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历史采风报告范文

    急求一篇关于绍兴文化采风的报告

    导游内容:鲁迅故居一百草园一三味书屋一鲁迅祖居一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一咸亨酒店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

    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

    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

    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

    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

    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

    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

    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

    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

    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

    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

    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

    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

    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

    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

    抗战历史走访报告范文1500字

    拜访身边抗战老兵摘要:本次调查报告通过走访的形式对老兵以前当兵的生活,以及现在的生活进行了解, 通过他们的经历让我认识颇多。

    关键词:老兵、生活、感受前言实践的参加者:杨超文 实践的主题:寻找关爱身边抗战老兵 实践的时间:2.11—2.13 实践的地点:四川省xx县xx镇(一)、调查资料(一)、xx镇介绍:xx镇位于x、x两县交界处,距县城 x公里。南连xx乡相邻,是附近相邻六个乡镇的物质集散地。

    全镇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x0 亩,其中田 3x0 亩,地 8x0 亩。林地面积1x6亩,水域 3x6 亩。

    辖亮xx个行政村,1x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x81 人,4x7 户。主要民族汉族。

    属海拔相对较高的浅丘粮经作物种植区。同时,xx县也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在过去xx镇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老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突飞猛进。

    我们所在的村庄通过旁边高速公路的修建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现在也不是过去那般有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村庄了。(二)敬爱的老兵:快过年了,借这个机会到村里老人那里去拜访拜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村里还是有好几个爷爷是在过去当过兵的,不过他们的年龄不一样,最老的已经八十多岁了,也就不好去打扰;在问候过几个年龄不大的爷爷后,锁定了德高爷爷。(二)、调查结果我拜访了二个老兵,作为老兵他们当然很自豪,从他们说话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

    从他们的眼神中还让我看到过去的艰苦生活。有个爷爷是去了抗美援朝(第三批)的,他跟我讲过去的生活的时候眼睛里都泛着泪花,他虽然不是一名大将,但是也是一位的英雄,他跟我讲他们那个时候很穷,志愿去当兵保卫国家,只有国家富强了,自己以后才能富裕,在当兵的时候天天吃着糙玉米面馍馍,去打饭迟了的就只有饿肚子,经历过好几次大的战役,印象最深的还是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是几天几夜都不合眼,一直把美国军队打到朝鲜以南,我们中国才撤军,现在这个爷爷过的生活还是比较不错的,不是因为过去当过兵现在有好的福利,是因为他的儿子的工作比较好,我问了一下他现在有没有什么补贴,不是他难为情,我也觉得他的补贴太少了,一年也就几百块钱,也就一个月的生活费,因为时间短暂,他没有跟我讲太多。

    德高爷爷是一个在外国驻军,没有打过什么仗,但是他也算是在维护中国的和平,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母亲比较娇弱,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也就是他一手带着,为此他的压力比较大,等到弟弟稍微大一点这个爷爷就去当兵了,先是在辽宁省训练后被调到湖北,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升职,后来被调到老挝当过驻军,回到家里后开始也没有什么补贴,作为一个老兵,生活肯定要的,工作了好几年,因为年龄的原因,自己慢慢的找到政府的人员才找到了退休工资,现在他加上低保一个月还是有六百块钱,也算是够自己的生活。(三)、调查分析过去的生活艰苦是人人都不否定的,现在的我们生活虽然过得还算不错,但是是过去军人通过热血换来的,在过去中国饱受外来国家的侵略,整的国家不想国家,但是一批又一批有志分子带领着中国走向一个强胜的国家,他们带领着军队与外来侵略者相抗衡,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艰难的时期,哪一个人不说一个服啊,我们的先辈用自己智慧和身躯为我们打造了今天这个幸福的局面。

