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范文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
第一,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满怀期望,依靠学生并充分地展示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年龄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需要理解与尊重,因此,大部分时间与他们相处的教师,必须尊重并信任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相信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会有所突出的表现,有些表现在学习方面,有些表现在性格方面,有些比较坚强等等。
总之,每一个人在某一方面都会比其他的学生有优势,所以,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特价值的个体,承认他们有无限的潜能,使他们树立信心,作为前进的动力。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作答,但是,由于某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透彻,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甚至脱离主题,答非所问,这时,教师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心态要平和,不要着急上火,要对学生有包容的胸怀和耐心。
尊重学生的回答,不要直接的否定他们,使其丧失信心,而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全面或是思考角度有点脱离主题,这时,教师应问问他有没有要补充的,或者是换个角度,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让他们思考,最后达到想要的结果。另一方面,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改正错误的能力,学生只是需要时间和机会,所以给学生机会很重要。
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没有当众批评他,给他面子,不伤他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面前不会觉得内疚,这一切都是由于教师对他的尊重与信任。由于心存对教师的感激,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上课会很集中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创建和谐、民主的氛围。 在课堂上,不要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要有亲和力,听取学生的不同想法和意见,合理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赞扬,不合理的方面给予引导指正,使学生明白个中的道理。
老师不要表现的高高在上,让学生有畏惧的心理,要做他们的朋友、知己,与他们交谈关于学业、家庭以及生活等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无话不说,因而教师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了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会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就会取得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主要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及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就是说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
第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多用激励性的言语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对学生提出成长的期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有效的教学评价案例-怎样写教学案例评价?请提供一、两篇实例作参
你的意思应该是给一节教学案例评课吧?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评课又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发现不足,推介经验;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 一、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 2、敷衍了事 3、平淡肤浅 4、面面俱到 5、参与面窄 二、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坦率诚恳原则 3、兼顾整体原则 4、鼓励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方向性原则 三、一节课的评析方法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教材处理上分析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分析 评析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看教学方法的优选与创新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5、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通常,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 (2)看教态 (3)看语言 (4)看操作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有的书上又将评课内容分成以下几项: 一、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而教学思想是否正确又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教师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所决定的。
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偏重”和“四个忽视”,即偏重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偏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学生特长发挥;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正确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树立起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思想。
二、评教材处理 1、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2、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得到突破 4、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三、评教法选择 1、教法选择是否符合教改方向 2、教法选择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 四、评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2、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付诸实施 3、学法指导的方式是否可行 五、评能力培养 六、评师生关系 1、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评课的目的无外乎两种: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 所以,评课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评教学效率 评课,首先要求鉴别出课的优劣,尽管许多评课不追求鉴定结论。
评教学效率,不仅要评出教学效果的好坏,还要算一算时间帐。教学效果好,但容量小,属于整体教学效率不高;弄简成繁,枝节问题纠缠不休,表现明显的徒劳无功,属于局部教学效率不高。
评教学效果,一是看学生学到多少东西,受到哪些教育,二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激励和满足。前者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的增长、学习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以及思想方法、政治观点、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它是当堂教学效果的实质所在;后者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上。
评教学效果,要结合预定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现实的教学设备、设施条件以及学生的学力状况、班级性格等进行。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遗漏或遗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视为教学效果好。
二、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观的体现。 教学思想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所以,针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应从教师教学思想方面作出肯定与否定的评析。具体来说,从教学的宏观模式来看,是素质教育的模式,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是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终生发展负责,还是对学生一己一时(升学)负责。
从教学的微观过程来看,教授与反馈是否注意到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与学的组织是否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作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等是否有所偏废或顾此失彼的现象。评教学思想要有针对性。
要针对目前教育的“时弊”来评。目前教育“时弊”的主要表现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德育;重视可能升学的少部分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后进生等。
要通过评课,明确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围绕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努力纠正错误的教学思想,灌输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评教学思想,不等于空洞的“上纲上线”,它要求我们联系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相关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实际问题,有理有据在进行评析。
这一方面是宣传正确的教学思想的需求,。
如何评价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在困绕着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
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1.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起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还得回归到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上。
反思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肤浅。在一些教师的眼里,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参考书中的几段文字,只要抄上即可,缺乏对教学目标重要性的认识。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把历史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对部分教师来说,这只不过是给原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换了一种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内化与思考。
为此,历史老师首先要准确领悟"三维"目标的内涵:"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历史认识的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课程目标的一个闪光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有创新潜力的领域。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看它是否全面,三个维度是否有遗漏,因为这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当然,对每一节课来说,要重视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分解,使之细化、小化,目标不在于太多,也不是每一项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同等重要,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二看它是否明确,即目标阐述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四看是否将它贯彻到了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有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教学的渠道 2.1 注重问题设计。提问的有效性跟提问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
