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并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打开学困生的心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缩小成绩差异的目的。二、课题的界定:学困生的界定:我们所研究的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只是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行为,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

    提高学困生的兴趣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寻找学生成为学困学生的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实效性研究是对目前本小组教师所采取的提高兴趣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舍弃那些不恰当的方法,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出学困生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本小组成员所带班级学困生的人数及类型。2、通过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总结本小组教师在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

    3、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典型个案。寻找出合适的提高方法、对策,使各班的学困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四、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对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二)弄清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习。(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2.创设条件,使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在学习上,自信的培养,让学困生看见自己的进步。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为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同学之间友情的力量。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从其他方面先让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二年级(5)班、三年级(3)班、五年级学生(1)(4)班中的学困生研究方法:(1)观察调查相结合,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厌学的原因;(2)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转化学困生;(3)数学能力测评法、问卷调查法、课堂听课与家访等方法;(4)用统计法研究转化效果。六、研究步骤:(一)基本步骤:1.查找学困生学习困难等各方面原因;2.分析和研究教育转化的方法、形式;3.制定方案并进行培养;4.全程跟踪,使达到学习兴趣的明显转变;5.形成结论、成果。

    (二)研究阶段任务:课题组将综合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方法,开展五个阶段的研究。1.准备阶段。

    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课题研究

    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

    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达到转化后进生这一目的,班主任必须认真分析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全面细致地掌握各方面的材料,分析形成“后进”的原因。

    一、后进生类型:

    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停滞的学生。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自身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身心发展、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的差异。因而,在教育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优、良、中、差各类现象的学生群体,我把它比作手有五指,参差不齐,如按能力划分:冷静型、暴躁型;按情感划分为:自卑型、自傲型;按性格划分为:品质型、成绩型、体质型、艺术型、劳技型:按情绪划分为:内向型、外向型;按成因划分为:基础型、信里障碍型等等。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复杂多变的规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后进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包含着相互联系的方面。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多数后进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工作的失误。我们认为社会中的一些重要现象的侵蚀和拜金主义、享乐思想的影响是其重要原因。同时,某些文学作品中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性生活的露骨描写,对一些电影、电视、录像等不加选择、不加批判的引进以及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东西的污染,学校、家庭缺乏及时教育引导,甚至放任自流也是其原因。

    三、后进生转化途径:

    转变后进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励法

    激励是教育管理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鼓励,是对他人的思想、言行进行认可、肯定性的评价。激励能够强化人们的行为习惯或行为倾向,增强其发生行为的动力,激发起自信心。

    后进生的心理过程中,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这样不行,那样很笨,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老师掌握了后进生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激励这些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无论他们做得多么不完整,那怕只完成了任务的五分之一,老师也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肯定所完成的部分,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来完成得更好。通过激励法,可以给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表扬法

    表扬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的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别人的赞扬(包括成年人),后进生更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满足后进生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以创造转化契机。

    我在教学管理中运用适当的表扬,起到了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达到健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效果。有的差生因表扬而心胸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当然,表扬要注意方式,根据情况,有的进行个别单独表扬,有的进行全班集体表扬,以树立正确的与论向导和良好的班风。另外,中学生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较多,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对于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只是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可见,老师对学生实施关爱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只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对他们真诚的爱护和热切的希望,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冷暖,使之产生感激之情,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反复法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不断地做反复教育工作。要做好反复教育工作,要做好反复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后进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使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到老师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调皮蛋”也上了光荣榜。

    综上所述,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需要用大胆的激励,恰当的表扬,热情的关爱和持之以恒的耐心。这样,就能使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目的。

    数学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相关范文: 后进生转化的心理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

    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

    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

    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

    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

    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

    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研究小课题

    1、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

    2、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3、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4、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

    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

    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

    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 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观察法:有目的地观察数学学困生在课堂听讲、练习、交流作业、检测时的表现,寻找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与研究改进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方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六、课题研究拟订措施 1.加强教师的“学困生转化”理论学习。 首先在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理论学习,在课题组内树立让每一位孩子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提高的意识,创造一种积极学习,善于积累经验的氛围,并将教学方法,引导方法、辅导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使每一位教师能做到转化有方,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抛砖引玉,从细节做起,创设良好向上的研究氛围。 老师们把自己在平常实践中总结出的转化学困生的点滴经验记录并在组内交流。

    紧密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和学生活动,搞好课题研究;做到课题组织有序、运作规范、追求实效。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

    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教师平时有意识地指导数学学困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

    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让遇事好问“为什么”成为思维习惯。

    课后教师尽量抽点时间,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互相考问。 3、开好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家校沟通形成长效机制,共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20日) 工作目标: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订课题方案。

    (2)搜集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资料,了解班级数学学困生的现状。 (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形成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1——2015年4月30) 课题研究组成员将构建的教育目标,设计的教育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3、总结阶段(2015年5月1日——2015年7月1日) (1)搜集课题研究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指导策略,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1、做个知识丰富的教师。有人说:“小学学生喜欢和学生一起游戏的老师,初中学生喜欢关心学生的老师,高中学生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鉴于此我认为作为初中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课内外知识,博览群书,以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做个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老师,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我们要爱护学生,对他们倾注爱心,信任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必能使学生极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困生,往往很敏感,自尊心很强,对教师怀有戒心,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的状态时,学生的理性与情感才会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接受教育并获取知识,实现向学优生的转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