    然而现在对于他们我们更不能忘记,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鼓励广大爱国志士相信我们的国家,就比如我拜访的几个爷爷他们虽然身处在农村,为什么就不能像城市里的老兵一样得到更多的补贴让他们衣食无忧呢?要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抗战历史真相。我们不能忘记坚苦卓绝的抗战,不能忘记中国军民用血肉与敌相搏的抗战,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当年中日之间军力和国力的巨大差距。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历经持续 10 余年军阀混战的仅仅形式上统一的贫弱的农业国,而日本却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强国。

    军事上日本是当时全球最强的陆军和海军国之一,拥有先进、完善的军事组织体系并建立了全民战争体制。(四)、结语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它是用我们前辈的鲜血和生命铸成;今天的国富民强来之不易,因为我们曾经饱受外国侵略列强的欺侮。

    所以,请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抢救的活的历史。

    对此,必须有使命感、紧迫感——挽救这段历史中的一个个细节,趁现在还来得及。老兵们不仅是历史、细节和故事,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这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百味错杂,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我们才更应抓紧不多的时间,趁故事尚新,遗老尚在,把更多的史实、细节留住、澄清。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激发出内心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

    民俗采风调查报告咋写啊?! 昌邑的 不知道咋写

    昌邑民俗采风调查报告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1、昌邑特产:

    浦江豆腐皮、长春木雕、吉林排骨炖豆角、吉林人参鸡、翡翠人参茅台鸡、吉林酸菜炖生熟、鹿茸、葵花籽仁、白城烤烟、龙胆、中国林蛙、茯苓、白肉血肠、特色菜满族八大、松花石砚、小鸡炖蘑菇、山珍炖猪蹄、吉林排骨炖豆角、越桔、吉林貂皮

    特色植物

    野生山参、鹿茸、灵芝、野生木耳、猴头菇、参茸

    2、昌邑民俗特色

    昌邑的民间剪纸艺术

    山东省昌邑市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集胶东剪纸秀美精巧、玲珑剔透和鲁西剪纸粗犷豪放、简练朴实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稳重朴实,简练豪放、清新秀丽、柔和多姿的风格,在中国民间剪纸的百花丛中一枝独秀。

    近几年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等报刊发表剪纸作品580余件,参加各类展览260余件,屡获全国大奖。多幅作品选送法国、日本等国展出。昌邑剪纸突破了传统题材桎梏,多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祈盼为主,植根生活、与时俱进故能历久而弥新。

    昌邑的春节走亲

    昌邑的春节走亲(借春节之际拜访问候亲戚)习俗一般是初二走姥娘家、初三走姑姑家、初四初五走丈人家(岞山一带是初二走丈人家),寓意在借用年景看望一下长者,让亲人之间互相能见面,让长者了解一下后辈的变化。昌北一般是初三卸家堂(把年除夕请回来的老头送回去),也就是圆年,而双台一带习惯初五卸、岞山一带习惯初二卸、围子一带都是十六卸,所以昌邑本地风俗也不尽相同。一般单位都在处六之初十之间结束假期上班了,但是整个春节的程序还远没有结束,初七是财神的生日,早上大家都要放鞭炮祈祷来年的财运,初十是石头的生日,昌邑没有名山大岳,现有的石头类器具只有碾磨,于是就用煎了的黍米糕祭奠碾磨。正月十五闹元宵,鞭炮雷鸣花灯照。正月十五晚上,刚出锅的饺子又摆上了供台,这是春节的最后一次磕拜神主。这天村子里一整天都举行踩高跷、跑旱船、耍龙灯等民间传统节目,整个春节喜庆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晚上大街上到处是燃放礼花鞭炮的场面,各类花灯挂满街头,特别是一些灯谜活动,更增添了节日的益智乐趣。到十六晚上男孩子们都聚在一起到村子周围去寻找草垛点火打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目,但是随着文明生活的推进和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十六考火的习俗已渐渐被淡忘。

    十六过后,整个春节程序应该全面结束,大人们都陆续开始了新年度的事业,孩子们也都准备整理书包入学了,新的一年的时光又重新开始,并期待着下一个春节大家相聚。

    3、 昌邑名胜古迹

    柽柳 、潍河生态风光带、绿博园、昌邑市博物馆、千戈庄龙山文化遗址、昌邑埠头战国墓 昌邑姜氏祠堂、高阳侯墓、固王冢墓群、都昌故城遗址、密乡故城遗址、石埠西村商周遗址 个人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昌邑独特文化,领略中国文化魅力,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昌邑。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互动能力,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纯原创,打太多字了,满意请采纳!

