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用户使用报告的范文
信息系统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网上搜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的报告有帮助 概述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是一门容医学、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HIS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实现HIS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更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从而树立现代医院的新形象,这也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方向。 为了满足我国医院发展的需要,为了使祖国医学早日与世界科技接轨,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借鉴国内外HIS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各家医院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实际需求,开发了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2001年《汇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被大连市信息产业局认定为软件产品,该产品是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唯一能在中国境内与IBM医院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平分天下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院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概述 该系统的实施将在整个医院建设企业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企业级的应用系统,实现整个医院的人、财、物等各种信息的顺畅流通和高度共享,为全院的管理水平现代化和领导决策的准确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该系统具有成熟、稳定、可靠、适用期长、扩充性好等特点,可以根据各医院各自的特点度身制作。
该系统已成功地运行在普兰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庄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大连市中山医院、盖州市中心医院、蓬莱市人民医院、丹东市中医院、抚顺市中医院、铁岭中医院、铁岭县医院、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医院、大连大学附属医院、瓦房店第一人民医院等一系列三甲、三乙、二甲等医院,为各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也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 应用软件功能 (一)、医院各职能部门微机配备表 整个系统由一台服务器和若干台工作站构成一个网络,各个子系统在网络上协调运行,部门间业务查询灵活,又提供严格的权限控制。
每个子系统提供一个公用查询功能,每个子系统在此功能下只能使用它有权调用的功能。网络间共享的数据是实时的,避免造成部门间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二)、医院管理子系统功能视图 医院管理子系统(HIS)通常包含门诊、住院两部分,而管理的主线则为药品和收款金额。 1、视图说明: 以上为医院的各职能部门的功能视图。
方框内的部门为配备计算机的部门;平行线内的部门为医院内相关部门。各部门间传递的是数据信息。
由于人事科、总务科等相对功能独立,所以未包括在内。 2、功能详细设计见附录 硬件平台系统设计 硬件是系统实施的基础,在设计方案中,我们考虑到系统实施的各种要求及特点,同时兼顾医院的实际情况,硬件选型时必须符合系统需求,兼顾系统性能,以性价比最高为原则,使系统达到最优、也最经济的方案。
1.服务器(SERVER) 主服务器是系统的心脏,系统中所有工作站都必须与其进行信息交换,所以必须保证其速度快、稳定、质量可靠。 2.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的选用是以保证网络的高速度运行、高可靠性为标准。
同时考虑到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达到系统的要求并为医院自身节省有限的资金。 3.打印机(PRINTER) 我们选用打印机主要以打印速度快、耐用、运行成本低为主。
世界著名的打印机生产商产品完全符合其要求。 4.配电电源(UPS) 电源中断时,如果网络正在运行,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设备损坏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因此,必须保证机器的不间断运行,但仅能提供一段很短的时间,并发出警报。 网络设计 医院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因此,在设计方案中,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考虑到管理面广、部门多、信息交换要求及时等特点,同时兼顾医院的实际情况,网络采用国际标准的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其具有扩充灵活、维护方便、运行稳定、互连性好、性能价格比合理等特点,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的最优、也最经济的方案。 1. 综合布线 缆线是计算机网络的生命线,是传送信息的动脉,线路如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损坏,将会使网络全部瘫痪,而停止工作。
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采用楼宇自动化的综合布线方案,严格按照综合布线的技术要求,以此提高线路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可用于语言传输,便于用户自由选择,根据现场情况,线缆可连接于RJ-45插座于墙面上,也可用RJ-45插头直接连工作站,这样便于维护和扩充 2. 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主要是交换机(Switch HUB) 和集线器(HUB) ,它们是连接主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中间设备。
