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我国十个外交案例范文

    列举十个有关我国外交的案例,谈谈我国近期的外交政策对实现“中国

    “中国梦”的提出,要求中国外交必须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及其对国家间外交关系的影响,“中国梦”不仅是亿万中华儿女的“民族梦”,更是世界各民族的“世界梦”,中国外交要做好“民族梦”与“世界梦”的沟通和转化,更好地向世界各民族民众解释“中国梦”的内涵,使“中国梦”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理解、认可和接受,承担起“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和纽带角色。

    “中国梦”要求中国外交增强为了人民和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梦”要求中国外交为人民幸福开辟新路,不断增强外交为了人民和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梦”要求中国外交树立“外交为民”理念,想人民之所思,急人民之所难,谋人民之所求,依靠国家日益强大的外交资源,为人民幸福开辟出一条新的外交发展道路。

    中国外交成功事例及原因

    1、实现和巩固了国家的独立和外交上的自主,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平等与尊严。

    原因:新中国已成立就确立“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外交目标,以及“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原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美关系的改善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4、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5、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

    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中国外交强硬的例子有哪些

    2016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英美记者的问题,都和南海有关。路透社记者问,什么时候允许外国人(包括外国记者)访问中国的南海岛礁?CNN记者问,菲律宾在海牙常设仲裁法院针对中国提出的一个诉讼案,5月份宣判而且可能胜诉,中国怎么办?王毅部长道:‘’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

    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古代近代名人外交的例子

    1.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

    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

    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

    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

    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古代中国为世界外交提供了哪些范例

    秦汉时期:国与国之间互送质子;消弭大会。

    政治和亲政策(特别是汉朝) 隋唐时期:周边各国派遣遣唐使,留学生。和亲和番政策(文成、金城公主)鉴真、玄奘出国 册立西域各国 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 具体事例 洪武二年(1369年)派吴用、颜宗鲁、杨载等使占城、爪哇、日本等国,以后每年都有几起使臣出使邻国,同时外国使团也不断来中国朝贡,出现了“洪武初,海外诸蕃与中国往来,使臣不绝”的兴旺景象。

    在中外关系上,从表面上看,明王朝与周边各国是一种宗藩关系。即周边国家要向明王朝“称藩纳贡”,受中国册封,并由中国进行封赏。

    但在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富裕和封建大国的泱泱风度,并不具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实质内容。 朱元璋在与周边国家外交往来中亲自制定并贯彻了“厚往薄来”的原则。

    所谓厚往,就是受贡国要给予朝贡国丰厚的赏赐。他说:“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万里。

    彼既慕义来归,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朝廷怀柔之意。”因此,他对前来朝贡的外国,不仅回赐国王,还赏赐使者和从人,甚至主动遣使携厚礼,往外国进行赐赠。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而薄来可也”的怀柔方针。 但是,“厚往薄来”,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

    它意味着朝贡国获利丰厚而受贡国要承受损失。朱元璋虽然也很明白这些来贡各国“虽云修贡,实则慕利”,但是为了维护大明王朝的威仪,获得“万邦来朝”的虚誉,仍然坚持厚赐重赍的方针。

    后来虽然因为得不偿失,亏损太大,曾作珲一定的限制,如规定高丽、安南等国不可朝贡太勤,“令遵三年一贡”之礼,“奉贡之物,不必过厚”等,但厚往薄来的原则未有根本的变动。 (三)颁布“祖训”,要求子孙后代坚持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对于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方针,朱元璋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特地撰写“祖训”,正式颁布,要求后世子孙严格遵守,坚决贯彻。他在洪武二年(1369年)所颁的《皇明祖训-箴戒章》中,就其外交原则作了如下阐述:“四方诸夷,皆阴山隔海,僻在一隅。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起民不足以使令。若其字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

    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民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帮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同时还将朝鲜、日本、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爪哇、溢亨、百花、三佛齐、渤泥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并在洪武四年,(1371年)再次重申上述原则。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这一外交政策的坚持与执着,这对保持明初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边疆性、促进中国与亚非名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明成祖朱棣继往开来,实行开放,进一步发展睦邻友好的外交关系 “靖难之役”,兵戎相见,经过三年激烈的争斗,明成祖朱棣终于登上皇帝的宝座。

