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花絮范文
新闻的花絮写作要求是怎样的
花絮因趣味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消遣娱乐功能。
当然,花絮的这些价值 是在与其他报道形式结合下才得以体现的,它不可能离开、更不可能替代消 息、通讯等其他报道形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它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 的特点,但它又不同于钻营于捕风捉影的、旧的“花边新闻”,它的生命力就 在于它的新闻性。
花絮因为要短小,所以必须以叙述为主,不能铺张;但花絮又要生动、 具体、轻松、活泼,所以可以用一点描写,创造一定的氛围,以感染读者。 文笔要有点跳动,跳动则轻快活泼,平铺直叙则沉闷单调。
花絮是轻松活泼 的,但这种轻松活泼又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限制在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内的。作为新闻的品种之一,花絮写作要坚持以事实说话,文笔轻松而不轻浮, 活泼而不放纵,风趣而不油滑。
经典新闻标题
1.《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 2004/03/11/ a18版) 报道的是04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
“千里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2.(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华商报 2004/03/12 45版)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3.《“徒儿” 休得无礼》(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4/08/11 5版)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4(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 (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西安晚报 200/03/16 8版) 这是一个湫偷慕栌眯挛诺笔氯搜月鄣谋晏狻=栌玫笔氯说哪尘浠白霰晏猓 谟槔中挛派献钗 5.《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华商报 2004/01/09 头版头条)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手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
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6《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阳光报 2004/05/17 a5版) 当事人张先生被狼狗咬伤,为了索取医药费,又被霸道狗主人打断右脚。
标题上下两句,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悄然地传达了媒体的感情立场(比如这个标题中的“狼狗”对“主人”)。
7.《难以想“象”的痛苦》(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5/01/06 9版) 有人说,新闻标题是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最高技巧。这个标题是个绝好的例子。
图片上,在广场上看热闹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站满了一对大象母子雕塑的身上、鼻子上,只剩了面孔的大象在人们的踩塔下显的特别的委屈。《难以想“象”的痛苦》,巧妙地分开了“想象”这个词语,也委婉地对市民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8.《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西安晚报 2005/01/14 37版) 新闻编辑永远不能被社会的潮流和热点落在后面。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就在于借用了眼下人们最关注和熟悉的“热点”来吸引读者,傻根是 《天下无贼》里的主人公,因为得知6万元一寄出去就成了59400元了,所以才决定带走,随后才遇上了“贼”。
这个报道借用傻根的事例告诉回家过年的人们,还可以用邮局的其他节约汇费的方法把钱带走,以提防路途上的危险。带上“傻根”的标题成了上半句,许多人都想知道“如果”的下半句,那么,请看报道。
9.《1:0 累死老汉郝海东》《总是郝海东 又是郝海东》(华商报 2004/04/01 16版) 2004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国足1:0艰难战胜香港队,《华商报》在主题报道和相关花絮中分别用了这两个精彩的标题。呼告和反复的制作手法保证了媒体在这场比赛上的鲜明态度,同时也把对郝海东老骥伏枥的赞扬,和对国足存在的实际问题一并融合在了“累死老汉郝海东”这样的大白话里,自然亲切而又感情强烈。
