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平凡的世界范文
平凡世界微写作范文
生活中处处是平凡。
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平凡中却处处充满着深深的感动。
老油灯 一踏上这片昔日的乐土,我的眼泪便止不住往下流。南京大屠杀之前,这里是一个平凡的小村庄。
村里所有男人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只留下年幼的孩子和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老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为远征的儿子缝补鞋帽。
清冽的月光洒在院子里,到处一片寂静。老母亲不无担忧的缝了一针又一针,一线有一线。
她忧心忡忡地望着窗外,想着儿子回家时的场面。 悲剧就发生在第二天中午。
日军冲进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所有人无一幸免。
他们被集中到村中心。老母亲手握还在发亮的煤油灯,冷不丁地,使劲全身力气像一个鬼子砸去,正中太阳穴,鬼子应声倒下。
一旁的鬼子怒火中烧,开枪击毙了老母亲,还放一把大火烧了整个村落。如今,这里只是一片废墟,剩下的只有残缺不堪的那盏煤油灯,还有母亲平凡的爱。
破厂房 门没有上锁。轻轻一推,便“吱呀”一声自己打开了。
这里原是一处纺织厂。当时,这厂被评为十佳优秀生产工厂,县里的人们都以在这儿工作为荣。
一场火灾,更是见证了大家平凡的力量——团结。 那个宁静的深夜,厂房里机器还在“轰隆”作响。
上夜班的工人正在加紧赶工,突然,一台机器燃起了熊熊大火。“不好,着火了!”厂长最先反应过来,他立即组织大家撤离。
他先让女人们走,男人垫底。当大家全部逃出后,却没有各自回家,而是急忙到河边取水救火。
两个多小时后,大火终于被扑灭,虽然机器全部损坏,厂子也就此倒闭,但这个厂房却得以保存下来。 老油灯和破厂房,都是平凡力量的见证者。
它们静静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里,他们穿越时光,带我们找到平凡的真谛—— 平凡是世界的代名词。这个世界就是有平凡构成的。
许多平凡,成了这个世界最美的闪光点。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可以说为之付出了年轻生命的一部经典全景式反映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总字数103万余;也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 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又高考落榜,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 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回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 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
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 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写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少安又进城 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 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 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
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 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写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 名优秀工人,一天下工时晓霞在井口灿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 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
润叶也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 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
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
但他们并 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http://lyfblog.bokee.com/4280994.html) ----------------------------------------------------------------------------以上由 荆祖民 收集整理 参考了网络资料 《平凡的世界》相关概述: 1 在中国文学的接受史上,《平凡的世界》具有某个方面的代表性意义:即以研究者和文学史所代表的学术界与评论者和读者大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观点分歧。
该作甫一出版,就得到了评论家们非常明确的肯定,很快又获得由政府颁发、评论界主持的权威奖项——茅盾文学奖,可以说是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最高荣誉;同样,读者对《平凡的世界》也有普遍的认可,该作刚问世时读者的反应非常热烈,一些电台和报纸进行了转载与转播,并组织听众与读者讨论。而且,这种热情一直延续到十多年后的今天,在近几年进行的多次读者调查中,《平凡的世界》的受欢迎程度在中国当代文学类、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学类中都名列前茅,不少大学生更是将该作列为自己最喜欢和最珍爱的文学作品。
这样的阅读热情在中国新文学的接受史上是不多见的。 然而,与评论界和读者意见截然相反,学术界始终没有给予《平凡的世界》以明确的肯定,当代文学研究者中很少有人谈论这一作品,更缺少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积极评价。
以至于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几乎没有一部给予《平凡的世界》以重要位置,不少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如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甚至根本没有提及该作品,也没有提及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不是像张恨水、琼瑶、金庸式的通俗文学作品(即使是它们,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是绝对属于正规的严肃文学,因此,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①。
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在人们对它颇为极端的褒扬和贬斥中,折射着时代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多元格局,也蕴涵着价值趋向和批评姿态上的一定问题。《平凡的世界》的评价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100字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 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
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 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
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 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
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
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参考资料:平凡的世界-百度百科。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推荐理由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与《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描写苦难的新时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的作家却并不多,路遥当属其中之一。
