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官职
范文程在明朝做过官吗
没有,刚考完秀才,还没机会做官。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皇太极时期有哪些有名的大臣?(他们的名字和官职)
济尔哈郎:和硕郑亲王。
杜度:贝勒。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长子。
代善:和硕礼亲王。
岳托:贝勒。代善长子。
硕托:贝子。代善次子。
阿巴泰:饶余贝勒。努尔哈赤第七子。
阿济格:武英郡王。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多尔衮:和硕睿亲王。
多铎:和硕豫亲王。
豪格:和硕肃亲王。
扬古利:正黄旗满洲人。舒穆禄氏。公爵。追封武勋王。
劳萨:镶红旗满洲人。议政大臣。
达海:正蓝旗满洲人。觉尔察氏。通满、汉文。
武拜:正白旗满洲人。瓜尔佳氏。为太宗初为十六大臣之一,佐镶白旗。
李永芳:正蓝旗汉军人。最早投降后金政权的明朝将领之一。抚顺额驸。
石廷柱:正白旗汉军人。瓜尔佳氏。为汉军旗八固山之一,为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
马光远:镶黄旗汉军人。镶黄旗、正黄旗两旗固山额真。
金砺:镶红旗汉军人。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
内史大还是长史大各是什么官职干什么的
内史
官名。
(1)西周始置,常奉王命策命臣下。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见西周金文。《周礼》谓为春官宗伯的属官。掌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凡四方之事书则读之。春秋时周王尚沿用此制。践士之盟,周襄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2)战国时掌管“大内”之官。主官租赋与财务。《史记·赵世家》记载徐越主张“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任以为内史。《春律·仓律》:“入禾稼、刍稿,辄为廥籍,上内史。”《秦律·效律》:“至计而上廥籍内史。”
(3)秦置。掌治京师,犹后世的京兆尹。又作为京师的政区名。汉沿置。景帝二年(前155)分左、右风史。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
(4)西汉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称内史,绥和元年(前8),省内史,置国相治民,相当于郡守。晋仍以内史为王国的地方行政长官。魏晋要郡亦有以风史代太守者,如东晋会稽郡即是其例。南北朝亦然。
(5)隋炀帝在诸郡设通守,为太守之副,在京兆、河南者称内史。
(6)隋曾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
(7)元世祖改王傅为内史,内史府有中尉、司马、谘议等官。
(8)朱元璋吴元年(1367),设立宦官机构,名内史监,设监令、丞、奉御、内史、典簿。旋改内史监为内使监,设令、丞、奉御、典簿,废内史不设。
(9)清朝入关之初,置内史,相当于大学士。范文程、洪承畴曾任此官。
(10)民国初年,袁世凯曾改秘书为内史。
长史
官名。战国末年秦已置,李斯至秦,曾任此官,职责不详。汉之相国、丞相、太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以及建三公后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皆置,为掾属之长,秩皆千石,丞相长史职权尤重。边郡太守也有长史,掌兵马,亦助太守掌兵,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汉末州珠算也有长史。魏、晋与两汉略同。南北朝带将军号开府的刺史,属官也有长史,且多兼任首郡(即刺史驻地)太守。王府也有长史,诸王幼年出就藩国,州府之事即由长史代行。隋以后,三师、三公无幕僚,三省长官的属员亦无长史。唐亲王府、都护府、都督府、将帅(诸卫与出征将帅,不包括节度使)、州府(限于上、中州)设长史。品级高下视所属机构而异,从三品至七品不等。宋州府无长史,仅亲王府、都督府有此官。后各代王府也设长史,总管府内事务,其他政府机构,仅元储政院设
狄仁杰内史官职
内史的历代发展过程:
(1)西周始置,常奉王命策命臣下。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见西周金文。《周礼》谓为春官宗伯的属官。掌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凡四方之事书则读之。春秋时周王尚沿用此制。践士之盟,周襄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2)战国时掌管“大内”之官。主官租赋与财务。《史记·赵世家》记载徐越主张“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任以为内史。《春律·仓律》:“入禾稼、刍稿,辄为廥籍,上内史。”《秦律·效律》:“至计而上廥籍内史。”
(3)秦置。因掌治京师,不称郡。治所在咸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窑店镇北)。犹后世的京兆尹。又作为京师的政区名。汉沿置,治所在长安县(今西安市北)。景帝二年(前155)分左、右风史。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分为京兆尹、右扶风,左内史为左冯翊。
(4)西汉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称内史,绥和元年(前8),省内史,置国相治民,相当于郡守。晋仍以内史为王国的地方行政长官。魏晋要郡亦有以风史代太守者,如东晋会稽郡即是其例。南北朝亦然。
(5)隋炀帝在诸郡设通守,为太守之副,在京兆、河南者称内史。
(6)隋曾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唐朝沿袭隋制,设内史,为正二品官员,执掌中书省,即宰相。著名的狄仁杰、姚崇均担任过内史职务。
(7)元世祖改王傅为内史,内史府有中尉、司马、谘议等官。
(8)朱元璋吴元年(1367),设立宦官机构,名内史监,设监令、丞、奉御、内史、典簿。旋改内史监为内使监,设令、丞、奉御、典簿,废内史不设。
(9)清朝入关之初,置内史,相当于大学士。范文程、洪承畴曾任此官。
(10)民国初年,袁世凯曾改秘书为内史。
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代吗?
