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结合精准扶贫范文
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爱问知识
林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五个一批”扶贫战略赋予了林业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的重要职能。长期以来,市林业局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工作大局,以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贫困户脱贫为目标,以提升林业对脱贫攻坚的贡献份额为重点,以生态扶贫、产业扶贫为突破口,整合自身资源,发挥行业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倾斜项目资金,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四条措施”抓落实 健全组织机构。市林业局始终把扶贫攻坚摆在林业工作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全面安排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推进。
局党组先后3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属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明确了办公室和各相关科室单位的职责分工。 同时,局务会议先后4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生态扶贫办法和包村扶贫工作方案,并结合林业产业实际,研究成立了核桃、板栗、中药材、牡丹等四个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和完善了推进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整体合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林业实际,发挥行业优势,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扶贫办法是打赢林业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为此,市林业局及时研究成立了管护扶贫、产业扶贫、退耕扶贫、补偿扶贫、造林扶贫、包村扶贫六个调研工作组,由局分管领导带队,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织调研组,深入县区、镇办和农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逐县区、逐镇办摸清管护扶贫、产业扶贫、退耕扶贫、补偿扶贫、造林扶贫、包村扶贫工作的实施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推进的办法和措施,认真梳理中、省、市相关扶持政策和规定,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制约的瓶颈因素,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定了《商洛市脱贫攻坚生态补偿扶持办法》,编制了核桃、板栗、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具体的办法和政策措施,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 积极争取扶持。
争取中省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支持是推进林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效保障。市林业局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各科室单位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策划包装项目,赴省进京,了解国省扶持政策和项目扶持方向,抓机遇,抢项目,积极争取重点区域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补偿、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管护等涉林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争取涉林项目资金3。9亿元。
同时,充分利用资源,捆绑整合项目资金,采取聘用贫困户劳力造林、选聘贫困户劳动力从事森林资源管护、扩大生态效益补偿覆盖面、优先安排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扩大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范围等措施,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强化督查检查。
坚持以夯实责任、督查通报为重点,抓落实,促进度,全面推进林业扶贫工作。局党组按照成员分工,成立管护扶贫、产业扶贫、退耕扶贫、补偿扶贫、造林扶贫、包村扶贫等六个督查小组,由县级领导带队,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检查,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的县区进行通报和限期整改,强力推进林业扶贫工作落实。
“五项途径”促脱贫 人员安置促脱贫。为了推进扶贫攻坚与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的紧密结合,市林业局认真研究,将全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集中向“两岸三线四区”重点区域倾斜,集中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妥善安置贫困劳动力,促进贫困户脱贫。
2016年全市依托重点工程开展营造林36。83万亩,安置贫困户劳动力1000多人,人均收入1。
2万元。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2404万亩,聘用森林管护人员2063人,其中,雇佣贫困户劳动力320人,人均年工资2400余元。
林权流转促脱贫。 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2310万亩,户均占有林地近40亩,林地成为农民家庭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解决了林地变现难、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制约瓶颈,为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提供了资金来源。 目前,全市流转林地70。
57万亩,流转金额2484万元,涉及农户1。7万户,其中贫困户0。
85万户,林地流转户户均年增收500元以上;林地流转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发展资金、注入了发展活力。 生态补偿促脱贫。
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实施中,全市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852。 54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800。
23万亩,地方公益林1052。31万亩。
2009—2015年,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上级下达我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从264。45万亩逐步增加到790。
21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648。01万亩,省级公益林补偿面积142。
2万亩,累计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29亿元,涉及全市7县区,81个镇办,781个行政村,4315个村民小组,17。
1万农户,71。3万人。
其中涉及贫困户6。4万户,27。
2万人,贫困户累。
精准扶贫五不入
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要实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同胞都不落伍,要突出精准产业扶贫、技能扶贫、政策扶贫、信心扶贫和信息扶贫五个重点。
精准产业扶贫。找准符合当地的产业发展项目,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发展规模适度、生产经营专业、市场销售顺畅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摸清每户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加于认真研究,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产业扶持,确保每一户家庭都有持续增收的渠道和致富的门路。真正让产业扶贫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急先锋”。