    历史考察报告

    封禅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礼。

    它起源于春秋至战国时期,是当时齐、鲁的儒生为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式而提出的祭礼。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天帝。

    封是祭天,禅是祭地。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自己是“天子”的神圣意义。

    封禅大典便成了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也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为种礼仪的执行者是历代帝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其影响更为深远,形成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贯穿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延绵相续的礼仪传统。

    历次封禅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史记·封禅书》有远古七十二帝王朝拜泰山的记载。

    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成为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盛事。据史书记载,自秦代到清朝2000多年间,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12位帝王到泰山封禅,历代帝王通过封禅、朝拜泰山,树立了皇权国威,而泰山因帝王封禅成为国家祭天圣坛的象征。

    秦始皇封禅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

    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

    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汉武帝封禅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

    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奉高县。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冬,武帝南巡。次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春月还至泰山,四月封禅。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正月,武帝东巡海上。四月还至泰山,举行第三次封禅。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三月,武帝至泰山举行第四次封禅。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三月,武帝至泰山,举行第五次封禅。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武帝由钜定还至泰山,举行第六次封禅。 汉光武帝封禅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1500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

    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

    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禅麟德二年(665年)十月,高宗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

    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状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二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

    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玄宗封禅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

    封禅礼沿袭乾封四制。封禅后,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铭》,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礼部尚书苏颋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

    唐玄宗玉牒文: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

    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佑,锡臣忠武,底绥内艰,推戴圣父。

    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宴然。

    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唐玄宗禅社首玉册文:惟开元十三年,岁次乙丑十一月辛已朔十一日辛卯,嗣天子臣隆基,敢昭告于皇地只:臣嗣守鸿名,膺兹丕运,率循地义,以为人极,夙夜祗若,迄未敢康。赖坤元隆灵,锡之景佑,资植庶类,屡惟丰年。

    式展时巡,报功厚载,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表至诚。睿宗大圣真皇帝配神作主。

    尚飨。 宋真宗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

    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

    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宋真宗玉牒文:有宋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启。

    求一篇历史调查报告

    飞驶在高速公路上 穿行在高楼大厦间 漫步在葱翠的绿茵中 你会以为这是座年轻的城市 是的,蓬勃的青春与苍老的年轮构成今日佛山的鲜明特色 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 历史是文明的积淀 拥有千年历史的佛山是值得自傲的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

    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2年(628年),当地人掘得铜佛三尊,佛山由此得名。

    由此,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时,与北京、汉口、苏洲为我国的“四大聚”,又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在石湾“南风古灶”遗址上,你能发掘出“石湾瓦,甲天下”美誉的来由;在距今900多年的祖庙屋檐瓦脊中,你能顿悟“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华彩;梁园茶亭袅绕的粤曲里,你能重温粤剧故乡“万家灯火万家弦的遗风.唐宋时期,佛山手工业、商业已鼎盛南国。明未清初,陶瓷、丝织、铸造、成药、工艺品已享誉南洋。

    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时代,佛山已商贾云集;闭关自守的专制时代,佛山已放眼南洋 这正是明清两代。佛山跃居“四大名镇”之首的奥秘。

    这也是改革开放时期,佛山勇作先锋的历史渊源。 历史已经定格,而现实正在发展灿烂的东方文明曾经营造了名镇佛山,抹去岁月的积尘,新佛山将在历史的地基上托起新世纪的太阳。