10.《我很丑,但不防碍做总统》(2004/12/31 美报) 2004年的乌克兰大选,遭遇中毒毁容的尤先科占到上风。这句编辑“杜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说的话,因为用了赵传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比拟,所以多少带点调侃的意思。
政治新闻的标题向来给读者一种谨慎不苟言笑的印象,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报纸,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不可能这样拟发,但《美报》只是西安的一家社会生活类报纸,所以如此这般“调侃”也算是一种个性,这首先肯定了尤先科的政治才能,再者也贴近这个喜欢诗歌和善于煽情的总统候选人的风格形象。
信息报道怎么写
(1)标题 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导语 导语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消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 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
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和新闻快讯题材差不多,看看报纸上的格式怎么写。主要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详细经过不过太多,突出意义。中间可以引用一下原话。
最好不要加自己的个人评论。500字就差不多了,要是短消息,二百字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信息报道注意事项: 一是精。信息写作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讲究精练,力求把多余的字、句去掉,做到篇幅短小但内容中心突出。
二是深。信息写作必须认真思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见人之所未见。
只有深入挖掘,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才能给人以启迪。 三是新。
一则信息如何吸引人,抓住人的目光?离不开一个新字。写作时,要注意新苗头,发现新问题,富有敏感性。
写信息一定要有新意,切不可拾人牙慧。要另辟蹊径,体现出新意。
四是特。所谓特,就是有特点、有个性,别具一格。
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但这也许就是信息成功的基础。 五是快。
信息的生命力在于时效性,有了信息源就要盯住它,事情发生了就要动笔写,并且及时报送。 分类 1.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有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
2.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性来分,有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3.按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分,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4.按照新闻的性质来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 5.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6.按照新闻的题材来分,有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 7.按照新闻传播的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结构。
课间花絮作文400字
今天,我独自躺在床上,眼睛半张半合,无意间,我看到墙壁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我想:这会不会是一只蜘蛛啊!我怀着好奇心,便站起身,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没想到,它竟然动了起来。啊!它真的是“八脚怪”!我吓得“哇”地一声叫了出来,要知道,我最怕的虫子就是蜘蛛了,何况这只蜘蛛又黑又大,怪吓人的。
妈妈听到叫声,便走过来问:“什么事啊?”我结结巴巴地说:“这儿有…蜘…蛛。”说完,便指了指墙壁上的蜘蛛,谁知,妈妈却若无其事地说:“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大惊小怪的,不就是一只蜘蛛吗,它又不会咬人,你怕什么呀?”说完便走了出去。我想:一只小小的蜘蛛怕什么呀,我比它大好几百倍呢!用一根手指头就能把它压成肉饼。想是这么想,可我的眼睛却始终盯着那个“八脚怪“,怕它爬到我的小床上来。只见它爬呀爬,当它爬到空调的边上时,忽然掉了下来,我心里“咯噔”一下,目不转睛地盯着蜘蛛,没想到它荡在了半空中,原来蜘蛛用它吐出的丝在做杂技表演呢,等它玩够了,又像弹簧 一样“嗖”的一下上去了,我长长地吁了口气,幸亏没掉到我的床上来,唉,真是有惊无险啊!
