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说课!求指导,刚进面,希望有专业的老师能指导
先回答后面的几个问题吧。
首先,就我个人而言。高中老师就已经应该是有内涵,有深度的了。
评委老师会更看重的是一个老师的个人素质,你要自己从容淡定。显得很成熟,而且要向其他人证明你是有见识的。
要不经意地说一些个课外的知识,应为高中老师我已经说过了,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还有就是,我建议你,不要事先写好稿子。
因为一旦有稿子,你的整个思维会有束缚。只会按照逻辑做事。
如果你连现场发挥的能力都没有,那当然我也劝你就别去竞争了。而且,如果你背稿子,一旦紧张忘了,你就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反而你整个情绪都没了。还有就是,你要让人家觉得你有能力,很靠谱。
要不然人家凭什么让你教高中的学生。毕竟涉及到学生一生的大事。
再有。你的那个小说什么的。
我劝你从本质上来谈。可以搜一搜他们的定义。
从本质上来论述,也从本质上来区别。还有就是,要注意素质。
一定要注意素质。这是重中之重我打了这么长时间。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急求苏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第一说课一般用第一册书,第二,说课一般不会出文言文。所以重点看散文诗歌,短篇小说几率也不大。
不管是哪里的教材,说课套路差不多。
首先将三维目标说清楚,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要交代清楚。
导入:用一切你认为好的方法都可以,幻灯,音乐,诗歌,实事等,一定要恰切精炼,不要超过一分钟,要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授课:1、讲解文学知识,作者介绍等,现在越来越注重换课堂给学生,所以可以设计为让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疏通文章,把握梗概。
3、诗歌注重把握景-境-情的关系,写景散文可以按诗歌的方式品读,分析情景关系,构图美等,这两种可以找学生反复朗读。写人散文和小说注重环境与人物的关系,重点分析特殊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环境有什么作用,人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典型代表意义。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知道的事谈。
4、小组活动,畅所欲言,让学生谈自读和讲解之后有什么不同感受,有什么想法。
5、拓展延伸, 可以练习仿写,可以练习把握情景关系,人物与环境关系。
初中语文说课稿
以下是说课稿,供你参考一下:《往事依依》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2、过程和方法: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中注意圈点勾画.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 (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一) 重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 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 1、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在独立、合作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理解本文选材的精当,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第二课时:讨论、品味语言.小组讨论交流,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精神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 四、学习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二、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及要求: 1、自学生字词: 徜徉 浩淼 绚丽 雨晦 镌刻 雕镂 婵娟 感慨万端 谆谆教导 搜索枯肠 2、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3、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三、导入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就到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四、预习展示 1、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课前搜集) 五、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回忆的四件事. (1) 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 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
幼儿语文教案模板范文-我想要小学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最好是有具
学习目标 1。
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
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
投影片。 A 案 第一课时 尝试读,整体感知 1。
板题激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 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
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2。
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
3。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4。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读,体会感悟 1。
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a。
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
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
“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b。
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d。
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第二课时 探究读,品味赏析 1。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
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
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读,入情入境 1。
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2。
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识字写字 1。
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
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3。
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拓展活动 1。
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编演课本剧。
B 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
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
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
了解原因。 b。
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
了解受害者。 d。
了解漳河的情况。 3。
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
引导学生探究。 a。
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
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 带着问题默读。
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
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