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sipin教学论文范文

    如何进行初中思品观课议课的论文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大学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写不好论文。写不好论文,不仅影响成绩,也影响毕业。

    所以,我在此分享一点经验给同学们。分析论文题目。

    大家在选定一个论文题目之后,一定要分析论文题目的写作重点,分清主次。收集材料,写读书笔记。

    当大家分析过论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后,大家要开始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论文材料。把自己找到与所选论文相关的材料记到读书笔记上,以备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作为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家要将论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找出来。

    然后寻找分析国内外对此题目的分析与研究。 列举大纲。

    结合论文题目。开始列举大纲。

    先解释论文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写当前的研究现状,接着写某题目的问题与不足,再写针对该问题的对策。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论文中要列举事例、添加数据、分析的图片等等。

    开始写论文。 按照大纲开始写论文,但是要在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然后是论文的脚注,引用、参考资料、结论等。最后,大家把排版做好。

    未尽事宜,请大家斧正。祝大家把论文写得更优秀。

    特别需要注意: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 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求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的论文

    摘要:通过对软交换的基本原理的认真分析,论述了软交换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简要介绍了软交换在VoIP中的应用,并对软交换发展中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软交换协议网络原理应用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SoftSwitch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2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各运营商在组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时,必须考虑到与其它各种网络的互通。在下一代网络中,应有一个较统一的网络系统结构。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较好地实现了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功能。

    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功能服务器等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其中: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采用SIP、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增值业务的支持;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对网络设备工作进行动态干预,可采用COPS协议;软交换与网关中心间的接口实现网络管理,采用SNMP;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的接口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采用INAP协议。

    通过核心分组网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收处理中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处理。

    软交换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业务,如话音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等。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实现不同与软交换之间的交互,可采用SIP-T、H.323或BICC协议。

    3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可以在基于各种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其基本设计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并且它应该有能力支持下列基本要求:(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熏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

    (2)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影响。 (3)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4)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5)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帐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6)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7)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

    软交换的实现目标是在媒体设备和媒体网关的配。

    求一篇1500字论文

    绿色催化剂的应用及进展 摘要]对新型绿色催化剂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杂多化合物在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 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杂多化合物;绿色化工催化剂;展望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环氧化产品应 用的不断增加,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工艺简单、污染 少、绿色环保的环氧化合成新工艺显得更为迫切。20 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化学[1,2]的兴起,为人类解决化 学工业对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 段。

    因此,新型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的研究与开发是实 现传统化学工艺无害化的主要途径。杂多化合物催化剂泛指杂多酸及其盐类,是一类 由中心原子(如P、Si、Fe、B等杂原子及其相应的无机 矿物酸或氢氧化物)和配位原子(如Mo、W、V、Ta等多 原子)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桥联方式进行组合的 多氧簇金属配合物,用HPA表示[3-6]。

    HPA的阴离子结 构有Keggin、Dawson、Anderson、Wangh、Silverton、 Standberg和Lindgvist 7种结构。由于杂多酸直接 作为固体酸比表面积较小(载化。

    固载化后的杂多酸具有“准液相行为”和酸碱 性、氧化还原性的同时还具有高活性,用量少,不腐蚀 设备,催化剂易回收,反应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 逐渐取代H2SO4、HF、H3PO4应用于催化氧化、烷基化、异 构化等石油化工研究领域的各类催化反应。1杂多酸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液态烃为 原料制取乙烯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增长,而产生的副产 物中有大量的C3~C9烃类,其化工综合利用率却仍然 较低,随着环保法规对汽油标准中烯烃含量的严格限 制,如何在不降低汽油辛烷值的情况下,生产出高标 号的环境友好汽油已是我国炼油业面临的又一个技 术难题。

    目前,催化裂化副产物C3~C9烃类的催化氧 化、烷基化、芳构化以及C3~C9烃类的回炼技术已成 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催化裂化C3~C9烃类的开发与 应用将有着强大的生产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1催化氧化反应 杂多酸(盐)作为一类氧化性相当强的多电子氧 化催化剂,其阴离子在获得6个或更多个电子后结构 依然保持稳定。通过适当的方法易氧化各种底物,并 使自身呈还原态,这种还原态是可逆的,通过与各种 氧化剂如O2、H2O2、过氧化尿素等相互作用,可使自身 氧化为初始状态,如此循环使反应得以继续。

