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政府公信力申论范文

    申论回答意义类的题目的思路是什么

    您好!中政申论专家为你提供服务!

    对于意义类题目的答题,我们大致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保障民生等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意义,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并对此进行总结和归纳就可以。

    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政府具有以下功能:

    1简化社会复杂性,维持稳定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公信作为一种主观自愿机制,与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制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2为公共权力提供连续的合法性基础。政府必须以其主动的行为(政绩)和对过去经验的宣传(意识形态)来不断赢得公民的信任,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稳定的支持。

    3为构建新型治理结构提供联结点。政府承担着配置社会资源的权威功能,市场则是分配社会资源的最有效的机制,各种民间志愿组织又充分展示出机动灵活的信息传送功能,而贯穿政府、市场、民间组织的主线则是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社会诚信系统。只有在权利与责任对应的基础上,以政府公信为主导,连接社会各领域的新型治理结构才可能建立起来。

    4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长期以来是增长效率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而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造成政府的公信受到打击。因此,政府公信的维持要求政府职能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

    具体申论文章学习可以参考以下网址:

    中政申论网:http://www.zzshenlun.com/

    一品公务员网:http://bbs.gwy1.com/forum.php

    求论文素材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

    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

    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政府公信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的诚信程度。

    信用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品格,也是公务人员的政治品格和行政品格。对于政府来说,其信用程度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能不能遵守规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状况。第二,政府的服务程度。

    政府的宗旨是执政为民,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政府能够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努力提高政府及其各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就高,政府的公信力就强。

    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能不能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是政府公信力程度的突出体现。第三,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

    政府的行为不能违法,政府不能滥用权力,这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政府应当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做到依法行政,依据宪法和法律为人民服务,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四、政府民主化程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政府能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决策能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仅反映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也反映政府公信力程度的高低。

    政府民主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决策程序的规范、决策制度的健全、化状况、调动基层积极性的情况,等等。 (三)、政府公信力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高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其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政府职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深化改革涉及面较广,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对各级政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三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有的地方政府缺乏权威性。

    由于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上述情况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而且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公信力方面的论文好写吗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9.论文结构要清晰,重点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内容,不要把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10.严格按照硕士论文书写规范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的整体风格,编排要整洁清爽。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论文格式封面 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1]。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

    结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2]。

    申论热点之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

    背景链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机构改革,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中国改革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来的。

    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为人民干事是天职、不干是失职。要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给积极干事者撑腰鼓劲,对庸政懒政者严肃问责。

    决不能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广大干部要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干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意义]提高政府效能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从政治层面来考察,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

    党政机关是我们党执政和政府行政的主要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各级机关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因此,政府效能不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推进民主。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必须为公民服务、为纳税人服务、为顾客服务。政府维护人民群众的各种权益,体现公民至上的精神;政府公开承诺服务的质量,提供质量最好、费用最少的服务,把人民群众当成是上帝和“消费者”,体现顾客至上的精神;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努力做到方便人民群众,简化手续,体现程序便民的精神。

    这些精神集中起来就是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的服务质量,其实质是建立以公民权力为基础的法治政府与服务政府,这必将不断推进民主进程的加快。三是有利于反腐倡廉。

    通过提高政府效能的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也能够在完善法制和管理机制上堵塞漏洞。加强对政府部门的规范化管理,着眼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规范构建与完善,使制约和激励之间形成一种协调关系,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前提下的廉洁与转换方式,从而有效地遏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从经济层面来考察,提高政府效能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公共产品竞争,地方政府领导的政绩主要体现为通过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与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吸引投资来发展地方经济。

    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更好地提供地方层次的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横向竞争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二是有利于缓解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

    长期以来政府作为经济发展主体力量,财政资源大量用于经济建设领域,造成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严重不足,出现地区失衡、产业失衡、贫富失衡等问题。提高政府效能,转变政府职能是解决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以此引导政府把工作重点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

    三是有利于降低政府的运作成本。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政府效能从经济角度分析,意味着把有限的公共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到重点服务领域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被滥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存在的问题]第一,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的行政行为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称,产生了越位、错位、缺位“三位现象” 。

