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送礼自查报告范文

【“请客、送礼”的社会现象分析】
请客送礼是社会一种常见现像.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请客和送礼可以联系到一起来讲.也可以分开来说.请客分两种,一种是以感情为主,一种是以利益为主.我和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在一起,那请客吃饭也就很正常了.但有时为了一些利益,比如求人帮忙、托人办事就不正常了.但这也是人之常情.送礼就不好说了.亲戚朋友要送.上级领导要送,社会关系也要送.1、亲戚朋友要送.有些是情愿的,比如自己的家人、自己尊敬的人.有些不情愿,比如关系不好但还要维持表面关系的人,比如关系不好但按照礼节必须要送礼的人.2、上级领导要送.给上级领导送礼是必须的.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送.因为只有送礼,你才是一个有前途的员工或干部,你才有往上爬的机会.3、社会关系要送.你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要送礼.从最小的时候,上学,想上好的学校,你要给校长送礼.想进重点高中,你要给校长送礼,毕业想进好的单位,你要给XX人送礼.生病住院做手术,你要给医生送礼.等等.送礼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像,它直接表现为以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主.大多数送礼都是为了办事.而这些归根到底是文化遗传问题.从N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们都已经开始进行这种不正常的社会交往方式了.这种交往方式对于人类发展有好处也有坏处.从社会发展上来讲,请客送礼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和到最好的补充和完善.从而加快生产创造.及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从社会健康的角度来讲,请客送礼使人们的思想趋于利益化,至使许多好的品德精神文化失传,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
对“请客送礼”的思考作文
在社会上,“请客送礼”已成风。
这“风”也刮进我们学校来了。且不说高中生“请客送礼”的气派,就说说我们初中生吧。
初中生的所谓“请客”,一般就是请吃东西,请看电影,请玩电子游戏机,等等—“够朋友!” 初中生的所谓“送礼”,也不外乎“送给你,祝你生日(圣诞)快乐”之类。每逢圣诞节,学生们总要花几十元买圣诞卡。
我送你一张,你又送我一张。买了十几张,送出去,又收回十几张。
生日也是如此。他送我,我送他;他送的礼物贵重,我要送得更贵重,有来有往嘛。
学生之间“请客送礼”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大人们所说的“人情”,而是要面子,摆阔气。有的学生为了要面子,装大方,主动请客或有求必应;为了摆阔气,礼物送贵的,漂亮的,有的还去精品店买呢。
被请者或受礼者也不得不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报对方,否则,对方会在背后说你“小气”。 中学生“请客送礼”成风,危害甚大。
我们还是消费者,没有经济来源,父母为了供我们衣食住行以及上学所需费用,辛勤劳动。我们却不满足于现有的幸福生活,又要进一步“要面子,摆阔气”,让大家说你“大方、有钱、够朋友”,都围着你转,等着你的“请客送礼”。
你的钱还不是父母的血汗钱!有什么值得得意的?有的学生钱花完了,还死要面子,但不敢向父母要,就去偷,最后毁了自己的前途。 学生“请客送礼”不易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是因为被一层浓雾所掩盖,这层浓雾就是“增进友谊”。
作为初中生,应该知道什么是友谊,友谊不是建立在吃喝玩乐上的,而是建立在共同进步、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基础上的。可是,为什么有些学生把“请客送礼”说成是“增进友谊”呢?因为向父母要钱易得手,又可掩饰自己“要面子,摆阔气”的思想,真是“一举两得”! 其实,说真的,大多数请客送礼者心底里并不想把自己的钱白白花掉,只是被“要面子,摆阔气”所纠缠。
刹住“请客送礼”的风气,首先要在利害关系上、在道德情操的修养上打破我们脑子里的“要面子,摆阔气”思想;其次,父母们应揭穿“增进友谊”这层浓雾,少提供这种思想的物质基础;“要面子,摆阔气”的思想还来自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也得整治整治。 同学们!试想想,如果我们现在还没学会创造,就先学会浪费,学会“要面子,摆阔气”,长大了怎么办呢?。
“请客、送礼” 的社会现象分析
请客送礼是社会一种常见现像。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请客和送礼可以联系到一起来讲。也可以分开来说。
请客分两种,一种是以感情为主,一种是以利益为主。我和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在一起,那请客吃饭也就很正常了。但有时为了一些利益,比如求人帮忙、托人办事就不正常了。但这也是人之常情。
送礼就不好说了。
亲戚朋友要送。上级领导要送,社会关系也要送。
1、亲戚朋友要送。有些是情愿的,比如自己的家人、自己尊敬的人。有些不情愿,比如关系不好但还要维持表面关系的人,比如关系不好但按照礼节必须要送礼的人。
2、上级领导要送。给上级领导送礼是必须的。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送。因为只有送礼,你才是一个有前途的员工或干部,你才有往上爬的机会。
