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申论范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医疗卫生事业如何走出
申论范文:走好医改之路
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然而,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下好医改这盘棋,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小处落子,既要敢破敢立又要步步为营,这样才能棋高一着,满盘皆活。
总揽全局,用好三医联动“指挥棒”。医疗、医保、医药是医改的“三驾马车”。过去,“三匹马”缺乏统一的“指挥棒”,各使各的力,各行各的道。从全国各地的实践看,三医联动得好,改革就有实效;三医联动得不好,就会出现联而不动、动而不联的局面,难以形成合力。因此要医疗、医保、医药整体联动,互相配合,释放三医联动的“叠加效应”,体现医改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形成了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
重点突围,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是医改的一块“硬骨头”,牵一发而动全身。医改坚持公益性方向,敢于碰硬,破旧立新,体现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勇气。例如,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提升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取消医药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切断医生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实行药品阳光采购,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空间。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破除了医疗机构追求药品收入的逐利机制,解决了一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显著低于成本的问题,使中医、儿科、妇产、护理、传染病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轨道。
稳扎稳打,用价格杠杆撬动分级诊疗。“大医院人满为患,小社区门可罗雀”,这是一道医改难题。要合理分级设置医事服务费,医保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释放明确的引导基层首诊的价格信号,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门急诊量下降,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加,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大医院的“战时状态”得到有效缓解,有限的专家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危急重症患者,医疗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走好医改之路,关系到民生福祉,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推进健康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求申论范文
深化医改 为民造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造福民生的重大决策,是深化改革的宏大工程,必将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紧紧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个根本目标,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均期望寿命不断增加、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等。
但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尤其是贫困边远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要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维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亟须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新一轮医改明确了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将通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于我国国情而设计的这一卫生制度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总体方向,确定了改革的基本框架,这在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与此同时,新一轮医改还拟定了近期工作的“路线图”,明确了近三年的五项重点工作,并以这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当前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减少居民个人支出比重,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证老百姓合理规范地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物,降低群众看病的医药费用;
——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公平地享受妇幼保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预防疾病,力争使群众少得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变“以药养医”机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合理设置看病流程等。
这一系列措施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新一轮医改中特别强调深化医改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要让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将大大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必将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因为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
在当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毅然决定投入8500亿元深入推进医改,这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决心,同时也是当前我国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切实之举。一方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将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可以消除群众对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改善群众的消费预期,增加消费,从而达到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目的。
目前,深化医改的总体方向和近期的具体任务已经明确,改革的航船已经驶上新的航程。然而,医改的深化毕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主导、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将深化医改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并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的申论范文
中国的医院患者多、挂号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其实十分复杂。
其一是患者分流上存在严重的苦乐不均。患者向大医院、大城市高度集中,而相比于大医院的人满为患,很多基层医疗组织,往往长期处于患者不足的状态。
其二是过度医疗现象极为严重。大病小病都往好医院跑,有病没病都去寻医问药。
其三是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优质的医疗资源流动性不足,从而强化了大医院的竞争优势与汲取患者资源的能力。
综上所述,“票贩子”这一群体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相对紧缺,缺少有效的管理,缺少管理的动力。其暴露出的问题是监管部门的责任缺位。
从危害性上看,倒卖医院票号破坏了正常的医疗救治秩序,阻碍了部分患者正常就诊康复,危及的是健康甚至生命。
缓解看病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医院管理方式。从医院挂号、服务以及后期的诊断等各个程序必须有一个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现如今,许多大医院认为自身具有竞争优势,而不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导致专家号“一票难求”。