    关于沈阳的采风报告怎么写,急啊~~~~~~~~~~

    给你几个建议。

    第一,中街,原因,步行街,人流旺盛,各色的人群,穿着打扮。 第二,慈恩寺,那不止一个寺庙。

    初一 ,十五有庙会的。 第三,故宫,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

    第四,沈阳有四塔,东 西 南 北。各有特色。

    第五,早晨的小河沿,原沈阳动物园。晨练的人很多,羽毛球,毽球,篮球,跳舞的。

    太极拳,九节鞭。 第六,大南街的张氏帅府。

    进去参观下,附近小东还有当年周总理就读的小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那时说的。 第七,太清宫,道观。

    第八,奉天街上有清真寺,能不能进去,不太清楚中街:是沈阳历史悠久的商业区,在千米长的街道两侧一商业、饮食、文化娱乐单位百余个,是集贸易、餐饮、娱乐、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商业街。 太原街: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附近有中兴--沈阳商业大厦、和平商场、沈阳联营公司等。还有年轻人很喜欢的时尚地下商业街,那里总是可以找到很多新奇的服饰,值得爱美的你一去。

    西塔:位于沈阳市和平区西北部的西塔街是传统的朝鲜族聚集地,几年来,由于韩国中小企业集中到这里投资,发展迅速,被称为“小汉城”,现已经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朝鲜族的购物市场、劳务市场以及娱乐场所集中地。 北行:是沈阳的第三大商业圈,虽然没有太原街,中街商业繁华,但还是商场林立的。

    而且特色的小吃比较多。 我感兴趣的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采风报告怎么写

    可是当我们乘车三个小时来到奇秀的群山脚下时,真的不得不被折服了,满山的柿子林,绿色环抱中的点点火桔色,青山绿水倒映其中,让人有一种不画不快的冲动。

    带着这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了第二天的蓟县正式写生课,背着大大小小的画具顺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走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群山环抱之下潺潺的池塘,微黄的大片草地,柿山上的点点诱人桔色,构成这所有的一切让我不得不放下东西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明媚的光线,没有噪声污染的听觉感受,没有一丝不洁之物的空气,感觉在这样的地方进行作画,不管画成什么样子都是一种亵渎,对于这美好的亵渎。

    我知道我的技法并不纯熟,我心中所想也没有在我的笔锋之中淋漓表达,但是我在努力的做到我感受的那种自然之美。纯净无邪的蓝天,没有污染的水,我甚至想要把我能听到的蝉声也表现其中```下午的作画由于光线变化对于颜色的感受也随之变化了许多,能清楚的看到山的阴影,还有对于温度的变化。

    日落之前我们回到了住的农家院,大家坐在一起开始分享今天的感受。我也开始仔细的端倪这个我们住的农家小院,依山傍水,院落中有自家种的柿子树,一只瘦瘦小小的猫眯,白色的身体游走在院落之中,时而在房檐之上,时而在我们的凳下徘徊,每当我们这些穿着花花绿绿的艺术生想要靠近时它就一转眼飞也般的逃走了,这个小生物的存在给这个简朴的农家小院增添了一种灵性的美。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黄崖关长城,我们这群女生选择了长城较长的一段来攀爬,小时候也爬过黄崖关长城,但是爬的是较短的那一段,没有什么感觉就到了尽头,所以这一次要感受一下更刺激的考验。我们的带队老师严老师说,八达岭的长城的特点是雄伟,而黄崖关的特点是奇秀,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让我们完全感受到了其中的内容所在。

    蜿蜒曲折,忽而高耸,忽而低绵,明明已经看不见的路,走到脚下却又重生。我们还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旧址长城,古人所建长城石料均为自然之色,而现代长城均为灰色,整齐化一,如军训时看到的军官列队般一丝不苟。

    不管是古代之留还是现代之做都能感受其建设之不易,绵延之宏伟 ,我们单单只是爬一爬长城就觉得艰难无比,如果设想当初兴建之人也该是如何的困难与艰险。别的不说光是搬运石料就是想也不能想的大工程了,何况还要从山上搬到连路都几乎没有的山上。

