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张泉灵出镜报道范文

    有关张泉灵的一篇稿子,大家来帮帮忙

    张泉灵:这个职业让我很快乐 走下荧屏的张泉灵不施粉黛,在深色衣服的“包裹”中显得十分娇小,与电视上的她相同的是思维敏捷、语言流畅,不同的是又凭添了几分生动活泼。

    记者指出这一点时,她笑了:“因为那是在完成工作任务,而现在是在表达我自己。” “主持人需要接地气” 当被问及最偏爱哪个节目类型时,张泉灵没有丝毫犹豫:“我最爱做的就是现场直播。

    我不会让自己永远坐在演播室里,主持人需要‘接地气’。” 的确,对于张泉灵的主持生涯影响最大的,正是几次直播节目:“2001年,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

    那是我第一次担任直播节目的现场记者,我发现做现场记者原来是一件这么有乐趣的事情。第一个乐趣是直播节目带来的挑战,我的话一出口就变成了新闻。

    第二,那种和新闻同在的感觉太好了!” 2002年的阿富汗之行,对张泉灵也是意义重大。按原定计划,采访小组只是跟随为阿富汗送去战后第一批救援物资的中国救援队完成常规报道。

    但是,小组到达的当天晚上,也就是3月25日,阿富汗发生了5。8级地震。

    第二天在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我们跟大使馆的一位政务参赞打了个招呼,租了一辆铃木牌四轮驱动吉普车就去北部山区的那赫陵了”。这是张泉灵第一次真正在一个不可知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些事情是我一辈子再也不可能遇到的,比如住在距离阿富汗首都70公里的大车店里,和语言完全不通的大兵打交道……我觉得我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2003年“非典”期间,张泉灵做了十几天的直播主持人,虽然身在演播室,但“那是我直播生涯中变数最多的一次”,有几次节目都开始了,嘉宾还没有来,仍在一线奋战。“在播这个小时的节目时,我完全不知道下一个小时的节目内容是什么。”

    通过这次直播,张泉灵实现了一个突破:“以往我对着采访对象说话时非常自如,但如果单独对着镜头表达就没有那么自如了,这十几天让我在心理上完全克服了这一点。” 2005年,直播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使张泉灵认识到:原来时政新闻也可以做得很好看。

    “这两次访问采用了很多直播的形式,恐怕是以往少见的,事先我也没有稿子,这就给了我很大的空间。”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走到今天,许多人用“幸运”来评价张泉灵,记者问她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时,原以为会听到反驳,“同意啊!”——干脆的出乎意料。

    “您承认您是个幸运的人?”记者又追问了一句,“是啊!”——更加干脆。 尽管张泉灵将自己的成功归于“运气好”但她也承认,有许多事情都是运气“运”不来的。

    “我进央视当上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靠运气,但作为经常做重要现场直播的主持人,就有很大准备成分在里面。” 张泉灵通过不断地证明自己,显示出了自己所做的准备。

    2002年初的阿富汗之行,证明了张泉灵单独行动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一名单独行动的前方记者。”同年6月,成都小伙子李勇准备徒步穿越罗布泊,央视派出一个小组对李勇进行跟踪报道,一行30多人中,还未抖落身上硝烟的张泉灵是唯一的女性。

    “当我去罗布泊的时候,看节目的观众并不多,我为什么要去做?就是为了证明一点——我是一个可以在极端环境下做直播的主持人。” 同时张泉灵强调,在准备中要做一个有心人。

    “在3年前,有一个去美国出差的机会,我们这个队特地自费去了肯尼迪航天中心,除了满足好奇心,主要是为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报道做准备。” “我不想说自己的职业辛苦” 在谈到观众对自己的评价时,张泉灵说有个观众对她提出的意见,让她印象最深而且改正最快:“有一次一位女观众给我打电话,说她和孩子都特别爱看我的节目。

    但有一点不得不指出来,你的指甲太长了,能剪剪吗?”那天正好是张泉灵刚出差回到北京,没顾上剪指甲。这件事情对张泉灵触动很大,“主持人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事实上你不经意的一些地方可能都在传达着一种信息。”

    连没剪指甲的细节都会被观众提出来,这个主持人当得够辛苦了吧?张泉灵却不认同:”当主持人‘唠叨’得到的好处比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因为所有人的辛苦都凝聚在你一个人的身上。记者就比主持人辛苦多了,但成就感却不如主持人。

    做一场节目,主持人是要从头盯到尾,但也有比你来得早、走得晚的人啊,比如灯光师。即使是战地的直播主持人,虽然危险性很大,但大家还都记住你了呢,那些扛摄像机的摄像师有谁能够记住啊?!” “我希望自己将做新闻的快乐带给观众” 在张泉灵的言谈中,“快乐”出现了很多次。

    1996年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她之所以选择记者这个职业,就是因为“这个职业让我很快乐”。 2005年,除了参与连、宋访问大陆和神六发射的直播外,还有一件事情使张泉灵至今难忘,就是做了大量的有娱乐意味的新闻节目,“2005年我主持了从《人物秀》到《魅力名镇·魅力中国》这些比较轻松的节目,它们为我提供了更加平民化、更加快乐的一种表达方式,我希望自己能用老百姓不觉得累的方式去表达新闻。”

    张泉灵对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提出的目标也不离“快乐”。

    张泉灵 为什么红

    其实张泉灵一直是央视很有能力的优秀主播,但真正被大家所熟知,应该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地震发生前张泉灵在珠峰报道火炬传递,工作刚刚结束,汶川地震发生了,她没有回北京,而是直接从拉萨去了四川灾区,发回了很多报道。之后,她曾做过《汶川·向世界报道》的报告(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后来被评为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职场女性榜样”等多个荣誉。后来张泉灵还报道了2008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09年的两会、建国60周年等很多专题报道。

