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区域协调发展范文

    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800字左右

    一是既要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又要从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中作长期奋斗的准备。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客观性和必然性。平衡、协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平衡、不协调是绝对存在。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如此。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既要看到不协调带来的问题和矛盾,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增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认识到解决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才能扎扎实实、一步步推进工作,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变化,研究制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很有成效的。

    但要看到,经过1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应当根据已经出现的新变化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需要,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指导工作。

    比如从国家层面讲,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制定符合各地区特点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体现主体功能定位明晰和统筹发展要求,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各地区间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更重要的是切实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选择好支柱产业;同时要注意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切忌急功近利,一步一个台阶地扎实推进经济发展。

    三是各地区要依据自己的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 各地区经济基础差距较大,经济技术和条件不同,自然环境千差万别,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尽相同。

    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依据自己的发展思路,制定较长期的发展规划,明确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虽然各地区制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充分体现本地区经济基础、经济条件、资源优势和实际需要,目标任务会有所差异。

    但是从总体上讲,各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任务时,都要把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放在重要地位,注重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还要注重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相互兼顾,实现同步发展,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区域协调发展

    原因: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

    意义:1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2可以使各地更好的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

    3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战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如何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通过经济适度发展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享受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统一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基础教育条件等,从而使不同区域人民生活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每个区域都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在区域间关系上担盯曹故丨嘎查霜肠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

    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分布上不能自成一体、面面俱到,需要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提升全国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

    为此,我们要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鼓励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努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介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近10多年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更大的成效,已初步形成城市群区域发展基本格局。

    “协调”发展有哪几个方面

    一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1978年后我国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 略,其核心就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的关于“两个大局”的 思想。

    一个大局,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 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比如达 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 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 发展并由此带动中国进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行列。

    然而,90年代以 来,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趋势也愈益凸现。面对日渐扩大的地区差距问题,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发展,自然包括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区 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多民族的大国,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是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增 长速度、人均收人水平、居民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公共卫生和医疗条 件、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差距上。

    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 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社会稳定的重 中之重。

    协调城乡发展,就要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 发展不协调的根源,是城乡的二元结构:城乡不一致或相互隔绝的户籍制 度、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金融体制、土地征用和补偿办法、公共投资政 策等,具体表现为国家对农村要得多,给得少,管得死。

    深化城乡体制改 革,消除二元体制应主要从对农业、农村、农民多予、少取、放活人手。 近些年来,中央不断出台支农、惠农的政策,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今后还要求在这方面做更 多更加深人的工作,确保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 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