    一是政府管理职能界面仍然过宽,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务。二是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去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问题,造成职能错位,效能低下。

    三是职责不到位,应当由政府履行的职责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如在监控商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保障基础教育、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没有尽到政府应尽的职责,造成政府不到位或“缺位”。

    第二,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能交叉现象严重。机构的设置和精简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科学性、法制性。

    目前机构交叉重叠、层级繁多、人员庞杂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导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和不作为、乱作为,影响整个机关行政效能的提高。

    第三,行政成本过高。目前我国的政府运行成本处于历史高位。

    有限的财政收入和庞大的机构人员,不仅使许多地方的财政成为“吃饭财政”,而且由于国家财政状况只能使机关办公业务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维持在较低水平(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不能足额发放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的情况),因而导致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味贪大求快、急功近利,甚至“寅吃卯粮”、“竭泽而渔”,以破坏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来一时半刻的所谓政绩和荣耀。

    第四,政府信用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和监督,目前在不少地方和部门行政决策和执行都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朝令夕改”、“人亡政息”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如2002年8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在北京、深圳、杭州市等4地同时试行机动车个性化牌照,但10天后即宣布“因为技术原因”而“暂停”发放新的车牌。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

    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

    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求一篇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申论

    政令不通、作风不正、工作不力、形象不佳、纪律不严等都会被记入诚信服务档案,并作永久性的记录,个别失信行为情节严重的,将给予处罚。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金山区3000名公务员在本市率先进行了诚信考核。(上海《青年报》8月12日报道) 诚如新闻所言,将诚信纳入公务员考评体系的意义非常重大,对公务员原来单纯的一年一次的述职考核也是一种突破,这种做法对于促使公务员杜绝失信行为、恪尽职守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但是如果仅仅把公务员的诚信考核仅仅与晋升、奖金等方面挂钩,在笔者看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公务员诚信的社会意义。事实上,公务员诚信不是公务员个体的私事,它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诚信政府的塑造和政府的公信力。

    简单地说,只要一个公民成为了公务员,诚信对他来说,就不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公务员诚信,是公众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及其能力的信任,是公务员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公务员的诚信道德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公务员行政道德的核心、治国安邦的根本。这是由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质和政府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公务员是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无可厚非地对政府信用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其言谈举止,代表政府信用的形象,更因为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务员的诚信行为对全社会成员起着表率作用,是最高层次的典型示范。

    公务员以诚信待民,就能凝聚民心,增强民众的认同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就能使公众从公务员真诚的为人民谋利益的行为中受到感召,并自觉效法,从而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否则,就能造成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

    我们一直在倡导建立诚信社会,而社会诚信首先就是政府诚信,诚信政府是社会诚信的定心盘。并且政府诚信是各种社会规范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

    政府诚信与否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自身的经济信用和伦理信用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政治信用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形象和该国公民和企业所受到的信用评价。一个政府没有诚信的国家,人们对于其公民诚信和企业诚信也会抱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现实中,政府不仅是诚信的实践者,还是一个榜样者,榜样者的诚信问题也就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政府自身问题,而关系到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养成和诚信道德的路标指向问题。公务员作为政府人员构成的主体,如果没有了诚信,损害的绝不是公务员个体的利益,将是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务员诚信问题直接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也更为公众所重视。因为公务员诚信是政府诚信的条件。

    但在现实中,有不少公务员诚信缺失,有的还相当严重。比如不守承诺,违法行政,失信于民,急功近利,捞取“政绩”,在数字上动脑筋、做游戏,在材料上做文章,欺上瞒下,编造虚假政绩等。

    因此,我们在对上海公务员诚信考核喊好的同时,更要从社会诚信、政府诚信的高度来认识公务员诚信问题,不能把公务员诚信仅仅局限于公务员本身文件在这个链接里:http://bbs.scu.edu.cn/bbsanc.php?path=%2Fgroups%2Fstu.faq%2FCivil_Servant%2F6%2FM.1224821521.U0&ap=95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