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代。
范文程,字宪斗,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康熙五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扩展资料: 崇德六年皇太极因为多尔衮兄弟的错误十分生气,多尔衮等人虽然引咎自责,但并不心悦诚服,君、王、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多尔衮身为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统摄吏部,其亲弟为镶白旗旗主、和硕豫亲王多铎,其同母之兄阿济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拥有二旗,皆骁勇善战,军功卓著。
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是礼亲王代善所辖正红、镶红二旗系统中的实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压抑,心怀不满。 固山额真阿山、谭泰等二十余名官员,皆是开国有功之战将。
统治集团中这样多的人员与皇帝长期不和,将会带来严重恶果。 范文程此时已是久经锻炼智谋高超蒙帝宠信之大学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于四月初五日偕大学士额色黑奏称:“国中诸王贝勒大臣,半皆获罪,不许入署,不准晋谒皇上。
他们回家日久,又将去锦州更替郑亲王,对明作战,“各部事务,及攻战器械,一切机宜俱误”,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办事。 皇太极允准,诸王贝勒大臣随即各赴署办事。
范文程为协调皇帝与诸王之间的紧张关系,立下一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文程。
清朝有丞相为什么“丞相”这个官职被取消了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皇权旁落,在经过胡惟庸案杀了当朝的宰相胡惟庸之后,定下祖训,后世不得设宰相一职,采用内阁制度,即用5个左右的内阁人员来行使宰相的功能,但不叫宰相,而叫;内阁首辅,次辅。
清朝官职制度都仿照当时的明朝,所以清朝从始到终到没有设宰相,采用了大学士。 清朝没有宰相或丞相的官称,皇帝之下统管文武朝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做大学士,也足见满清朝廷对于任政府总理一职的人选,有多么高的学识要求,不是政治可*的亲信就能提拔。
后来清廷又设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的官称,都是跟大学士一样的权职。这几个总理级官员,加上先帝的老师们,是正一品官职,正一品顶戴花翎。
当朝皇帝的老师,六部尚书(部长),各大行政区总督,武官里的将军,都统,提督,则是从一品。
明朝初期(永乐年间)朝庭主要官职及职能怎样?
朱元璋称吴王,建国金陵的时候,官制一同元朝,间有损益。建立明朝之后,仿唐宋故事厘定官制,以中书省统辖六部,中书省置丞相。明洪武十三年,以胡惟庸谋反,废中书省、丞相官,诏永为例。以六部尚书任天下事,等于是皇帝兼首相。置大学士以充皇帝顾问兼理文字。明成祖始以大学士入文渊阁办事,参与机务,后世称“内阁”,而仍以翰林院为名。明仁宗起,内阁有代皇帝批答大臣表章、草拟敕令的权力,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因为明太祖后世嗣君不得置丞相的诏令,遂以“辅臣”称之。
清廷入关,以范文程、洪承畴建言,仿明制设立内阁等百官制度。但是军国大事往往以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形式决定之,内阁奉行而已。雍正设军机处,直属皇帝、简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办事,另立奏折制度,集大权于皇帝一身,内阁徒具形式。
明朝改元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仍称省,分设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与监察、都指挥使司掌军事,合称三司。省辖府,州有隶于府的散州与隶于省的直隶州之别。直隶州得辖县,散州与县无别、唯散州知州品级较县为高。实行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提刑按察使司下设道,有分巡道、分守道之别,道设按察分司。
明朝中央监察机构都察院分遣监察御史巡察各地,称“巡按”,巡按品秩不高但权力极重,得斥罢府县官,对于三司也有实际上的罢免权,唯不常驻。如临事遣京官出巡,则称巡抚,事毕即还。明宣宗时,在关中、江南等处设巡抚,常驻,节制三司,有领兵的权力。因用兵,遣大臣充总督常驻地方,带兵部尚书或兵部侍郎、都御史衔。督抚同在一区的,则总督为巡抚上官。自督抚设,三司地位大降,形同属吏。
古代的官职长史和内史到底是什么官?