我正在为自己庆幸,没想到它以飞快的速度爬向我的小床,我吃了一惊,刚才那股高兴劲儿早就烟消云散了,随之而来的是“咚咚”的心跳声,可这只蜘蛛却一点儿也不知情,还在往我的小床的方向爬过来。我忙跳下床,去搬我的“救兵”—爷爷,爷爷看到这个情景,便撕了一张报纸,他把报纸放在蜘蛛的必经之路,等它“自投罗网”,只见蜘蛛真的沿着报纸爬了上来,爷爷轻轻地拿起报纸,打开窗户,把蜘蛛放回了大自然。
我问爷爷:“爷爷,您为什么不把蜘蛛打死啊?”爷爷笑着对我说:“蜘蛛专吃蚊子,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才对呀。”我听了,点了点头,心想:看一样东西不能只看它的外表,只有懂得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它们。
关于报导的文章怎么写
会在写会议报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会议本身的内容上.如果领导不是很重要的话,不应该把领导放在重要位置.议报道的价值应当在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不要为了会议而报道,建议你多看看优秀的会议报道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不仅中央非常关注,而且各家媒体也都在想方设法进行探讨和改革。
我们从编者和作者两个角度来思考,觉得会议报道搞得不好,各有各的责任和问题。 首先,造成会议报道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创新,编者把关不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作者与编者同为一人时,有稿件放行权的领导层应负责任)。
一篇会议报道从"习作"变成"铅字"的过程中,编者握有版面安排处理大权。 现在会议多,会议报道也多,为了不影响与作者的关系,不"辜负"领导和组织出名挂号的愿望,相当多的编者对会议报道把关不严。
现象有三:一是怎么写怎么编。这部分编者过分地尊重和信任作者,认为反正会议报道是例行公事,只要如实反映事实就行了,不愿下气力精编细雕。
二是写多少编多少。会议不断,会议报道也随之"繁荣"。
会议报道要不要搞,回答是肯定的。但要有取舍标准,不能逢会必报。
重要会议进行报道不但必要,而且要妥善处理好。而一般性的会议(指没有新闻性的),一律亮绿灯则值得商榷。
三是不计效果如何。"编者出力,作者出名"。
会议报道好,作者声誉高;会议报道差,挨批的也是作者。而编者始终作为幕后无名英雄,出力多少无人知晓不说,况且还有"文责自负"进行约束,因而一些编者不关心宣传效果。
编者把关不严,大量的俗套的会议报道才有机会充斥版面,这是会议报道受议论的直接原因。强调编者用好手中权力不是有意为难作者,而是本着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为出发点,这也是能否成为名编辑的重要条件。
编者是把关人,其地位非同小可,要真正地履行好编者职责,就要牢固地树立新闻意识,做到认稿不认人,没有新闻的会议报道坚决不放行,使"劣质产品"没有可乘之机。 其次,造成会议报道往往无人愿看,无人愿读的状况,作者也难脱其咎。
应当承认会议报道既好写又难写,标准取决作者对会议报道的认识和把握。 会议报道好写,好在容易应付。
会议报道嘛,时间、地点,参加会议领导,以及会议主题,甚至连会议各类材料应有尽有。简单地对会议有关材料改造或摘录便成为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报道。
版面上某些会议报道,不是在什么什么思想指导下,就是与会者一致认为;不是会议议程的照录,就是首长活动的排列;不是文件的翻版,就是讲话稿成段摘引,于是会议报道出现了空话多、套话多、引话多、领导名单排列多,使会议报道失去了更大的读者群。究其原因:一是为了完成任务写作。
不少作者参加会议任务非常明确,就是来写会议报道的,只要动笔就算完成任务。于是图省事的作者便成了"文抄公",简单地抄一抄、编一编应付了事。
二是模仿别人写作。文无定势,但有共同规律可求。
一部分作者不愿在会议报道上下功夫(是应景的,很难挤进获奖之列),倒在走"捷径"上动脑筋。为了完成任务,找来别人的会议报道进行简单模仿,结果会议报道真的成了有固定模式的文体。
会议报道难写,难在突破条条框框,突破难有作为的观念。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就改进会议报道这项工程来说,作者是内因,编者和读者是外因。作者自己能否把握写作关尤为重要。
应该承认,造成一些水平低下的会议报道之所以走上版面,作为编者也是无奈放行。好稿在编,但写是基础。
过分地依靠编者不是长远之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编者人为地编造一些精彩的会议报道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每一位作者,特别是承担会议报道的记者或通讯员更应发挥作用,力争通过捕捉会议中亮点写出会议报道精品来。
捕捉会议中的新闻,改进会议报道,作者应树立一个新观念,那就是会议报道不一定总是写会议本身。善于捕捉会议中的"花絮"新闻往往更能赢得读者,不仅反映会议,而且深化会议。