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 扩展资料: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
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
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
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
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参考资料: 平凡的世界-百度百科 。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可以说为之付出了年轻生命的一部经典全景式反映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总字数103万余;也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 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又高考落榜,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 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回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 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
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 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写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少安又进城 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 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 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
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 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写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 名优秀工人,一天下工时晓霞在井口灿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 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
润叶也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 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
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
但他们并 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http://lyfblog.bokee.com/4280994.html) ----------------------------------------------------------------------------以上由 荆祖民 收集整理 参考了网络资料 《平凡的世界》相关概述: 1 在中国文学的接受史上,《平凡的世界》具有某个方面的代表性意义:即以研究者和文学史所代表的学术界与评论者和读者大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观点分歧。
该作甫一出版,就得到了评论家们非常明确的肯定,很快又获得由政府颁发、评论界主持的权威奖项——茅盾文学奖,可以说是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最高荣誉;同样,读者对《平凡的世界》也有普遍的认可,该作刚问世时读者的反应非常热烈,一些电台和报纸进行了转载与转播,并组织听众与读者讨论。而且,这种热情一直延续到十多年后的今天,在近几年进行的多次读者调查中,《平凡的世界》的受欢迎程度在中国当代文学类、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学类中都名列前茅,不少大学生更是将该作列为自己最喜欢和最珍爱的文学作品。
这样的阅读热情在中国新文学的接受史上是不多见的。 然而,与评论界和读者意见截然相反,学术界始终没有给予《平凡的世界》以明确的肯定,当代文学研究者中很少有人谈论这一作品,更缺少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积极评价。
以至于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几乎没有一部给予《平凡的世界》以重要位置,不少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如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甚至根本没有提及该作品,也没有提及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不是像张恨水、琼瑶、金庸式的通俗文学作品(即使是它们,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是绝对属于正规的严肃文学,因此,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①。
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在人们对它颇为极端的褒扬和贬斥中,折射着时代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多元格局,也蕴涵着价值趋向和批评姿态上的一定问题。《平凡的世界》的评价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一。
平凡的世界赏析
《平凡的世界》不是像张恨水、琼瑶、金庸式的通俗文学作品(即使是它们,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是绝对属于正规的严肃文学,因此,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①。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在人们对它颇为极端的褒扬和贬斥中,折射着时代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多元格局,也蕴涵着价值趋向和批评姿态上的一定问题。《平凡的世界》的评价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史写作的认识。
评价一种文学现象的基础是看作品本身。应该说,《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自有其不可忽略的优点。我以为,它最突出的长处,在于对现实生活(具体说就是对社会变革时代的乡村大众)的热切关注。路遥是一个来自于农村、也始终关注农村的作家,《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另一部作品《人生》在读者大众中(尤其是在农村青年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广阔现实,尤其是揭示了在这个农村社会中最深刻而彻底的变迁中,农民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追求精神——这种精神的表现是现实的,但其底蕴则是几千年中国农民始终屈服在社会的底层的顽强身影。路遥对农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也部分地揭示了现实的冷酷和艰辛。
