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给长辈的信函范文
用古代书信格式母亲给女儿写封信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信封的写法跟现在没有多打的区别
不过古代的书写是竖的
注意使用相应的敬语就可以了
古代人的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毛泽东致其师符定一(字澄宇)称:"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见尊敬之意。
(二)告辞或思慕语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此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思慕语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的情感。
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这类文句称为思慕语。 (三)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四)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具体例子如“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
不赘。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等等。 (五)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
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
“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六)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七)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
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扩展资料: 书信举例: 1.鲁迅写给母亲的信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信,早已收到。
现在是总算过了年三天了,上海情形,一切如常,只倒了几家老店;阴历年关,恐怕是更不容易过的。男已复原,可请勿念。
散那吐瑾未吃,因此药现已不甚通行,现在所吃的是麦精鱼肝油之一种,亦尚有效。至于海婴所吃,系纯鱼肝油,颇腥气,但他却毫不要紧。
“去年年底,给他照了一个相,不久即可去取,倘照得好,不必重照,则当寄上。元旦又称了一称,连衣服共重四十一磅,合中国十六两称三十斤十二两,也不算轻了。
他现在颇听话,每天也有时教他认几个字,但脾气颇大,受软不受硬,所以骂是不大有用的。我们也不大去骂他,不过缠绕起来的时候,却真使人烦厌。
“上海天气仍不甚冷,今天已是阴历十二月初一了,有雨,而未下雪。今年一月,老三那里只放了两天假,昨天就又须办公了。
害马亦好,并请放心。 “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一月四日” 2、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
请问古代书信怎么开头结尾?对父母的称呼怎么说啊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附上曾国藩家书做例:给父亲的: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禀,即请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给兄弟的:其一: 诸位贤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 .(中间省略) 余自十月初一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队,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盖释矣.近事大略如此,容再读书.国藩手具.(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其二: 四位老弟左右: 昨廿七日接信,畅快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走,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较话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遗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省.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另纸开示.作不具,国藩手草.(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付九日)其三(给特定人的): 澄侯四弟左右:项接来缄,又得所寄吉安一缄,具悉一切.朱太守来我县,王刘蒋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见怪.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变,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 吾年一饱阅世态,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兴闻为妙.(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另附网上资料抄录,写信格式: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
写给父母的文言文书信范例
开头写:母亲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落款:你爸爸算尊长,所以落款要写,你的名字再加叩上或者,叩
再加上 年月日
2
现在人们在信的开头或电话的开头、见面打招呼都喜欢说“你好”,古文一般有几种表达形式:
一是用尊称,如“仁兄”、“尊长”“贤妹”等,称呼里已经包含“你好”。
二是根据当时当地情景打招呼,如“贵人前往何地?”“兄台别来无恙”等,也包含了“你好”。
另外,提供一些问候语:
1.敬扣金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
2.敬请福安。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
3.谨祝康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康:健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
4.谨祝荣寿。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谨:恭敬,郑重:荣:高,长。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
5.恭请示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
6.顺扣崇祺。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交祝您吉祥如意。
7.虔请崇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虔:虔诚;崇:高。意思是虔诚地祝福您幸福平安。
8.敬请钧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钧(jūn):旧时一种敬辞,用于下级对上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这里引申为贵重。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平安幸福。
9.恭请福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福:幸福;绥(suí):安好。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幸福安好。
10.恭请褆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褆(tí):福。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幸福平安。
11.恭请颐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颐(yí):保养。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
12.肃叩堂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肃:拜;堂:堂上。本指尊长居住的地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此指父母所居的正房,从而便因此指代父母。意思是两手作拜用头扣地祝您平安幸福。
http://iask.sina.com.cn/b/13118082.htm
古人写信 范文
旧时代的写信传统,格式严谨,讲究礼仪,无论是家事、公务,都叙述简洁明了,有概括性、可读性。
称谓按辈份长幼极其礼貌地形成一个公式,比如“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某某夫子尊鉴”、“某某仁兄座右”……等。对子女晚辈多写“某儿知悉”、“某女见字”、“贤妻庄次”、“某夫君如画”等,依关系、身份、区别称谓用辞,看上去会使你觉得写信人文质彬彬,恭敬礼貌;读信如睹人,你会感到一种亲切的安慰。
起了互通消息和联络感情的作用。 ——赵清阁为“书信选”所写的前言 另外,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扯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
古代写信的格式?
一、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二、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三、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四、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五、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扩展资料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 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 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
。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信。
古文里有没有长辈写给晚辈的著名书信?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可以被采纳。
《师说》(唐,韩愈),《师说》是韩愈写给朋友家儿子李蟠的教导文;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古代书信怎么写?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信封的写法跟现在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古代的书写是竖的 注意使用相应的敬语就可以了。
古代信件格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 ?■书信格式 ??不能称自己妻子为“我夫人”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 ??■礼仪作用??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彭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彭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
彭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
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礼仪反馈??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文学院一位女生: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
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 ??■去信别让人“跪启” 彭林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
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