1983年初,四川省召开第四次党代会,选出新的领导班子。紧接着召开中共四川省委四届一次全委会,新当选的省委书记杨汝岱发表长达五六千字的重要讲话,就四川省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两名与会的省报记者没有全面地报道会议,他们选择会议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发了一篇134字的消息。《各种业务会议书记一般不到会讲话》一文见诸报端,立即引起反响,并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跳出会议写新闻。参加会议受到各种信息的碰撞,可以目睹一些反常事实,只要作者及时把握,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
某单位召开年度表彰会议,只有两名相关首长到会,联想到长期形成的逢会主席台必有长长一排首长,与会作者采写了一篇反映这个单位改进会风不搞领导陪会的报道受到好评。丹东日报记者任传义参加市劳模、先进代表会,会议本身可写的东西很多,当他了解到30多个单位因计划生育超指标被取消出席会议资格,他便以失去参加会议资格单位为报道对象,写出一篇消息,结果获了奖。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1982年,但对今天改进会。
汽车巡展报告范文
展一站,展出时间为一天(周六)。
备注:为在巩固汽车品牌推广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巡展的促销效果。各县市会场均选择在繁华及人流量大的城区广场;时间安排为:上午10:00——下午4:00。
巡展具体日程安排4月14日(周六)枝江4月21日(周六)当阳4月28日(周六)宜都四、现场活动项目汽车巡游、时尚歌舞表演、现场互动游戏、新车揭幕或新车上市推广、优惠促销、试乘试驾、车型推介与汽车知识有奖问答、汽车品牌或价格竞猜。五、媒体新闻宣传宣传周期:2011年4月9日—年4月30日1、******晚报《汽车》周刊,连续一个月巡展活动新闻炒作,包括活动预热、现场花絮、参展商家及车型一览等,全方位报道此次活动;2、******晚报重要新闻版1/2版活动形象广告宣传;3、******新闻网同步活动预热,现场花絮及活动最新动态报道。
六、活动招商1、活动总冠名:1名招商范围:通讯、商业、金融、旅游等行业客户2、活动协办:1名招商范围:通讯、商业、金融、旅游等行业客户3、参展商:若干招商范围:汽车行业客户七、活动费用及回馈1、活动总冠名:费用5万元回馈:*不少于8期1/2活动形象彩色广告宣传;*享受巡展活动全程新闻跟踪报道;*活动会场背景布总冠名宣传;*现场30分钟产品专场推介*会场提供展示专区。2、活动协办:为本次活动提供背景布、音响、红地毯、彩虹门、主持人、文艺演出。
回馈:*活动形象广告标注协办商名称;*巡展活动新闻报道穿插协办商名称;*活动会场背景布标注协办商名称;*会场彩虹门宣传;*会场提供展示专区。3、参展商费用a、18000元套餐回馈:*提供3站巡展;*每站提供4个车展位;*提供3次1/2套红广告;*活动现场有奖问答及车型推介*新闻报道及现场花絮。
b、10000元套餐回馈:*提供4站巡展;*每站提供2个车展位;*提供3次1/4套红广告;*新闻报道及现场花絮。c、3000元套餐回馈:*提供3站巡展;*每站提供1个车展位;*新闻报道及现场花絮。
新闻的格式该怎样写
首先标题肯定要写,而且怎么吸引人怎么写!雷死人又不偿命是吧!总之要吸引别人的眼球!
然后第一段呢,先把你要写的事情概括,越简单越好,主要内容要出来。然后你能写的吸引人的话,就写的又简短又有趣就行了!
第二段要把你概括的事件拓展一下,也就是要写what is this about。
第三段是写5w+h,也就是,what who when where why,还有how。
第四段就是conclusion拉。
然后就结束了!记得写上你的大名哈~~~~^
课间花絮 作文600字
课间花絮,顾名思义,就是校园内鲜为人知的小片段。果然,一些积淀在“记忆深处”的镜头便开始沉渣泛起……
“咚叮……”伴着一阵有节奏的下课铃的响起,沉睡已久的“嬉戏”的气氛渐渐呈现出“轮廓”——“哥们,活动一下吧!”“快点,下楼倒茶!”“哦!”……此起彼伏的喧闹声完全“浮”出了“水面”。才一会儿工夫,大部分人都已与“亲密接触”了一节课的桌椅“分道扬镳”。
只有零星的“热爱知识分子”还在奋笔疾书,当然我也不例外。“小博,出去玩会儿吧!”跑跑突然立在桌前。“怕写不完作业,你先玩吧!”我抛出一个借口,依旧低头沉浸在作业堆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陈俊伟便先发制人,“即使是投入地学习、写作业,也得需要适当的休息呀!”“是呀!生命在于运动嘛!”陈容波也插了句“文不对题”的话。居然,旁观者也一个劲儿地点头,真没想到他们还有这么一群“Fans”,我无言以对。哎!感慨我也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他们开始使用武力解决事情。一班人连拉带扯地将我狼狈地弄到门口。还不罢休?不,是虚惊一场。不过,他们又去拐骗“青少年”了……
人的思想总容易扭曲,我也开始受他们影响去寻找乐趣了。几步之遥,些许好学之人也正在谈论着什么,我一个箭步上去,插入了恭听者的行列中。原来,他们正在合力探讨一道略难的思考题。呵,我立即融入话题。“哦,你们是在讨论书上那道思考题吗?”“恩”他们异口同声。“此题吾已解,是否需我解析于你们?”“非常需要!”这次的音量明显响了很多……
时间总能驾驭着一切。瞧,老师沉稳的脚踏声伴着“熟悉得快焦了”的上课铃步步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