精准技能扶贫。产业扶贫需要与技能扶贫无缝衔接起来,依托各类培育的产业,加强对群众实用技能的培训。比如,某一个地区扶贫的产业是林下经济种植,那么就要把使群众掌握林下种植技术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真正花点心思,费点劲,培养出一批致富能手,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真正让技能扶贫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守护神”。
精准政策扶贫。扶贫必须将政策落到百姓手中,传到百姓耳中。要不断加强政策性金融、小额贷款等扶贫政策的宣传,明确新农村指导员的职责,建立人才扶贫考评机制,优化贫困人口识别制度,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扶贫政策有选择性地向夹缝中真正贫困的群众倾斜,提高资金分配使用精准、有效性。真正让政策扶贫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指挥官”。
精准信心扶贫。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提不起来,再多的扶贫举措终将成为“空招”。信心扶贫是精准扶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探索建立一支专业的扶贫心理师队伍,科学对贫困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敢于同命运、同贫困作斗争,用强大的内心和勤劳的双手,去脱贫致富。真正让信心扶贫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补给军”。
精准信息扶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技术信息扶贫服务。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平台,填平“数字鸿沟”。推进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建设,联合多个部门通过官方网站向贫困群众提供“三农”政策法规,用工信息、农产品价格、农科知识、扶贫资讯等信息服务;加强扶贫信息员对扶贫信息收集、采编和传送的工作培训力度。真正让信息扶贫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特种兵”。
精准扶贫即双联工作日志
山丹县李桥乡地处县城南35公里处,海拔2020米,总面积16万亩。
全乡辖10个行政村,68个社,2810户,10626人,劳动力7438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54900亩,其中水浇地21364亩,半水地7686亩,旱地25850亩。
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96元。 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1户,910人,其中精准扶贫上寨村37户、120人,河湾村34户102人。
双联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市、县、乡共34个联村单位(其中:市直单位5个,县直单位20个,乡机关单位9个)、238名联户干部,与全乡24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找准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融合点,坚持“两项行动”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富民产业培育为核心,切实加快了全乡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双联行动开展情况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双联单位领导干部积极深入到联系村户,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和特困户的家庭人口、土地状况、主要收入来源及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谋求脱贫致富之策,极大的激发了广大联户干部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双联” 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落实帮扶资金,改善发展条件。
针对全乡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的实际,乡、村两级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和各联村部门支持,从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入手,努力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今年,全乡10个村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渠道建设、“四化村”建设、危旧房改造、乡村环境整治、扶贫开发、人饮工程等各类项目17项,总投资4700万元。
在各村项目建设中,县安监局帮扶红砖10万块,支持下寨村开展门面改造工程;农机局帮扶现金1.5万元,用于改建杨坝村村委会;运管所帮扶东沟村现金1.5万元,改建村委会;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帮扶河湾村燕麦种子1吨,动物疫苗、消毒液共290件,慰问困难户3000元。各联村单位帮扶现金物资近20万元,为群众解决急事难事24件,开展义诊3次、124人次,开展培训8场次、402人,化解矛盾纠纷 24件。
二是精心设计载体,精准对接帮扶。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八个覆盖”、“五件实事”的要求,认真做好工作调研、机构成立、方案制定等工作。
组织开展了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1+1”联户帮带行动,即:每名村干部联系1户贫困户,1名党员联系1户困难户,1名致富能人联系1户低保户,最终达到帮带贫困户脱贫,培带困难户增收,包带低保户进步。以集中居住区为单位,成立“3+7”党群互助组,即:3户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户与7户贫困、困难、低保户组成党群互助组,通过在政策上“引”、技术上“帮”、资金上“扶”、措施上“促”等有效形式,帮助引导,培养带动,使政治上先进的党员致富能人增多,使经济上先进的致富能人向党组织靠拢,实现“量”的增长。
按照省、市、县委工作要求,全乡上下认真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同联系村、联系户共同确定了脱贫时间,围绕实施“三个一”致富工程,制定了增收计划,提出了增收措施和发展目标。同时,完善建立了任务承诺制、“双联”行动联络员通讯员工作制度、工作进展报告制度、信息资料收集报送制度、工作计划制定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
目前所有联村单位全部实现了图表式管理,工作台账、工作日志、民情日记等各类表册全部健全,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工作实、有衔接。三是围绕发展增收,实现真帮实扶。
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和市、县帮扶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坚持不懈调结构、建基地、兴产业、强素质,全乡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提质增效。春耕期间,各帮扶干部纷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耕作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今年,双联各单位积极引导能人大户发展土地承包经营,全乡流转土地1.8万亩,介绍引进农业新技术2项,推广甜豌豆等种植新品种11种、3000亩。扶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改建层架式温室大棚 5座,建设恒温库1座,建成林下经济示范点2个。
支持建设养殖小区3个,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30户、家庭散养户120户,全乡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 0.27万头、10.98万只、0.2万头和6万只,舍饲养殖户数量和规模较去年大幅增加。全年培训劳动力870人,输转劳动力4500人(次),劳务收入近亿元。
