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勿以成败论英雄范文

    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文

    人生在世论是非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有时候失意者往往博得人心,成就功名。自古以来,成功与失败同在。

    成功者面对鲜花和赞扬,失败者面对冷眼和嘲讽。失败者往往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做一个不服输的失败者更难。

    所以,我崇拜失败的英雄。我崇拜那些身处逆境面对冷眼和嘲讽,甚至奇耻大辱,仍不示弱,虽历经磨难,最后成为英雄的成功者。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身为人奴,饱受屈辱,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伺机反击,终于战胜吴王夫差,成为称霸东南的霸王。眼前的失败并不是永久的失败,失败孕育了成功。

    偌贝尔试制炸弹,家人被炸死,自己差点被炸残,可算是失败到悲惨境地。但是他最后还是制造出了新式炸弹。

    他的成功推进了人类进步,也说明了失败不是永远的,成功往往来自无数次的失败。输球不输志,正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写照。

    在举世睹目的世乒乓赛上,我国男队重新捧回阔别六年之久的斯韦斯林杯,这惊人的成绩离不开他们越强的训练,更离不开他们那种不甘失败,不向强者低头的精神。失败的人么?古往今来多不胜数,但是人们记住的也就那么有限的几个,而这几个要么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如项羽,拿破仑,要么是希望以一己之力挽狂澜,却无法战胜客观现实,即使鞠躬尽瘁,也要死而后已,如诸葛亮、岳飞等。

    其实人们记住的不是他的失败的结果,而是他的奋斗过程以及人格魅力。只有这个人本身具备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出类拔萃的能力,而且将其用之于其奋斗的过程之中,才配得上英雄二字,没有人格魅力,没有能力,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奋斗过程而失败,那是历史的必然,只能算失败者,不在后人景仰之列何为失败的英雄?那些跌倒了,没有哭泣又爬起来的人;那些在无人走过的荆棘路上探索却没有到达终点的人;那些顽强敲击未知大门却被拒之没外的人;那些用自己的失败换取他人成功的人;他门都是英雄。

    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沉没。“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

    有的人能直面挫折,话界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失败的英雄正是已坚毅的性格,坦然的心理,面对失败潇洒地挥挥手,投以微笑,然后继续向成功出发,谁有能说他们不是英雄?失败的英雄,他们的生命诡计是悲壮的,然而又是辉煌的。

    有时候,他们与命运无望地交手,他们也失望,但并不绝望;他们也悲伤,但并不颓废。他们也许会跌得很重,却掸去身上的尘土,捂住流血的伤口,毅然前行。

    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使人们记住的不是他的失败的结果,而是他的奋斗过程以及人格魅力。

    以“勿以成败论英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我有急用,

    何为英雄?是曹操的狠辣?还是周瑜的不可一世?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吧!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寇”已成为人们判断英雄的标准.可是曾记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话:“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所以在过程与结果中,我更欣赏前者,于是我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三国时的诸葛孔明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曾三气周瑜,六出岐山,七擒孟获,为刘备撑起一片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到后来在战争中他不也连连失算,最后死于五丈原吗?难道就因为他最后惨死,我们就可以说他不是英雄么?当然不能,无论从哪方面说,诸葛亮都是智慧与主义的化身,直至现在,人们在提起他的时候仍然会情不自禁的竖起大拇指,在被他出人的智慧所折服的同时,也被他的忠心所深深感动.这种英雄的气魄不会因为他的最后失败而消失,他的浩然正气永存与天地之间,与乾坤共存,与人世同在,他的一生向人们展示了真正的英雄泪,英雄血,英雄气.是的,他败了,但他是英雄!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被称为东方的一条龙,甚至有人说他是为了救助中国而来,或许吧!中国自从有了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变化,革命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开展,人民开始摆脱生灵涂炭的日子,开始对祖国充满希望,八年抗战,三年内战,使人民赢得独立,新中国的成立更让人民扬眉吐气,然而到后来,由于毛泽东的失误而引发的文化大革命足以使中国倒退十年,是的,他也败了,但他仍旧是英雄,没有他,中国不可能有今天. 法国的伟大领袖拿破伦在与反法联盟的战斗中多次将敌人击败,他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说自己是精神上的巨人,是的,他表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以及心怀天下的胸怀足以令他的敌人畏惧,他为法国的历史添加了光辉的一笔,但他最终以失败告终被流放在大西洋上.他不是英雄么?当然是!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不以成败论英雄!所谓英雄要有心怀天下的气度,要有横扫天下的气势,要有令天下信服的魄力,它注重的是一个人生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结果亦是注定的,我们无法令其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使得过程变得更精彩!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值得回味的. 英雄永远是英雄,不会因为结果怎样而改变,所以让我们坚信:不以成败论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 议论文 1000字以内

