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范文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论文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条成功经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这条经验,并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改变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为切入点的。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以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为特征。这种表面公平、实则缺乏激励机制的分配制度,导致了低效率。

    改革开放初期,打破传统分配体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也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较好执行,有效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则,是有其背景的。一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市场经济是高效配置资源的机制,选择了市场经济就意味着选择了效率优先。

    二是在改革初始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和行业中还盛行平均主义。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激发要素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通过经济效率的提高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三是当时城乡和地区差距问题还不突出,发展水平低是主要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确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仅有助于打破平均主义对提高经济效率的束缚,而且使针对传统体制弊端的改革有了现实切入点,从而启动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进程。

    可以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抓住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激发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我国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促进实现社会公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加快经济发展,“做大蛋糕”,可以使社会普遍受益,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还不十分突出。但由于改革和发展的不完善、不平衡,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同时,收入差距拉大趋势开始凸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效率和公平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收入差距拉大首先产生于初次分配环节,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从理论上说,收入差距如果根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竞争,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是必须的。

    在这个意义上,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坚持和维护公平必然带来效率的提高。因而,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所产生的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需要重视和解决的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而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主要有:市场发育不成熟带来的机会不平等,如资源价格扭曲造成部分行业收入过高;体制转轨中权力介入市场而形成的行政性垄断行业或部门收入过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也是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是建立相对公平的分配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只有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有效结合。第一,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

    要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必须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也是基础性的收入分配机制,其真谛在于通过公平竞争促进效率提高。

    应通过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消除价格扭曲、改善金融结构、消除权力寻租、完善市场机制等,在初次分配阶段就实现公平。第二,通过相关制度改革,在再分配环节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

    现阶段完善社会再分配的根本动力是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民工问题,有赖于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为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证,要求继续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需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改革。

    应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同时,要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等问题,在特定发展阶段带有普遍性。

    政府的转移支付、消除城乡人口的体制性歧视等措施可以减弱这种差距扩大,但如果没有城镇化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

    第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影响到个人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与效率和公平紧密相关。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需要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备注:网上替你找的,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

    效率于公平~公平更重要的例子

    以道德为依据,公平会调动人的积极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效率。

    当个人被认同,在心理上会产生知遇之心,使其想尽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公平与效率相协调,使社会保持稳定的秩序和稳定的发展"注重效率,维护公平既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 我们强调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协调的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服务的。

    树立公平与效率一致的道德体系有助于社会发展,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道德的培养,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也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

    从管理看,管理公平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管理的职能是维护公平秩序,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实现公平以提高效率。

    也就是说,管理越公平,越能调动人们的积极因素,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提高效率,否则,管理不公平,就会出现反向的消极破坏力量,降低效率。因此,管理对公平与效率至关重要,具有极其深远重要的意义,对管理而言,公平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激励功能,二是合力功能。

    所谓激励功能,就是激发人的热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使其能向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奋发努力。 因为激励的根本原理是发展,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发展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发展对组织所期望的价值目标和追求。

    也就是说激励能使人产生追求,有了追求就有了奋发向上的力量,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有了实现目标的方法,有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因此,也就有了更大更好的效率。

    所谓合力功能,就是公平在管理中产生的另一大功能,它是极为珍贵的无价之宝。我们讲的合力是一个国家或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力量。

    它不是由单个力量简单的相加而成,它是可以成倍增长的集体力量。 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呢? 1、效率优先原则 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是效率优先。

    因为公平与效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所以,实行效率优先原则就意味着是公平的, 效率优先原则意味着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样,效率提高了,生产上去了,社会财富增多了,人们享有的社会公平就更多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由于效率属于现实生产力范畴,而公平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范畴,因而从效率与公平在社会发展因素的序列中的一般关系来看,效率优先是必然的,兼顾公平是必要的,因而是合理的。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中,生产力的作用是巨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的越来越充分。

    宏观地看,生产效率越低下,社会公平实现的就越不充分,人们就越缺少自由、民主、公平;反之,生产效率越高,社会财富越丰富,在社会物质文明增强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社会秩序就越完善,人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公平就越充分,能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也就越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产生的效率就越大,所以,在二者的关系中要以效率为先,兼顾公平。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必然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效率的提高,只有生产发展了,效率提高了,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