通过开展双联行动,有力的促进了全乡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乡党委、政府把“双联” 行动和精准扶贫工相融合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精心确定了李桥乡“1246”扶贫工作思路(即:“1”个目标,精准扶贫、整村脱贫;“2”个突出,突出河湾34户,上寨37户贫困户;“4”个出路,能人帮贫、产业脱贫、金融支贫、民政济贫;“6”项举措,土地、渠道、路桥、养老、就医、教育),成立双联扶贫工作站,建立健全乡村社三级干部联系服务贫困村贫困户制度,领导干部带头每人联系1个村,每个。
如何开展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脱贫
一、解剖麻雀,分析致贫成因,制定规划、计划,为精准施策、集中发力夯实基础。反复对接,用“放大镜”审视、分析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增收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清全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和产业发展的“软肋”,研究制定了《双联助推安定区凤翔镇响河村精准扶贫规划(2015—2016年)》和《双联助推安定区凤翔镇响河村精准扶贫年度计划》。同时,安排双联系干部进社入户,在“显微镜”下逐户“解剖麻雀”,分析每户致贫成因,为联系户“量体裁衣”,制定务实管用、精细的、贫困户需要的、能够真正实现精准脱贫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为精准施策、集中发力夯实了基础。
二、对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精准项目、措施,为助推精准脱贫创造发力点。针对凤翔镇响河村退耕还林和耕地面积大、引洮供水全覆盖等村情,邀请林业、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指导,谋划林下经济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结构调整等发展思路,精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农村能源、公共事业、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并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委内各科室,靠实分管领导与相关科室负责人责任。同时,进一步靠实联系干部对联系贫困户的包抓责任,不断创新完善联户模式。对富余青壮年劳力联系贫困户,积极衔接参加劳动力输转培训,提升进城入镇就业工作层次和水平;鼓励动员留在当地务农的贫困劳动力,积极从事设施农业、畜牧等产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特殊困难群体,衔接全部纳入低保。
三、积极衔接落实各类项目资金,破解发展难题,合力助推基础条件改善和“短、平、快”增收产业发展。
精准扶贫申请书范文
精准扶贫申请书
xxx村委会:
我家住XX组,家庭人口XX人,其中有劳动能力XX人。2015年家庭人均纯收入XX元。特申请为贫困户。
申请人(签字):xxxx
20xx年x月x日
(一式两份,县乡存档)
以上是范本,主要还是要根据你们当地的政策和情况写。
质优价廉太阳能路灯厂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对一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专门定制生产适合你们当地情况的太阳能路灯。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节省了不少的金钱和人力。当然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申请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术方面厂家会全程负责,你只需要跑单子就行,赚钱也非常容易。
谈谈你对精准扶贫的认识?谈谈你对精准扶贫的认识?结合乡镇实际谈
准确识别因户施策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去年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启动之年,从全国层面看,通过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制定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62万人。
作为全国惟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采取“靶向疗法”精准划定扶贫对象。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云丹介绍说,“山南地区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重要抓手,要求识别扶贫对象的全过程都要有群众参与,做到民主评议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进入帮扶范围。
”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找准贫困对象,还要找准致贫原因。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郭青指出,“安康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们通过逐村逐户摸底调查,梳理出五大类主要的致贫原因,包括因基础设施落后致贫、因生存环境制约和自然灾害致贫、因上学致贫、因地方病和突发重病致贫、因残疾和智障致贫等。
” 对贫困对象和致贫原因的精准识别,有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县五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明经华告诉记者,“我们会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
比如,对于孤寡老人或因病致贫失去劳动能力的,就帮助其申请低保;对于家里有劳动力、因就业信息不通畅致贫的,就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并组织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因教育致贫的,就通过镇里成立的教育基金会,对贫困学子进行帮扶。 ”。
如何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很大,形成贫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可以实现各贫困地区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树立经济发展的标杆,我们在沿海地区选取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地区,作为了发展的“桥头堡”,并开辟出专门的区域,给予政策的倾斜与照顾,让这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区富裕之后,我们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一起走向富裕。
尤其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指引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具有特别意义。第一,这有利于扶持政策集中使用,发挥“筷子效应”的最大作用。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来看,有连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贫实施的过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关政策,把政策落实到特定的贫困人群、具化到每一个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
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注重精准,用一个个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消灭贫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不同政策的优势,抱团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准化。
第二,这有利于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扶贫不能再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提高扶贫的实际效果。
因此,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就是要在哪些资源配置在哪个位置上着力,把最好的资源匹配给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带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这有利于把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全面建成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
