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四大名著论文范文

    推荐一下与四大名著有关的论文主题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

    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

    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

    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

    关于四大名著的论文 1000字左右的

    1、滚滚长江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该书艺术地为人们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从东汉末年宦官之祸到黄巾军起义失败,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终于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共约90年的烽火岁月,大体上分为军阀混战、封建兼并、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四个阶段。

    《三国演义》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传诵,主要有赖于精彩惨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和对主要历史人物的个性刻画和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分析。例如:官渡之战,此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之前,曹操不仅兵力少,且南面有荆州刘表,江东孙策与他为敌处于不利位置。

    但曹操客观地分析了局势(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威少,兵多而化分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决定以自己所能集中的近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元200年,袁、曹两军在官渡作战。在这场战斗中,曹操善于捕捉战机,能够跟据战场姿态的发展灵活地变换战术,以正兵抵挡袁军的进攻,以奇兵袭击袁军的屯粮库(乌巢),烧毁了袁军的全部粮草,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最后击败了袁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其间各人性格展现的淋淋尽致,战场画面的描述也可圈可点,不失为精典。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不少不属实的记载,什么诸葛亮火烧博望、新野;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美人计。

    还有许多历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阔”、“曲有误、周郎顾”,与《三国演义》中周瑜完全相反;鲁肃本是一代英雄,结果被说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曹操…… 在我还未看《三国志》前,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并为关公华容放曹、败走麦城而捶胸顿足,还对在彝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的陆逊恨之入骨。

    先在回想,儿时美好的回忆被真实打碎,失望、后悔、伤心最后脸红。 而今吾已长大,理智少许,当我爱上“是非成败,转头空”后不再为得失而叹息。

    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开始钻研每一场战役的天时、地利、人和与人物间复杂的关系。

    于是我了解到了让国家强大不应只靠武力。在政治上,应联和其它势力,互相帮助。

    而对内在经济上应跟据民情收税,兴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正所谓修内而安外。

    待时机成熟,再一鼓作气,完成霸业。这说起来很轻松,但要实施并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并非易事。

    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还46天就开学了,这个班里个个都是高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学,当效吴下阿蒙。

    2、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1万骑兵,以黎阳为大本营;命令颜良为先锋,渡河进攻白马。曹操用荀攸之计,扬言渡河抄袭袁绍后路,袁绍命令颜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击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自己亲自领主力直扑白马,与东郡太守刘延夹击颜良,颜良遂阵亡。

    袁绍大怒,命令全军渡河;又命另一心腹大将文丑与刘备为先锋,直扑白马。曹操放弃白马,向延津撤退,并亲自帅精锐殿后,并故意放辎重;文丑、刘备带6000多骑兵追击,四散抢辎重;曹操乘机命令攻击,袁军大乱,文丑本人也被杀;曹操为诱敌深入,退回官渡。

    袁绍又不听田丰的计谋,并将他押送到邺城。袁绍摆开联营,步步进逼;曹操作出反应,命令于禁、乐进攻击两翼,大胜。

    袁绍为赢得胜利,在南方向李通、刘辟策反;李通不背叛反而领兵消灭暗通袁绍的地方豪强;曹操又命令曹仁、徐晃带领骑兵星夜前往镇压刘辟、刘备。袁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写书让江东孙策北上偷袭许昌;曹操谋士郭嘉认为孙策过于轻佻,必死于刺客之手,果然不久,孙策受到仇人阻击,伤重而亡(一说乃郭嘉暗中派遣曹操手下猛士杀孙策)。

    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军粮不足,意欲退回许昌,荀文若力劝曹操坚守,并最大限度支援前线。公元200年10月,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偷袭袁绍大将韩猛,烧毁韩猛押运的几千车粮草。

    袁绍谋士许攸建议袁绍派偏师偷袭许昌,抢走汉帝,遭到拒绝后又因为家属被审配收监,许攸无奈投靠曹操,并建议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堆放地乌巢;曹操留下曹洪等守大营,自己领夏侯渊、张辽、曹仁等直扑乌巢,同时命令徐晃偷袭袁军另外一粮草堆放地故市;曹军假装袁军,骗过袁军的盘查,偷袭乌巢。消息传到袁绍耳中,袁绍不听从大将张合应重兵救乌巢的建议;却听从谋士郭图意见命张合、高览率重兵强攻曹军大营,只派出少量骑兵救乌巢。

    救兵到达乌巢,曹操先集中全力攻下乌巢袁军营,擒守将淳于琼,烧毁所有物资;再回头击败来救的袁军骑兵;同时徐晃也攻下故市,烧毁所有的物资。消息传到袁军大营,郭图为免获罪,造谣说张合为乌巢之败而幸灾乐祸,同时派人通知张合说袁绍要杀张合,张合无奈投降曹军。