3、社会关系要送。你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要送礼。从最小的时候,上学,想上好的学校,你要给校长送礼。想进重点高中,你要给校长送礼,毕业想进好的单位,你要给XX人送礼。生病住院做手术,你要给医生送礼。等等。
送礼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像,它直接表现为以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主。大多数送礼都是为了办事。
而这些归根到底是文化遗传问题。从N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们都已经开始进行这种不正常的社会交往方式了。
这种交往方式对于人类发展有好处也有坏处。
从社会发展上来讲,请客送礼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和到最好的补充和完善。从而加快生产创造。及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从社会健康的角度来讲,请客送礼使人们的思想趋于利益化,至使许多好的品德精神文化失传,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
【以“给同学过生日请客送礼不好”,写成一篇议论文不少于450字,
我觉得过生日请同学吃饭不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增长了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之风.有些同学每次过生日请同学去吃饭,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有的甚至要带上好几百元.这样不仅太浪费了,而且还会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比如你请了10个同学,“我”就请20个人,显着“我家”比某人家有钱,“我家”比你家更有钱,“我”才不像你那麽小气,才请10个人过生日.第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还会影响学习.会有时上课就想着我过两天要去给某人过生日呀!带多少前好呢?到了他家有什麽好吃的呢?。
。这样上课就不专心了,就听不进课了.第三,过生日请同学吃饭会给部分同学带来心里负担.长期以往,人人参与请同学吃饭,会使同学们忙于应付,给家庭经济增加负担,给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带来心理压力,觉的自己家不如别人家有钱.还容易产生自卑感,心理压力的加重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第四,过生日请同学吃饭不利于全班同学的团结友爱,反而产生你近我远,容易形成小团体,因为过生日请同学吃饭不可能请所有的同学.通过我以上的阐述,我认为过生日请同学吃饭不好.。
如何对待家长请客送礼
在人们的印象中,学校是一方净土。
然而,在“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冲击下,学校也变得浮躁不安。不知何时,请客送礼之风吹进校园,迅速蔓延,并悄然变质。
起初,还只是贺卡到保健品,再到烟酒、化妆品、高档手机等,吃的、用的、穿的都有,还有直接送红包的。刚开始是学生给老师送,后来干脆由家长代劳。
送礼对象主要给班主任或者是语数英等主课老师。近些年来,越来越盛的校园送礼问题,怎么都难以看成是学生对老师真挚情感的真实表达。
孩子给老师送礼的目的大多非常纯洁,而家长呢?送礼就未必完全出于对老师的爱,讨好、攀比等成人化的动机会隐藏在其中。送礼之风一经个别人带起,师生间正常的高尚的感情就被掺了沙子。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难免会对相关的学生多些“关照”。因为请客送礼,学习不努力、表现乏善可陈的学生竟被评为三好生,使得学校公正的天平失衡,竞争向上的气氛荡然无存;因为请客送礼,使得孩子攀比心理加重,虚荣心剧增,“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在孩子心中扎根……这些无疑将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加强自身修养,抵制歪风邪气“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说。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当楷模。教师守住道德底线,不收受学生的礼物。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需要对其品性进行塑造的“花朵”,如果这些“花朵”从小就缺少好土壤的滋养,从小就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那后果将是可怕的!有一学生,其家长从事餐饮业,这位学生因为多次目睹一些单位“管事人员”要求他父母“虚开发票”的行为,所以对“腐败行为只是社会支流”的观点怎么也无法认同,任你怎样解释,都难以消除他心中的“烙印”,可见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有多大。如果教师收受了家长或学生所送的礼品,形象必然受损,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度必然降低,继而就会影响教育效果。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教育家,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
