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韵五律范文

有仄韵体律诗吗
有~~仄韵体的律诗仄韵体的律诗主要是指绝句。
仄韵的格律和平韵的格律是相反的。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和拗救形式不变。
1,仄起仄收式。 王维《竹里馆》 a,||--| 独坐幽篁里, b,---| | 弹琴复长啸。
B,--||- 深林人不知, a,||--| 明月来相照。2,仄起平收式: 扶风《中秋明月夜》 A,。
-- 明月醉难欢, b,---|| 尊前黄叶散。B,--||- 谁知万里思, a,||--| 白首寄银汉。3,平起平收式: 欣况《忆鄱阳旧游》 B,--||- 悠悠南国思, a,||--| 夜向江南泊。
A,。
-- 楚客断肠时, b,---|| 月明松子落。4,平起仄收式: 刘长卿《送灵游上人》 b,---|| 苍苍竹林寺, a,||--| 杳杳钟声晚。 A,。
-- 荷笠带斜阳, b,---|| 青山独归远。仄韵体小b句中古人也有常这样用的--。
。比如春眠不觉晓。言师采药去。
在格律诗中一字不合平仄也算是格律诗。也许这一句型的这一种形式在仄韵体中是一种特例也未可知。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律诗的其它形式:中间失粘的绝句,平声韵的叫阳关体,仄声韵的叫折腰体。阳关体: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yi轻尘, A,--。
-- 出客舍青青柳色新。B,||--||- 对劝君更尽一杯酒, a,--||--| 失粘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对折腰体: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b,---|| 出万径人踪灭。 a,||--| 对孤舟蓑笠翁, B,--||- 失粘独钓寒江雪。
a,||--| 对变体的律诗一,蜂腰体即颔联不对仗的。亦称细颈体。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中颔联不对仗,但颈联对仗工整。杜甫《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其中颔联不对仗,但颈联对仗工整。
二,偷春格人们把颔联比做春花,颔联不对仗,首联对仗,就叫偷春格,亦叫偷春体。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其中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颈联对仗。
三,散行体。由霍松林提出,在2003年4,5期《中华诗词》即全首诗都不对仗,只合平仄,叫散行体。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全首诗没有一句对仗的。变体的律诗1,六言律诗:简称六律。
每句6个字,每首8句,共48个字。讲平仄,对仗,押平声韵。
卢纶《送万臣》把酒留君听琴,谁堪发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2,三韵小律每首6句。三韵,五言30字,七言42字,论平仄,押平声韵,颔联对仗。
韩愈《李员处寄纸笔》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余。兔尖针莫并,茧尽雪难如。
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李白《送羽林陶将军》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万里横戈控虎穴,三杯拨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有仄韵体律诗吗
有~~仄韵体的律诗 仄韵体的律诗主要是指绝句。
仄韵的格律和平韵的格律是相反的。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和拗救形式不变。
1,仄起仄收式。 王维《竹里馆》 a,||--| 独坐幽篁里, b,---| | 弹琴复长啸。
B,--||- 深林人不知, a,||--| 明月来相照。 2,仄起平收式: 扶风《中秋明月夜》 A,。
-- 明月醉难欢, b,---|| 尊前黄叶散。B,--||- 谁知万里思, a,||--| 白首寄银汉。 3,平起平收式: 欣况《忆鄱阳旧游》 B,--||- 悠悠南国思, a,||--| 夜向江南泊。
A,。
-- 楚客断肠时, b,---|| 月明松子落。4,平起仄收式: 刘长卿《送灵游上人》 b,---|| 苍苍竹林寺, a,||--| 杳杳钟声晚。 A,。
-- 荷笠带斜阳, b,---|| 青山独归远。仄韵体小b句中古人也有常这样用的--。
。比如春眠不觉晓。言师采药去。
在格律诗中一字不合平仄也算是格律诗。也许这一句型的这一种形式在仄韵体中是一种特例也未可知。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律诗的其它形式: 中间失粘的绝句,平声韵的叫阳关体,仄声韵的叫折腰体。 阳关体: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yi轻尘, A,--。
-- 出 客舍青青柳色新。B,||--||- 对 劝君更尽一杯酒, a,--||--| 失粘 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对 折腰体: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b,---|| 出 万径人踪灭。 a,||--| 对 孤舟蓑笠翁, B,--||- 失粘 独钓寒江雪。
a,||--| 对 变体的律诗 一,蜂腰体 即颔联不对仗的。亦称细颈体。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其中颔联不对仗,但颈联对仗工整。 杜甫《月夜》 今夜廊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 双照泪痕干。 其中颔联不对仗,但颈联对仗工整。
二,偷春格 人们把颔联比做春花,颔联不对仗,首联对仗,就叫偷春格,亦叫偷春体。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其中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颈联对仗。
三,散行体。由霍松林提出,在2003年4,5期《中华诗词》即全首诗都不对仗,只合平仄,叫散行体。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月,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 枫叶落纷纷。
全首诗没有一句对仗的。 变体的律诗 1,六言律诗: 简称六律。
每句6个字,每首8句,共48个字。讲平仄,对仗,押平声韵。
卢纶《送万臣》 把酒留君听琴, 谁堪发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 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 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 更知何处相寻。
2,三韵小律 每首6句。三韵,五言30字,七言42字,论平仄,押平声韵,颔联对仗。
韩愈《李员处寄纸笔》 题是临池后, 分从起草余。 兔尖针莫并, 茧尽雪难如。
莫怪殷勤谢, 虞卿正著书。 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将军出使拥楼船, 江上旌旗拂紫烟。
万里横戈控虎穴, 三杯拨剑舞龙泉。 莫道词人无胆气, 临行将赠绕朝鞭。
求仄韵近体诗通压一览表
押韵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符合了以上这四条基本规律,中规中矩,就是一首合格的律诗。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要想进一步了解其规律,请看“平仄”“押韵”“对仗”。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
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人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
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
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
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
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
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
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
初学最宜审慎。 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
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
求七律、五律的格式
五律七律格式
五绝格式一循环,(首句入韵的绝句循环为律句时,后四句第一、三句为粘句仄收,
按仄收式论平仄。如: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八句五律即成篇。
五律前置一节奏,(五律每句前加一节奏单位:如根据句型前加仄仄或平平。)
八句七律即出现。(如五律首句不押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首句不押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何为平韵、仄韵
意思:
一: 我们的拼音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一声二声就是平声,三四是仄声
另外,轻声也算平声
二:
“平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
作用 :
那个字该怎么念就怎么念,平仄声主要是对作词作诗做要求,目的是使诗词读起来顺口。 古体“诗”是不要求格式和压韵的,近体“诗”的压韵有一定的规律,原因是他有了固定格式,具体规律有多种情况,需要长篇分情况解释的,也不知怎么打字说明,最简单的你随便抓几首李杜的诗把平仄标上就能看出点规律! “词”其实不是作出来的,是按“词牌名”填出来的,每个“词牌名” 都规定了共有多少个字,多少字一句,每个字上是“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的.
绝句律诗格律的七绝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例诗: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例诗: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