内史 官名。
(1)西周始置,常奉王命策命臣下。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
见西周金文。《周礼》谓为春官宗伯的属官。
掌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凡四方之事书则读之。春秋时周王尚沿用此制。
践士之盟,周襄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2)战国时掌管“大内”之官。
主官租赋与财务。《史记·赵世家》记载徐越主张“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任以为内史。
《春律·仓律》:“入禾稼、刍稿,辄为廥籍,上内史。”《秦律·效律》:“至计而上廥籍内史。”
(3)秦置。掌治京师,犹后世的京兆尹。
又作为京师的政区名。汉沿置。
景帝二年(前155)分左、右风史。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
(4)西汉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称内史,绥和元年(前8),省内史,置国相治民,相当于郡守。晋仍以内史为王国的地方行政长官。
魏晋要郡亦有以风史代太守者,如东晋会稽郡即是其例。南北朝亦然。
(5)隋炀帝在诸郡设通守,为太守之副,在京兆、河南者称内史。 (6)隋曾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
(7)元世祖改王傅为内史,内史府有中尉、司马、谘议等官。 (8)朱元璋吴元年(1367),设立宦官机构,名内史监,设监令、丞、奉御、内史、典簿。
旋改内史监为内使监,设令、丞、奉御、典簿,废内史不设。 (9)清朝入关之初,置内史,相当于大学士。
范文程、洪承畴曾任此官。 (10)民国初年,袁世凯曾改秘书为内史。
长史 官名。战国末年秦已置,李斯至秦,曾任此官,职责不详。
汉之相国、丞相、太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以及建三公后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皆置,为掾属之长,秩皆千石,丞相长史职权尤重。边郡太守也有长史,掌兵马,亦助太守掌兵,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
汉末州珠算也有长史。魏、晋与两汉略同。
南北朝带将军号开府的刺史,属官也有长史,且多兼任首郡(即刺史驻地)太守。王府也有长史,诸王幼年出就藩国,州府之事即由长史代行。
隋以后,三师、三公无幕僚,三省长官的属员亦无长史。唐亲王府、都护府、都督府、将帅(诸卫与出征将帅,不包括节度使)、州府(限于上、中州)设长史。
品级高下视所属机构而异,从三品至七品不等。宋州府无长史,仅亲王府、都督府有此官。
后各代王府也设长史,总管府内事务,其他政府机构,仅元储政院设。
明朝崇祯元年到7年的朝廷形式,主要官职成员,大事件,内阁成员, -
崇祯皇帝是以多疑出名的,在位17年,内阁首辅几乎是1年1换,大致的名单如下:施凤来 天启七年十一月进 崇祯元年三月致仕 1627年-1628年 李国(木子旁一个普) 崇祯元年三月进 五月致仕 1628年 来宗道 崇祯元年五月进 六月致仕 1628年 周道登 崇祯元年六月进 十二月降 1628年 韩爌 崇祯元年十二月进 三年正月致仕 1628年-1630年 李标 崇祯三年正月进 三月致仕 1630年 成基命 崇祯三年三月进 九月致仕 1630年 周延儒 崇祯三年九月进 六年六月罢 1630年-1633年 温体仁 崇祯六年六月进 十年六月致仕 1633年-1637年 张至发 崇祯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罢 1637年-1638年 孔贞远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 六月罢 1638年 刘宇亮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 十二年二月罢 1638年-1639年 薛国观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639年-1640年 范复粹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 十四年五月罢 1640年-1641年 张四知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 九月降 1641年 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九月进 十六年五月罢 1641年-1643年 陈演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 十七年二月罢 1643年-1644年 蒋德璟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 三月罢 1644年 魏藻德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 本月卒 1644年 。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
福王即位于南京,1645年(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明亡。 袁崇焕 洪承畴 范文程 范仁宽 施琅 吴三桂 杨嗣昌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
崇祯二年(1629年)在金县杀参将王国率众起义,投闯王高迎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各部赞同,声望日高。
《明史》载其“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次年高迎祥战死,李自成继称闯王,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赢得民心,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
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建大顺政权,称大顺王,年号永昌。
三月攻克北京,崇祯自杀,国都易主,明朝灭亡。在北京进行整肃后进攻山海关想迫使明将吴三桂投降,但旋为吴三桂引清军所败,被迫撤离北京。
李自成继而信谣言,妄杀李岩等,致使人心离散。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杀死,不过有人认为他为避难而作了和尚。
吴三桂(1612年-1678年)。明辽东人,祖籍高邮,字长白,锦州总兵吴襄子。
以父荫袭军官。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至书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战役中击溃李自成(传说因爱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军先驱,镇压陕、川等地农民军。
后会同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处死。被清朝封为平西王,管理云南贵州地区,形成割据势力。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议撤藩,于是吴三桂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自称周王、天下招讨大元帅,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
同年在长沙病逝。 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
然后呢,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故宫博物馆曾展出了马湘兰的兰花长卷,无锡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小宛的蝴蝶图;最后一点就是她们对爱情和友谊十分忠诚。秦淮八艳都是被逼上青楼的。
有谁想过这样的卖笑生涯呢?她们无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终生厮守,可他们的从良,总是以爱情和友谊为择偶标准,但是却历经坎坷。这固然是当时社会妇女的悲剧,也体现了她们自身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