世风不纯,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随波逐流。教师固然清贫,但一定要从我做起,抵制歪风,绝不能带头击碎道德底线。
“想发不义财,就别当教师。”贵州的杜正武老师掷地有声地呼吁。
二、拒绝从第一次开始一所重点学校的吴老师说:“教师收礼是作茧自缚。当一位家长送你礼时,如果你没有拒绝,从那一刻起,你就无法言行一致地倡导平等和公正了。
你的良知和正义不允许你对那位家长的孩子特别关照,但你在批改作业时、上课提问时、安排座位时……那份礼物总会在你脑子里冒出来,你的工作就不那么从容和自由了———你由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沦落成了礼品的奴隶。也许有教师说:‘我可以做到边收礼边平等。
’我不信有这种人,即使有,那他收人‘香火’,却没有替人‘消灾’,不也同样要接受良心的拷问吗?”如果第一次没有拒绝,自然会有第二次,而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学生之间也有交流,在他们头脑中自然会形成这样的印象,我们的老师对某某这么好,就是因为收受了他家长的礼物。要时刻记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左右和影响着你的学生。
不要破坏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三、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发挥效能杜绝家长请客送礼,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觉是不行的。
要从根本上刹住此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是关键。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在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同时,靠制度斩断教师索要钱物的黑手,还校园一个纯净的天空。
卢志文校长在翔宇教育集团办学理念中公开提出:“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收受家长礼物,不利用家长办事”,学校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切实利益,关系到教师形象,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什么时候请客送礼之风在校园销声匿迹了,什么时候我们的校园就开始纯净了。
面对我们的大环境,请客送礼之风,还不能就此绝迹,所以云南的王文铭认为:“现今校园里的确有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对学生给老师送礼一概予以否定。我认为下面几种礼品老师可以收取。
一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或体现纯洁感情,有纪念意义同时价格又不昂贵的礼品。这样的礼品,不是为了拉拢、收买老师,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不正当的好处,对此,老师不仅要收,而且还要精心珍藏。
二是学生步入社会,有了自己的收入后送的礼品。三是为了酬谢老师的栽培,学生自己动手做的礼品。
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样的礼物能不收吗?总之,不是为了走歪门邪道,而是为了表达师生真挚感情的礼品,老师应该收取。而那种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目的而送的礼品,则坚决不能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在中国,目前教师这一职业还是比较清贫的,但我们要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高,教师的待遇也在逐步改善。
虽然我们不必再像古人那样“安贫乐道”,但是不要忘记,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是无愧于祖国的人民教师。
如何对待家长请客送礼
在人们的印象中,学校是一方净土。
然而,在“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冲击下,学校也变得浮躁不安。不知何时,请客送礼之风吹进校园,迅速蔓延,并悄然变质。
起初,还只是贺卡到保健品,再到烟酒、化妆品、高档手机等,吃的、用的、穿的都有,还有直接送红包的。刚开始是学生给老师送,后来干脆由家长代劳。
送礼对象主要给班主任或者是语数英等主课老师。近些年来,越来越盛的校园送礼问题,怎么都难以看成是学生对老师真挚情感的真实表达。
孩子给老师送礼的目的大多非常纯洁,而家长呢?送礼就未必完全出于对老师的爱,讨好、攀比等成人化的动机会隐藏在其中。送礼之风一经个别人带起,师生间正常的高尚的感情就被掺了沙子。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难免会对相关的学生多些“关照”。因为请客送礼,学习不努力、表现乏善可陈的学生竟被评为三好生,使得学校公正的天平失衡,竞争向上的气氛荡然无存;因为请客送礼,使得孩子攀比心理加重,虚荣心剧增,“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在孩子心中扎根……这些无疑将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加强自身修养,抵制歪风邪气“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说。