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教师怎样去评价一节课范文

    教师怎样去评价一节课范文

    教师如何去评价一堂课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 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 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2.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 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

    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 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 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 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 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 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

    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 和环节。

    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 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

    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 总称。

    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 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所以我们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

    怎样评析教师一节课

    听课后应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

    (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戛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评课的客观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度

    新的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确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听课、评课的时候,要看这些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这些目标。

    2.教材处理是否科学、正确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以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特点为依据,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处理是否得当、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否连贯、教学的容量是否适宜、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准度的落实情况,等等。

    3.教学思想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灵活。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施教者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情况,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衡量教学思想的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看其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看其是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情感的。

    4.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有效

    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依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只简单定位于过去的那种传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落实,相关的基本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更主要的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来统帅整个教学过程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凸现6.教学活动(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学生是否经历了求知的过程)。 7.学生是否学会交往,是否建立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8.是否沟通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此外,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方面,如教师的知识底蕴、思维反应、教学语言、书写要求、朗读能力、课堂情绪,教态表现以及应变能力等也可做出适当的评价。

    如何评价一堂课

    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第三、多元化进行评价,让课堂变成“伯乐”。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让我们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而努力!

    如何评价一节课

    如何评价一节课

    听课后应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

    (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戛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评课的客观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度

    新的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确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听课、评课的时候,要看这些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这些目标。

    2.教材处理是否科学、正确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以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特点为依据,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处理是否得当、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否连贯、教学的容量是否适宜、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准度的落实情况,等等。

    3教学思想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灵活。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施教者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情况,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衡量教学思想的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看其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看其是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情感的。

    4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有效

    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依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只简单定位于过去的那种传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落实,相关的基本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更主要的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来统帅整个教学过程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凸现6.教学活动(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学生是否经历了求知的过程)。 7.学生是否学会交往,是否建立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8.是否沟通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此外,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方面,如教师的知识底蕴、思维反应、教学语言、书写要求、朗读能力、课堂情绪,教态表现以及应变能力等也可做出适当的评价

    文 章

    如何评价一堂公开课

    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时,概括了五个“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真实无伪,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

    这无疑是一个权威性的意见,但它只是一个笼统的定义,我们还是无法依此有效判断出一堂好课。我以为它最大的问题是混同了两个基本概念:日常课与公开课。我们在谈论好课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譬如评价一堂日常课,我们要有整体观念,须知任何一堂课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只有放在这个体系中来评价,才可能得出恰当的结论,单独来评有一叶障目之嫌——一堂五“实”不全的日常课未必就不是一堂好课。与日常课相比,公开课则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究性”。它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示范性,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启发别人,没有示范性,太过家常,开它何用?二是可推广性,一堂好的公开课要既能启人智慧,又易于模仿学习,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开”的价值。那些天才流丽、剑走偏锋、个性特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其意义在于展示,而不在于推广,因此并非最好的公开课!三是创新性,即这堂课闪耀着教师的独特发见与独特个性,绝少雷同,不做陈腔,而不是中规中矩,步步为营,散发着陈陈相因的迂腐气息。因此,我们认为公开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研究性”。

    因此不管是课堂的生成还是案例的设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的理想与否和案例的是否优秀说到底还得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因此,对一堂课或一个案例进行点评的前提是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评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鼓励成功。既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也要重视终结性评价,但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不应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甚至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基于此,我认为,对一堂课或一个案例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点评:

    一看这堂课或案例中学生的参与率是不是高,是否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其理论依据是专业课程强调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评价要注意整体性。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的参与率高了,才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全面的学生才会得到发展。专业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那种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单项评价方法已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评价要适应从重视专业知识到重视专业能力,再到重视专业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

    二看学生是否有创新性的理解和思维。其理论依据是专业课程强调专业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要求学生能逐步做到独立思维与操作,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培养的是具有个性化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和创新性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关注课堂和案例中学生的创新性理解和个性化思维。

    四看教师的课堂或案例评价机制是否多样。其理论依据是专业素养的诸多方面,项目课程中通常一个工作项目设置为项目场景,用户需求,知识链接,方案设计,项目归纳五个板块,开展分组讨论、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和实际任务,组间竞赛、以及答辩等方式实施教学。并采用笔试、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成果展示、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确立由校长、教师、学习者、家长、行业鉴定机构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实施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交互式评价模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从而促进评价机制的灵活性,只有采取多样的评价机制,才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

    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评价项目分为五大块:1,教学目标内容;2,课堂结构(教学程序);3,教学方法手段;4,教学效果;5,教师素质。

    在每一大块中又制定出评价标准,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做到了定性。很多学校教研室只有这个标准,但缺乏可操作性,只是靠教师的感受打分,为此,我们又增加了评价办法,这是我们标准的一大特色,尽管有些办法还不够成熟或合理,但做到了量化,并给讲课教师以一定的提示,让他们按此要求备课。

    这个标准做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应该说比较科学、合理,我们今后在实践中不断修订,以求更完善、更科学。

    也谈怎样评价一节好课

    时下,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长盛不衰。

    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摘要一:评价一节好课 叶澜: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博士生导师,华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叶澜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基本要求(1) :有意义 ———教师讲的内容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基本要求(2) :有效率———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她介绍,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基本要求(3) :生成性———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叶澜介绍,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基本要求(4):常态性———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叶澜说,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

    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

    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基本要求(5) :有待完善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摘要二:评价一节好课 一看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二看过程是否常态自然; 三看师生是否交流互动; 四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五看教材是否挖掘到位, 六看设计是否新、趣、活、实; 七看课堂是否动态生成; 八看教学是否扎实高效; 九看课堂是否亮点突出; 十看风格是否独特明显。 摘要三:评价一节好课 一 、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设有一个能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

    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预期目标。

    二 、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幽默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

    如何观察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 除了考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之外,应充分考虑到对学情的了解,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1.评教学目标的设定,一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三者的有机整合和体现学科特点.二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具体---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用可以检测学生学习行为的动词来阐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描述,是否落实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三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是否以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难易适当,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差异. 2.评教学目标的达成,一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落实;是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否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二看是否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三看教学效率是否高,学生的受益面是否大,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