    佩服古人的胆识,也佩服今人的毅力。初上之时只是觉得向上爬楼梯的感觉很累,等我们过了最高点开始向下走时,我们终于能够体会到了一句话“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向上的路很多都是有台阶有人工精美修葺之保障,可是向下的路很多都是只有一边的围墙,单单靠着很窄的山路,和人为踩出的脚印摸索下山,不过在这其中有一点却让我很是感动。

    在那只有一边的围墙有一段铁的管形扶手,在扶手上有缠绕的胶布,正是这缠绕的胶布让我觉得感动,因为这里的管理者很有理由不去缠这胶布,不去找这个麻烦,但是却这么做了:一来可以加大手和扶手的摩擦力,让人抓得更牢,安全系数更高;二来山中天气寒冷,铁管温度冰凉,让人一摸就觉得不舒服,加上了胶布就不会有那种寒心之感。这让我觉得在以后的设计之中也要学习这里管理者的胶布之举,处处为使用者的感受考虑,以人为本,不要为了自己的方便就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是危险。

    这一点也许是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心灵感受之一。其中团队的协作精神也有了具体的体现。

    我们这群叽叽喳喳的女生面对艰险的山路表现出的互相关怀互相勉励让人着实感动。大家脚下摸索着还不忘提醒同伴要小心脚下,希望这样的团队精神能在我们的以后两年半的学习之中继续的绵延下去。

    这是一段难忘的蓟县之旅,暂时摆脱了喧嚣,摆脱了纷繁缭绕的人工之色,投入这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不管是对于我的艺术感受,还是对于我以后的人生之路,这都是一段让我记忆深刻的旅程,对于美,对于艺术,对于自然我会继续的追逐下去,也希望我的人生之路也能按照我的设想走下去。

    白洋淀采风报告篇序我家离白洋淀并不遥远,同学中亦有许多家在白洋淀的。从高中到大学多次想成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到这次五十六度组织大家,水溪才见到了传说中的白洋淀。

    天高水蓝,芦苇丛丛,水鸟飞翔,荷花含苞,虽没有想象中的盛放,却也星星点点娟秀淡雅的挺立。不似北国江南,却有空旷的乡野气息,清新自然原始!很不错的感觉。

    白洋淀之行,与水溪颇多惊喜之处!见到了许多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且其家属一起曝光,笑!与水溪实在是三生之幸!激动地夜不能眠!比如,心若天涯,司雨客。心若天涯与司雨客一直是水溪与妹妹的偶像,此次前去白洋淀,最终获得妹妹的支持,还是缘于天涯姐,妹妹一直仰慕天涯姐,十分的仰慕!能得天涯紧紧一抱,水溪此生还有何撼!笑!水溪识得司雨与02年冬天,一直到05年夏天,才终于得见。

    有人说,司雨之才如海泱泱无边无际,水溪朝暮期盼可以一堵前辈风采。白洋淀之行,不仅见到了司雨,还有其夫人和儿子!实在是激动啊!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从河南来的水溪最亲爱的六姐。

    从哈尔滨来的水溪的阿姨海豚。

    历史调查报告该写什么

    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摘 要 蚌埠——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许多古代的英雄曾在此留下足迹,许多美丽的故事曾传遍淮河两岸。可如今,英雄的足迹几尽磨灭,美丽的故事已被人遗忘。

    作为淮河儿女,我们有必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有责任宣传它,并使之重新焕发光彩,为蚌埠的腾飞作出贡献。 关键词 蚌埠 历史文化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蚌埠作为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地属中原腹地,也是联结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的枢纽,交通十分便利。

    蚌埠虽是个新兴城市,但这块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蚌埠市的中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它,并让她为蚌埠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开展了本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不但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做了实地考察。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部分资料,对蚌埠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蚌埠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几处古迹——禹王宫、卞和洞、白乳泉、汤和墓、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做了更深入的实地考察。 三、调查研究过程: ⒈第一阶段(2001年10月): 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

