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分析一种情绪体验范文

    分析一种情绪体验范文

    以"自我分析"为题写一篇800字的心理作文

    我这儿有两篇范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1

    我是一个热心、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的人。在气质类型上属胆汁质和粘液质混合类型。平时严于律己,常常给自己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凡事往好的方面想。

    善于忍耐,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为人处事会为他人着想,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能和集体融为一体。能处处尊重、信任他人。

    热爱工作,有上进心,要求自己有进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充实自己,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能调节管理情绪,心境良好。虽然也会有消极的情绪,但一般不会长久。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学会满足。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总的说来,本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会享受美好人生,知足常乐。

    申请C证的理由:

    1、个性上的一些优点,适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如热心、真诚、坦率、守信、善于体谅人和理解人,乐于助人等性格特点都是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利条件。

    2、心理学技巧与方法对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交往中学生能敞开心扉与你交往、沟通,这样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3、现阶段许多学生迫切需要得到帮助,而心理教育的专业人才紧缺,因而有一种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能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那将是我最大的满足。再说投身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可以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2

    我是一个安静内向,敏感,稳重、情感体验深刻,观察力敏锐,做事审慎的人。我心地善良,温柔热情,有责任感,富有人情味。我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态度稳重,不易分心,遇事谨慎,持久力强。情绪较稳定、平静,我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不太会生气。有较强的觉察情绪的能力,比方说面临较大的压力或抉择时,我会有一点点焦虑,但是我会及时觉察并调节。

    申请C证的理由:

    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仪已久,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助人的事业,而且就我个性而言,非常适宜干这个工作。

    1、参加工作以来,我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自已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现在,我看到自己的学生面对理想的困惑、学习的焦虑和各种情感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在心理健康辅导的知识和技巧上出现了不足,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重要性,我决定要成为一名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力的老师。

    2、班主任工作,使我更了解学生,更深深地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希望自己能阳光灿烂地面对学生,用甘甜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助人自助,是我心灵的追求!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700字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关于基本情绪的案例分析

    1、问题的提出 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以及与学习有关的事表现出厌倦甚至厌恶的心理现象。

    厌学情绪的表现有上课不专心、无故缺席、顶撞老师等。调查研究表明,厌学情绪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十分严重,因此,寻找改变这部分学生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有针对性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基本情况 小B,男, 1988年12月4日生,某普通学校预初学生。 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成绩极差。

    上学常忘记带当天的课本或带错课本。平日在家少言寡语,喜欢独坐;在校性格孤僻,与同学关系紧张。

    任课老师均反映他上课常发出怪声,与老师无理取闹,作业不做也不交。为逃避上课,他常常躲在厕所。

    因厌恶学习,曾有过几次逃学行为,有时竟以拒绝吃午饭来抗议上学。 二、分析与诊断 1、问题诊断 经《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测试,小B的智商IQ=101,属于正常;《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敌对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超出正常值,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属于正常范围,不足以证明其患有心理疾病。

    小B厌恶上学,对上学有关的事也表现出厌恶情绪,这是厌学的泛化现象。结合他在校的表现和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小B具有严重的厌学情绪。

    2、原因分析 三年级时,小B做实验第一个成功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老师认为他违反纪律而用硬物猛击了他头部,让他十分痛苦。小B还看见其他老师也有类似体罚小朋友的行为(如老师用钢笔帽捅小朋友的身体),于是,他对老师先是恐惧,而后十分厌恶,进而泛化为厌恶上老师的课,学习兴趣大减,成绩急剧下降。

    对老师的敌对情绪,使他头脑中产生了一些错误观念,如: “老师总想打人”、 “骂老师没有错”等。同时,小B还经常受到高年级学生的欺负和同班同学的排挤,使他在学校里丝毫感受不到快乐,最终发展成为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逃学。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1、目标与策略 要克服小B的厌学情绪,当务之急是帮助他克服不愿来学校、进教室的焦虑心理。学校这个场所曾经给他留下过许多痛苦的回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天长日久,他已在上学与厌恶情绪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一来到学校,他就会联想起许多不快的事情,产生厌恶情绪,因而我打算利用心理学上的交互抑制原理,帮助小B培养一种与厌恶不相容的情绪反应(如愉悦),来抑制当事人在特定刺激(如来校学习)条件下所产生的厌恶情绪反应,以此来削弱并消除小B心理上的厌学情绪。 2、辅导过程 针对小B的情况,主要分四步骤对其心理辅导: 第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我约小B到心理咨询室单独交谈,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关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

    原来他爸爸经常因“恨铁不成钢”而打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这时我就用目光关注他,抚摸着他的头,以示同情,并用低沉的语调安慰他。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于是我就约他放学后打一会儿篮球,他愉快地答应了。