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当楷模。教师守住道德底线,不收受学生的礼物。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需要对其品性进行塑造的“花朵”,如果这些“花朵”从小就缺少好土壤的滋养,从小就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那后果将是可怕的!有一学生,其家长从事餐饮业,这位学生因为多次目睹一些单位“管事人员”要求他父母“虚开发票”的行为,所以对“腐败行为只是社会支流”的观点怎么也无法认同,任你怎样解释,都难以消除他心中的“烙印”,可见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有多大。如果教师收受了家长或学生所送的礼品,形象必然受损,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度必然降低,继而就会影响教育效果。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教育家,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
世风不纯,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随波逐流。教师固然清贫,但一定要从我做起,抵制歪风,绝不能带头击碎道德底线。
“想发不义财,就别当教师。”贵州的杜正武老师掷地有声地呼吁。
二、拒绝从第一次开始一所重点学校的吴老师说:“教师收礼是作茧自缚。当一位家长送你礼时,如果你没有拒绝,从那一刻起,你就无法言行一致地倡导平等和公正了。
你的良知和正义不允许你对那位家长的孩子特别关照,但你在批改作业时、上课提问时、安排座位时……那份礼物总会在你脑子里冒出来,你的工作就不那么从容和自由了———你由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沦落成了礼品的奴隶。也许有教师说:‘我可以做到边收礼边平等。
’我不信有这种人,即使有,那他收人‘香火’,却没有替人‘消灾’,不也同样要接受良心的拷问吗?”如果第一次没有拒绝,自然会有第二次,而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学生之间也有交流,在他们头脑中自然会形成这样的印象,我们的老师对某某这么好,就是因为收受了他家长的礼物。要时刻记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左右和影响着你的学生。
不要破坏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三、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发挥效能杜绝家长请客送礼,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觉是不行的。
要从根本上刹住此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是关键。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在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同时,靠制度斩断教师索要钱物的黑手,还校园一个纯净的天空。
卢志文校长在翔宇教育集团办学理念中公开提出:“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收受家长礼物,不利用家长办事”,学校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切实利益,关系到教师形象,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什么时候请客送礼之风在校园销声匿迹了,什么时候我们的校园就开始纯净了。
面对我们的大环境,请客送礼之风,还不能就此绝迹,所以云南的王文铭认为:“现今校园里的确有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对学生给老师送礼一概予以否定。我认为下面几种礼品老师可以收取。
一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或体现纯洁感情,有纪念意义同时价格又不昂贵的礼品。这样的礼品,不是为了拉拢、收买老师,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不正当的好处,对此,老师不仅要收,而且还要精心珍藏。
二是学生步入社会,有了自己的收入后送的礼品。三是为了酬谢老师的栽培,学生自己动手做的礼品。
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样的礼物能不收吗?总之,不是为了走歪门邪道,而是为了表达师生真挚感情的礼品,老师应该收取。而那种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目的而送的礼品,则坚决不能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在中国,目前教师这一职业还是比较清贫的,但我们要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高,教师的待遇也在逐步改善。
虽然我们不必再像古人那样“安贫乐道”,但是不要忘记,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是无愧于祖国的人民教师。
传统的请客送礼有哪些
说起现在的酒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使人穷于应付倍感招架不住。