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共享成功的发展经验。这就需要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引向不发达地区,并因地制宜,开创出本土发展的模式。
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发达地区的群众传输发达地区的发展思维、发展方法等,授人以渔。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需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以产业为突破,以人才为先锋,做到扶贫先扶智,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拔穷根摘穷帽,促进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同时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把握三个环节。按照公开透明、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关键,要按照“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要求,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精准管理是保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档案,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个层面。在政府层面,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在市场层面,要融开发于扶贫之中,融扶志于扶贫之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社会层面,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更好地把“帮”和“促”结合起来,形成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六级联动。中央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省级负起总责,做好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下达项目、投放资金、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地级市要承担起本市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和结对帮扶责任,加强统筹谋划、重点攻坚和督促落实;县级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级要实行包村包户,建立包户数、包项目、包脱贫的帮扶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村级要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找准“贫根”,建好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当好“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四,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基础扶贫工程,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构建骨干网络、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完善末端建设。
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制定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开发等扶贫行动计划,积极培育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推进新村扶贫工程,以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危房改造。
推进能力扶贫工程,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计划,深入实施天然林。
精准扶贫 以精准抹贫 引领农村工作
一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细。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不能停留在层层传达、层层表态上,关键是要层层抓好落实。要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目标明确到年、安排到月,任务具体到县到乡到村、落实到户到人。要把工作举措落到实处,细化量化帮扶措施,切实抓好“五个一批”和“十项重点工作”落实。要把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要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和驻村帮扶机制,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二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要把困难估计得更足一些,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经济增长。要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谋划和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要努力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要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总结推广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金融服务“三农”方面探索新路。
如何发展好特色产业,实现精准扶贫
一、充分认识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扶贫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措施逐项落到实处。
二、紧紧扣住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三个环节
1、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
2、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
3、识建立规范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县乡有电子档案,同时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管理制度,使贫困对象进退有章可循。
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人制宜、因户施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
四、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提振能力的“试金石”,是扶贫开发的“生命线”。产业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是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落实精准扶贫和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关键措施。
五、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推行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产业、区位与贫困人口现状,找准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口;构建“市级统筹、区市负责、镇村落实、扶持到户”的扶贫格局,形成推动精准扶贫的整体合力;落实扶贫主体责任,签订扶贫责任状,确保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发挥政府、部门、企业的帮扶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部门帮扶、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贫困户跨入特色产业发展门槛;坚持干部帮包到户到人、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发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