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协教育界提案范文
今年两会对教育有哪些新的提案?
百姓盼望国家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真正做到教育公平、“有教无类”。
[政府报告回应]“强国必先强教”。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点评]报告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今年注定是教育改革年。
这从财政预算报告中可见一斑:今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项目“冠军”是教育,达到11856.75亿元,这也是唯一突破1万亿元的支出项目。 关于提案:随着官方上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教育无疑将是今年两会的热点。
但要指望两会的代表和委员提出可操作的教育改革方案,恐怕也不容易。 提案虽然有意义,却不过是只限于修修补补的技术层面。
对绝大多数代表和委员来说,教育政治化属于敏感话题,显然超出了他们议案、提案的范畴;而对农民工等城市外来人口遭遇的教育不公,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无切肤之痛。 这倒不是因为代表和委员对教育弊端认识不深。
舆论更将教育、医疗和住房作为压在民众头上的“新三座大山”,表达对教育弊端的不满,就连总理温 家宝近年来也多次对教育表示忧虑。
近三四年来,两会关于教育问题的提案
1、政府应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逐步加大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制定合理的幼儿园收费标准,减轻家庭负担,让更多的小孩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2、高考户籍限制放开高考的户籍限制是个双刃剑,放开将对当地户籍的考生有所冲击。应该是各地因地制宜,制订一些临时性的法规政策。
比如设立学习档案,从初中或高中开始算,在当地读书达到多少年限之后就有参加高考的资格。3、高校行政级别:高校取消行政级别的更重要意义在于制定完善的自主办学机制,减少官本位的思想。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也非常赞成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使学术回归大学”,但顾也力坦承,实施起来将会很难。4、教育公务员制度:可以参照**、韩等国的做法,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吸引最优秀人才当中小学教师,让教师真正实现无校籍流动。
5、国家应尽快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让职业教育能真正顺应市场需求。目前职业学校归教育部门管,而技工学校则由劳动部门来管,这种管理体制,不仅分散了财力,甚至还会导致两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你争我斗。
他建议,“国家大可以成立一个职业教育局,按工业需求来投入教育资金,培养学生。”6、名校办民校: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的公平,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仅为有钱人服务。
“名校里面办民校,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公办“名校”,纳入政府的公立教育管理体系;要么转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校”,在明晰学校产权结构、建立基金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化管理。
2017两会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有哪些提案
提案事由 一、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
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1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2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3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
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普遍搞重点中小学。
这些重点中小学都在城里,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
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而评定职称以后,由于到城里,到重点学校容易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挖掘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拼命往城里挤,往重点中小学钻。
结果造成大量活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迅速集中到城里,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
现在各地又实行教师职称编制管理,根据各地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不仅继续维持这种现状,而且更有所加剧。长此以往不仅城乡教育严重失衡,连城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对教师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教育公平。如此发展下去,教育公平就会成为仅仅说说而已的空话,成为与时俱进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
三、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极大地妨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职称分高、中、低,按照职称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
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当然也要讲求物质利益,人人都希望获得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应该而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难免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之间经过了职称的不正当竞争,难免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况,广大教师非常清楚,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员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职称确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
现在又来培训各级骨干教师,被培训的骨干也与职称、年龄等条件挂钩。有的被学校推荐上去的骨干原本既不是学那个专业,也没有教那门学科,仅仅是有必备条件的职称和年龄恰当,外加其自愿报名以及学校领导的青睐就获得了各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而参加培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了。
如此一来,教师被职称和骨干分成了三、六、九等,哪里还能形成什么“教育合力”,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效果呢?四、给教师评定职称,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政府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
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等),争取把职称捞到手。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
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
五、在教师职称制度下,按劳分配变成了按职称分配。劳而不得,不劳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个不需多说,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无忧,可以不上课去打杂或者少上课就明白了。本案建议 1:要大大缩小职称间工资差距,甚至要取消差距。
职称仅仅是荣誉。跟工资挂钩必然产生腐败。
2:要大大提高教龄工资。既补偿过去工资过低,又肯定老教师的经验值及贡献,鼓励老师安心的长期从教。
取消中小学教师评审的理由 理由之一,职称评定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计划行为,必定会因资源短缺的“瓶颈”而造成高昂的社会成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需要晋升职称的人比较多,而政府计划中的指标比较少,在这种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个人晋升职称需要付出的代价便高出了许多,从而造成了高昂的社会成本。
一方面是人人争挤职称这座桥,另一方面是千方百计谋取个人私利以实现高出邻近竞争者的优势,最后形成业内工作不出力反而竞争优势强的局面,导致新的社会不公现象。理由之二,由于职称评定不是依据教学质量,必然会促使。
2017年全国两会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提案
推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叫百姓“少受骗”、“好办事” 2016年,致公党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构建和简政放权相对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的建议》。