    曹操遂大。

    四大名著之一一千字论文

    浅谈《红楼梦》有感 中华文化灿烂悠久,文学巨著亦不鲜见。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是国人公认的四大名著,内容 丰富,情节诱人,文字精炼优美,为后世人所赞誉。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四大名著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讲解分析最为详细,我内心深受震撼与启发,空闲之余又读了一遍《红楼梦》,以下是我对《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这部巨著,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调刻画出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无不跃然纸上,个个栩栩如生。它以宝黛爱情为线索,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它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观园是这个封闭王国的缩影。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

    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

    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 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

    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

    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

    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

    。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

    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人生就像一扁小舟,而茫茫的大海就像世界一样宽大,不着边际。

    在这大海上,自己驾驶的小舟应该怎样度过大海上的一风一浪,我想只有积极地迎接风浪的冲刷,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使自己的小舟变成大船,经得起更大的风浪。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1、《西游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神无定位事难成(没有决心就不能成大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磕睡多。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只管走路,莫要多心。

    不看僧面看佛面。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不如忍气高。

    有缘洗净忧疑病,绝念无私心自宁。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

    不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2、《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3、《水浒传》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表壮不如里壮。

    篱牢犬不入。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如何此处不留人,休言留人处。

    如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4、《三国演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深根固本以治天下。

    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

    求一篇关于四大名著的论文

    在《三国演义》众多文臣武将和如云强手中,庞统可谓独具特色的一位。

    庞统在作品中存在时间不长,所占篇幅不多,生卒短暂。然而却以其曲折的生平、独特的个性、奇绝的才智、辉煌的人生而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意趣。

    庞统是个难得的奇才、刚正的狂士、豁达的诤臣。(一)难得的奇才庞统形象的审美意趣,首先源于其性格中奇的特征。

    奇者:一曰罕见,二曰杰出、超凡。本文称庞统为奇才,二者兼而有之。

    庞统的奇才大智享誉荆襄,盛传江东。孙权早闻大名,周瑜多用其计;刘备久闻芳名,孔明深服其智;鲁肃称其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

    然而却遭遇坎坷。或埋没于襄阳,或屈沉于江东;或遭孙权冷落,或受刘备屈待;甚而公瑾屡用其谋,竟未授其职;为东吴建奇功,却不被吴主所认可。

    庞统之屈可谓奇也。正是庞统之奇才被屈待构成了其独特的审美意趣。

    1.名士交口赞奇才称庞统为奇才,首先在于庞统颇得当时天下名士贤才的赞赏,盛名布于海内。刘备为躲避蔡氏兄妹所谋杀身之祸,马跃檀溪,逃难至南漳水镜先生庄上,水镜指点道:“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见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73年12月第3版308页)小说作者在此通过著名隐士司马德操之口将庞统作为天下奇才推荐给刘备。

    庞统不仅享誉襄,而且名播江东。据小说介绍,庞统因避难寓居江东期间,周瑜通过鲁肃多次请教庞统,并多用其谋。

    鲁肃因深知庞统之大智奇才,在刚继任督都之职时,就向孙权举荐了庞统。肃称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关于孙吴;往日公谨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

    (同上488页)可见,庞统之奇才大略深得当时天下名士赞赏推崇。孙权以貌相人,以偏爱取才而冷落庞统。

    鲁肃深感惋惜,称赞关安慰庞统道:“公抱匡济之才,何往而不利?”(同上489页)当肃得知统欲投刘备时,支持并嘱咐道:“无使孙、刘互伐,同力破曹。”统答曰:“此某平生之素志。”

    (同上)可见统之见解高远,枢机超凡。倘孙、刘长期联盟,同力破曹,便会无往而不胜。

    可惜孙刘两方众多文臣武将持此见解者仅鲁肃、庞统、孔明等寥寥数人。甚至连被称为世之枭雄的刘备也能认识到孙刘联明的极端重要性。

    否则,岂有夷陵之败?乃至孙刘两大集团最终被魏方所灭?象庞统这样才智过人,机谋深远之士也被孙权所冷待,只能证明孙权也是一个目不识珠之辈。三国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之争。

    在小说中作者对庞统之才极为赏识推崇,对其才智被埋没,被屈待深感惋惜。鲁肃在写给刘备的荐书中推崇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展其骥足。”并特别提醒道:“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同上490页)孔明在东吴吊丧期间,曾面晤庞统,并写有荐书给刘备,推荐庞统。

