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古代写信格式范文图

    古代写信格式范文图

    书信格式范文图

    正确的书信格式范文图如下图: 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 1、称呼。

    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问候。

    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

    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4、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

    5、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

    6、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写信的格式范文图

    敬爱的老师:

    您好!

    ,

    ,

    惜…………。

    那是去年的一天…………………

    (信的内容必须写一件事,要有起因

    和经过、结果。)

    (用文稿纸写)

    …………………。

    老师,虽然我以前不认真学习,可是现在

    我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认真学习,争取进步。

    祝: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

    古天龙

    2012

    2

    27

    书信格式范文图

    例文:(“_”表示空格) 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__您好! __(正文) 此致 __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__(内容) 1.书信格式 2.收信人的辈分和写信的口气 3.写信字体(整洁干净,大方美观) 4.落款位置和日期 5.写信目的和立场 6.写信用纸(Email则可适当选择信纸背景以烘托主题) 7.信件封面格式和收信人尊称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

    1.书信格式 2.450字左右 3.不要网文,我可以等,但在4点之前

    最亲爱的某老师:

    您好!

    是谁像蜡烛一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是老师;是谁像园丁一般辛勤地培育祖国的花朵,却不求一点回报?是老师;是谁像船夫一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渡者,自己却永久地留在了河边?仍然是老师!老师!您像慈母一般地教育我们,教我们知识,培养我们的能力,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在这个充满丰收的季节里,我们感恩于您!

    老师,您是幽默的。

    记得那一次上课,您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评价,您把我们分成了三类,一类是不用老师带,自己会走的。一类是要老师带着走的,一类是不论老师怎么带,就是不走的。您幽默的话语,让我们捧腹大笑,同时,同学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一、二类努力做到更完美,第三类慢慢地改正缺点。老师,我感恩于您,因为,您让我们知道了:批评也可以是甜的!

    老师,您是善良的。

    记得那一次,我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您并没有当着同学的面说我,而是等到放学后,把我叫住,和我讲我在课堂上的不对之处,以及这样下去,贻害的只会是我自己的道理。回家的路上,我头脑里一直在细细地回味着您的话,虽然我以后还犯过同样的错误,可您并没有对我失望。老师,我要感恩于您,因为:您保全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您心中装着对每一个不论好坏的同学的希望。

    老师,您是专注的。

    老师,当您讲每一个难题,帮助我们攻克每一堵困难之墙时,您总是会毫不保留地把心中的想法说给我们听,总是正确地指引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正确的答案。仿佛解答这道难题的人是您而不是我们。老师我要感恩于您。因为:您是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时的引路人,您总是会把我们成功地送到海的彼岸。

    老师,您是神奇的。

    当您读每一篇课文,为我们分析课文意思时,您的神情总是那么专心致志,您动听的声音,您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您读出来的情感,使我们都好像看到了一部绘声绘色的动画片。您的种种,都令我们深深地折服。老师,我感恩于您,因为,您让我们明白了:课文,其实可以变成有声有色的动画片。

    老师,您曾对我们说过,您辛劳,但您为能教育祖国的花朵而自豪快乐,您说您喜欢这个职业,虽然它要付出汗水,要付出心血,但它很高尚。老师,我感恩于您,因为您并不为这个职业而感到为难,相反的,您很喜爱这项工作。我为我们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骄傲!

    老师,我敬佩您,所以,我更要感恩于您!感恩您的无私、您的辛勤和您的善良!愿您在这个喜庆的季节里,收获到同学们寄于您的每一份祝福!

    此致

    小学写信的格式范文图

    书信有固定格式。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一、称呼:要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小学生与收信人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自己与长辈,自己与平辈。如果是长辈亲属,只写称谓即可,如“姑妈”、“舅舅”等,不必写姓氏;如果不是亲属,则应在称呼前加上姓氏或姓名,如“宋姨”、“刘海叔叔”等。平辈之间,一般要在称呼前加上姓名或名字,如“赵孟彤同学”、“欣禹妹妹”等。还可以在“称呼”前加上“尊敬的”“想念的”等修饰词语,表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某种感情。称呼是书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二、问候语:如果收信人是长辈,可以写“您好”;或“身体好吗”等;如果收信人是平辈,可以写“你好”;如果收信人不是一个人,一般写“你们好”或“大家好”,不可以写“您们好”(“您”后面不能加“们”)。问候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三、正文:这是书信的主要部分,要直截了当地把要告诉对方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写下来,要写出真情实感。如果要说的事情不止一件,应每件事写一段。书信不要使用华丽的词语,更不能言不由衷。正文可以紧接问候语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四、祝愿语:正文写完后,通常要向对方表示致敬或祝福。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或“祝你”,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或“健康”等祝福的话。同学之间,祝愿语可以写“祝你学习进步”之类的内容。

    五、署名:在信纸的右下方写上自己的名字,前面还可以注明自己的身份,如“学生崔琳”、“侄儿宏洋”等。

    六、日期:把写信的具体时间写在署名的正下方,应写清年月日(不写年份是错误的),以备收信人日后查阅。

    例文:

    亲爱的哥哥:

    你好!

