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宗局考试范文
民族宗教知识百题答案
54、如何正确区分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界限? 答:宗教和迷信,虽然都相信和崇拜超自然力量,同样属于"有神论",是颠倒过来的世界观,同样是迷信,但并不是一切迷信都是系统化的宗教。
从政策上讲我国规定的宗教与迷信是有明显区别的。 所谓宗教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固定的名称;二是有固定的信仰;三是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四是有固定的经典;五是有固定的教职名称等。
宗教的这些特点具有传统化、规范化,不能随意改变。而封建迷信活动是民间的一些神汉、巫婆利用某些封建迷信思想的人们的愚味无知,装神弄鬼,欺骗群众的行为,是他们敛财牟利的一种手段。
封建迷信活动没有组织,不象宗教那样有自己的教规教义,有一定哲理和宗教仪式。常见的迷信活动有请神降仙,消灾祈雨,求神讨药,测字算命,扶乩问卜,驱魔赶鬼,祈福禳灾,供奉鬼神,求签卜卦,以及看风水阴阳,排八字等等。
所谓会道门是非法的反动封建迷信组织。历史上会道门几乎都有着反动的政治背景、政治目的和反革命活动,所以一般称之反动会道门。
党和政府对反动会道门以及封建迷信活动,历来是坚决取缔,依法打击其骨干分子。 55、我国、我市有哪些宗教和爱国宗教组织? 答:目前我国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
爱国宗教组织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其常设机构为"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等七个爱国宗教组织。 目前我市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爱国宗教组织有"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长春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长春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长春市基督教协会";" 长春市伊斯兰教协会";" 长春市佛教协会"等六个爱国宗教组织。 56、什么叫基督教,其创始人是谁? 答:基督教就是一种信仰上帝和"救世主"的宗教。
所谓基督,即"基利斯督"的简称,是拉丁文的汉译。"基督"就是救世主,即耶稣的专称。
简言之,基督教即是信仰耶稣基督为核心的各个教派的总称。 至于基督教的创始人问题,基督教会宣称,该教是公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
而耶稣又被说成是上帝的独生子,说什么为拯救世人,由圣灵降孕童贞女玛利亚而取肉身成人等。其实历史上是否真有一个耶稣其人,至今还没有可靠的资料证明。
实际上,有关耶稣的种种神化传说是在基督教基本形成之后,教会编造出来的。基督教并不是某个伟人所创立,而是一个时代产物。
我们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现实的社会存在,即经济、政治的、阶级的现实关系中去寻找基督教的产生根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宗教产生的两个根源,即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中去我出正确的答案。
57、基督教的三大宗派是怎样形成的? 答:基督教在漫长的自身发展中,曾先后发生了两次大分裂,从而形成了三大宗派,即天主教派、东正教派、新教各派。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发生在公元1054年,是在罗马教皇利奥九世与东方君士坦丁堡主教麦克尔·凯鲁拉里,为争夺宗教领袖地位,扩大宗教活动管辖区,增加经济收入而引起的长期矛盾发展的结果。
双方自以为是,互相革除教籍,致使统一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为东西派教会。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东方正统教派,即"东正教",意思是信仰正统的基督教。
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意思为"普世性的教会"。明朝末年,公教神甫来我国传教时,根据我国"敬天"的传统习惯,并借鉴我国史书将其汉译为"天主教"。
天主,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第二次大分裂,始于公元16世纪初,伴随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和封建主阶级日益衰落而发生。
先有宗教改革运动的"晨星"威克里夫对天主教的抨击,继之有捷克斯洛伐克反封建、反教会的胡司运动。而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德因市民阶级的杰出代表马丁·路德。
他首先在德因维滕贝格教堂门上张贴反对赎罪卷的《九十五条论纲》,从此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由此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宗教派别-新教各派(我国称基督新教为基督教)。至此,构成了基督教三大宗派。
民族宗教与历史的考点有哪些
(更多信息关注阜新公务员考试网)一、协助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开展民族宗教方面的各项工作,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保持联系。
二、积极宣传和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全镇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监督检查对民族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三、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及时妥善处理由民族方面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协调民族关系,确保社会稳定。
四、调查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提出符合实际的处理意见,协助解决具体困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五、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推动宗教界人士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我教育,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和动员广大信教群众为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服务。
六、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确保宗教活动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顺利。会同有关部门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及时妥善的处理有宗教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制止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
七、依照宗教法规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非法、违法宗教活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八、负责宗教场所班子建设和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选派和管理工作。
九、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民族宗教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村(居、社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及时上报信息,确保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新疆地方史与民族宗教期末考试:寻求一篇关于新疆地方史与民族宗教
浅析我对新疆民族历史与宗教的认识
摘 要: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还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型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我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
新疆位居东西交通孔道,历史上十分频繁的民族迁徒和交往,导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错综复杂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
西域同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源远流长。 很早以前,我国的丝及丝织品便中经西域远销南亚和欧洲,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沿此以往,这条横贯东西的贸易通道被后人统谓作“丝绸之路”。
关键词:丝绸之路;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法治政府;民主宪政
一、新疆民族统一性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匈奴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尔后汉朝同乌孙的联盟使匈奴在西域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西汉末,外戚作乱,王莽篡权,内地政局不稳天山南北各地复陷入分裂割据状态。东汉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统治了西域各地。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大军攻伐北匈奴,其中汉将窦固、耿忠等率部出酒泉,于天山一带击败匈奴呼衍王部,占据伊吾(今哈密市)。同时,窦固部将、时任假司马的班超受命顺天山南麓西行收复失地,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家才干,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南征北战,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后受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在任期间,还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汉时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带动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同时, 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此外,伴随着屯田士兵而传入西域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及代田法,还有掘井技术和冶铁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