2.2 准确表达问题。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
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尽量避免反问。
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徒具形式、为问而问的现象。很多提问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表达方式,或者要求学生的回答往往是读一段课文内容,或重复教师刚讲过的话,这种缺少思维性、创造性的提问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与动力,感到历史学习枯燥乏味。
2.3 做到因人施问。因材施教对于每个教师来说,都很清楚,应用到课堂提问上,就表现为因人施问。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式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
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一般来说,能勇敢地与你目光碰幢的学生,往往期待能站起来回答,而那些低头不语的学生则可能正在"保佑着老师别叫我回答啊",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3.倡导合作探究――有效教学的关键 合作探究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所谓"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并不是简单地把桌子合并起来,几个人凑成一堆,随便说上几句就行了。
我认为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首先按个人的兴趣、需求、学习基础等级等标准自主分组。大组还可以再按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自主分成若干个竞争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上、中、下的各类层次,让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以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
"合作"的基础是分工,没有分工就不能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学习。
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合作"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合作,更需要生生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导演的角色,重在置疑、激思、点拨,或投石兴澜,或锦上添花。引导学生快速思考、认真归纳、争相表现。
学生的活动方式要丰富多彩,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同桌讨论。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课堂是不同个体之间互相交流的主要场所,包括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
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任何一节课都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所以要想上好历史课,必须营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历史课堂中,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他们的主体地位,领悟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总之,为了使学生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学生交流最多的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有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却不愿意上历史课。
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时间和空间就是在课堂上,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产生兴趣,从而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效的评价,是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的主要方式,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满怀期望,依靠学生并充分地展示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年龄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需要理解与尊重,因此,大部分时间与他们相处的教师,必须尊重并信任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相信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会有所突出的表现,有些表现在学习方面,有些表现在性格方面,有些比较坚强等等。
总之,每一个人在某一方面都会比其他的学生有优势,所以,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特价值的个体,承认他们有无限的潜能,使他们树立信心,作为前进的动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作答,但是,由于某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透彻,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甚至脱离主题,答非所问,这时,教师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心态要平和,不要着急上火,要对学生有包容的胸怀和耐心。
尊重学生的回答,不要直接的否定他们,使其丧失信心,而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全面或是思考角度有点脱离主题,这时,教师应问问他有没有要补充的,或者是换个角度,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让他们思考,最后达到想要的结果。另一方面,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改正错误的能力,学生只是需要时间和机会,所以给学生机会很重要。
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没有当众批评他,给他面子,不伤他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面前不会觉得内疚,这一切都是由于教师对他的尊重与信任。由于心存对教师的感激,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上课会很集中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创建和谐、民主的氛围。在课堂上,不要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要有亲和力,听取学生的不同想法和意见,合理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赞扬,不合理的方面给予引导指正,使学生明白个中的道理。
老师不要表现的高高在上,让学生有畏惧的心理,要做他们的朋友、知己,与他们交谈关于学业、家庭以及生活等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无话不说,因而教师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了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会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就会取得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主要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及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就是说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
第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多用激励性的言语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对学生提出成长的期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肯定他们已经取得的进步,激励他们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你做的很好,很认真也很努力,你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大家有目共睹,希望你再接再厉,我相信你会通过努力,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或者是给学生一个认可的眼神,点点头。
亦或者对他已经取得的进步,表示欣慰。还可以拍拍他的肩膀,并对他说“表现不错,继续努力。”
等等。这样,学生能感到教师对他的赞赏和期待,由于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从而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
积极评价则是开发潜能的宝藏,②鼓励学生,多用积极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对他们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被认可,会有一种成就感,而学习效果和成就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成就感还可以使。
对历史老师的评价与建议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1.评价的性质与功能。
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2.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依据。
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评价应以《标准》为主要依据。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二)评价方法建议
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以下几种: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学年教学评价等。不同教学阶段的评价,应有相应的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如: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期教学评价则是系统考察学生一学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值得借鉴的评价方法:
1.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个人作品档案通常收集经过学生选择的历史作品,也可以收集和历史学习有关并能反映学生成就的材料。每件作品最好有教师、家长、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应该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特长和优点。师生在建立此类档案时应确定起止时间,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为单位收集历史作品。档案可以保留在相应的文件夹或档案袋内,也可以保留在学生作业本里。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师生通过协商来确定档案内容,并让学生自己管理档案。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是一种可以广泛推行的评价方法。
2.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察法有自然观察、选择观察和实验观察等几种。观察记录也有各种方法,如设计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技能、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观察的项目可以预先设计在表格里,也可以随时择取。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挂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例如:对学生在抗美援朝专题讨论会上的各种表现,如探究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对抗美援朝的态度等,进行观察,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记入表格,作为整体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依据。
3.活动法。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图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4.学生自我评价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 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等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历史学习的 特长及不足等状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有助于学生 认识学习目标以及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历史学习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