    为了巩固统治,平息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满,他一方面采用铁的手腕镇压始终奉建文为统的反对派;另一方面,处处“格守祖训”,事实按照祖宗章法办事,以赢得统治阶级内部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拥护。同时采取种种“宽仁”政策,以求尽快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稳定民心。

    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决定了明成祖在内政外交上必然继承太祖遗训,对内继续推行“休养安息”的基本国策。对外积极施行“定德化、怀远人”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明成祖朱棣秉承祖训,继承朱元璋所制定的一系列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首先表现在指导思想上,他同样反对武力扩张,主张休养生息。

    他送故迎新指出汉武帝穷兵黩武、大肆扩张所造成的严重患害,明确表示:“朕今休息天下,惟望时和岁丰,百姓安宁。至于外夷,但思有以备之,必不肯自我扰之,以罢弊生民。”

    可见在内政外交指导思想上,父子两代是一脉相承的。 在具体实践中,明成祖即位之初(1402年)就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遣使以即位诏谕朝鲜”,同年9月又“遣使以即位诏谕安南、暹逻、爪哇、琉球、日本、西洋、苏门答剌、占城诸国”。据史料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至少有十批使者分赴各国;永乐二年至三年间(1404-1405)又有六批使者被派到安南、占城、婆罗、爪哇、朝鲜等十多国,而且赏赐的规格也远较明太祖时期为高。

    如此频繁的出使,目的只有一个:赍敕往谕,宣传明成祖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通过往赐诸王,以示怀柔。同时招徕进贡,发展与诸蕃的友好关系。

    与明太祖时期有所不同的是,变洪武后期被动等待诸国来明朝贡为主动遣使上门怀柔,因此和平外交的效果更为显著,凡使臣所至之国,基本上都与明朝建立了友好的朝贡关系。 总之,由于明成祖积极开展睦邻友好的外交活动,使数十个国家与明朝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据统计,从永乐元年二月至永乐二十一年,先后派出的使节有姓名可考者即有杨渤、郑和、王景弘、陈诚等50余名。而在明初的港武、永乐、洪熙、宣德、正德五朝中,总计出使184次,永乐一朝即有61次,占总数38.77%;各国来朝次数总计694次,永乐一朝为318次,占总数45.82%;可见永乐一朝外交活动的规模之大。

    2o15年中国十大外交事件

    有了红场的前例,美国自然也不会待见中国胜利日阅兵,日本更指责中国阅兵是炫耀武力。

    但中国阅兵仍盛大召开,“阅兵蓝”如期兑现。国共老兵,天安门前更收获了举国的特殊礼敬。

    这其实也是在凝聚爱国共识,每一个抗战者,都是爱国者,他们的功劳,都不容抹杀。这同时更是对日本政客的一次有力回击,展现了中国人不容历史重演的决心和实力。

    铁流滚滚,军威雄壮,更为随后历史性军改奠定了基础。 成就三:欧洲竞相向中国示好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曾响彻“打倒列强”的口号。

    列强中,除美国和日本,其他都是欧洲大国。但今年秋天,这些欧洲列强对中国显得格外客气。

    一把手对英国进行了超级国事访问,激动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当即宣布,要当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随后,荷兰国王、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纷纷到访中国,一时间,中国和欧洲的交往,真可谓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以至于有酸溜溜的西方媒体批评这些欧洲领导人是在集体“谄媚中国”。 想想历史,看看现实,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欧洲各国对中国的喜爱,自然看中的是中国渐鼓的钱袋。当年将中国带入屈辱历史的英国,现在就还指望中国来投资修铁路;欧洲各国还很焦虑,因为他们彼此间还有竞争,毕竟订单就那么多,中国和英国交好,德国法国就有些发慌。

    但对中国来说,时时让这些国家感受到一点压力和紧张感,其实最有利于中国外交。这种西方对中国的“格外”友好态度,也算是一百多年来未见之变局。

    成就四:人民币加入SDR 相比亚投行的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人民币加入SDR多少有些水到渠成、波澜不惊。但背后的意义更不容小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成为金融大国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步。

    按照IMF的决议,现在作为SDR的国际储备货币只有五种: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其中人民币的比重一举超过了日元和英镑。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币加入SDR,类同于中国经济加入WTO。

