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母亲节调查范文

    母亲节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课题提出: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 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对恩深似海的母亲,究竟有多少感恩之心呢?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母亲,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我们对母亲那深深的爱。

    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组对我校二百多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中,内容基本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考察孩子对母亲的了解程度,比如“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母亲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第二部分是关于母亲对孩子付出的,意在引导孩子们认真感受无私的母爱。

    包括:“母亲为你做一日三餐吗?”“你生病时妈妈通常怎么做?”“妈妈经常接送你上下学,陪伴你写作业吗?”;第三部分是考察孩子具有多少感恩之心及感恩的行动。如“你给母亲捶过背揉过肩吗?”“碰见喜欢吃的东西,你最先想到与谁分享?调查方式:小记者采访或笔答调查结果:一、一份出人意料的答案刘静:在我所调查的同学中,其中有这样一个小男生,他所回答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两三个字,比如“是”、“不是”,“不知道”等,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对于“妈妈最关心的人是谁”这个问题,回答是“她自己”。“你愿意与母亲建立怎样的感情”的回答是:“不愿意”。

    “碰见最喜欢的东西,你首先会想到与谁分享”这个回答字数多些,是“姐、同学,朋友,姥姥”,根本没有提到母亲。对母亲的不满意是“很多”。

    我特意走访了这个小孩的妈妈,我没想到,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与我谈起了她的儿子,她说:“我对孩子不是不爱,而是非常爱,确切地说有些溺爱,可以说要什么给什么。但孩子并没有因此感恩我们,而是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甚至觉得父母给自己的还不够,还应该更多。”

    。从这位母亲的陈述中,我能感觉到她对儿子浓浓的爱和深切的期望,还有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无奈与无助。

    从这次调查来看,置身在母爱包围中却浑然不觉的,并不只是这个小男孩一人。佟欣蕊:我着重调查了同学们对母亲的了解程度,比如,“母亲的年龄、性格、母亲爱看的影视,母亲的口头禅,母亲最大的心愿,母亲什么时候流泪”等。

    这些,如果平时多加留意,都是很容易回答的,但有些同学不能完全回答,或是回答得很笼统。比如,“母亲爱吃什么”这个问题,一位女生说“什么都爱吃”;一个男生对“母亲的性格、爱吃什么,爱看的影视,口头禅、心愿”等,都用“……”来回答。

    “母亲什么时候流泪”这个问题,有的说“没见过或很少。”有的孩子说:“母亲很快乐,没哭过。”

    可见,一些孩子对自己母亲的了解真的很少。我想,不了解缘于不关注,不在意吧。

    佟丽聪:对母亲的评价是一道很有意思的题目,包括“对母亲最满意的,最不满意的,有什么期望?”三个问题。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对母亲满意的不到40%,对母亲不满意的却超过60%。

    其中,他们对母亲普遍存在的不满是:爱唠叨。我举两个例子:四年级的小琳对母亲最满意的是:“没有打过我”。

    最不满意的是:“老训人,爱唠叨”。期望她:“不唠叨”;一年级的小波对母亲的不满意有一大串:“妈妈不给我买东西,老是不让我买书,不给我零花钱,管着我。”

    他期望母亲“更加努力赚钱。”佟昌兰:我们知道学习了知识是自己的,可许多孩子都认为是在为妈妈学习。

    “你觉得为母亲做过的最值得自己高兴的事是什么?”一题中,竟有70%以上孩子的答案是“考了好成绩”。有个学生告诉我,每次他要帮妈妈干活时,妈妈都会对他说:“我不用你干活,你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就行了。”

    以前,母亲节或妈妈生日时,他也问过妈妈想要什么,妈妈总是说:“我什么也不要,就要你的学习成绩。”佟金悦:对于“母亲卧病在床的时候,你是否耐心地陪伴她,为她端水做饭递药丸?”一位三年级男孩回答是:“没见过母亲生病或忘了。”

    一位五年级的女孩则干脆地说:“没有。”对于“洗衣、洗碗、扫地、倒垃圾,这些家务你帮妈妈做过哪一种?”这个问题,多数孩子回答其中的一两种,并坦承只是偶尔做,表示经常做的寥寥无几。

    佟博渊:在母亲节或母亲的生日,有多少孩子会为母亲庆贺呢?调查表明,不到一半的孩子能记住这些特殊的日子,更别提为母亲庆贺了;但对自己的生日或六一儿童节,却是从来忘不了,每年都需要得到父母的庆贺和礼物。二、令人感动的瞬间刘静:有个五年级的小妹妹让我特别感动,她说从三年级开始,她知道了母亲节。

    每年母亲节,她就拿画笔细心地画一张贺卡,悄悄放在妈妈的床头,这一画就是三年了。每次她都看见母亲收到贺卡时的笑逐颜开,这时,她也特别开心,没想到做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让母亲那样开心。

    佟格格:“在母亲的节日里你想为她做些什么?”这个问题一出,有的同学说:我会主动为妈妈做饭,让劳累的妈妈吃我亲手为她做的饭,可能做的不好吃,但妈妈一定会非常高兴。有的说:白天,我帮妈妈料理屋子,晚上,我会给妈妈捶背,再给她洗洗脚,妈妈一定意想不到。

    还有的说:我会让妈妈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告诉她,她的儿子一定会好好学习,让她放心。……调查分析:对母。

    家庭环保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关于母亲节的研究报告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2011年的母亲节是:2011年5月8日。

    母亲节(Mothers Day),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是每年的一月八日,而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则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也并不一样。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

    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我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母亲节的来历 历史学家声称最早可能是在古希腊,人们庆祝莉雅女神的节日。这女神就是宙斯的母亲,几乎希腊所有的神都从她而出。