    最后,我终于取得小B的信任。 第二步,具体实施咨询和辅导策略。

    使小B产生厌学情绪的关键是他头脑中对老师的种种错误观念,要想根除他的厌学情绪,就必须改变他的那些不客观的想法。在一次打完篮球休息时,我问小B: “你打篮球时开心吗?” “很开心。”

    小B答道。 “今后你每天来校上学,才会有篮球打,你能做到坚持上课吗?” 小B 想了一想:“不一定。”

    “你还是觉得老师都那么可怕吗?”我又问。 小B:“是的。

    不过你是一个例外。” “为什么呢?” “因为你从来都不骂人。”

    他这么回答,说明他原来认为 “老师都想打人”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我接着说:“其实每一位老师都对你很好的,只不过是你将自己整天封闭起来,仍用老眼光来看待老师,所以才会觉得他们不好。” 小B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又说:“不过学习的确没有多大意思,我不喜欢上课,如果能每天都打篮球就好了。”

    我接着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总是对老师怀有敌对情绪,认为老师处处和你过不去,自然不会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了,你说是吗?” “就是这样的,”小B思索了一下,说道,“如果我讨厌哪个老师的话,根本不会听他讲课,我看到他生气的样子才开心呢。”。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明“情绪不同对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10分)生活体验(略)。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降低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

    试题分析:列举生活体验是要围绕“不同情绪对人的不同影响来列举,包括对人的智力水平的影响和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然后可以具体的阐述积极地情绪可以提高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学习和学习的效率和水平,消极情绪则相反,据此回答即可。

    我与负面情绪的对话范文1000字

    1)情绪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摘 要】情绪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学校应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情绪管理 学生身体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 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可以说情绪主宰着学生的健康。

    一 学生身心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要求身体(生理或躯体)健康,还要求心理健康。若无心理健康,人的价值就会降低。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既是身体健康的反映,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健康的心理既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又会对疾病的治疗、康复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只有身体与心理同时健康,才是一个幸福的健康者。 1.学生身体健康的标准 (1)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评价 学生身体健康是通过医学检查、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人体测量、身体素质测试和健康行为调查等方法获得健康状况的数据,并且与同类人群的正常健康状况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得出身体健康状况的准确信息。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没有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人体测量是体格检查的一项内容,是测定人体各部位形态的一种检查。

    内容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四肢长度和围度、径长及肌力等。通过人体测量,可以了解人体发育状况和特点。

    身体素质是指肌肉在活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反应、准确、韵律等功能、能力。 (2)学生身体健康的指标 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标准如下:①精力充沛,对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不感到过分的疲劳与紧张;②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③善于休息,睡眠好;④应变能力与适应环境能力强;⑤有一定抵抗力,能抵抗一般性疾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⑧头发光泽,无头皮屑;⑨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⑩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仅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标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安全、圆满、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 2.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学生对客观环境,特别是对学校内部环境良好适应的心理状况。

    它是一种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 (2)学生心理健康的指标 一般而言,学生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指标:①具有健康的思想道德境界;②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③具有个人与外界一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④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⑤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⑦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 情绪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人人都有情绪,有正面情绪,也有负面情绪,两者都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是紧密相连的,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1.正面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正面情绪能够促进学生保持欢乐、愉快、高兴、喜悦的情绪体验 这些情绪的出现,能提高大脑及整个脑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心情愉快会改变一个人的青春容貌,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保持心情愉快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2)正面情绪能够促进学生增强机体活力,从而提高免疫力 良好的情绪可以减少和消除对肌体的不良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脑垂体,保持内分泌功能的适度平衡,从而使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

    2.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负面情绪是人体心理的不良紧张状态,往往会因过分刺激人的器官、肌肉及内分泌腺而损害人的健康。学生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学习和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和忧郁。

    当焦虑、忧郁产生时,人体胃肠蠕动会减弱,消化液的分泌会减少;焦虑、烦恼、发怒等消极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发生;过分的抑郁或恐惧,会导致高血压、胃溃疡等多种疾病;更为重要的是,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会增加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概率。由此可见,负面情绪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危害。

    (2)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长期持续的负面情绪还会严重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学生处于负面情绪时,在过度的情绪反应或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作用下,神经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影响。

    突然而强烈的紧张情绪的冲击会抑制。

    用心理学分析情绪知识

    用ABC情绪理论试试,主要用夸张和设疑来缓解情绪失控。具体的就难得讲了。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在淘宝网上买东西,有人拿几百块钱高高兴兴的去买却买到假货,心里面肯定不平衡,但你换个角度想要就是凭什么你拿很多钱人家就一定要给你真货。不能说他不对,也不能说你傻,大千事情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主要的就是调解对事情的认知。

    有时候想起来心理学是有点自以为是的自欺欺人。。

    想了解得更专业的话,可以上网了解下ABC情绪理论哈,多少还是有点用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