缓解看病难,基层医疗亟待发展。目前15分钟服务圈中方便群众就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实现了以街道为单位的全覆盖,居民步行15分钟都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群众享受到了便捷、安全、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但是,基层医疗还亟待引进优秀人才,增添先进设备,提高医疗水平,让百姓相信,只要不是重症、疑难杂症,在基层医疗机构同样能把病治好。
缓解看病难,关键在于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上级各个部门要将加强医院监管落到实处,并将其纳入司法干预系统中来;医院自身也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宣传和监督,对非法操作行为进行惩处。
缓解看病难,还需患者提高和转变就诊观念。政府和各个有关部门对于一味地信奉专家和大医院的观念应该加以转变和引导,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患者自身也要转变观念,除了特别复杂的病患之外,一般病患可以选择普通的医院诊治。
如何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的申论范文
中国的医院患者多、挂号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其实十分复杂。
其一是患者分流上存在严重的苦乐不均。患者向大医院、大城市高度集中,而相比于大医院的人满为患,很多基层医疗组织,往往长期处于患者不足的状态。
其二是过度医疗现象极为严重。大病小病都往好医院跑,有病没病都去寻医问药。
其三是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优质的医疗资源流动性不足,从而强化了大医院的竞争优势与汲取患者资源的能力。综上所述,“票贩子”这一群体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相对紧缺,缺少有效的管理,缺少管理的动力。
其暴露出的问题是监管部门的责任缺位。从危害性上看,倒卖医院票号破坏了正常的医疗救治秩序,阻碍了部分患者正常就诊康复,危及的是健康甚至生命。
缓解看病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医院管理方式。从医院挂号、服务以及后期的诊断等各个程序必须有一个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现如今,许多大医院认为自身具有竞争优势,而不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导致专家号“一票难求”。
缓解看病难,基层医疗亟待发展。目前15分钟服务圈中方便群众就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实现了以街道为单位的全覆盖,居民步行15分钟都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群众享受到了便捷、安全、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但是,基层医疗还亟待引进优秀人才,增添先进设备,提高医疗水平,让百姓相信,只要不是重症、疑难杂症,在基层医疗机构同样能把病治好。缓解看病难,关键在于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
上级各个部门要将加强医院监管落到实处,并将其纳入司法干预系统中来;医院自身也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宣传和监督,对非法操作行为进行惩处。缓解看病难,还需患者提高和转变就诊观念。
政府和各个有关部门对于一味地信奉专家和大医院的观念应该加以转变和引导,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患者自身也要转变观念,除了特别复杂的病患之外,一般病患可以选择普通的医院诊治。
求申论的写作范文和要点方法
申论应从申论考核的能力点入手,备考中可分四步训练备考: 阅读理解——考生通过关键句概括法和总结概括法两种方式通读全文,运用合并同类法划分段落,透过表面看本质方法提炼中心,把握全文大意。
总结概括——要求考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得出材料主要的内容和观点,提纲挈领地体现出原材料的精髓。 首先需要概括内容,这里也包括概括观点、概括现象等,指的是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
然后,概括主要问题:这是比概括内容更深入的层次,需要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内容反映的主旨。 提出对策——提出对策考核的核心是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依据个人的知识、阅历,对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对策,对策必须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并须符合“虚拟身份”。 论证——申论考试中的论证,是指经过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阅读、分析,切中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在给定的字数范围内全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
“要求中心明确、充实,论述深刻、说服有力”。考生可通过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理论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加强训练论证方法。
以下是近几年来申论考试的具体分析及相关分析得出的命题趋势及备考分析,可以帮助应考的考生驾驭申论的具体命题及应考: (1)题目更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主要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试题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测试的这种命题发展趋势可以从近几年申论测试的题材看出。
2000年申论测试的题材是因噪音污染而导致纠纷的问题; 2001年申论测试的题材是关于“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 2002年申论测试的题材是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 2003年申论材料的主题是“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 2004年申论材料涉及的主题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2005年申论材料给定的主题是我国的农业问题,主要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有关具体问题。 可以看出这些题材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对此考生应该进行独立地观察和思考。
(2)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申论测试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试题为例: 2002年申论测试的题目要求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论述问题这三个步骤; 2003年则是要求提出解决方案和写一篇领导讲演稿; 2004年又出现了新的要求,即以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篇报告; 2005年与以往的申论测试方法相比又有新的突破,即在申论要求中出现了选择题型的测试手法。
从这些题目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除了讲话稿和报告这两种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公文文种外,申论测试还可能会考查其他公文文种的写作能力。
。
申论范文举例 -
.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资料 到目前,全国近岸和近海海域水质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区域的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劣于四类水质的严重污染区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陆源污染仍是近岸和近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去年,我国海洋灾害损失较为严重,全年共发生较大风暴潮灾害4次,赤潮28次等,总经济损失约120.8亿元,受灾人口1003多万人。
去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升高了51毫米。除渤海基本于往年持平外,南海、台湾海峡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
去年,尽管各级主管部门对围海造田、密集养殖、海洋排污进行了严格控制,但到目前为止,上述因素带来的海洋灾害仍然干扰着我国海洋经济。国家海洋局有关管理部门认为;问题已经形成,靠短时间治理效果不会明显。
专家认为,在未来若干年内,海洋环境质量方面的原因还将继续影响我国海洋经济。 一周前,国家海洋局向外界发布去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国海平面公报》。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表明:2000年我国海洋环境总体质量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全国近岸和近海海域水质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区域的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劣于四类水质的严重污染区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大中城市附近和河口海域污染仍最严重。