    用杂多 酸作催化剂使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作用有两种路线 是可行的[7]:①分子氧的氧化:即氧原子转移到底物 中;②脱氢反应的氧化。将直链烷烃进行环氧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 重要途径之一。

    Bregeault等[8]研究了在CHCl3-H2O 两相中,在作为具有催化活性的过氧化多酸化合物的 前体的杂多负离子[XM12O40]n-和[X2M18O62]m-以及同多 负离子[MxOy]z-(M=Mo6+或W6+;X=P5+,Si4+或B3+)的存在 下,用过氧化氢进行1-辛烯的环氧化反应时,负离子 [BW12O40]5-、[SiW12O40]4-和[P2W18O62]6-都是非活性的,并 且许多光谱分析法表明它们的结构在反应过程中没 有发生变化。[PMo12O40]3-表现出很低的活性,而 [PW12O40]3-、H2WO4和[H2W12O42]10-都表现出高活性。

    反应 中Keggin型杂多负离子[PW12O40]3-被过量的过氧化 氢分解而形成过氧化多酸{PO4[WO(O2)2]4}3-和 [W2O3(O2)4(H2O)2]2-,而这两种活性物种在环氧化反应 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烷基化反应 石油炼制工业上,烷烃烷基化、烯烃烷基化及芳烃烷基化反应是生产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组分的环境 友好工艺。

    但以浓硫酸和氢氟酸作为催化剂的传统烷 基化工艺因氢氟酸的毒性和浓硫酸的严重腐蚀性受 到了很大的限制。C4抽余液是蒸气裂解装置产生的C4馏份经抽提 分离丁二烯后的C4剩余部分,其中富含大量的1-丁 烯和异丁烯。

    如何利用C4抽余液中的异丁烯和1-丁 烯是C4抽余液化工利用的关键。异丁烯是一种重要 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丁基橡胶和聚异 丁烯,也用来合成甲基丙烯酸酯、异戊二烯、叔丁酚、 叔丁胺等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1-丁 烯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a-烯烃,其主要用途 是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共聚单体,也用 于生产聚丁烯、聚丁烯酯、庚烯和辛烯等直链或支链 烯烃、仲丁醇、甲乙酮、顺酐、环氧丁烷、醋酸、营养药、 农药等。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LLDPE工业化技术 开发成功以来,随着LLDPE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国 内外对1-丁烯的需求与日俱增,已成为发展最快的 化工产品之一。

    刘志刚[9]等用浸渍法制备了Cs+、K+、NH4+的SiPW12 杂多酸盐类和SiO2负载的SiPW12杂多酸,在超临界 条件下评价了它们对异丁烷和丁烯烷基化的催化作 用。结果表明,它们的活性和选择性大小顺序是当阳 离子数相同时,Cs+盐>K+盐>NH4+盐。

    (NH4)2.5H1.5SiW12O40尽管催化活性不高,但对C8产物的 选择性达到83.48%;Cs2.5H1.5SiW12O40具有很高的催化 活性,但其对C8产物的选择性却只有62.47%。1.3异构化反应 汽油的抗爆性用异辛烷值表示,直链烃异构化是 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手段。

    C5~C6烷烃骨架异构 。

    Cell杂志最火十篇论文有哪些?

    Cell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 你可以到生物帮那里了解最火十篇论文都是什么。

    那里的文档,资讯比较丰富,图文并茂的提供生物领域的学科知识、实验技术方法与技巧等 1.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Douglas Hanahan, Robert A. Weinberg 这是一篇经典的介绍癌症特征的文章,作者是Robert A.Weinberg,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着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他曾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癌基因Ras和第一个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医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从事肿瘤学研究的学者可能都读过他的一篇文章:The Hallmarks of Cancer,这篇综述性文章介绍了肿瘤细胞的六大基本特征,被称为肿瘤学研究的经典论文,到目前为止,这篇论文已经被引用了上万次。