    更多的资料可以到网上继续搜索啦,总之,泉灵是央视非常优秀的记者和主播,现在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的主播。

    张泉灵在抗震救灾的报告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

    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

    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 经批准,5月13号,我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

    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

    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奔向震中的途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灾区的路到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路,去引导人们的视线。

    5月14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213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

    而这条路原本只有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

    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在灾区的人民处在惊恐与悲伤中的时候,特别需要鼓起勇气,在废墟上没有比活着把人救出来更让人振奋的了。

    5月14号,都江堰的幸福小区发现了幸存者,救援者开始与死神搏斗。我想虽然压在废墟下的人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但电视机前有无数的人关心着她注视着她。

    我想让他们看到:坚持,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我向现场的领导建议直播救援过程。那天晚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他们的心通过我们的直播与灾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那一片废墟有三层楼高,里面充满了空洞和尖利的钢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整个直播过程中,我被指定站在一个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说不能动。

    四川台的摄像张业伟在黑暗中拍摄一刻也不能停止,他要紧盯着寻像器里的画面,余光还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根本顾不上脚底下。在起吊一块水泥板时,我们脚下的断梁被拉动了,原本安全的地方变得很危险。

    但消防官兵继续救人,我们也继续报道,没有人离开。战士们紧张有序又小心翼翼,我们的镜头尽量地靠近跟随。

    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欢呼。

    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样是英雄!这,就是我们一线记者要传递的精神--以人为本。 5月15号,我们跟着部队徒步奔向震中,因为两件事情要让观众搞明白:第一,震中的乡亲们情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需要什么?第二,进去救援的战士们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

    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余震、松软的塌方层、滚落的石块,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滚石区,我们刚通过不久就再次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

    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经过不停顿的9个小时,我们紧随部队到达漩口镇,那已经是5月16号的凌晨一点。

    紧张、饥饿、劳累,我真的想躺下什么也不做,但一想那么多人等着里面的消息,我们立即投入采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上一块塑料布就是帐篷了,外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块牌子:漩口镇党委、漩口镇人大、漩口镇政府。

    旁边,战士们已经展开了救援,当地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他们仅有的蔬菜。那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定格了,那画面让我震撼:灾难降临了,但我们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于是,我们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

    我要用这个画面把这样的信心传递给全世界。 5月17号,我们进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岛"耿达乡。

    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

    "那不是一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

    其实我也哭。

    cctv的张泉灵是那年的人

    姓名:张泉灵

    性别:女

    生日:1973年6月8日

    星座:双子座

    国籍:中国

    地域:中国大陆

    职业:主持人

    血型:A型

    祖籍:浙江宁波

    出生地:上海

    毕业学校:北京大学

    业余爱好:太多

    最喜欢的颜色:蓝

    最喜欢的水果:芒果

    最喜欢的食品:不挑食

    最喜欢的书:基督山恩仇记(从小到大看过50遍以上)

    主持特点(或者希望达到的主持风格):体验新闻的快乐,把新闻的快乐传递给观众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张弛有度、快乐平和

    简历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

    1997年8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主持人、编导。

    2000年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

    经历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祖籍浙江宁波,1973年出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进入央视后,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张泉灵赴地震灾区采访。张泉灵用大量现场视频报道,证明了自己是央视最优秀的外景记者之一。她说话层次鲜明、逻辑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职业新闻人的干练。

    主持风格

    体验新闻的快乐,把新闻的快乐传递给观众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张弛有度、快乐平和……

    主持节目

    《东方时空》

    《人物新周刊》

    《国庆55周年特别节目-精彩中国》

    张泉灵 为什么红

    其实张泉灵一直是央视很有能力的优秀主播,但真正被大家所熟知,应该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地震发生前张泉灵在珠峰报道火炬传递,工作刚刚结束,汶川地震发生了,她没有回北京,而是直接从拉萨去了四川灾区,发回了很多报道。

    之后,她曾做过《汶川·向世界报道》的报告(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后来被评为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职场女性榜样”等多个荣誉。后来张泉灵还报道了2008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09年的两会、建国60周年等很多专题报道。

    更多的资料可以到网上继续搜索啦,总之,泉灵是央视非常优秀的记者和主播,现在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的主播。

    张泉灵是哪里人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祖籍浙江宁波,1973年出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进入央视后,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张泉灵赴地震灾区采访。张泉灵用大量现场视频报道,证明了自己是央视最优秀的外景记者之一。她说话层次鲜明、逻辑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职业新闻人的干练。

    央视记者张泉灵病逝了吗

    央视记者张泉灵没有病逝。

    2018年10月3日,张泉灵微博有关于儿子的更新。她并没有去世,目前很健康。

    张泉灵1997年进入央视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2000年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及《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栏目主持人。 2015年9月,42岁的张泉灵离开了她待了18年的央视。

    随后,张泉灵以紫牛基金合伙人身份主持今日头条的活动。 扩展资料:张泉灵,1973年6月8日生于上海长宁区,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央视主持人。

    1997年,张泉灵考入央视国际部,并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 2000年,张泉灵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及《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栏目主持人,2010年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2015年9月,张泉灵以《生命的后半段》为题发表长微博,证实已从央视辞职,加入创投界。文中写道:“我今年42岁,1997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也有18年了。

    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所以,这就是我新的开始。”

    张泉灵在长微博中对离职初衷做了如下表示:“决心改变的起源是虚惊一场。简单说,年初天天咳血以致医生怀疑我肺癌。

    排除了之后,倒促成了我换个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 参考资料:人民网——张泉灵:没有患上癌症,但那是人生转折的催化剂 人民网——主持人资料库:张泉灵 人民网——张泉灵离职央视后首度公开亮相 变投资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