    不以成败论英雄

    从一般意义上,保尔·柯察金与比尔·盖茨是不可比较的。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英雄人物是时代矛盾碰撞、淬炼出来的。保尔和盖茨各自代表了他所在时代的精神,他们面对各自时代不同的主题,做出了一番不同凡响的业绩。然而,保尔和盖茨毕竟分属于不同的时代,面对的时代矛盾不同,历史使命不同。将二人做比较,实际上是在比较两个不同时代。

    我看到有的朋友来信中讲,保尔创造了辉煌的精神业绩,是精神文明领域中的英雄;盖茨创造了巨额财富,是物质文明领域中的英雄。这显然是不确的。保尔生于血与火的社会革命的时代,扬刀跃马铲尽人间不平事,抛洒一腔热血遍种人间自由花,自然是那样一个时代最壮美的英雄形象。如果在那个时代谁“躲进小楼成一统”,搞象牙塔里的艰深学问,他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盖茨生于和平与发展时代,“扬刀跃马”已成为往事,按照保尔时代的标准,盖茨太缺乏阳刚之气了,我想,保尔若活到今天也会把马刀换成电脑。

    保尔和盖茨的可比性肯定是在精神价值方面。

    英雄是杰出的人物,而英雄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杰出人物,英雄人物反映和集中代表了他所在时代的精神,是时代的先锋。英雄人物的业绩一般是与时代的主题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游离于时代主题之外,难于成为英雄;保尔和盖茨都牢牢抓住了各自时代的主题。我认为,在这方面他们两人是难分伯仲的。保尔对苏维埃政权的贡献和盖茨对IT业的贡献,在形式上相去甚远,但他们都是站在自己时代前沿的人物。

    英雄的业绩总是与时代的主题相联系,但并不是所有与时代潮流并进的人们都可以成为英雄。投身IT业的人很多,佼佼者也不少,但真正能称得上英雄的并不多。事业成功与否还不能成为人们评判英雄的标准,成功者可成为英雄,失败者也有被视为英雄的。刘邦是英雄,项羽也是英雄。故此,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真正的意义在于体现了一种精神价值———对功利的超越,甚至是对自我的超越。

    保尔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倍尝艰难困苦,几经生死,无怨无悔。应当说保尔完成了人生终极的超越———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将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将其人生价值延续到了他的个体消失之后,进入了永恒之境界。

    盖茨之所以成为当代英雄,在我看来,也许并不在于他的财富,这个世界有钱的人可不少,如果盖茨仅因为有钱而可称英雄,那么他与普通一财主也就只有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况且,号称世界“首富”的盖茨的财产在很大程度上由他的微软股票的市值决定的,万一哪天微软股票跌了,他也就未必站稳首富的位子。我看盖茨真正的英雄传奇是他对时代发展趋势观察的穿透力,当年他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看到了电脑对未来人类生活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并且毅然放弃了常青藤名校毕业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冒险生涯,这绝对是要有一点超越精神的。与那些进了大学,特别是进了名校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人比,年不满20的盖茨确实显出了一些英雄本色。

    英雄是时代的英雄,英雄是他的时代的精神价值的人格化的体现,英雄也表现着他的时代的审美格调。时代变了,英雄也往往被湮没了。文天祥曾望天浩叹一声:“天荒地老英雄丧”。人们也常常感叹:英雄气短。近来,随着新拍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播放,以及《北京青年报》有关保尔和盖茨的讨论,让我多少有些意外———保尔·柯察金这个上个世纪前半叶的、前苏联的英雄,竟然引起了今天青年人的关注。今天处于完全不同生活环境和时代条件下的不少青年人仍然以保尔为他们心中的英雄偶像,我想,这只能是因为保尔的身上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保尔穿越了时空,可谓真英雄。盖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应无大争议,但流水落花、岁月无情,盖茨能否跨越时代,成为永远的英雄,还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不以成败论英雄 议论文 1000字以内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个真正的仁者,应具备有自强不息的品格。反之,一个能称得上“君子”、“英雄”的栋梁之才,也会有如杨时、苏秦般坚韧不拔的意志。