交换机(Switch)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它提供服务器、工作站之间的交换式的快速连接,网络中还有一个硬件设备,就是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用于连接每一个工作站与线缆。因为网卡是每一个工作站与网络连接的主要设备,为了使工作站稳定的工作,兼容性好、可靠性高的网卡是一定要保证的。
3.网络管理 我们使用以上的网络方案是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便于管理与维护。在规划中我们使各工作站不互相依赖, 但又互相联系。
信息系统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网上搜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的报告有帮助 概述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是一门容医学、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HIS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实现HIS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更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从而树立现代医院的新形象,这也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方向。 为了满足我国医院发展的需要,为了使祖国医学早日与世界科技接轨,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借鉴国内外HIS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各家医院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实际需求,开发了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2001年《汇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被大连市信息产业局认定为软件产品,该产品是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唯一能在中国境内与IBM医院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平分天下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院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概述 该系统的实施将在整个医院建设企业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企业级的应用系统,实现整个医院的人、财、物等各种信息的顺畅流通和高度共享,为全院的管理水平现代化和领导决策的准确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该系统具有成熟、稳定、可靠、适用期长、扩充性好等特点,可以根据各医院各自的特点度身制作。
该系统已成功地运行在普兰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庄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大连市中山医院、盖州市中心医院、蓬莱市人民医院、丹东市中医院、抚顺市中医院、铁岭中医院、铁岭县医院、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医院、大连大学附属医院、瓦房店第一人民医院等一系列三甲、三乙、二甲等医院,为各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也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 应用软件功能 (一)、医院各职能部门微机配备表 整个系统由一台服务器和若干台工作站构成一个网络,各个子系统在网络上协调运行,部门间业务查询灵活,又提供严格的权限控制。
每个子系统提供一个公用查询功能,每个子系统在此功能下只能使用它有权调用的功能。网络间共享的数据是实时的,避免造成部门间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二)、医院管理子系统功能视图 医院管理子系统(HIS)通常包含门诊、住院两部分,而管理的主线则为药品和收款金额。 1、视图说明: 以上为医院的各职能部门的功能视图。
方框内的部门为配备计算机的部门;平行线内的部门为医院内相关部门。各部门间传递的是数据信息。
由于人事科、总务科等相对功能独立,所以未包括在内。 2、功能详细设计见附录 硬件平台系统设计 硬件是系统实施的基础,在设计方案中,我们考虑到系统实施的各种要求及特点,同时兼顾医院的实际情况,硬件选型时必须符合系统需求,兼顾系统性能,以性价比最高为原则,使系统达到最优、也最经济的方案。
1.服务器(SERVER) 主服务器是系统的心脏,系统中所有工作站都必须与其进行信息交换,所以必须保证其速度快、稳定、质量可靠。 2.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的选用是以保证网络的高速度运行、高可靠性为标准。
同时考虑到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达到系统的要求并为医院自身节省有限的资金。 3.打印机(PRINTER) 我们选用打印机主要以打印速度快、耐用、运行成本低为主。
世界著名的打印机生产商产品完全符合其要求。 4.配电电源(UPS) 电源中断时,如果网络正在运行,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设备损坏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因此,必须保证机器的不间断运行,但仅能提供一段很短的时间,并发出警报。 网络设计 医院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因此,在设计方案中,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考虑到管理面广、部门多、信息交换要求及时等特点,同时兼顾医院的实际情况,网络采用国际标准的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其具有扩充灵活、维护方便、运行稳定、互连性好、性能价格比合理等特点,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的最优、也最经济的方案。 1. 综合布线 缆线是计算机网络的生命线,是传送信息的动脉,线路如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损坏,将会使网络全部瘫痪,而停止工作。
