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快乐成长范文
您认为做好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何意义
幼小衔接需要专业的教师对孩子从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进行全面衔接。
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术知识的衔接。
2、能力衔接: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3、思维衔接:数学思维、观察思维
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到小学以学习为主;从幼儿园松散型的游戏活动,到小学集中式的课堂教育。无论是在学习心理,还是在学习状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多年来,我们对幼升小学生的持续调查发现,一年级的学习成绩常常会影响到整个学生生涯,有的孩子甚至奠定了整个人生的基调。小学一年级,不仅仅是孩子整个学生生涯的起始年级,更是夯实基础、树立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为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节奏、不担心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成绩;科学有效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既玩起来不“忘”乎所以,又学起来不“苦”不堪言,还孩子一个快乐又充实的假期。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
如此众多的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就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还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家长们经常找我诉苦,要我帮忙。其实反观做父母的这样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是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
暑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们再过几个月,就要成为小学生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的转变都要巨大。
的确,如果“幼小”衔接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那么怎样才算做好“幼小”衔接呢?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不懂就问; 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 因此,我们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在“幼小衔接班”设置以下课程:1.幼小衔接语文,如:拼音、儿歌、幼儿故事、拼音游戏等;2.幼小衔接数学,如:计算、数字书写及游戏、面积题型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等;3.珠心算,促进孩子左右脑的平衡发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
针对这些课程,我们在课时中间还安排了穿插识字(常用字的认识、小学题型中常出现的字)和写字(让孩子保持正确书写姿势,培养孩子良好书写习惯)等教学内容。 希望本期内容能带给各位家长一些启示,同时,欢迎您把孩子送到我们的幼小衔接班来,我们本着对每个孩子都负责的教育宗旨,采用小班制,每班限额招收,由专业的学前教育老师任教,并设有专业的特色课程。
让我们有机会多多交流,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祝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家庭教育的专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也祝愿所有的儿童都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五六岁幼儿应具备的技能有哪些(中)不过,给娃娃穿脱衣服也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要是有的小男孩觉得这么做太“幼稚”了,不妨让他给自己喜爱的大动物玩具穿上小小孩的衣服。
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穿一些带扣子(按扣也行)、带拉链的服装(上衣)和需要系鞋带的鞋子,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小肌肉,同时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三,拼图 要说拼图,松松家里可有不少,从几十块一盒的到上千块一盒的都有,图案更是五花八门、色彩纷呈,因为松松爸爸觉得这是一种发展智力的游戏。
五六岁幼儿应具备的技能有哪些呢?对此,早教专家表示,从发展孩子的运动技能来看,并不是说孩子能拼的块数越多、图案越复杂就越好。 在这里,拼图的目的很明确:在发展孩子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同时,提高孩子运用小肌肉。
幼小衔接具体内容有哪些?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幼小衔接具体内容和影响 一、知识衔接: 涵盖拼音、书写、词句、作文等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孩子听、说、读、写、拼、组等语文能力,右脑照相识字课,让孩子识字更快,更轻松。
二、学习能力衔接: 通过脑潜能训练专场,能够快速提高孩子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创新力、思维力等九大能力,让孩子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三、行为习惯衔接: 独特的行为习惯养成课堂,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性、适应性、时间观念、责任感等良好品质,让孩子更好的适应严格管理的小学生活。 四、情商社交衔接: 针对性的引导与关注,良好的礼仪礼貌训练,让孩子融入到学校的大家庭中,增强孩子情商社交能力,让孩子自信、大方、受欢迎。
求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成长中的快乐》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成为了一个12岁的小伙子。
在这12年里发生过许多事情,有失败,有成功,有高兴,有伤心的……有这么一件事却使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每当我看到别人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向前驶去时,我就也想试试骑车的感觉。
那天,我到外婆家去,闲着无聊就推出自行车,吵着哥哥教我骑。哥哥拿我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首先,哥哥扶着车子,让我骑上去,可我一上去,车子就倒下来。虽然哥哥扶住了车子,但我还是十分害怕。
终于,我鼓起勇气,慢慢地骑了起来。渐渐地,我的胆子大多了,可还是把龙头握得很紧,生怕会摔下车子。
就这样,我慢慢地骑着。忽然,我感到身后轻多了。
回头一看,只见哥哥正站在远处向我招手呢。我心里一慌,龙头一斜,人和车子便一起摔了下来。
哥哥见了,连忙跑过来问我:“刘爽,你没事吧?”我心想:怎么可能没事,我的手好疼。那时,我真想放弃。
可转念一想,起初是我自己要学的,现在还没学会就放弃,不是太没面子了吗?于是,我咬咬牙,站起来扶起车子对哥哥说:“我没事儿,接着练吧。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在一次次失败中,我有了经验。
终于,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我学会了骑车。哥哥也十分地高兴,说:“刘爽,你真棒!”我听了,开心地笑了。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就看你如何对待了。
如果是一味躲避,就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烦恼。如果正确对待,迎难而上,就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还有半年的时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就要离开幼儿园。
新学期他们将要升入小学学习,平时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发现有的孩子家长对幼小衔接产生一种误区,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学习上与小学接轨,就是识字与算术,而对知识以外的因素关注较少,比如情感、交往、独立性、规则认识等。 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真正含义是培养幼儿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幼小衔接”更应当关注孩子为适应学习生活而必需的习惯培养,一种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小学生活的阶梯。 二、如何让孩子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 1、首先要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为了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我们会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幼儿园是哥哥姐姐,就要升入小学,不论是在户外活动还是早操中都能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孩子们很自豪。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地情绪,使孩子们能较全面地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使幼儿在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小学的准备,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从孩子入手,培养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学会整理 到了小学,需要每天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孩子整理习惯的培养,每天来园或离园时,我们提醒孩子们整理自己的小橱子里的衣物,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保管好、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做到不装错、不遗漏。
(2) 学会自主 我们鼓励孩子们学会自主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如自主选择区域活动,除了规定的集体活动外,我们把大多数的活动都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由自己计划和安排,逐渐向小学生靠拢。 (3) 学会生活 在生活方面,我们主要培养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根据自己的冷热情况主动穿脱衣服,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自理大小便、学习叠被子、整理床铺等。