    如:《中国文化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安徽风光•皖北风光》。 通过网络查寻。

    相关网址:历史博物馆(http://www.bta.net.cn/travel/)。 通过查阅,初步掌握了蚌埠地区历史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有关情况,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线索。

    ⒉第二阶段(2001年11月——2002年2月): 实地考察蚌埠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以验证所查资料的真实性,了解这些古迹的现状。 重点考察对象: ①禹王宫(蚌埠与怀远交界处的涂山上) ②白乳泉、卞和洞(怀远荆山上) ③汤和墓(蚌埠东郊龙子湖畔) ④明中都皇城、明皇陵(凤阳县境内) ⒊第三阶段(2002年2月): 筛选、整理资料、图片,总结成果,撰写论文,反复修改,打印成文。

    四、初步研究成果: 蚌埠是淮河流域的一个新兴城市。最初是一个小渔村,因盛产河蚌而得名。

    古书有云,此地乃早期祖先“采珠之地,繁衍生息之壤”,直到清末,才演变为凤阳县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镇。短短一百多年,如今,蚌埠已发展成为安徽中部的重要城市,成为祖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默默地做着贡献。

    蚌埠城市的历史虽然不长,可这一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上至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末期的大禹,下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在此地留下过足迹,并在此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朱元璋坎坷的经历,创业的艰难;…… 我们怀着对历史的崇敬,摸着历史的脉搏,开始了调查。

    ⒈禹王宫 禹王宫地处蚌埠与怀远交界处,位于涂山之上,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造福百姓的丰功伟绩所建。涂山海拔337.2米,隔淮河与荆山相峙,相传为夏禹娶涂山氏女和会诸侯之地,也是夏朝第一代帝王启的诞生地。

    涂山古称涂山氏国,并留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说涂、荆二山原为一体,大禹治水时,劈山引水,疏通淮河,形成峡谷,并使之分离,今二山间尚有断梅谷遗迹。

    涂山顶建有禹王庙,始建年代不晚于唐代。庙有禹王殿、启母殿。

    两侧厢房陈列历代修建的碑刻。庭内有一株古银杏树,曾被雷火击伤,树中长出两株桃树,蔚为奇观,人称“树中树”,有诗赞曰:“山外有山都如画,树中生树不知年”。

    庙西南有一石矗立,极目远眺,宛如妇人正襟危坐,人称启母石,又称望夫石。相传大禹治水,终年奔波在外,其妻涂山氏女(启母)登山望夫,朝思暮想,化而为石。

    山上还有圣泉、灵泉、聚仙台、卧仙石等景点。山下有禹会村、防风冢等遗址。

    历代文人曹丕、柳宗元、苏轼、苏辙、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宋濂等都曾到此游览,留下大量诗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纪念夏禹诞辰,当地均举行盛大庙会,延续至今。

    ⒉卞和洞 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位于怀远县荆山东北麓。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玉归隐之处,唐代诗人李白有“抱玉入楚国,风疑古所闻。

    良宝终风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咏其事。石洞由巨岩覆盖,天然巧成。

    洞内宽阔如屋,可容数十人。岩壁刻有“青螺石帐”四字。

    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古人有“白璧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

    洞口有亭,匾题“抱璞岩”,建于明万历年间。 ⒊白乳泉 白乳泉又名白龟泉,位于怀远县城南荆山北麓,因传说泉内有白龟而得名。

    宋元祐年间,苏东坡偕子出游至此,见泉水浓白似乳,四时不竭,水满杯而不溢,颇为奇特,誉为“天下第七泉”并留下“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的诗句,后人遂改名白乳泉。经水质分析,泉水富含矿物质,表面张力大,故能满出杯口而不溢。

    泉左侧有望淮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楼内四壁镶挂历代名流书写的楹联。泉右侧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

    祠侧有亭,名为半山亭。白乳泉现已辟为“乳泉公园”,成为蚌埠地区主要名胜之一。

    ⒋汤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