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就事论事作文范文800字

    关于2018年春节经历过的人事物 写一篇就事论事作文800字 注意是就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很多人令我们难忘,很多事让我们发出会心一笑,很多物让我们牢记心田,很多景美好又团圆。

    休学式上,陈副校长用她圆润的噪音给我们大家送上新年寄语,给大家拜年了个早年,她让我们难以忘怀;交警叔叔时时强调安全最重要,为我们着想,使我们倍感亲切;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物出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的精彩表演都扣人心弦;外国人民的出现更让人激动不已,他们由衷地热爱中国文化,与我们共同度过佳节……

    春节中,事情还真不少,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桩“糗”事:大家都知道,春节要祭灶神,虽然有灶糖和灶果吃,不过跪拜可不是我所喜欢的一项。我拜了三拜,感到头昏眼花,摇晃着身子站起来后,竟摔了一跤,打翻了盘子,两遭来一顿臭骂,好在阿姨出手:“没关系,碎碎(岁岁)平安嘛!”

    要说物,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鞭炮。发生的虽不是什么好事,但我一辈子谨记,不再让这种事情发生。那次放开门炮仗,弟弟走得比较近,危险偏偏也很近,他不经意间烫伤了手,顿时哭了起来,吓得大家手足无措,好在只是有惊无险,不过皮外伤,可是,下一回要当心了!

    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景象是不是很详和呢?何况饭后还能观赏烟花绽放的奇丽画面,这满天绽放的不是烟火,而是一场灿烂的流星雨啊,它放出了平安,放出了团圆,更放出了详和与宁静。

    春节的人、事、物、景,这一幕幕犹如一场电影,放映在我眼前。

    就事论事的议论文600字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

    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

    时评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什么时候就事论事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

    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

    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⑷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特别提醒:材料作文中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过程中。 ◆指导文章之一/材料作文五大忌(朱永明作) 回顾多年高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供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

    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供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考生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和评卷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供材料议论文的一些失误点,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

    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

    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如下面一则材料: 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

    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 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

    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

    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

    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

    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 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

    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

    这是不大妥当的。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

    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 四、角度选择不当。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如下面这则材料: 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

    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

    如何写就事论事的作文

    一、“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特点: 1、要有针对性。

    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

    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二、“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就事论事,同类扩展 就事论事。. 就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一事一议的最大缺陷就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有必要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类比、对比联想同类或相反的现象。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紧扣标题,回扣材料)。 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从试题所给的材料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类: 1、正面材料。

    如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山东卷莫言在被“咬”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广西卷捡手机者认为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这类材料感情倾向明显,彰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汉字听写大赛 就事论事的议论文

    一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汉字听写大赛。我和好朋友梁智恒一起代表我们班参加了这次大赛。我们俩各自带了一瓶水,早早就来到了赛场。每位选手都拿到了自己的号数,我是39号,梁智恒是40号。

    不 一会儿,人越来越多,现场座无虚席。主持人宣布:“汉字听写大赛现在开始。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每组分别选取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台上放着五台笔记本电脑,电脑里面有两个米字格。选手们听主持人念出词语并解释意思后,才可以写下这个词语。最后由三位评委老 师判断正误。答错者则淘汰,只有答对者才能进入下一轮的比赛。最后留下来的就是冠军。

    看着其他选手一个个上台比赛,我在台下非常紧张。不 久,主持人就念到我们的号数了。我一直在鼓励自己,主持人对我说:“请听题,珍惜……”我赶紧拿起专用笔写下来,然后点击提交。提交完后,我的心怦怦乱 跳。当评委老师举起正确的牌子后,我才舒了口气。接下来的比赛中,我认真答题,顺利闯过了第一关。我心里非常高兴,却不露声色地回到了座位上。

    第 二轮比赛开始了,或许是第一轮太顺利了吧。我有点粗心大意了,当听到第二题的“竟然”这个词时,我马上写出来然后提交了。当看到评委老师们举起错误的牌子 时,我才知道自己少写了一横。我心里非常懊恼,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的叮嘱:“川川,比赛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答题,才能成功。”唉, 我真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可惜世上无后悔药卖呀!

    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没有获得好名次,但也有不少的收获。首先是认识了更多的词语,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明白了做事要认真的道理。从此以后,我一定会多阅读、多认字,争取在下一次的听写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六小儿童上春晚的作文800,就事论事

    六小龄童不上春晚的的感受

    这几天全是六小龄童不能上央视春晚的刷屏了。好失望啊!