    简而言之,中国经济更深层次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币信用得到充分认可;当然,这也是一种压力,倒逼中国进行深层次的经济和金融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也大有裨益。 未来,中国人在全世界用人民币畅通无阻,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为什么能这么顺利?既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世界需要中国有关,也同中国主动的外交布局有关。美国、日本一反常态没有杯葛,欧盟更主动大幅让出自己的份额。

    有为方有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十大外交腹黑事件-搜狗问问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是觉得中国外交强硬?是。

    原因是如果把眼光放在东亚地区,中国无疑是外交上最硬气的,特别是如果把日本外交当做参照物,那么中国的强硬态度则更加明显。研究东亚政治的西方学者曾经的迷思是,中国和日本都深受儒教文化影响,文化上就算不算是同源也极其相近,理应以和为贵,为何和中国外交官谈判会发现对方特别的顽固和不肯妥协?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点击看大图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举俩例子。

    研究中国谈判技巧的外国学者曾指出,中国外交官谈判有俩重要特点。一是中国人搞得是关系外交:不像西方传统的商务谈判那样谈判双方可能互不认识,一坐下来就直奔主题,是非曲直条条款款都恨不得立刻掰饬的清清楚楚,中国人讲得是饭桌酒桌上的人情,上来肯定先是一团和气的,谈之前咱们举办一个宴会,喝喝酒,加深加深感情,成为朋友了咱们再来谈正事,就连外交场合都不例外。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松基辛格1971年访华,曾经感叹道,中国人款待他的烤鸭实在太好吃,能让他几乎立刻答应所有他们的要求(真事,查文献看到的)。另外呢,中国也会挑人来和自己谈事情,优先挑的就是之前给他们留下印象的“老朋友”——那些能对中国怀有同理心,能够了解中国,愿意取得双赢结果的人。

    所以咱们老能在广播里听到“xxx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一称呼真的不是白来的,能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需要经过不少考验呢,科科。中国的关系,已然发展成了一个英文词汇“Guanxi”,在研究中国谈判技巧的著作里被直接使用,可以见得这个词对于西方人来说多么流行。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中国人外交一向凭一己好恶。有老朋友,那就有不受欢迎的人。

    所以将就关系并不代表中国在外交上就怂。中国人向来懂得软硬兼施:一般迷魂汤刚灌完,硬的就来了。

    中国在东亚国家里是对于原则问题最为执着的。不管谈什么问题,中国都要先列几个原则,要是谈判对方对于原则大方向上不同意?那咱们就没什么必要继续谈下去了,拜拜您呐。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首先中国儒家社会,讲究上下级关系,中国人要面子,并不愿意做下级。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晚清李鸿章在谈判桌上与八国代表谈《辛丑条约》,气势上也不输对方。

    历史上西方国家不给中国面子将近一世纪,这份对西方的警惕是烙在记忆里的,所以如果在谈判对手面前轻易屈服,就是丢份儿,哪怕架子摆大一点,大不了就不谈了也不能丢份儿。可是这对于西方人来说简直抓狂,一是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历史记忆实在太不敏感,不知道为啥中国人一上来就摆出快要炸毛的架势,第二是他们谈判向来从小处着手,所以完全不明白怎么有还没谈详细条款就要对方必须在大方向完全同意自己的外交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几十年的拉锯战:肯尼迪时期中国就提出三条准则,要想和中美关系正常化,首先就是美国和台湾得断交,其次是美国从台撤军,最后是废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高层当时觉得中国是吃撑了才会提这么多无理要求,吃了瘪,就十年没再理中国。

    到了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正常化变得迫切,但是面对中国这么多“原则问题”,美国要是全盘答应岂不是药丸?于是在基辛格的建议下美国人也学会了打太极:表面上同意中国的这些原则,实际进入了谈判中再有周旋的余地。原因在于美国人突然发现,中国人表面上似乎十分执着于原则,但实际在谈判过程中其实并不是完全按照原则来执行,有时候甚至会做出和原则背道而驰的决定。

    所以虚虚实实,只要能和中国人坐下来谈,一切都好说。发现了嘛,为了谈判,西方最后还是要根据中国的逻辑走,就算只是为了减少麻烦而不是打心底里赞同或者屈服于这些原则。

    这就是为什么外界认为中国外交强硬的原因。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西方人眼里日本就是中国最好的参照物。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了解日本政治就会发现,日本外交的软弱和蠢笨以及内政的无能实在还是令人震惊。日本在外交上怂蛋到什么程度呢?日本外交方面的专家指出,面对比他们强大的国家,比如美国爸爸,日本人会尽一切努力去避免正面的对抗,办法就是首先私下做详尽的调查了解对方的诉求,知道自己能够追求到的最核心利益,然后。

