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收集范文
求历史论文的史料搜集
轰轰烈烈的欧洲宗教改革于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在那天,莱比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腾贝格宫城教堂门上张贴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向罗马教皇的权威提出了公开的挑战。此后100年间,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英国国教)、再洗礼宗、卫理会等新教宗派层出不穷,英国、瑞典、丹麦、荷兰、瑞士和大部分德意志诸侯先后投入新教阵营,宗教战争的硝烟在欧洲各个角落不停地燃烧着。
新教徒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在德意志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在法国也取得了合法地位。到1618年,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形成南北对立之势,德意志(包括奥地利、捷克、摩拉维亚等)则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
双方都不满足于现在的局面,宗教斗争又与大国争霸的斗争混合在一起,于是便导致了规模空前的欧洲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 在宗教改革中,哈布斯堡王室始终是天主教反改革势力的急先锋。
哈布斯堡王室在当时兼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皇帝)、西班牙国王、西西里国王等多个王位,还统治着西属尼德兰(比利时)、摩拉维亚、威尼斯、伦巴第等附属国,并在美洲、亚洲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可以说是半个世界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不仅对新教徒步步进逼,还对天主教的法国形成包围之势(西属尼德兰、奥地利和西班牙正好形成一个包围圈);它不仅想消灭新教改革势力,还想削弱欧洲其它大国的势力,成为全世界唯一的霸主。
同样野心勃勃的法国当然容不下哈布斯堡王室,它抛下宗教隔阂,毅然投向新教徒这边。于是以宗教冲突开始的三十年战争,最终演变西欧两个天主教大国的争霸。
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王室的斐迪南二世指定他的弟弟、天主教徒斐迪南大公为捷克国王。捷克的新教徒群情激昂,于5月23日发动布拉格起义,推举新教联盟首领、普法尔茨选侯弗里德里希为捷克国王,三十年战争正式开始。
奥地利、西班牙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组成哈布斯堡联盟(天主教联盟),而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也组成了反哈布斯堡同盟(新教联盟),英国和俄国也站在新教徒这边。战争初期新教联盟一度连战连捷,但很快便在1620年的白山战役中彻底失败,哈布斯堡王室的天主教徒还是登上了捷克王位。
面对严峻的局势,英国、荷兰、法国共同支持丹麦于1625年进军德意志,与德国新教诸侯一起大败哈布斯堡军,英军也进占了捷克西部。在关键时刻,皇帝斐迪南二世起用德国贵族华伦斯坦为陆军主帅(其实此时奥地利陆军已不复存在)。
华伦斯坦依靠西属尼德兰的经济援助,在短时间内重建了一支以雇佣军为主的陆军,并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先后击败英国和丹麦军队,甚至杀入丹麦领土,迫使丹麦签约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哈布斯堡王室不仅解除了危机,还大大扩张了势力,使新教联盟的处境更为艰难。
但立下大功的华伦斯坦鼓吹由哈布斯堡王室统一德意志,又引起了斐迪南二世的猜疑,很快被“鸟尽弓藏”。 华伦斯坦刚下台,新教联盟又前仆后继地发起了攻势。
法国首相黎塞留以每年100万金币的捐助为代价,引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1630年率军在德意志登陆,联合萨克森、勃兰登堡(即后来的普鲁士)等新教诸侯直指哈布斯堡王室的心脏。瑞典拥有当时装备最精良、最训练有素的陆军,他们的统帅古斯塔夫更是一个军事天才。
斐迪南二世任命的陆军统帅蒂利连战连败,使天主教联盟军遭到毁灭性打击。于是皇帝只得重新起用古斯塔夫。
在1632年的吕岑会战中,古斯塔夫击败华伦斯坦,但他本人却在战争中阵亡,组成一个以瑞典为首的新教阵营的希望也化为泡影。此后华伦斯坦连续击败瑞典军队,迫使其退往北方;德意志最大的新教诸侯萨克森和勃兰登堡被迫于1635年签署《布拉格条约》,屈服于哈布斯堡王室的权威之下。
而两立大功的华伦斯坦却再次受到猜疑,被皇帝派出的刺客暗杀。 战争进行了近20年,以哈布斯堡王室挂帅的天主教同盟反而越来越强大,几个新教大国也先后败下阵来。
如果任局势如此发展下去,欧洲宗教改革有失败的危险,德意志可能会被哈布斯堡王室统一,英国、法国也会遭到重创,荷兰、瑞士、丹麦等新教国家的独立都很难保证。1639年,斐迪南二世去世,查理即位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法国彻底撕掉中立的面纱,在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德意志、意大利等多个方向向哈布斯堡王室发动猛攻。留在德意志北部的瑞典军队也重新南进。
天主教联盟终于显出疲态,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于1643年败给法国。此后法国将主力开进德意志南部的士瓦本和巴伐利亚,瑞典军也进入巴伐利亚。
双方都采取了烧杀抢掠、切断对方补给线等策略,给德意志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1648年5月,法瑞联军又取得重大胜利。
曾经一再渡过难关的哈布斯堡王室终于无力再战,于1648年10月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上签字,三十年战争终于结束。 三十年战争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并通过法律承认了荷兰、瑞士两个新教国家的独立。
法国变得更加强大,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西班牙遍体鳞伤,德意志。
要古人古人勤奋好学的例子
勤奋的事例1,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事例 2,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4,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古往今来,勤奋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唯有勤奋,才能创造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辉煌.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勤奋,才从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佩服的人.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浸在数学中,常常废寝忘食.法国作家福楼拜,他的窗口面对塞纳河,由于他经常勤奋钻研,通宵达旦,夜间航船的人们常把它当作航标灯.他的学生漠泊桑,从20岁开始写作,到30岁才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在他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草稿纸已有书桌那么高了.还有很多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天才出于勤奋,成功来自勤奋!我们的祖国之所以繁荣起来,和人民群众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曾几何时,人们一贯的唯我独尊,使中国有了上百年的耻辱.如今,人们觉悟了,勤奋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创造自己,改变自己,才使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归根结底,中国人民惟有勤奋,才能抹去“东亚病夫”的牌匾,成为响彻世界的东方巨龙!人们惟有勤奋,才能成为人上人.观点:勤出智慧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子,面对大海朗诵,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滴水穿石的道理的例子有哪些?要短!】