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采用楼宇自动化的综合布线方案,严格按照综合布线的技术要求,以此提高线路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可用于语言传输,便于用户自由选择,根据现场情况,线缆可连接于RJ-45插座于墙面上,也可用RJ-45插头直接连工作站,这样便于维护和扩充 2. 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主要是交换机(Switch HUB) 和集线器(HUB) ,它们是连接主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中间设备。
交换机(Switch)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它提供服务器、工作站之间的交换式的快速连接,网络中还有一个硬件设备,就是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用于连接每一个工作站与线缆。因为网卡是每一个工作站与网络连接的主要设备,为了使工作站稳定的工作,兼容性好、可靠性高的网卡是一定要保证的。
3.网络管理 我们使用以上的网络方案是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便于管理与维护。在规划中我们使各工作站不互相依赖, 但又互相联系。
即一个工作站的运行状态。
求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报告范文,谢谢
3.1 引言
3.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3.1.2 背景
说明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3.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3.1.4 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3.2 任务概述
3.2.1 目标
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他有关软件之间的关系。如果本软件产品是一项独立的软件,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则说明这一点。如果所定义的乒品是卢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使用一张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
3.2.2 用户的特点
列出本软件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充分说明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专长,以及本软件的预期使用频度。这些是软件设计工作的重要约束。
3.2.3 假定和约束
列出进行本软件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例如经费限制、开发期限等。
3.3 需求规定
系统分析报告该怎么写啊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包括内容及大体格式:
1.1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测试分析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阅读范围。
1.2背景
说明:
a.被测试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指出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 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问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测试概要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每一项测试的标识符及其测试内容,并指明实际进行的测试工作内容与测试计划中预先设计的内容之间的差别,说明作出这种改变的原因。
3测试结果及发现
3.1测试1(标识符)
把本项测试中实际得到的动态输出(包括内部生成数据输出)结果同对于动态输出的要求进行比较,陈述其中的各项发现。
3.2测试2(标识符)
用类似本报告3.1条的方式给出第 2项及其后各项测试内容的测试结果和发现。
4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4.1功能1(标识符)
4.1.1能力
简述该项功能,说明为满足此项功能而设计的软件能力以及经过一项或多项测试已证实的能力。
4.1.2限制
说明测试数据值的范围(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列出就这项功能而言,测试期间在该软件中查出的缺陷、局限性。
4.2功能2(标识符)
用类似本报告4.l的方式给出第2项及其后各项功能的测试结论。
5分析摘要
5.1能力
陈述经测试证实了的本软件的能力。如果所进行的测试是为了验证一项或几项特定性能要求的实现,应提供这方面的测试结果与要求之间的比较,并确定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对能力的测试所带来的影响。
5.2缺陷和限制
陈述经测试证实的软件缺陷和限制,说明每项缺陷和限制对软件性能的影响,并说明全部测得的性能缺陷的累积影响和总影响。
5.3建议
对每项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如:
a. 各项修改可采用的修改方法;
b. 各项修改的紧迫程度;
c. 各项修改预计的工作量;
d. 各项修改的负责人。
5.4评价
说明该项软件的开发是否已达到预定目标,能否交付使用。
6测试资源消耗
总结测试工作的资源消耗数据,如工作人员的水平级别数量、机时消耗等。
软件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第一章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项目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第二章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2.2目标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2.4可行性研究方法
2.5评价尺度
第三章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工作负荷
3.3费用支出
3.4人员、设备
3.5局限性 4
第四章 4.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3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4.4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4.5技术可行性评价