    然后就按着这个最核心也是最小的利益来提出诉求了,期望用诚恳来感动对方……谈判桌上讲真心?这跟用爱发电有什么区别?如果对方不同意,那日本就……就…就屈服了!没有plan B!这是因为日本一盘散沙的内政给外交带来难度:官僚系统里各个部门追求的利益不一,很难达到一个统一意见,好不容易能够达成一个最核心利益的plan A,早就没时间去做plan B了。所以日本的外交官除了一味的向前推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太多迂回的机会。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安倍的面子至于面子,日本人也是要面子的,但是他们所在意的面子并不是在谈判里的强弱,相反,他们一般特别喜欢在强国面前摆出弱者姿态,以保障基本利益。他们所在意的面子是外界的批判和国内的不理解,所以一般为了隔绝自己对于外界。

    中国外交有哪些运用计谋的成功案例

    1.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3年5月26日至6月5日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3次会晤。

    胡锦涛主席此行对增进中国同与有关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快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和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外交工作开创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朝核问题主要是美朝之间的问题,但地域上临近中国东北,而且时段上正与中国要重振东北重合。

    如果朝核问题发生比较大的波折,导致局势不稳定,可能会对外交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也会影响到正在进行的国内建设。所以,朝核问题激化后,中国领导人认真分析形势,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维护我国发展战略环境的大局出发,主动牵头,积极斡旋,努力推动和平解决。

    首先,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支持朝鲜无核;强调和平解决;保持半岛稳定。这个态度符合美国、韩国、日本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各方意愿。

    其次,中国还突破性地使用了穿梭外交。中国外交人员穿梭在平壤、美国、东京、汉城进行斡旋。

    朝核会谈启动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维护了我国的根本利益。 3.中印关系:在中印关系上,有两个重要的印方“去访”和一个重要的中方“来访”。

    一是2003年4月印度高层、原对华强硬派代表人物——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华,二是印度总理瓦杰帕伊2003年6月对中国历史性的访问,三是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印度的友好访问。中印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过一段因历史缘由及地缘政治所造成的互存芥蒂的局面后,再次迎来了共建新型的睦邻友好关系的阶段。

    瓦杰帕伊总理对中国的访问是印度总理十年来的首次。这是一次很有成果的历史性访问。

    两国总理发表共同声明:其一,重申互不视对方为威胁的立场,并表示要致力于发展双边友好关系。其二,妥善处理长期困扰双边关系的几个重大问题,印度首次确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方面在印度关切的问题上也作了一些政策调整。其三,中印两国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其四,双方任命了特别代表,就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进行磋商。 4.中欧关系:200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欧盟轮值主席国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和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进行了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中欧双方签署了“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中欧关于成立工业政策对话机制框架协议”和“中欧旅游目的地国地位谅解备忘录”三个协议。中国政府发表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对外政策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积极评价了中欧关系的现状,简述了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确立了今后5年与欧盟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合作的领域及相关措施。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表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走向成熟、走向务实。 5.温家宝出席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6.外交上开拓进取有了更明确的理论表述。十六大以来逐渐形成、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和和平崛起论,为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使外交领域的开拓进取有了理论指导。

    “和平崛起”是温家宝总理2003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近代历史反复表明,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兴大国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实行对外扩张以争夺霸权的道路,最终以失败告终。“和平崛起” 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即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想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它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政方针的总结提炼,又是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精辟概括,“崛起”是目标,“和平”是条件。“崛起”是中华民族的追求,和平是中国人民的渴望。

    围绕和平崛起的新道路,我们的战略方针有三条:一是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弘扬中华文明,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

    谁能给我举几个①中外历史上军事外交失败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签过的不公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

    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

    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

    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法《黄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签订。主要是: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后6月13日签订。

    主要是: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签订。主要是: 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签订。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增加: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主要是: 1、扩大掠夺华工; 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中英《烟台条约》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 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5、减少进口税;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1884年5月11日签订。

    主要是: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中法新约》又称《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签订。

    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时订立的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签订。

    主要是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这些都是有名的惨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