特别是逢节假日,很多人在这前后两三天的日子里,同一天要应对多户人家,去这家不是去那家也不是。其结果只得兵分两路或是上下午交替敷衍。
使得人花了大钱还找心累,弄得大家苦不堪言!在我们这个地方,就一般而言,酒宴的类别不外乎红白喜事,其它的门类就是搬新家的贺房酒,生小孩的满月酒,老人生日的高寿酒,七八月份高考录取期间的升学酒。我们甚至听说临近县还有老母猪下崽也要办酒,房屋扩建从楼下搬到楼上也要办酒!就办酒的方式而言,一般都是提前预定饭店酒楼操办,多是上下午全天两餐。
下午正席,上午便宴预习热身,这也是留给还没有随礼的亲友临场送礼的时间段。那人手多又想节约开支还不嫌累的,就在居所附近的自家院落操办。
没有院落的干脆就占用街面的屋檐下一溜人行道埋锅造饭,弄得半个街面烟熏火燎的,同时还多多少少造成街面拥堵!就随礼的数量而言,以“百元”为单位,多是“二三五”几类,仅仅是认识一般见面就打打招呼,操办人家请到了觉得不去又不好的,就掏两张“红太阳”应付了事;一般的同事朋友普遍的送三百元;稍微亲密点的同事好友那一般都是要递上五百元才过得去的!再特殊点的那就的看双方之间密到哪个程度了。至于那一百元是绝对拿不出手的,被认为是打主人家的脸,不如不送!而那四百元的“四”字可是一个“忌讳数”,因为“四”与“死”谐音,是万万不可造次的!就如同赴高寿酒不能送钟表,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
吃新婚酒不能送伞,主人家的桌面上绝对不会出现梨类果品,那伞与梨的谐音就是“散”与“离”!喔,人家新婚燕尔期盼“百年好合”,你却诅咒人家“散”“离”?是何居心?你这不是上门讨楦自讨没趣吗?!请想想,就这样的酒宴你又吃得起几家?你又有多少收入能应付得了?不去就是了?那你以后还怎么在同事朋友间混?你这张脸还往哪搁?现在的情况是,只要一提起“送人亲”这个话题,大家都是苦不堪言莫奈其何而表示义愤填膺!就其实质来讲,大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当事人,而是对这种社会风气表示不满,都期盼着这种越闹越大的游戏得以禁止!感谢国家给国民营造了这么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大家才过上了好日子!但却是忧心忡忡担惊受怕的不得安宁,生怕那电话铃声一响,那灾难冷不丁就会突然砸到你头上!那咋办?再难办也得办!就只得仔细盘算这个月的开支要怎么才能勉勉强强应付得过去!这种请客送礼风气成了怨声载道的社会毒瘤!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明明白白的知道请客送礼不对,可又苦于没有很好的回避办法且都还得去勇于面对,这就是现实!这种风气严重地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的地方刚刚有了点起色,可又因请客送礼风的刮起而返贫!那么,政府不管吗?管啊,政府也曾经出台了严杀请客送礼风的若干条例,但由于只有“不准”条例而缺乏那种让你碰触了将会后悔一辈子的严惩不贷“杀手锏”!其结果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从大面上看请客送礼风是少了,可私下里在一些小范围的圈子里请客送礼风仍然是屡禁不止!那就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有,那就是乱世施重典!我政府的严办条例一出,只要你敢触犯,我就让你丢饭碗或倾家荡产!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思路。
我们共产党接管天下时,还不是在短短几天内就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鸦片烟馆、嫖娼妓院、道会赌场这社会的三大毒瘤统统取缔了!早在九年前的2008年的两会期间,我就曾经给中央“两会”发过建言,其中就有关于禁止请客送礼的条款,只是如泥牛入海,音信杳无!出于关注民生,今天我仍然要说说我的思路:简言之,那就是除了人死了不得已允许在殡仪馆监督下置办四五桌便宴外,一律不准操办其它各种各类酒席。先说死人便宴。
除了以死者算起的上下三代在内的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含法律认可的姻亲关系——下同)可以以“家人”的身份予以资金支助外,不论是谁,一律不得请客送礼。这样说来,是不是又与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传统相悖了吗?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即“上下三代在内的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以外的人,可以以亲朋好友、集体单位的名义以花圈的形式前往吊唁,看看坐坐就离开,绝对不得以任何理由另行送礼和参与用餐;至于婚宴,即仅仅限于家人,那是绝对不允许对外操办的。
这可能看似有些不近情理,其实说开了就明白了,否则口子一开,那就刹不住车!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那一代人,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只要相好了觉得可以结婚了,就到相关机构去履行个结婚登记。到了结婚那天,大家白天来帮忙布置一会新房,晚上都来坐坐吃点喜糖意思意思,也有结伴或独自送只脸盆或茶缸热水瓶什么的,大家也不太看重,不太在意。
所以同事朋友之间就没有什么精神上,心理上的那种负担。我们期盼有这样的社会风气。
但要想恢复这样的良好社会风气,就必须下大力铲除目前请客送礼大操大办这个社会毒瘤!丧事类以死者算起的上下三代在内的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以外的任何人,一律不得送礼,有违反者,一次性罚丧家方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