    现在已经到了冬季,咱们的家乡又变成了银色的世界。加拿大那里的气候怎么样?也很冷吗?听妈妈说,你下个月就要回国了,到时请你一定到我家来,好吗?我还在绘画班学习呢。前几天,我的一幅画在“中美少年儿童环境美术书法摄影比赛”中得了一块银牌,为学校争了光。颁奖会上,校长亲手把银牌挂在我的脖子上,别提我多高兴了。我每天都要拉小提琴,老师说我还行,有进步。我现在已对小提琴入了迷,我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小提琴手。以上说的是我的成绩。我还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说英语,我的口语总是不好。如果你下个月能回来,好好教教我那该多好啊!好了,就谈到这吧。盼你早点回来。

    此致

    敬礼!

    你的妹妹:xxx

    2014年3月8日

    求几篇古代书信范文

    书呈某某小姐妆次:

    见字如晤。

    比来已隔年许,然思卿之念未尝稍离臆间。缘座师某某大人前已面嘱,令予苦读待考,昔亦曾与卿共盟窗下,折桂返乡后即来迎娶。故予弗敢稍怠。偶有小暇,辄草草一纸,以慰恩卿悬悬之心。执笔之时,思及此窗非彼窗,然吾心必同汝心矣。

    月前曾托至亲某某携回京都软红轩极品妆盒,嘱其代呈,未知曾否笑纳。物非特贵,吾心想亦可鉴。

    愿卿善自珍重,以待来禧。是嘱。

    又:日来偶得良句,愿博卿闺中一笑。

    金风昨夜过草庐,吹落笔头雪笺污。

    愿卿知我凌云志,故将黄花改墨竹。

    某某年某某月某日某某 谨书

    写信的格式写消防官宾的作文450字

    XXX:

    虽然你已经转学2年多了,我仍时时想起你,想起我们课间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你也会偶尔想起我吗?

    今天我在上围棋课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危险的事,它给我的教训十分深刻.

    中途休息,我和妈妈在大厅吃晚饭,忽然看到邰柏春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带着哭音喊着:“妈妈,陈畅塞了一个小球到我的耳朵里!”他妈妈急忙跑过去,扒着他的耳朵仔细瞧,果然,一个黄色的小圆球卡在他的耳廓里.

    邰柏春正准备用手掏耳朵,他妈妈一巴掌打了过去:“不能掏!万一球挤进去就糟了!”旁边人纷纷出主意:“快把他送进医院!”“用镊子夹出来!”……妈妈说:“让他侧着耳朵用劲跳,就像游泳时耳朵浸水一样!”

    邰柏春按照妈妈说的用劲地跳了起来.可是,跳了几十下也没有效果.旁边一个老奶奶说:“捂着他的另一只耳朵,捏住他的鼻子让他跳!”大家七手八脚地上前帮忙,有的捏着邰柏春的鼻子,有的捂住他的耳朵,有的扶着他的身子……邰柏春呢,脸涨得通红,眼睛里饱含泪水,一下一下使劲地跳着……

    大约过了5分钟之久,只听“噔”的一声,小黄球终于掉下来了,大家这才放下心来.邰柏春妈妈用力打了邰柏春几下,生气地说:“叫你别和陈畅玩,他太调皮了,你偏不听,现在吃苦头了,才知道害怕,有什么用?看你下次还长不长记性……”

    我看到这一幕,深有感触地对妈妈说:“看来做什么事要先想想后果,不能盲目地干,不然会发生危险的!”妈妈点点头:“你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要注意安全啊!”

    你说这件事是不是太危险了?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对不对?

    你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希望也能写信和我分享.

    你的好朋友 XXX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

    报任安书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在穽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谨再拜。 译文 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谨向您再拜致意。

    少卿足下: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

    我并非如此。请允许我谈谈自己固塞而鄙陋的想法。

    长时间没有答复你,希望你不要责怪。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职位)接近于占卜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皇上所戏弄,当成乐师、优伶一样畜养的人,为流俗所轻视。

    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看待,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为什么呢?这是自己平素所从事的职务所处的地位促成的。

    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最上一等是不辱没先人,其次是不辱没自己,其次是颜面上不受辱,其次是辞令上不受辱,其次是被囚系受辱,其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其次是戴上刑具、挨打受辱,其次是剃掉头发、以铁索束颈受辱,其次是毁伤肌肤、断残肢体受辱,最下一等是遭腐刑,到极点了!《礼记》中说:“对大夫不能用刑。”

    这是说士人不可不保持(自己的)节操。猛虎在深山(的时。

    古代书信格式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书信末尾的“谨祝教祺”和“谨祝编安”是什么意思

    都是谦虚、尊敬、问候的意思。

    对老师,可说“谨请教安”、“祝教祺”等;对编辑,可以说“即请编安”。

    含有对收信人表示尊敬的意思,可以对平级的同事、平辈的亲戚等,也可对上下级的或长晚辈的亲戚等;而恭祝,则含有表示恭敬的意思。

    扩展资料:

    用于书信具名后,属于书面语。犹敬上。恭敬谨慎的呈上。这是在古代以及现代社会中应用的十分普遍的敬词。通常用于下级递交给上级和小辈写给长辈以及社交场合的文字交往的署名后,以示敬重。

    谨:谨(谨) jǐn 慎重,小心谨慎、谨严、谨防、勤谨、谨小慎微。郑重,恭敬:谨启。谨祝。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谨上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书信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