    但如空气一般,意志是一种无形的“财富”,需要时间的磨练才能显现出它的“光芒”,润饰你的人生。 在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志士,都以他们的精神,指引后人的前进之路。

    。 “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确,如陈胜这样的起义者,他们也不是天生就是满腹复仇火焰的起义领袖,但对比与他一样受尽如炼狱般折磨,但却毫不反抗的麻木不仁的雇工来说,他便如同在群鸡中昂首挺胸的蓬莱仙鹤。

    面对秦朝末年的不公待遇,面对二世皇帝胡亥的非人伦的残酷压迫,他便像从天上降生的复仇之神,高举复仇之剑,点燃飞天战火。对陈胜的鸿鹄之志,难道只限“敬佩”乎?不,神圣的鸿鹄应受到后人的代代传承,接受一次次的重生,才能变为不死的凤凰,飞舞在每个人的心中,飞舞在一代代意志坚定,而最终成为真正“鸿鹄”的先驱者所创造的蔚蓝天空上。

    。 “大王,您这样是会得病的,还是停下吧。”

    “混账!你难道忘了吴国会稽之耻吗?退下!”随从不安地望着越王勾践,此时外面天降大雪,但他仍抱着冰块入眠。烛光映照在那泛着青绿色的苦胆上,显得格外光亮。

    夫差是堕落的君主,而勾践,是坚毅的英雄!但如果不是这枚挂了几十年的苦胆,这副堆满薪柴的被褥,谁能想象一个几乎成了夫差下人,亲自跪在吴王阖闾的坟墓前的男人,在十年后竟能占领了吴国的大片领土,砍下夫差的首级,洗刷了会稽之耻。所以,“卧薪尝胆”的意志就好比一把利剑,而这把剑竟比干将、莫邪这些剑中神器还要坚硬,锐利。

    因为剑只现其表,而意志则现其心,所以才会坚忍不拔,所向披靡。

    几百个士兵包围了东汉名相乔玄的屋子,楼上的强盗勒令乔玄用钱赎他的儿子。众士兵担心乔玄的儿子,不敢贸然进攻。

    只见乔玄大喊:“我如果为了自己的儿子,而让奸人当道,就不配为天下的父母官!”结果,强盗尽诛,但乔玄的儿子也遭杀害。或许,乔玄不能成为一个好父亲,但他却成为了世人推崇的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的楷模。

    因为,人总会左右在意志与情感之间,常常会面临一些痛苦的抉择。但是,真正有坚强意志的人,就会压下失去情感的失落感,而不丢下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从而实现对大局利益的保护。正如司马迁所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锵,锵。”花园中传出铿锵有力的击剑声。

    虽天未泛白,但刘琨与祖逖两人身上的的年轻之气已经在腐朽的晋朝天空中显现出自己的一份光芒。听!那有力的击剑声,不是对即将大乱的国家的一种安定的期盼与美好的和平吗?看!那飞舞的剑光,不是想在这腐朽的黑暗王朝中担任那天空的启明星,指引着自己的国家走向那美好的未来吗?虽然他们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们的意志仍令后人感到折服。

    因为,意志有时虽无法实现自己的一番大志,但却会给人以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使得后人为他们的誓言所感慨赞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也许天注定不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真正的成功。但是只要我们捞到是与我们的“第一桶金”——意志,那么,我们离成功也就更进一步,也会最终实现明日的辉煌。

    莫以成败论英雄的例子

    "成王败寇"的观点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中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多少纷争,多少对峙,终是成者称王败为寇。但其实败者真的都非英雄么?秦末西楚霸王项羽,有万夫莫敌之勇,虽败在汉高祖之下,但仍不失为盖世英雄。