    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

    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

    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英国母亲节的发展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

    (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帮 讨生活,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 Sunday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

    为增加欢乐气氛,也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蛋糕称为-motheringcake。 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於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谢。

    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以同时传达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 美国母亲节的发展 在美国,最早关於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茱丽雅(Julia Ward Howe即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

    1907年, 费城的安娜 (Ana Jarvis)为了发起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而活动。她说服了她母亲所属的、位於西维琴尼亚州的教会,在她母亲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

    隔年,费城人也开始在同一天庆祝母亲节。之后,安娜和支持者们开始写信给部长、企业家和政治家,要求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他们很成功的被接受了,因为1911年时,几乎所有的州都已开始庆祝母亲节了。

    威尔生总统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亦於1914年发表官方声言,让母亲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就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这一天。 母亲节在中国的发展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

    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

    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在母亲节这天,中国的母亲们会举行厨艺比赛,时装秀等活动来庆祝自己的节日。

    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组织母亲们旅游,评选优秀母亲等。 敬重母亲,弘扬母爱的母亲节,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到了现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已经成为一个公众必过的节日。

    随着母亲节成为公众的节日,国人也终于可以在这一天里,大大方方地表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全世界的母亲节 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於他们的母亲节。

    然而,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义大利、土耳其、澳洲和比利时和中国台湾省,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谁会研究报告作文300字?(有关母亲节?)

    有时我在想,作为母亲,仅仅是养育了我们吗?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

    ,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这世界还会有阳光,有温情,有我沉甸甸的泪水吗?

    我们终于长大了,从一个男孩到能成人夫,从一个女孩到能为人妻。当我们以为肩

    头挑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当我们似乎可以蔑视人生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突

    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在

    背后注视着我们。我们会在刹那间感到,在母亲的眼里,我们永远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

    ,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们往往是在回首的片刻,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发现我们从未曾离开过母亲

    的视线,离开母亲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总在想,我们谁又能回报母

    亲什么呢?

    母亲是一种岁月。无论是我个人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经验,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的教

    诲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担负最多痛苦,背负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

    ,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的,只有母亲!永

    远的母亲!

    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那是在我认为生命最

    艰难的时候,面对打击,面对失落,我以为完全失去了。就在那一刻,是母亲的一句话

    ,让我重新起程。看着我掩饰不了的沮丧,母亲说,该知足了,日子还长!

    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涛声

    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

    因为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而作为一种岁月,母亲

    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也许我无以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赐予我的一切,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母亲

    ,我的老母亲。在我眼里,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洒泪感怀的岁月,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

    故事!

    调查报告怎么写格式是怎么样的

    这是我最近自己写的一份调查报告,内容欠缺,不过格式就是这样了。

    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附录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不行的话加我在帮你弄下。

    求一篇作文!!!!!题目:怎样过母亲节大师帮帮我!!!呜呜题目

    5月14日是母亲节。

    这节日虽说是“舶来品”,却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 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

    母亲对于孩子,其恩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历来都把母爱放在所有爱的首位。

    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传唱。 尊母敬母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近些年来,亲情、友情和爱情都在经受着金钱的考验, 亲情关系变淡了。

    可以看到,有些人在过“情人节”时,上百元一朵的玫瑰可以9朵、99朵,甚至999朵地买;但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成人的母亲,却不愿多尽一分孝心,甚至连“常回家看看”都嫌麻烦。 更有甚者,没事找人打麻将、喝闲酒也不愿在母亲身边呆上一分钟。

    有的还把含辛茹苦的母亲当成“不花钱的保姆”,当成自己的“出气筒”,有的可耻到自己一身富贵,却对食不果腹的老人不闻不问。 今天我们该怎样过好母亲节?从现实情况看,许多母亲吃穿不愁了,但缺少的就是亲情和儿女的关爱。

    老人们并不需要儿女送金送银,甚至不需要儿女任何方面的物质孝敬,需要的就是能听听孩子说话,希望儿女仍能将母亲当成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其实,每个母亲养育子女都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母亲将儿女抚养成人,无非是希望子女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平常能常来看看自己,“刷刷筷子洗洗碗”。

    一切都在变,只有母爱是永远不会变的,现在我们的母亲对我们这样,今后我们中的一些人做了母亲,对孩子也会一样。在这个母亲节里,我们实在应该让妈妈们开心些。

    用调查报告格式写一篇关于过年习俗的文章

    春节的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

    传统节日调查文章一篇三百字左右

    雪越下越大,我们越玩越高兴。

    没过多久,大地就披上了银装。雪娃娃让光秃秃的树开了花,让房顶戴了银帽子。

    雪娃娃可真懂事啊!在新年来临之际,给大地妈妈做了身新衣裳。整个院子一改往日的生机勃勃,到处一片洁白,天地浑然一色。

    我和弟弟觉得玩堆雪人还不够过瘾,又要玩打雪仗!我和弟弟马上准备“武器”,才好在战斗时一针见血。战斗打响了,我和弟弟都用雪球攻击对方。

    “啪”,弟弟被我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脸“开了花”,真漂亮!弟弟不甘示弱,用雪球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可还是付诸东流。

    (谁让我身手敏捷呢?哈哈哈!)经过半个小时的左右的战斗,最终以我胜利而告终!我打了个大胜仗,弟弟落荒而逃。我把右脚踩在板凳上,做出一番胜利的样子。

    “哈哈!”我先是一阵阴险的奸笑。“怎么样?服输了吧……”我们在雪的世界里,唱啊,跳啊,别提有多高兴了!风“呼呼”地吹着,与我们的笑声响成一片,创造出了属于我们的乐章。

    虽然风刮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痛,但我们的心里是甜的。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