    3月新出版的Cell杂志上,Weinberg教授又发表了一篇升级版综述: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这篇同样也是与Douglas Hanahan合作的论文长达29页,简述了最近10年肿瘤学中的热点和进展,包括细胞自噬、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等等,并且将原有的肿瘤细胞六大特征扩增到了十个,这十个特征分别是: 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2. A DNA Repair Complex Functions as an Oct4/Sox2 Coactivator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Yick W. Fong, Carla Inouye, Teppei Yamaguchi, Claudia Cattoglio, Ivan Grubisic, Robert Tjian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了一个Oct4/Sox2共激活因子,并证实其在维持干细胞多潜能性和基因组完整性等方面起关键性的作用。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著名华裔生物化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钱泽南(Robert Tjian)教授,其以研究真核生物细胞遗传信息转录闻名,担任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Cell》杂志的编委,1991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9年担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IMI)主席。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体外重组转录系统结合生化分析技术鉴别出了一个Oct4/Sox2共激活因子(SCC),并证实SCC可直接与Oct4 /Sox2相互作用从而招募至Oct4和Sox2结合的基因启动子区域。

    并证实其在维持ES细胞多潜能性和体细胞重编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此外,通过进一步的生化特征鉴定,研究人员还证实SCC是一种XPC-RAD23B-CETN2 (XPC)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三聚体复合物。

    研究结果表明这个SCC/XPC具有维持干细胞多潜能性和基因组完整性双重重要功能。 可参考: IT can help you.Click www.bio1000.com/zt/cell/ips.html Sign in account. 3. An Alternative Splicing Switch Regulates Embryonic Stem Cell Pluripotency and Reprogramming Mathieu Gabut, Payman Samavarchi-Tehrani, Xinchen Wang, Valentina Slobodeniuc, Dave OHanlon, Hoon-Ki Sung, Manuel Alvarez, Shaheynoor Talukder, Qun Pan, Esteban O. Mazzoni et al.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个控制开关,可调控干细胞的多能性。

    他们发现,FOXP1的选择性剪接在干细胞多能性及重编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员发现了进化上保守的胚胎干细胞特异的选择性剪接事件。

    这一事件改变了FOXP1基因的DNA结合性质。FOXP1的ESC特异异构体刺激了多能性所需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包括OCT4、NANOG、NR5A2和GDF3,同时伴随着ESC分化所需基因的抑制。

    干细胞科学的潜在应用包括培育细胞和组织以便检测新药,或者修复或更换疾病状态下受损的组织,如心脏病、糖尿病、脊髓损伤和阿尔茨海默氏症。对调控多能性、细胞分裂和分化等机制的更深入了解将提供疾病如何发生的知识,并暗示更多靶向的治疗方法。

    4. Basic and Therapeutic Aspects of Angiogenesis Michael Potente, Holger Gerhardt, Peter Carmeliet 在这篇综述文章中,著名的比利时科学家Peter Carmeliet总结了近期关于血管形成信号机制及临床治疗方面的一些新研究发现。 5.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Louis H. Miller, Xinzhuan Su 苏新专和Louis H. Miller以“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为题介绍了屠呦呦教授的相关成果。

    文中提到,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

    求一篇1500字论文

    绿色催化剂的应用及进展摘要]对新型绿色催化剂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杂多化合物在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杂多化合物;绿色化工催化剂;展望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环氧化产品应用的不断增加,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工艺简单、污染少、绿色环保的环氧化合成新工艺显得更为迫切。20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化学[1,2]的兴起,为人类解决化学工业对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因此,新型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的研究与开发是实现传统化学工艺无害化的主要途径。杂多化合物催化剂泛指杂多酸及其盐类,是一类由中心原子(如P、Si、Fe、B等杂原子及其相应的无机矿物酸或氢氧化物)和配位原子(如Mo、W、V、Ta等多原子)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桥联方式进行组合的多氧簇金属配合物,用HPA表示[3-6]。

    HPA的阴离子结构有Keggin、Dawson、Anderson、Wangh、Silverton、Standberg和Lindgvist 7种结构。由于杂多酸直接作为固体酸比表面积较小(载化。