第五章 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5.1支出
5.2效益
5.3收益/投资比
5.4投资回收周期
5.5敏感性分析
第六章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法律因素
6.2用户使用可行性
第七章 7.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第八章 8.结论
求一个erp系统的报告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思想,强调对企业的内部甚至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
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
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
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
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
软件开发 用户需求说明书怎么写
规范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说明书》的编写,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集团开发项目的(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写。3 编写内容提示1 引言3.1.1 背景说明说明被开发软件的名称,任务提出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机网络。
3.1.2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名称,发表日期,出版单位,作者等)。3.1.3 术语和缩写词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及术语缩写词。
3.2 软件总体概述3.2.1 目标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需说明背景材料。3.2.2 系统模型图示说明该软件的所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数据传递情况。
3.2.3 假设和约束说明影响软件开发、运行环境和系统能力(如预告出错类型的能力)的某些假设和约束。3.3 详细需求详细描述此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3.3.1 功能需求对系统中每一个功能,要详细描述(图示或文字)。概述 叙述功能名称,目标和作用。
输入 输入该功能的信息。 处理 描述该功能做什么,如何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并转换成输出信息。
输出 列出内部生成的文件。3.3.2 性能需求定量地描述此软件系统应满足的具体性能需求。
可考虑以下方面:3.3.2.1精度说明系统的精度要求,如:数据的精度要求。 数字计算的精度要求。
数据传送的误码率要求。3.3.2.2 时间特性说明系统的时间特性要求,如:解题时间。
询问和更新数据文件的响应时间。 系统各项功能的顺序关系。
3.3.2.3 灵活性说明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系统的适应能力,指出为适应这些变化而需要设计的软件成分和过程。3.3.2.4系统容量包括系统的设计容量和理论(计算)容量。
3.3.3 输入和输出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某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等。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包括对硬拷贝报告(正常结果输出、状态输出及异常输出)以及图形或显示报告的描述。
3.3.4 数据管理能力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估算。3.3.5 故障处理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
软件测试报告例文
以前写的东西 省略着写 XX软件测试报告 共 x 页 拟制 年 月 日审核 年 月 日会签 年 月 日批准 年 月 日 1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XX软件的单元/集成测试。
1.2 系统概述1.3 文档概述本文档用于对XX软件的测试工作阶段成果的描述。包括对软件测试的整体描述,软件测试的分类和级别,软件测试的过程描述,软件测试的结果等内容。
2 引用文档《XX软件需求规格说明》《XX软件设计说明》《XX系统接口协议》3 测试概述3.1被测软件的基本概况使用的编程语言:XXX 汇编语言程序行数:1590子程序个数:11单行注释行数:669注释率:约为42%3.1.1. 测试小结本次测试对XX软件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测试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了软件静态分析,软件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分别对软件V1.00版本的代码进行走读。在此基础上软件开发人员对代码走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做了97处代码变更并提交了V1.01版本进行动态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针对发现的软件缺陷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交程序设计人员对原软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查。在软件测试中首先根据软件测试的规范进行考核,将书写规范,注释等基础问题首先解决,其次考核软件测试中的问题是否存在设计上的逻辑缺陷,如果存在设计缺陷则应分析该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故障。
软件开发人员在以上基础上对软件的不足做出相应的修改,同时通过软件回归测试验证软件修改后能够得到的改善结果。 软件代码1.00与1.01版变更明细表: 编号 1.00版行号 1.01版行号 更改说明 1 19 22 注释变更 2 26 29 注释变更 3 29 32 注释变更 4 95 98 注释变更 5 108行后 113~116 增加新变量 6 171、172 180、181 命令字大小写变更 7 以下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注释变更一共有15处,主要排除了对原程序的理解错误问题;根据程序的书写规范要求,一行多条语句改为一行一条语句的更改一共有42处;命令字大小写变更一共有7处;在代码走查中对冗余和无用的代码作了更改,将这些代码注释掉,此类更改一共有14处。