(4) 学会劳动 为了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我们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做值日生,教给孩子们擦桌子、椅子、浇花、管理自然角等,让孩子们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 (5) 学会交往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教给孩子一些社交礼节和应注意的问题,给孩子有效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交往能力,使孩子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始小学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孩子们将来顺利学习的保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善于倾听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上课时,我们提醒幼儿要有正确的坐姿,要求幼儿认真倾听,不仅要倾听老师的教学,还要倾听同伴的发言,到了小学后,每节课的内容和密度都增加了,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习效率。 (2) 自主阅读 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孩子入小学以前,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幼儿园里有阅览室供孩子们阅读,每个班都有图书角,我们还开设了阅读欣赏课,我们鼓励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图书,在饭前、午睡前后与同伴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3) 握笔训练 在小学书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也是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我们进行握笔、书写姿势的规范练习,要求幼儿做到“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一拳”,一开始孩子们的姿势不够正确,往往需要提醒和督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渐渐能保持住正确规范的握笔书写姿势。
(4) 初步学习拼音 汉语拼音是孩子刚入小学后较为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很多孩子因为在拼音方面没有基础和铺垫,到了小学,一时很难适应快节奏的拼音教学,为了让幼儿事先对拼音有一定的了解,使孩子上小学后能更扎实地学习拼音,我们以游戏的形式学习拼音,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拼音的四声朗读,声母、韵母的认识和拼读,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拼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工作,不仅需要共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而且需要大家的主动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强势作用,多形式、多方法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条件。
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但是我发现有些家长没有注意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很不适应,如有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感到学习很困难,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或者老师讲课听不懂,还有一些孩子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心理上会产生紧张情绪,表现为性格内向。
如何为孩子做好幼小衔接,顺利步入小学?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首先要选择好的教材内容
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谈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摘要: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
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共同负起责任,在孩子入学之始,为他踏上漫漫人生长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导航。
关键词:幼儿;转折;入学前教育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因为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联系,就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小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继续;而区别在于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意味着幼儿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
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转折尤其巨大,好像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
所以,为了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异,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对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学习培训,明确目标 新学期开始,首先对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大班的老师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座谈,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征询他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医生举办业务讲座,介绍幼儿心理卫生知识和幼教理论,进一步拓展本园教师的视野,扩大知识面。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使老师更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教育原则,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
在此基础上,组成专门的研究小组,通过反复调查,论证,修改了大班的一日常规及教学内容;其次,增加幼儿对学校的感性认识。老师分期分批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并参与小学升旗、入队仪式,让幼儿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生活,然后请升入一年级的学生与大班孩子进行交流、游戏,讲一讲自己入小学的感受。
通过幼小互动,引起了幼儿对升入小学的热切期待,有目的地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我还明确告诉他们,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准备和训练。
二、重视幼儿的情商发展,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一般要有两方面的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社会适应问题实质上与一个人的情商有关,情商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上进心,能不断自我激励,能与他人融洽相处。
为此,我着重培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幼儿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
1.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养成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我们除了挖掘教材有关有意注意培养的儿歌、故事,还创编了《课堂别学坏习惯》《这样做真不好》《课堂趣事》等儿歌,以及故事《咪咪钓鱼》《我知道》《糖果的故事》等等;其次,在大班开展每天读书半小时故事大王诗歌朗诵童话表演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开展自我服务活动,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床铺,通过每周六的劳动,让每个幼儿洗自己的手绢、擦桌椅,以及进行小种植活动等,逐步增强幼儿爱清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3.通过开展玩具大家玩我懂礼貌大拇指等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别人的良好态度。
从日常小事入手,向幼儿进行热爱集体,友好待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教育,让孩子学会交往,发展其社会性。 4.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不如意,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关键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信心加强法,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能做得更好;在区域活动中设立小小展示台,孩子们可以在展示台上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情境训练法,在大班健康活动中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如森林历险记,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创设了一道道障碍,如七彩路、沼泽地、躲避猛兽、过小河等,让孩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完成任务。
另外,还可以用榜样暗示法、精神胜利法、换位思考法、家园共育法等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5.培养规则意识,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该扰乱集体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秩序,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不能违反。例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大声喧哗;收玩具时摆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合作能力;如:体育游戏:赛龙舟,游戏开始时孩子两人一组→四人组→八人组→到最后十六人组,游戏充分体现多人合作、团队意识带给孩子的快乐。
又如体育活动:舞动的丝巾,刚开始孩子一人舞动小丝巾,到四人舞动大丝巾,到最后全体孩子玩彩虹伞,孩子由个体→小组→集体逐层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