1,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2,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4.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马克思写《资本论》时花了整整40年时间才写出著名的作品,他为了搜集资料,光日记就有1300多篇.由于经常思考时经常爱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条深深的印痕.5.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6.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0.1克镭.古往今来,勤奋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唯有勤奋,才能创造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辉煌.。
古今中外关于坚持的小故事 小例子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去街上去观察、谛听,记录下行人废人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废人生活资料。这样,他才能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事例
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成就与汗水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历史感悟题怎么写(范文}
有些人对现实的分析往往是依据错误的经验和理论,而这种经验和理论往往是依据错误的历史观和史料作出的。要了解现实,就必须了解历史,然而历史并不是想我们理解的那样: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有绝对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实是相对(当然不能落入绝对的相对主义的陷阱)。历史是三极体系的,历史真实,认识主体(即探索历史的人),中介(就是历史资料,历史遗产),对于历史真实,由于人类局限性和物质条件的局限性,是不可能重构真正的历史真实的;而作为历史的认识主体的人,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利益驱使或者是偏见;而作为人们认识历史的中介的历史资料,也可能收集不全,真实性较差。我们能够说,在这样的一种无法改变的条件下,我们现在了解的历史就是真正历史吗?在中国,历史成为一种工具,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然,历史虚无主义也是错误的,历史的真实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但如果把相对的真实当作绝对的真实当作判断历史发展进程的依据,将会得到一个荒谬的结论!既然重构的历史只能是相对的,有局限性的的真实,那么这样的历史真实是否仍然是真实的?就象真理一样,我们所能了解或达到的真理也是有条件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否仍然是真理?其实,即使是有条件的真理仍然是真理,因为我们没找到无条件的绝对真理。
有的历史往往是根据一个预设的真理来进行进行编辑的,就是说,这些历史不是历史的真相,而是一种观念,价值取向的附庸;这些历史陈述的可能都是真实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够说,这就是历史!因为历史是不可能重现的,即使是真实的事实,也只是整个历史的一部分。有一位历史学者说过,历史只是记载那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实。而那些我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事实,往往是不会记录下来,而是以实体的形式流传下来,或者是其他方式,在历史研究中,学者总是避免受到现存的思想的约束来研究历史,以便尽可能地反映历史。部分的真实代替历史的整个真实,也是是一种最为卑鄙的篡改历史的手段。我们在生活往往受骗却不知道,我们是被那些说真话的骗子骗了。虽然骗子说的都是真的,但骗子是用真实来创造一个虚假的事实(这比那些满口都是谎言的骗子,或者是以九句真话来掩护一句谎言的骗子要高明多了)。我们对日本与中国的历史了解大体上没有太多的歪曲,但有太多的掩饰,如果比较一下中国与俄罗斯的历史关系,再看看蒙元,满清屠杀汉人的历史,你就明白了。同样不可原谅的罪恶,我们对日本的罪恶很了解,而对俄罗斯呢?
我也是历史的初学者,对历史的真正了解也不是很多,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我以往喜欢看一些历史传记,战争纪录等,我不喜欢人物传记,历史小说,因为我认为这不真实。但到后来才发现自己和那些喜欢看人物传记,历史小说的人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如果对历史仅仅是一般的兴趣,把历史作为一种知识,作为一种文化消遣,看人物传记,历史小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对历史很执着,把历史作为一门职业,或者借鉴历史,或者是在历史中尊求历史的归宿感,仅仅看一些历史资料时不够的,还需要从历史理论入手,进行专业的历史学习。把不要以为看基本历史传记,人物传记,历史记录,就以为了解历史了,要学习历史,还是从理论上入手,而这些理论的依据往往可以上升到哲学,而哲学的依据往往与一个人的信仰有关。我以前也是任凭自己的兴趣,找一些历史书籍看,完全不知道历史的目的,本质。后来接触到的资料和思想多了,原来的知识和思想的正确性受到自己怀疑,因为原来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根本经不起专业的历史理论,哲学理论的质疑。
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我和许多学习历史的人深切体会到,历史是一门求真的学科,真实是历史的生命线,是历史的灵魂。没有真实,历史就沦为普通的艺术(在欧洲,在历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历史是一门修辞学)。为了真实,史官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春秋战国,鲁国曾发生过多起弑君的事件,孔子却不敢直书,且美其名曰“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同样是春秋战国时代,一位史官和他的两各弟弟因为忠实纪录而被杀。要维护历史的灵魂,代价是高昂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情愿作出这种牺牲,因为能够这样的人做只有为了一个理由“信仰”!所以,历史的灵魂往往是粘着灰尘的。我们不能把蒙灰的历史当作真实的历史,必须靠我们知识和才华,方法和努力,抚去历史的尘灰。使得历史蒙灰的不仅是强权的干涉,而时代与观念的干涉更为可怕与隐蔽,历史的记录者与评论者个人的素质修养与喜好偏见也是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