提案呼吁转换监管理念,细化事前标准,完善监管方式,加快信息互联共享。其中,建议构建“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信息信用共享机制,强化了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约束,提高民众防范受骗的能力。
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纳了相关建议。工商总局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涉企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将分散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当公示的政府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对外公示。构建了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息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参与提出该提案的致公党嘉兴市直属综合二支部副主委邵丰介绍,信息信用共享机制直接影响公众的社会行为的安全,“它让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能轻易查到其他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情况,避免上当受骗。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普通民众更加爱护个人信用。”
“此外我们还建议完善综合执法体制,” 邵丰表示,这主要是为了帮老百姓解决两个实际问题,一是很多乡镇政府对某些看得见的问题没有执法权,而“管得着”的部门对下面的具体情况又看不见,导致执法的空缺;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政府分工比较细,很多事情涉及到多个部门联合执法。“我们建议把相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到一个部门,避免再出现‘你推我我推你’的情况。”
推进高效节能环保燃煤机组技术改造:助力雾霾治理 随着近年来雾霾天气受到广泛关注,对雾霾改善措施的探究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我国作为煤炭大国,发电量约70%来自于燃煤,燃煤发电机组的污染排放与雾霾不无关系。
基于这一现状,2016年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等人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能环保燃煤机组技术改造的提案》。提案指出,因煤炭资源保障度高、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燃煤机组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发电机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而当前我国最高效节能环保的燃煤机组,还有15%以上的节能空间和90%以上的减排空间。燃煤发电机组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对控制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提案呼吁,强化燃煤发电企业的主体责任,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完善政策法规,鼓励超低排放和节能发电;加强监测监管;淘汰30万千瓦以下的小型燃煤发电机组。 到2020年实现全行业燃煤发电机组环保达标,到2025年实现全行业煤耗达标。
相关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2016年各省(区、市)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目标任务为2.5亿千瓦。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积极加大对超低排放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对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燃煤发电机组给予电价补贴。2016年11月,全国燃煤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25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47%。
落实农村困难人群救助政策:纠正社会救助中的乱象 国务院2007年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家每年拨出大量专项经费关心和帮助农村困难群体。近年来农工党中央通过调研发现,相关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未按政策操作现象。
2016年,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落实农村困难人群救助政策的建议》,指出了农村困难人群救助中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申请审核制变成配额制,乡镇主导变成村主导,按户享受低保待遇变成按人享受,程序公开透明度低等等。提案指出,这些现象导致农惠农资金作用大打折扣,也引发群众的不满,影响了政府形象。
提案建议,低保户认定应像五保户认定一样,不搞配额,严格落实申请审核制;由乡镇政府主导困难人员认定工作,将村委会初审变更为村民直接向乡镇政府提出申请,或委托村委会提出申请,避免低保户认定由村委会“说了算”;严格执行困难人员救助公示制;加大救助政策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对救助政策了然于心。 2016年9月,民政部针对有关问题答复指出,下一步将在认真研究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各地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指导各地全面落实乡镇(街道)在农村低保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指导各地进一步规范细化审核审批程序;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开展督查工作,坚决纠正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提高制度公信力。
同时,有关部门认真吸纳了相关建议。2016年7月,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加强社会救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8月,民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确保包括农村低保对象在内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村低保资金累计支出达460.8亿元,全国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3469。
最近老板让我写一份关于政协委员的提案内容(议案),有谁能帮忙,
附件1:第一批赞助商的多个成员的政协提案的复杂文本格式
***(该建议的情况下,在同一时间写):
( ***单位):
您(或您的组织)提出“收到的建议,现在处理的情况答复如下:
。。 。。..
负责人:
承办单位领导: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者
单位联系人:
部电话:>
(单位公章)
日期。抄送:省政协提案办公室(1),省政府办公厅(1份)
-------------- -------------------------------------------------- ----------------------------
附件2:
省政协提案处理情况征询表
建议
案例句柄指向的建议的形式托管()()
赞助商
名以上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联系承办商向完成
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其他意见的意见的建议:
--- -------------------------------------------------- ---------------------------------------------
附件2种形式,粘贴文本,具体情况,你明白了。
附件3号,我让一个朋友在看。
说说今年两会上的教育提案
百姓盼望国家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真正做到教育公平、“有教无类”。
[政府报告回应]“强国必先强教”。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是推进教育改革;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点评]报告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今年注定是教育改革年。这从财政预算报告中可见一斑:今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项目“冠军”是教育,达到11856.75亿元,这也是唯一突破1万亿元的支出项目。
关于提案:随着官方上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教育无疑将是今年两会的热点。但要指望两会的代表和委员提出可操作的教育改革方案,恐怕也不容易。
提案虽然有意义,却不过是只限于修修补补的技术层面。对绝大多数代表和委员来说,教育政治化属于敏感话题,显然超出了他们议案、提案的范畴;而对农民工等城市外来人口遭遇的教育不公,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无切肤之痛。
这倒不是因为代表和委员对教育弊端认识不深。舆论更将教育、医疗和住房作为压在民众头上的“新三座大山”,表达对教育弊端的不满,就连总理温 家宝近年来也多次对教育表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