与这一关注相联系的,是《平凡的世界》对书写对象——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并将这一感情毫无保留地融入作品中。正如路遥自己所说的:“作为正统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我更多地关怀着他们在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仅是达到彼岸后的大欢乐。”②《平凡的世界》投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并且以无保留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作品经常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融注在人物性格和思想中,并对人物的命运和生活表现出深切的关怀。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平兄弟在得到作者特别的理解和关注之余,他们的口中也经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的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③这可以说是人物的语言,同时也是作者的心声,二者的思想情感交融到了一起。客观来说,这一方法的艺术效果有利有弊,但它对于读者的感染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客观化写作正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创作潮流的时候,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创作展示出自己特别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两点,使《平凡的世界》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认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90年代进入高峰的中国社会变革,是中国农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许除了封建时代的各次农民起义,但那毕竟是动乱时代的产物,而且广大农民承担的也主要是炮灰的角色),像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这样渴望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彻底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命运的农村青年,实在是难以数计。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属于这种类型的应该也占到大半。如果说《人生》中高加林的困惑和失败更多只是加深他们的理性思考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生》在当代农村青年中获得的共鸣就不如《平凡的世界》),那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兄弟的挣扎和成功则成为了他们的精神缩影,也成了他们的信心源泉。共同的生活道路,共同的命运选择,使这些读者自然地喜爱《平凡的世界》,像关注自己生活一样关注人物的起落与悲欢。
平凡的世界赏析
《平凡的世界》不是像张恨水、琼瑶、金庸式的通俗文学作品(即使是它们,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是绝对属于正规的严肃文学,因此,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①。
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在人们对它颇为极端的褒扬和贬斥中,折射着时代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多元格局,也蕴涵着价值趋向和批评姿态上的一定问题。《平凡的世界》的评价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史写作的认识。
评价一种文学现象的基础是看作品本身。应该说,《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自有其不可忽略的优点。
我以为,它最突出的长处,在于对现实生活(具体说就是对社会变革时代的乡村大众)的热切关注。路遥是一个来自于农村、也始终关注农村的作家,《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另一部作品《人生》在读者大众中(尤其是在农村青年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广阔现实,尤其是揭示了在这个农村社会中最深刻而彻底的变迁中,农民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追求精神——这种精神的表现是现实的,但其底蕴则是几千年中国农民始终屈服在社会的底层的顽强身影。
路遥对农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也部分地揭示了现实的冷酷和艰辛。与这一关注相联系的,是《平凡的世界》对书写对象——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并将这一感情毫无保留地融入作品中。
正如路遥自己所说的:“作为正统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我更多地关怀着他们在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仅是达到彼岸后的大欢乐。”
②《平凡的世界》投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并且以无保留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作品经常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融注在人物性格和思想中,并对人物的命运和生活表现出深切的关怀。
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平兄弟在得到作者特别的理解和关注之余,他们的口中也经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的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
③这可以说是人物的语言,同时也是作者的心声,二者的思想情感交融到了一起。客观来说,这一方法的艺术效果有利有弊,但它对于读者的感染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是在客观化写作正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创作潮流的时候,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创作展示出自己特别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两点,使《平凡的世界》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认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90年代进入高峰的中国社会变革,是中国农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许除了封建时代的各次农民起义,但那毕竟是动乱时代的产物,而且广大农民承担的也主要是炮灰的角色),像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这样渴望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彻底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命运的农村青年,实在是难以数计。
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属于这种类型的应该也占到大半。如果说《人生》中高加林的困惑和失败更多只是加深他们的理性思考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生》在当代农村青年中获得的共鸣就不如《平凡的世界》),那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兄弟的挣扎和成功则成为了他们的精神缩影,也成了他们的信心源泉。
共同的生活道路,共同的命运选择,使这些读者自然地喜爱《平凡的世界》,像关注自己生活一样关注人物的起落与悲欢。
《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
故事以延安、延川、铜川为背景展开。
全景式展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展现了陕北年轻人艰难的奋斗历程。十多年前,我足遍陕北的沟沟峁峁,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片土地的贫瘠苍凉,深切地体会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人们的真实生活。
绵延无际的黄土高原,悠长高亢的信天游,红艳艳的山丹丹,都永久地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爱读《平凡的世界》。
我感到,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现在时代里已不多见的好书。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的人生,丰富我们的心灵,给人以信心,赋予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人生的旅途上,在平凡的生活中,当我困惑迷茫的时候,当我消极懈怠的时候,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我时常想起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想起这个比我年长的青年,是怎样在平凡的人生里艰难跋涉,是怎样无怨无悔地热情拥抱生活。此书后来荣获茅盾文学奖,我感到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