    固载化后的杂多酸具有“准液相行为”和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同时还具有高活性,用量少,不腐蚀设备,催化剂易回收,反应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逐渐取代H2SO4、HF、H3PO4应用于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化工研究领域的各类催化反应。1杂多酸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进展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液态烃为原料制取乙烯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增长,而产生的副产物中有大量的C3~C9烃类,其化工综合利用率却仍然较低,随着环保法规对汽油标准中烯烃含量的严格限制,如何在不降低汽油辛烷值的情况下,生产出高标号的环境友好汽油已是我国炼油业面临的又一个技术难题。

    目前,催化裂化副产物C3~C9烃类的催化氧化、烷基化、芳构化以及C3~C9烃类的回炼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催化裂化C3~C9烃类的开发与应用将有着强大的生产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1催化氧化反应杂多酸(盐)作为一类氧化性相当强的多电子氧化催化剂,其阴离子在获得6个或更多个电子后结构依然保持稳定。通过适当的方法易氧化各种底物,并使自身呈还原态,这种还原态是可逆的,通过与各种氧化剂如O2、H2O2、过氧化尿素等相互作用,可使自身氧化为初始状态,如此循环使反应得以继续。

    用杂多酸作催化剂使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作用有两种路线是可行的[7]:①分子氧的氧化:即氧原子转移到底物中;②脱氢反应的氧化。将直链烷烃进行环氧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途径之一。

    Bregeault等[8]研究了在CHCl3-H2O两相中,在作为具有催化活性的过氧化多酸化合物的前体的杂多负离子[XM12O40]n-和[X2M18O62]m-以及同多负离子[MxOy]z-(M=Mo6+或W6+;X=P5+,Si4+或B3+)的存在下,用过氧化氢进行1-辛烯的环氧化反应时,负离子[BW12O40]5-、[SiW12O40]4-和[P2W18O62]6-都是非活性的,并且许多光谱分析法表明它们的结构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PMo12O40]3-表现出很低的活性,而[PW12O40]3-、H2WO4和[H2W12O42]10-都表现出高活性。

    反应中Keggin型杂多负离子[PW12O40]3-被过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而形成过氧化多酸{PO4[WO(O2)2]4}3-和[W2O3(O2)4(H2O)2]2-,而这两种活性物种在环氧化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烷基化反应石油炼制工业上,烷烃烷基化、烯烃烷基化及芳烃烷基化反应是生产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组分的环境友好工艺。

    但以浓硫酸和氢氟酸作为催化剂的传统烷基化工艺因氢氟酸的毒性和浓硫酸的严重腐蚀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C4抽余液是蒸气裂解装置产生的C4馏份经抽提分离丁二烯后的C4剩余部分,其中富含大量的1-丁烯和异丁烯。

    如何利用C4抽余液中的异丁烯和1-丁烯是C4抽余液化工利用的关键。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丁基橡胶和聚异丁烯,也用来合成甲基丙烯酸酯、异戊二烯、叔丁酚、叔丁胺等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1-丁烯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a-烯烃,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共聚单体,也用于生产聚丁烯、聚丁烯酯、庚烯和辛烯等直链或支链烯烃、仲丁醇、甲乙酮、顺酐、环氧丁烷、醋酸、营养药、农药等。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LLDPE工业化技术开发成功以来,随着LLDPE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对1-丁烯的需求与日俱增,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化工产品之一。

    刘志刚[9]等用浸渍法制备了Cs+、K+、NH4+的SiPW12杂多酸盐类和SiO2负载的SiPW12杂多酸,在超临界条件下评价了它们对异丁烷和丁烯烷基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它们的活性和选择性大小顺序是当阳离子数相同时,Cs+盐>K+盐>NH4+盐。

    (NH4)2.5H1.5SiW12O40尽管催化活性不高,但对C8产物的选择性达到83.48%;Cs2.5H1.5SiW12O40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但其对C8产物的选择性却只有62.47%。1.3异构化反应汽油的抗爆性用异辛烷值表示,直链烃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手段。

    C5~C6烷烃骨架异构化旨在提高汽油总组成。

    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VTLS 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实现摘 要】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的优于传统条形码技术的特征,使图书馆实现了管理的智能化。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VTLS 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实现。该系统以VTLS RFID中间件为纽带,使先进的VTLS RFID系统与原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缝链接。