上述4类更改一共有78处,这些更改对程序本身的功能没有任何影响,但从软件规范的角度来看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和规范性。其余19处变更为代码变更,主要是在软件测试中发现原程序的可靠性不足,在不改变原程序功能的基础上相应的增加了新变量、新语句、新程序以提高整个程序的可靠性。
在动态测试阶段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此阶段发现的软件问题经软件测试人员修改,提交了V1.02版本,软件测试人员对此版本的软件代码进行了回归测试,确认对前阶段发现的软件问题进行了修改,消除了原有的软件问题并且确认没有引入新的软件问题。
认定V1.02版为可以发行的软件版本。3.1.1.1 静态分析小结静态测试采用人工代码走查的方式进行。
参加代码走查的软件开发人员有:(略);参加代码走查的软件测试人员有:(略)。代码走查以代码审查会议的形式进行。
静态分析过程中共进行了四次会议审查。静态测试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l 根据对软件汇编源代码的分析绘制详细的程序流程图和调用关系图(见附件1);l 对照软件汇编源代码和流程图进行程序逻辑分析、算法分析、结构分析和接口分析;l 对软件汇编源代码进行编程规范化分析。
通过静态测试查找出软件的缺陷18个,其中轻微的缺陷4个,占所有缺陷的22.2%中等的缺陷11个,占所有缺陷的61.1%严重的缺陷:3个,占所有缺陷的16.7%上述软件缺陷见附件《软件问题报告单》3.1.1.2 动态测试小结动态测试使用的测试工具为XXX软件集成开发环境。总共的测试用例数:143个。
全部由测试人员人工设计。其中单元测试用例138个,集成测试用例5个。
发现的软件缺陷有2个,都是在单元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集成测试阶段未发现新的软件缺陷。
在发现的软件缺陷中:中等的缺陷1个,占所有缺陷的50%严重的缺陷1个,占所有缺陷的50%上述软件缺陷见附件《软件问题报告单》动态测试中代码覆盖率:代码行覆盖率 100%分支覆盖率 100%程序单元调用覆盖率 100%3.1.1.3 回归测试小结对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经软件开发人员确认后进行了代码更改,并对更改后的代码进行了回归测试。本报告中的数据是回归测试后的测试数据。
3.1.1.4 测试分析下面将对此次软件测试中的所有缺陷以及改进设计进行分析。1. 静态测试中的缺陷分析: 1) 4个轻微缺陷属于代码冗余,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加入了部分调试程序,在程序设计完成后未将这些调试代码注释或删除掉而造成代码冗余,但对程序本身的功能并无影响。
修改后程序的效率得到提高。2) 11个中等缺陷属于注释变更,在原程序代码的注释中存在注释不准确的问题,会影响程序员对程序的理解,修改后的程序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3) 重点分析3个严重缺陷:第一个严重缺陷属于XX号的无效判别和相应的处理问题,程序对XX号进行无效判别时,判别界限并不完全,在本跟踪程序中XX号的有效数为01-10(用4位表示),而判别无效时只判了为00的情况,没有判别大于10的情况。而且在为00时也没有作相应的处理,修改后的程序对设计进行了改进,详见改进设计分析3。
第二个严重。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怎么写
二、软件测试报告的正文的格式
1 范围
1.1 标识
列出本文档的:
a. 已批准的标识号;
b. 标题;
c. 缩略语;
d. 本文档适用的系统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此外,还应包括在本报告中记录的每个正式合格性测试的名称和编号。
1.2 系统概述
概述本报告所适用的系统和CSCI 的用途。
1.3 文档概述
概述本报告的用途和内容。
2 引用文档
按文档号和标题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
3 测试概述
分节描述本报告所覆盖的每项正式合格性测试的结果。
3.1 (正式合格性测试名称及项目的唯一标识号)
按名称和编号来说明正式合格性测试,并分小节概述测试结果。
3.1.1 (正式合格性测试名称)小结
总结正式合格性测试的结果。若失败,则要说明产生错误结果的测试步骤和问题报告。这些内容可参考表1 的测试结果一览表进行概括。
3.1.2 (正式合格性测试名称)测试记录
按时间顺序记录所有测试前、进行测试、分析、说明以及正式合格性测试结果等有关事件。同时,还庆提供测试日志,按时间顺序记录正式合格性测试中的工作,包括:
a.测试时间、地点、软硬件的配置。需要时,测试配置项的描述还要记录软件版本号、研制单位、升级号、批准日期及所有硬件型号和软件部件使用的名
称;
b.每一个测试相关活动的日期和时间、测试操作人员和参加人员;
c.测试过程中对所出现和产生的问题所采取的测试步骤,包括对问题的改
进的次数和每一次结果;
d.恢复重新测试的备份点或测试步骤。
4 测试结果
分节详述每个正式合格性测试的细节。
4.X (正式合格性测试的名称和项目的唯一标识号)测试结果
从4.1 节开始编号。按名称和项目唯一标识号标识正式合格性测试,并分小节详细描述每一正式合格性测试用例的结果。
表1 测试结果一览表示例
(缺)
1) 如果测试过程出现一个故障或错误,则记录发生故障或错误的各个步骤。
2) PR=问题报告。
4.X.Y (测试用例名称和项目的唯一标识号)
从4.1.1 节开始编号,按名称和项目的唯一标识号标识每一测试用例,并分小节详细说明测试用例的结果。
4.X.Y.1 (测试用例名称)测试结果
说明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对测试过程的每一步都要记录测试结果和在测试
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和矛盾情况。记录或引用有助于杜绝和纠正矛盾情况的信息(如存储器转储、寄存器记录、显示流程图),并分析导致矛盾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
4.X.Y.2 (测试用例名称)测试过程中的差异情况
详细说明相应的软件测试说明中描述的测试过程中的差异情况(例如,所需设备的替换,支持软件的改变,测试计划的偏差)。对每一种差异情况,必须说明导致差异的原因和它对测试有效性的影响。
5 CSCI 评估和建议
5.1 CSCI 评估
全面分析测试结果,对CSCI 的能力作出评估。通过分析标出存在的缺陷、局限性和CSCI 的约束等,并写入软件问题/更改报告。对每一种偏差,局限性和约束应包括:
a. 说明它对于CSCI 及系统运行的影响;
b. 说明它对于CSCI 及为纠正偏差的系统设计的影响;
c. 提供改必的方法和建议。
5.2 改进建议
对系统设计、操作和CSCI 测试提出改进建议,并分析每一建议对CSCI 的影响。若无建议,则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