    当孔明从东吴回,问及庞统时,刘备称统“近治耒阳县,好酒废事。”孔明闻言笑道:“士元非百里之才。

    胸中所学,胜亮十倍。”并指出:“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

    (同上)刘备方根据张飞、孙乾考察的情况和鲁肃、孔明的举荐,纠正屈待大才的过失,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选方略。小说在描写庞统曹冷遇被屈待的情节时,充满赞赏而惋惜的审美情调。

    这情调是作者对人才被屈待的深深遗憾,对健全人才环境的热切呼唤。它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感染着读者的情绪,启示后世善待贤才。

    2.巧授连环展骥才在名士的口碑中,庞统是学识渊博而未展骥足的奇才。在实践中,庞统谋略枢机如何呢?在现实中,庞统不愧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贤士。

    小说作者以极为赞赏的笔调表现了庞统在实践中所显示的奇智神谋,给读者以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的审美享受。鲁肃将庞统推荐给孙权时说:“往日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

    此非虚言。在庞统寓居东吴期间,虽未正式拜授任何职衔,但在事实上已充任着东吴谋士之职。

    《三国演义》第47回“庞统巧授连环记”就描写了庞统受周瑜之邀,以过人的智慧机敏向曹操巧授连环记,使操自锁战船的精彩场面。其间,庞统的谋略枢机得到出神入化的表现,达到令人惊叹的境地。

    面对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压境之势,周瑜使鲁肃问策于庞统,统先献“火攻”之策,后献“连环”之计。周瑜犹伯乐得千里马,深服庞统之论,使肃请庞统出山为其施行连环记。

    曹操被称为世之奸雄,对其施计谈何容易!非智谋超常、胆识过人者莫敢当此大任。周瑜知人善任,对肃曰:“为我行此计者,非庞士元不可。”

    果不出周瑜所料,庞士元以杰出的才学、超凡的智慧、随机应变的高招圆满完成了巧施妙计的任务。统先装成怀才不遇、对周瑜极为不满、而遁迹于西山草庵的隐者,赢得了生性愚拙、出使东吴的蒋干信任,得以被引入曹营。

    得见曹操后,就根据操之心理、性格特点,用骄兵之计和献媚之词,又获得了操的信赖。从而乘机查清了曹军布阵情况。

    同时,极尽夸赞奉迎之能事,使踌躅满志的曹操得意忘形,完全失去了戒备,进而获得了与操同桌共饮,畅谈兵机的殊遇。此时,庞统便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与操。

    求关于四大名著的文学论文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八阵图

    关公大意失荆州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英站吕布

    阿斗-乐不思蜀

    身在曹营心在汉-鲁肃

    下面是一些有趣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求一篇关于四大名著的论文

    在《三国演义》众多文臣武将和如云强手中,庞统可谓独具特色的一位。

    庞统在作品中存在时间不长,所占篇幅不多,生卒短暂。然而却以其曲折的生平、独特的个性、奇绝的才智、辉煌的人生而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意趣。

    庞统是个难得的奇才、刚正的狂士、豁达的诤臣。(一)难得的奇才庞统形象的审美意趣,首先源于其性格中奇的特征。

    奇者:一曰罕见,二曰杰出、超凡。本文称庞统为奇才,二者兼而有之。

    庞统的奇才大智享誉荆襄,盛传江东。孙权早闻大名,周瑜多用其计;刘备久闻芳名,孔明深服其智;鲁肃称其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

    然而却遭遇坎坷。或埋没于襄阳,或屈沉于江东;或遭孙权冷落,或受刘备屈待;甚而公瑾屡用其谋,竟未授其职;为东吴建奇功,却不被吴主所认可。

    庞统之屈可谓奇也。正是庞统之奇才被屈待构成了其独特的审美意趣。

    1.名士交口赞奇才称庞统为奇才,首先在于庞统颇得当时天下名士贤才的赞赏,盛名布于海内。刘备为躲避蔡氏兄妹所谋杀身之祸,马跃檀溪,逃难至南漳水镜先生庄上,水镜指点道:“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见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73年12月第3版308页)小说作者在此通过著名隐士司马德操之口将庞统作为天下奇才推荐给刘备。

    庞统不仅享誉襄,而且名播江东。据小说介绍,庞统因避难寓居江东期间,周瑜通过鲁肃多次请教庞统,并多用其谋。

    鲁肃因深知庞统之大智奇才,在刚继任督都之职时,就向孙权举荐了庞统。肃称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关于孙吴;往日公谨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

    (同上488页)可见,庞统之奇才大略深得当时天下名士赞赏推崇。孙权以貌相人,以偏爱取才而冷落庞统。

    鲁肃深感惋惜,称赞关安慰庞统道:“公抱匡济之才,何往而不利?”(同上489页)当肃得知统欲投刘备时,支持并嘱咐道:“无使孙、刘互伐,同力破曹。”统答曰:“此某平生之素志。”