    现今的鸽友们,也有人在对待鸽子时以成败论英雄。这些鸽友在评定一羽鸽子的好坏时,其翔绩是很重要的标准,这本无可厚非,但却不能以此为唯一的标准,以偏概全。

    翔绩是一羽好鸽子的标志,但却不是唯一的标准,有些好鸽子翔绩不是很好,但在育种上却是能手,称得上英雄。

    荷兰赛鸽家沃提.史妙特,其代表鸽"900"作出三羽超级直子,其中"810"获得四次冠军,"262"获得三次冠军,入赏三十七次,"637"获奖四十二次,但却从没得过冠军。史妙特在挑选"900"的接班者时,却挑上从没获冠军的"637",在翔绩上"637"比起"810"和"262"来说只能算是败者,但"637"却是英雄,因为它作育出了"461","461"入赏七十一次,其中三次冠军,三次亚军。成为史妙特的最佳赛鸽。

    鸽界中还有好多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失败的英雄,请不要以一次的得失,或片面的表现来评定英雄,让我们真正的英雄不被埋没,让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

    求一篇作文《勿以成败论英雄》800字左右

    好吧,我承认,太晚了,我不能先打出来了。我可以给个题材,这比网上照抄要好得多吧?

    首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英雄都是英雄,君不见“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多么贴切啊,霸王项羽,我们因为他的失败而对他唾弃吗?不,我们没有,所有的武将都以有项羽那样的绝世武功为目标,诸侯们个个为能拥有他的霸气而疯狂!

    拿破仑,啊,多么熟悉的名字啊,他是王者,不朽的王者,人们纪念他,怀恋他,缅怀他,他失败过,而且非常失败,大家都知道。一场滑铁卢之战,让这个王者彻底的失败,但是呢?后世人只会想起,欧!他是个英雄,他是伟大的英雄,让那些侮辱这些失败的英雄的人见鬼去吧!

    秦始皇,英雄吧,够英雄了吧,统一6国,横扫天下,当时人们能想到什么?无敌!无敌!无敌!可是,这个王朝,建立仅仅15年就被毁掉!但是人们能忘掉这个统一天下,叱咤风云,目空一切的霸者吗?不,没人。秦皇汉武,多么搭配啊,能和影响中国历史的汉武大帝齐名的有多少?欧,不,没多少。但有一人,他就是秦始皇啊,这个建立了仅仅15年的短短王朝的秦始皇啊,这个扫六合的王者啊!谁会去记得他的失败呢?

    成败论英雄,多么肤浅啊!

    莫以成败论英雄作文

    古往今来,不论是在马革裹尸的战争的年代,还是在需要打拼的职场、商场的今天,“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已成为竞争中不可动摇的准则。

    于是,人们往往也以一个人的成败来衡量其英雄与否。但是,可爱的人们,事实并非如此,成败并非是英雄与否的不变真理!不经意间,脑海里闪现一个身披战甲、手执长枪的魁梧将领,一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使我深深感到他惜时如金的严肃对待青春的精神;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令他奋不顾身驰骋于抗金沙场。

    然而,一道急召回京的金牌显然使他皱起了眉头,接着一道又一道连续12道金牌,终于使一位精忠报国的良臣屈死在庸君手中,抗金事业也终因此落败。他败了,然而今天的我们不还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高歌声中缅怀这位不朽的英雄。

    猛回头,眼中瞅见面对从脚底下窜起的火苗、绑在十字架上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一个献身于科学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愚昧和无知将葬送你们,历史终将证明我的价值!”声音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而布鲁诺的科学发现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英雄”这个名词由于戴上许多花环,因而显得无比自豪。

    其实成与败在这其间充当的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奋斗的历程。为什么还有那许多无谓的叹息?勇敢的人们只要你大胆的拼搏,成也英雄,败亦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高中)

    如满意 请采纳 谢谢 自信源于成功的积累,又是未来成功的基础,因此人需要一点自信,然而自信却未必就是理性的状态,自信失之理性也就变成了狂妄。

    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只是简单的必然性,许多不可把握的同步性搀杂其中,对结果的成败可能造成重要的影响,成败不可以被生命的主动完全把握,因此才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之说。成者未必英雄,败者也就未必狗雄,这是个当然的理性结论,然而因为成败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这样的说法许多人并不接受,现实理性具有更高的层次,难道这个结论本身有什么问题吗? 成功的人往往把成功归于自己,而失败的人则常常把失败说成是天意,前者容易认同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而后者则不以成败论英雄为自己开脱,这是人性本我的当然表现。