陆源排污仍然是近岸、近海海域污染的主要因素,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 调查结果表明,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20。
6万平方公里,其中,二、三、四类和劣于四类水质区面积分别为10.2万、5.4万、2.1万和2.9万平方公里。上海、浙江、辽宁、天津、江苏的近海海域、辽东湾、渤围海造田、密集养殖、海洋排污进行了严格控制海湾西部海域、莱州湾南部海域以及珠江口海域是污染较重的海域。
去年,我国近岸和近海海域继续受到营养盐的严重污染,海水中无机氮含量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16.4万平方公里,劣于四类水质区2.7万平方公里。磷酸盐含量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劣于四类水质区1.4万平方公里。
渤海约22%的海域遭受无机氮污染,约20%的海域遭受磷酸盐污染,上海、浙江、天津、江苏、辽宁近岸和近海遭受昏养盐污染较重。我国海水中油类含量超过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
河北、天津、福建、浙江和上海近岸的油污染较重。我国大部分河口、海湾的海水铅含量超过一类水质标准;部分重点海域汞含量较高;个别重点海域的镉含量偏高;海水中其他重金属含量基本正常。
去年对全国沿海50个地点近10中经济贝类进行抽样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某些地点的贝类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仍然偏高。 去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28起,累计赤潮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赤潮发生次数多在浙江、辽宁、广东、河北、福建附近海域,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是赤潮多发区。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海量近期内不会有明显减少,特别是新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入海量将呈增加趋势,因此,我国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依旧不容乐观,必须保持高度重视。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表明:2000年我国海洋灾害损失较为严重。
全年共发生较大风暴潮灾害4次,赤潮28次,海难事故13起,海上溢油10起,死亡人数共计79人,总经济损失约120.8亿元,受灾人口1003多万人。 去年我国沿海共发生8次风暴潮,其中4次造成严重的灾害。
在灾害性风暴潮发生期间,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和海南省沿海增水均超过当地警戒水位。其中,江苏省经济损失约56亿元;浙江省经济损失约43亿元;福建省经济损失约12亿元;海南省经济损失近3亿元;上海市经济损失约1.4亿元。
去年在我国近海发现赤潮28次。其中,渤海7次,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4次;累计面积800平方公里;东海11次,累计面积7删平方公里;南海6次,累计面积近50平方公里。
赤潮灾害严重威胁我国海域生态环境,并给海洋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仅辽宁、浙江两次较大赤潮造成的渔业损失就近3亿元。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指出:2000年我国海洋灾害与往年相比仍是较严重的一年,风暴潮灾害损失严重;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在东海发生次数和面积明显增加;灾害性海浪天数较多;冰情是近9年以来最重的一年。
《公报》建议:长江口以北海域应加强防潮设施建设;退耕还海,保护海洋环境;加强赤潮的预防。 《中国海平面公报》表明: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呈上升趋势,平均以每年1.0毫米至3.0毫米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三年来,上升速率有所加快,每年达2.5毫米。
去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升高了51毫米。除渤海基本与往年持平外,南海、台湾海峡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92毫米和68毫米;黄海、东海、北部湾海平面升幅在40毫米至60毫米之间。
那里可以找到一些申论的范文看下
申论范文: 《根治“慢作为”为政府机关提速》 武汉市法制办传来消息,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将采用“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来对付公务员的“慢作为”。
在社会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系统在工作作风转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一些干部作风态度差,中心意识、服务意识不强,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
眼下,各级政府正在积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公务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成为监督的焦点,然而公务员“慢作为”却因为种种原因一度被忽视。有人对“慢作为”这样解释:习惯于按部就班,不论问题的难易缓急,都是研究研究,请示领导后再答复,使一些当天可以处理的事宜不能迅速处理。
其实,“慢作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不一样。它们与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格格不入,与公务员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损害政府的机体和功能,降低行政效率水平,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慢作为”比“不作为”、“乱作为”更可怕。 因为“慢作为”比较隐蔽,难以被察觉,即便被察觉了,也难以给予“定罪”。
换句话说,“慢作为”就像是糖尿病,看起来没事,可实质上隐患大,并很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即政府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因此,对“慢作为”的治理势在必行,但更应该提前着手,趁在“病入膏肓”之前。
如今,为了解决“慢作为”带来的危害,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明确提出,将在系统内实施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凡本部门的事情,部门内任何一职员都要给当事人明确的答复并限时办理。这种为人民服务、对民众负责的态度和举措显然值得肯定和借鉴。
然而,要彻底根治“慢作为”,仅仅依靠“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显然不够,还需要根据工作特点,找准薄弱环节,细化、完善公务员的相关考核标准和措施办法。 比如,规范处理一些没有明确处理时限的工作;统一一些既怕不作为,又怕乱作为,公务员自身又把握不定的复杂问题的处理原则等。
与此同时,各级监察机关作为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 人们常说,社会在转型,政府需再造。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等。不管对政府的要求和目标如何定位,我们都可以看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讲效率,应该有责任意识,应该为人民服务。
在政府具体行为的落实过程中,只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一项制度有效执行的参照标杆,民意与政情才可能通过一些小小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造就现代政府。
正如交易成本经济学大师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言:“行动在于细节”。 其实,民众衡量政府所提出的一项服务改革措施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政府如何做,是否做得比以前更好,如果没做好如何实现改进。
可以说,细节在时刻考量着每一个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水平,也深深地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化需要现代政府,现代政府推进现代化。
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告别了“短缺社会”,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相比,我们在许多供给上过剩的同时,却面临着许多“短缺”:短少信用、短少人才、缺少市场秩序等等。可对于转型时期的政府而言,缓解乃至消除社会"短缺"服务,为政府机关提速应该是其努力的最明确方向;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应该从根治“慢作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