    (同上)可见统之见解高远,枢机超凡。倘孙、刘长期联盟,同力破曹,便会无往而不胜。

    可惜孙刘两方众多文臣武将持此见解者仅鲁肃、庞统、孔明等寥寥数人。甚至连被称为世之枭雄的刘备也能认识到孙刘联明的极端重要性。

    否则,岂有夷陵之败?乃至孙刘两大集团最终被魏方所灭?象庞统这样才智过人,机谋深远之士也被孙权所冷待,只能证明孙权也是一个目不识珠之辈。三国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之争。

    在小说中作者对庞统之才极为赏识推崇,对其才智被埋没,被屈待深感惋惜。鲁肃在写给刘备的荐书中推崇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展其骥足。”并特别提醒道:“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同上490页)孔明在东吴吊丧期间,曾面晤庞统,并写有荐书给刘备,推荐庞统。

    当孔明从东吴回,问及庞统时,刘备称统“近治耒阳县,好酒废事。”孔明闻言笑道:“士元非百里之才。

    胸中所学,胜亮十倍。”并指出:“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

    (同上)刘备方根据张飞、孙乾考察的情况和鲁肃、孔明的举荐,纠正屈待大才的过失,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选方略。小说在描写庞统曹冷遇被屈待的情节时,充满赞赏而惋惜的审美情调。

    这情调是作者对人才被屈待的深深遗憾,对健全人才环境的热切呼唤。它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感染着读者的情绪,启示后世善待贤才。

    2.巧授连环展骥才在名士的口碑中,庞统是学识渊博而未展骥足的奇才。在实践中,庞统谋略枢机如何呢?在现实中,庞统不愧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贤士。

    小说作者以极为赞赏的笔调表现了庞统在实践中所显示的奇智神谋,给读者以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的审美享受。鲁肃将庞统推荐给孙权时说:“往日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

    此非虚言。在庞统寓居东吴期间,虽未正式拜授任何职衔,但在事实上已充任着东吴谋士之职。

    《三国演义》第47回“庞统巧授连环记”就描写了庞统受周瑜之邀,以过人的智慧机敏向曹操巧授连环记,使操自锁战船的精彩场面。其间,庞统的谋略枢机得到出神入化的表现,达到令人惊叹的境地。

    面对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压境之势,周瑜使鲁肃问策于庞统,统先献“火攻”之策,后献“连环”之计。周瑜犹伯乐得千里马,深服庞统之论,使肃请庞统出山为其施行连环记。

    曹操被称为世之奸雄,对其施计谈何容易!非智谋超常、胆识过人者莫敢当此大任。周瑜知人善任,对肃曰:“为我行此计者,非庞士元不可。”

    果不出周瑜所料,庞士元以杰出的才学、超凡的智慧、随机应变的高招圆满完成了巧施妙计的任务。统先装成怀才不遇、对周瑜极为不满、而遁迹于西山草庵的隐者,赢得了生性愚拙、出使东吴的蒋干信任,得以被引入曹营。

    得见曹操后,就根据操之心理、性格特点,用骄兵之计和献媚之词,又获得了操的信赖。从而乘机查清了曹军布阵情况。

    同时,极尽夸赞奉迎之能事,使踌躅满志的曹操得意忘形,完全失去了戒备,进而获得了与操同桌共饮,畅谈兵机的殊遇。此时,庞统便以自己渊博的学。

    读四大名著心得体会(三千字)

    西游记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

    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

    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

    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

    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

    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 《红楼梦》读后感 作者:心月方舟 来源:不详 录入:匿名 日期:2005-2-27 字数:1516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

    宛若一座拱桥,她正好横跨在古代情感史的终结和现代情感史的开端之上。由此看来,《红楼梦》一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加鲜明。

    作品呈现的古典画卷如此全面逼真地保存着过去时代的影响,使我们得以从中品位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在情感领域巨大而微妙的异同。我们悲喜交加地看到,人类情感史和理性史一样是在向前进化着,尽管进化的轨迹是如此沉重而迟缓,一步一个脚印,前仆后继,包括血和生命的代价,转眼间焦头烂额,各奔东西。

    现代人仍能从灰飞烟灭中感受到强烈的力与美,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共鸣的感情中正夹杂着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疏远与隔膜。这个时代一多半的男人择偶时会选择薛宝钗,至于癫狂情痴的怡红公子,失去他显赫的门第,他在一多半女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一文不值。

    现代人的眼泪。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