    双方各执一词,失败者因为气馁,成功者因为狂妄,两者其实都是因为自身理性的缺乏:一个是漠视了同步性的作用,一个又是夸大了过程的同步性。 昆鹏展翅尚须乘风趁势,没有适合发展的环境,我们又怎么可能成功?我们不是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任何成功都不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环境我们可以依靠理性去预测,但是这种预测永远没有绝对,一是环境在上地不能被绝对把握,二是我们的理性永远没有自身的圆满,所以理性强者还要机缘巧合才能达到成功,撞运气或者时运不济,成功或者失败都不完全决定于自己,因此失败不能推卸责任,成功也不能贪天之功归于自己。 成败不是简单的天意,行为的结果包含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也渗透了生命的主动,因此谁都不具有自身的绝对,同步性不可把握却可以改造,生命主动必须接受同步性限制,两者就此实现一种平衡,以改造后的同步性构成事物的前提。

    同步性之后进入必然性过程,必然性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对它的认识和利用,实现对再后同步性的改造,这本身就是生命主动的理性状态。认识和利用必然性改造同步性,是生命主动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它包括人们主动的意识和行为,显然前者是理性的形式,后者是理性实现的状态。

    过程和结果的状态相对,同步性和生命主动共同左右成败的作用才得以连续,显然只有其中的理性,才是生命主动状态的根本,它因此构成英雄的本质。 如此我们就发现了理性的作用,因此就可以客观地结论:人们行为结果的成败,一是决定于自身的理性状态,二是环境不可绝对把握的同步性,两者都没有自身的绝对,只有它们综合作用,才能成就行为结果的成败,但是二者的作用并不等同,理性因为是生命主动的状态而具有更大的作用,只是它没有自身的绝对。

    成败因此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但是又和自身的理性有着更重要的关系。人类理性永远没有圆满,但是它却是个永远发展的过程,因此行为结果的成败,将越来越多地决定于自身理性,同步性虽然不可以绝对把握,但是理性却可以尽可能地实现对它的改造,包括事业开始的环境选择,实质上都是这样的过程,可见同步性对理性的制约,只具有极端绝对的意义。

    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却已经是行为结果的现实状态,如果我们剔除过程中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也就剩下了原因结果的必然性,这就是通过理性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范畴了。不管成败有多少是因为自身的理性,它却当然地是理性实现的状态,成功自有其成功的道理,失败也自有其失败的原因,如此成功者一般就是英雄,而失败者起码还算不上英雄。

    这样的结论究竟能不能成立呢?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只要依靠自身理性获得成功,英雄的称号就当之无愧,如果是碰了运气而成为英雄,那这英雄才要打些折扣。 看来英雄的内涵还需要分析,我们因此把英雄分为两种:一是理性的英雄,二是现实的英雄,通过这样的划分,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从理性英雄的概念分析,它显然应该不以现实的成败而论,而现实英雄直观地与之相反。如此我们就可以结论,理性英雄不以成败而论,现实英雄只以成败而论,两个看似对立的结论,一经这样的划分,居然各自有它成立的范围。

    可是经过了这样的分析,我们还能不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呢?如果只有分析而没有总结,那这个问题我们等于没有回答。 分析是总结的前提却不是结果,否则我们就成了多谋无断的袁本初,分析是寻找事物的差别特征,那么总结就需要找出事物的相互联系,因此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理性英雄和现实英雄之间究竟有没有联系?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人类行为结果的成败,决定于理性渗透其中的生命主动,以及不可把握的同步性的双重作用,理性作为其中之一的要素,已经对成败构成了影响,因此它们之间现实地存在关联,一般理性强者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理性英雄一般会成为现实英雄,只是这个结论不能绝对。如此我们也就可以推论:一般情形下,可以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英雄已经是一种统一性的概念,它根本的含义是理性英雄,在概念的状态上却包含了现实英雄,以此构成概念上的统一性。

    决定成败的另一个条件,对这个结论并不构成否定,只是造成了它的逻辑或,因此对这个结论的否定,只是一种绝对和极端的否定,没有一般和普遍的意义,而且因为人类理性没有圆满,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