    所以,把效率优先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率,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而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公平能够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社会物质丰富,才能增进社会公平,如果效率低下,物质财富严重缺乏,怎样才能实现真正公平呢? 我们曾经过分重视公平而忽视了效率,误以为公平就是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因而在分配上实行了公平的平均,这种公平的薪酬体系造成了什么后果呢?那就是妨碍了效率,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生活在困窘的状态中。没有生产的发展,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要以效率为先,只有以效率为先才能提供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公平只是一句空话。 当今,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要改变的是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国家的行政部门用计划调节的,它导致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低效率,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运行以市场为轴心,实行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如果一个企业效率好,就会发展壮大,如果效率不好,就会日益衰落乃至被淘汰出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效率有限原则是符合这一市场经济规律的。

    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其重要原因就是在竞争中机会公平,效率优先,对于企业来说,在竞争中,在同一市场条件下,效率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讨论的永恒话题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2分)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2分)③两个合理比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2分)。

    具体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1分)④再次分配: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2分)。

    具体措施:加强政府对收入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1分)。

    提高效率的意义何促进公平的意义

    公平和效率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它们之间究竟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是对立还是相辅相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完全是矛盾的关系。

    他们认为,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公平和效率如同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要效率就不能要公平,要公平就必然会牺牲效率。 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容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的。

    公平分配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公平。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成为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而效率的提高可以使人们在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分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

    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

    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

    其二,公平促进效率。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

    如何把提高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一、调整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论 认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摆脱贫困、加快 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十大 ء 宝贵经 验ء, 其中 ء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ء 是宝贵经验之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 关系问题, 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所关注的一个重要 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中有关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怎样正确对待和 处理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原则性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而且是具有十多亿人口 的发展中大国, 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 力。而发展生产力应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提高劳动 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也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 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有效途径。而财富的增加, 为提高收入分配提供了物质基础。

    也就是人们常说 的把蛋糕做大了, 每个人所分到的一份才能增大。 但是, 能否实现这个理念或关系, 取决于收入分配 制度是否公平合理。

    我们看到,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 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都存在这样的事实: 生产力 快速发展了, 社会财富大幅度增加了, 但随之出现 了财富向比例较小的家庭集中、贫富差距扩大的趋 势。资本主义国家, 无论蛋糕做得多大, 也不能消 灭剥削和贫富分化的现象。

    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 家, 要防止两极分化, 缓解和消除近些年来收入差 距不断和过于扩大的趋势, 要使我国改革和发展的 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做到也能够 做到这一点。

    这就需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指 导, 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在理论指导和发展方 针上, 强调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重视分配公平是其 必要的一环。

    在十七大报告中, 关于效率与公平关 系的论述, 应当看作是对这几年来我国学界对这一 问题不断争论的总结。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观点,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必然要求。

    十七大报告既提出 ء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 平结合起来ء, 又指出 ء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 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ء。 显然, 这是对流行多年的 ء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ء、 ء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ء 提法的重 要调整。

    笔者认为, 对这种调整是必要的、正确 的。我一直不认同流行多年的 ء 优先ء 与 ء 兼顾ء 的提法。

    在我发表的论著中, 始终主张效率与公平 并重和统一, 坚持生产重效率, 分配重公平的 观点。 我之所以不认同关于 ء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ء 的提法, 是出于下述理论和实际的思考: 第一, 发展生产, 发展经济, 应重视效率, 这 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不能因为重视效率就忽视或 轻视社会公平、分配公平。特别是我国作为社会主 义国家,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两极分化和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

    而要实现这一要求, 要以实现社会 公平、分配公平为必要条件。公平正义是人类美好 的追求, 更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第二, 重视效率, 不一定要强调效率优先。正 如同我国现在强调 ء 更加重视社会公平ء, 并不需 要提出 ء 公平优先ء 的原则。

    而且, 如果讲 ء 优 先ء, 首先要弄清优先于什么, 对谁优先。如果讲 5 ء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ء 2007 年第 12 期 发展经济应使效率优先于片面追求速度、产值或 GDP , 那是可以的。

    而原来讲 ء 效率优先ء, 是指 优先于公平, 把公平放在一个 ء 兼顾ء 一下的次要 地位。也就是说, 把 ء 效率优先ء 不是放在生产领 域、经济领域, 而是放在了分配领域, 结果使其成 为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只重效率而不重公平, 甚至借 口效率优先损害公平的潜规则, 这不符合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