    到目前为止,我真实的接触过孙大圣的是他在我们学校的演讲。演讲什么早就忘了,但是真的是留下了几处泪点,想和大家分享。

    因为大圣本尊亲临,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懂。报告厅就那么大,只好做了门票发给大家。我在学生会管点事,所以以认识我的人几乎都和我要票。我哪里有,大圣亲临的事,完全是学校管了,我们根本没参与,没法子找了个真门票,扫描出来PS,做了假票才有机会见到猴王。只是听说是六小龄童,便有非要去看看的冲动,就是因为,我们去看着西游记长大的。我们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然后就是会场熄灯大圣走出来跟大家问好的一瞬间,几乎泪奔,真的是有种感觉,,那就是孙悟空在说话,声音真的好像!!很像电视上的声音!!

    表演和签售自传环节大家可以脑补。。最后看完有一丝遗憾就是,孙悟空也的的确确变老了啊。我们长大了,猴王变老了。

    还有一点就是六小龄童不能上春晚的失望。当然我最可惜的不是大圣不能上春晚而且不能上这次的猴年春晚。

    下一次猴年,再等12年。章金莱出生于1959年。。年近古稀的他,还能再次挥动金箍棒吗?还能不能如流水般翻滚跳跃?这次没有了猴王,可能就真的见不到心中那个活灵活现的猴王了。或者,我们见到一个,让大家唏嘘不已的老猴王?

    我觉得春晚就应该是一个弘扬经典,传承文化,保留我们每一代的记忆的舞台。在猴年到来之际,把我们最最最深深刻在心中的猴王排除在舞台之外。。让我们如何能够接受?

    韩国明星、新一代小鲜肉确确实实能够带来一部分00后或者一部分nc粉收视率。我也知道这些艺人很努力,付出了也很多,所以那些粉丝也不用说这些。我真的知道。我也支持他们,我并不反感他们,但是就事论事,那个叫章金莱的人从他祖父到他,从他17年的付出,从他一人分饰十多个角色。谁又比他付出的多?努力的多?而且,他出演西游记,不是为了吸金。

    春晚何必要做成一个娱乐感那么强的节目?有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等已经完全足够了。你是央视,有你足够重要的地位行和指向性,你甚至是能够带动国家关注倾向的,尤其是春晚这种舞台。春晚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经典何苦为难经典?

    老师奖励学生的一篇就事论事的作文

    老师的鼓励原来这么重要

    老师的鼓励像花的芳香,让我能够找到美丽的花朵;老师的鼓励像海上的灯塔,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彼岸;老师的鼓励像明媚的阳光,带走我心中的阴影。

    ――题记

    虽然我不认为自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喜欢音乐。于是,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古筝,爱得如痴如醉。

    我是从小学四年级的寒假开始学习弹古筝的。那时,我的古筝老师鲁老师已经办了很长时间的班了,可以说,她的学生都很优秀。每次当我去鲁老师家学古筝时,总有一种淡淡的自卑感绕上心头――别人都弹得那么好,而我却只会弹枯燥无味的基本功和一些我自认为一点也不好听的小曲子,甚至一些比我小的学生都弹得比我好。这不免让我感到有点抬不起头来。

    按理说,随着时间的增长,能力的提高。这种自卑感应该会慢慢褪去,可是不知怎么的,我的自卑感却越来越重了,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每当别人看我弹完曲子后总会投来赞赏与羡慕的目光,而我却总认为自己弹得很差。当然,这并不是谦虚。

    直到那一件事的发生,我的自卑感便彻底地消除了。

    那是一次全国的古筝比赛,我顺利地通过了初赛、复赛,取得了去BJ市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可是比赛的前几天,我的自卑感又开始作怪了:唉,全国这么多人,我能拿得到奖吗?何况自己弹得又不是很好。

    鲁老师似乎能看穿别人的心思,参赛前一天晚上她打电话告诉我说:“对自己信心点。其实你弹得挺不错的,对曲目的把握也是准确的,你不知道吗?你的参赛资格是自己拼出来的呀!你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信心,要相信自己!”

    “要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是的,要有信心,我有资格参加总决赛就证明自己是不错的,我完全没有理由自卑啊!