    【关键词】RFID技术 接口界面 RFID中间件 无缝链接1 引言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和交通自动化等众多领域。

    近年来,RFID技术正逐步延伸到图书馆领域。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已有超过300家大学图书馆装备了RFID系统。

    2006年,我国第一家RFID智能图书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国内外有不少企业正致力于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开发应用,有的影响遍及全球。

    VTLS (Visionary Technology InLibrary Solutions)就是美国一家应用RFID技术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公司。该公司开发的VTLS 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及配套组件安装方便,实用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 VTLS 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基本的VTLS RFID系统主要由RFID标签、天线、读写器、PC机组成。如图1所示。

    RFID标签由微电子芯片组成,如图2所示。极其柔软、灵巧,薄如纸,可粘贴于书中而不会被轻易发现。

    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EPC (电子编码),储存相应的图书信息和必要的安全位,既可以写,也可以读。天线在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输识别信号。

    RFID天线发出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在电波可激活 电场区域,激活RFID标签,电子标签就能把存储的信息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发出的信息。读写器链接RFID标签和PC机,可实现双向信息传输,既可以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送给PC机,称为读模式;也可以把PC机的信息发送给RFID标签,称为写模式。

    PC机链接读写器和图书馆自动控制系统。VTLS为PC机开发了一种中间件,该中间件提供了链接RFID硬件和图书馆自动控制系统的交互界面。

    以上各部件分工明确,又协同工作。当标签进入由天线激活的RF区域时,天线的射频信号将激活电子标签,读写器发出一种调制信号,标签对调制信号解调并把解调信号发回读写器,读写器再把读取的数据发送给PC机。

    当然, PC机也可以通过读写器把数据传输到电子标签。3 RFID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 RFID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RFID标签具有持久性,信息接收传播穿透性强;存储信息容量大、种类多;标签支持读写功能,可对图书的信息随时进行更新;利用无线电波,可以全自动瞬间同时读取大量标签的信息;阅读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保证了其内存数据的安全性;阅读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确保安全通信和管理。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RFID技术与网络链接后,可以实现在网络上对图书的识别、查找、跟踪与管理。RFID的这些优势为图书馆实现智能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4 VTLS RFID系统构成在VTLS RFID系统中,由于读写器可对粘贴于书中的标签信息随时读写,所以在图书馆中不同的管理位置,利用各部分的信息传输就可以实现对特定工作点的信息读写、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4·1 技术服务部作为RFID的工作中心,管理人员在这里负责把RFID标签粘贴在图书中,并把图书的相关信息及安全位写入标签,以供对流通中的图书进行智能控制。

    4·2 客户自检处客户不需要管理人员的帮助就能自行检测图书中的条目。自检过程通过一台触摸屏和一台收据打印机就可以完成。

    自检的同时读者的基本信息和借阅的图书信息也被记录下来。客户自检处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为客户提供了一种时尚的消费服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架”。

    4·3 安全门安装于图书借阅出口处,能自动读取存储在标签中的相关信息,以确定图书是否被允许带出。当未办理完借出手续或禁止借出的图书在出门时,安检装置会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阻止。

    4·4 流通服务部与ILS服务器实现无缝链接,可降低处理资料的工作量,减少流水线工作的人员数量。4·5 自动还书箱图书在图书馆自动管理系统中的还书口被还上的同时,图书的借出身份又被重新设置上,以供其他户借出。

    4·6 自动排架系统由于RFID读写器对于被读取的标签没有位置、方向的严格要求,所以通过一个RFID读写器,激活图书中标签的安全位,就可自动根据标签中的有关信息把不同地点的书分发到不同的位置,还可以自动定位掉架的图书或判断图书正确的排架位置。4·7 编目控制系统用于自动编目和定位丢失的条目。

    利用手持读写器扫描书架上的条目,通过VTLS开发的软件自动对收集的数据产生信息报表。该系统加快了编目的过程,提高了编目的精确度。

    5 VTLS RFID系统与ILS服务器的接口界面面对RFID技术的应用,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将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与新引进的RFID设备实现无缝链接, RFID中间件就起到这种链接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