    第三, 在分配领域强调效率优先于公平, 不重 视公平, 必然会弱化对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趋势的 关注, 淡化对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的关注与解决, 使 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不能惠及广大劳动群众, 不 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第四, 强调效率优先于公平, 有利于资本而不 利于劳动。

    主张效率优先、淡化分配公平的理论思 想, 是西方新自由主义学派如哈耶克、弗里德曼等 人的主张。他们所强调的效率只是市场配置资源的 效率, 所重视的实质上是资本的效率。

    他们所讲的 公平, 实质上是资本获取利润的公平。因此, 他们 只强调机会公平而反对政府干预分配公平。

    按照他 们的理论见解, 资本越大, 资本效率越高, 利润总 量越大。这种通过 ء 机会公平ء 取得的高额利润收 入被认为是公平的。

    如果政府对此进行干预, 通过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结果的公平即收入分配的公平, 被认为是会损害公平的分配均等化。他们主张收入 分配应完全由市场决定。

    然而, 这种理论思想, 既 受到重视分配公平的西方学者的否定, 也没有被西 方有关政府采纳。 第五, 强调效率优先于公平, 会给我国实际经 济生活中带来某些不利于劳动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 负面效应。

    在外资和私营企业主那里, 效率优先就 是利润率优先, 既然效率重于和优先于公平, 他们 就会漠视甚至有的严重侵犯职工应有的权益, 如违 反劳动法, 压低并克扣和拖欠工资, 延长劳动时 间, 随意加班加点而不付合理报酬, 甚至剥夺工人 人身自由。受雇工。

    效率比公平更重要的例子

    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是效率优先。

    因为公平与效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所以,实行效率优先原则就意味着是公平的,合理的所谓效率优先原则就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必须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价值目标。 效率优先原则意味着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样,效率提高了,生产上去了,社会财富增多了,人们享有的社会公平就更多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由于效率属于现实生产力范畴,而公平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范畴,因而从效率与公平在社会发展因素的序列中的一般关系来看,效率优先是必然的,兼顾公平是必要的,因而是合理的。

    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中,生产力的作用是巨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的越来越充分。宏观地看,生产效率越低下,社会公平实现的就越不充分,人们就越缺少自由、民主、公平;反之,生产效率越高,社会财富越丰富,在社会物质文明增强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社会秩序就越完善,人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公平就越充分,能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也就越多。

    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产生的效率就越大,所以,在二者的关系中要以效率为先,兼顾公平。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必然的。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效率的提高,只有生产发展了,效率提高了,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所以,把效率优先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率,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而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公平能够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社会物质丰富,才能增进社会公平,如果效率低下,物质财富严重缺乏,怎样才能实现真正公平呢? 我们曾经过分重视公平而忽视了效率,误以为公平就是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因而在分配上实行了公平的平均,这种公平的薪酬体系造成了什么后果呢?那就是妨碍了效率,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生活在困窘的状态中。

    没有生产的发展,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要以效率为先,只有以效率为先才能提供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公平只是一句空话。

    当今,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要改变的是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国家的行政部门用计划调节的,它导致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低效率,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运行以市场为轴心,实行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如果一个企业效率好,就会发展壮大,如果效率不好,就会日益衰落乃至被淘汰出局。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效率有限原则是符合这一市场经济规律的。 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其重要原因就是在竞争中机会公平,效率优先,对于企业来说,在竞争中,在同一市场条件下,效率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应以效率为先,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在企业内部,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企业的效率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并不否认公平,更不能牺牲公平只顾效率,正确的做法是,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因为只有坚持公平才能够调动效率的创造者,即主体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主体的努力被社会所认同就能够激发他的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反之,不公平会使主体失去工作热情,降低公平效率,所以,只有兼顾公平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而且,公平所反映的秩序的合理性会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个体被认同和肯定,个体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而整个社会整体才能够处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下发展,个体间相互协调形成很好的团队精神,能够提高社会整体效率,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高效率。

    总之,兼顾公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存在着弱势群体,对这些弱势群体,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政府应当兼顾公平,通过种种措施,如向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把这部分资金转移给弱势群体,如发放失业救济金,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部分人得到应有的帮助,以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和参加职位竞争的机会,挖掘这部分人的潜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

    公平促进效率,有利于效率的实现,效率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二者是一致的,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要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竞争,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而个人的分配、收入要与个人所投入的努力达到一种比例上的动态平衡--多劳多得。反对那种小生产者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平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