    总决赛那几天,很好的心态使我沉着冷静,发挥出了自己正常水平,摘取了银奖。我想,这一切的荣誉,都和鲁老师那些鼓励是分不开的。

    老师的鼓励原来那么重要。

    从那以后,我也经常会对别人说:“对自己有信心点,相信自己没错的!”希望我的这一句话语也能够驱散别人心中的阴影。

    以“以善御恶”命题一篇800字作文,急要

    以善御恶 “先做人,后做事”,“品质就是人品”,“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如此等等。

    这说明,人与事是管理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每个企业家都把自己对“人与事关系”的理解,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中。“人”与“事”严格地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这个问题其实在西方的大部分公司中不是问题,“就事论事”是西式管理一个重要特点,但在中国的大部分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就很成问题。

    可见“人与事”关系本身并不是问题,而真正有问题的是深藏于我们血液中的“文化惯性”。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小农经济传统的内陆国家,以耕作为核心的小农经济对人际关系文化有着内在的要求,那就是“以道德替代管理”,这不仅符合皇权“家天下”统治者的需求,更符合以家庭为基本经济组织单元的被统治者的需求。

    为了保证“家庭”这一组织的绝对稳定,以家长为核心,以邻里关系为辅助的道德伦理就远比管理更重要。 市场经济是以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竞争经济,企业这样一种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企业要有竞争力,前提是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要求,去整合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来获得最大产出,管理是为资源的最大产出服务的,这就明确了管理的基本逻辑:先确定做哪些“对的事”,并明确做这些“对的事”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再探讨如何组织人把事做好。

    建立在这样一种逻辑关系之上,我们提倡的科学管理方式是:以恶对事,以善对人。做事最重要的是体现法制精神,约束的是人“恶”的一面,法不容情。

    对人最重要的是体现人文精神,弘扬的是人“善”的一面,利他就是利已。具体来讲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以恶对事,就是“以法对事”,对事管理的起点是“我不相信”,只有在事实与数据的支撑下,才去相信。

    有这样经典的一句话,那就是,员工不会做你希望的事情,只会做你要检查的事情。这句话讲清楚了对“事”的管理逻辑,那就是凡事不要讲愿望,讲希望,讲良心,而是要讲制度,讲流程,讲检查。

    与其相信人的良知,不如相信制度的力量。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说明的就是只要按科学规律去探索,就总有实现的一天,由此我们知道了在做事的时候,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做事”本身的难度,事情做不成,最大的敌人是“人为破坏”。

    众所周知,“六西格码”管理就是以消除 “人为破坏“为目标的流程管理方法。“六西格码”管理的核心思想,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优化流程减少人为因素“,道理很简单,管理中人为的因素越少,主观的因素就越少,客观的因素就会越多;管理中人为的因素越多,主观的因素就越多,客观的因素就越少。

    这就是说,“以恶对事“是一种预防管理,预防意味着在事件发生之前采取行动,把如何行动用流程提前固定下来,而不是事中或事后做出反应,把企业管理者培养成”救火队长“。 第二:以善对人,讲的是“以人为本“,对人管理的起点是“严爱文化”。

    与做事不同,在人的意义上,追求的是在做事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比如在检查的层面上,对事要设想人可能会“腐败“,会”偷懒“,但在人的层面上,检查与监督体现的却是“关爱”,所谓的“爱谁,就检查谁,害谁,就纵容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意味着,我们在企业要培养一种“严爱—严格规则就是爱“的文化。中国现在被刑事处罚的官员越来越多,官位越来越高,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法制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却是体制不是基于”严爱“,而是基于道德说教的”溺爱“—权力不约束,害了官员呀。

    从本质上来讲并非有那么多官员腐败都是出在“人心“问题上,而是由于制度监督不到位,导致“以善对事,以恶对人”。制度文化便是“严爱文化”,西方企业制度中有不少基督教的原罪精神,社会学大师韦伯很早就指出,西方企业制度与企业家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基督教的原罪文化。

    所谓原罪,讲的是:人就是人,是人都会犯错,没有人不犯错。既然大家都会犯错,那我们基于对错误制定的规则之上的“爱”便成立了。

    我想,这就是对事要讲规则,讲规则要从抑制人性中基于“原罪”的“恶”出发,反过来,对人要宽恕,要慈爱,既然是人就要犯错,那多有些敬畏之心,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敬爱就产生了。 第三:以善对人,讲的是一种利他的合作文化,一种“利他就是利己”的团队文化。

    按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说法,企业的使命是创造客户,这一使命显现是通过员工去实现的,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从更大的范围上讲,企业的员工其实也是整个社会客户的一部分,企业的终极目的中当然也包含了员工价值的实现。

    所以,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员工的认同与自愿的付出。这就是“以善对人”所包含的另一种意义,在这里显现有一个顺序,在做事前,要讲科学分析,讲流程优化。

    但做事的过程中,却是要以人为本,讲合作,讲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时候,就要假定人性是善良的,如果与同事合作上的时候,或者说上下级一起配合的时候,再以“恶”对人,去假定别人会算计你,会陷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