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餐后课题研究范文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课题小结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
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
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 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
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了多少?”等问题。
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
一、餐前的准备活动(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
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
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
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
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
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
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
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
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
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
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
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
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
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这样的孩子。
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
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
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
4、放个公共垃圾盘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盘,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垃圾盘中。
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教研组教研课题总结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安静的环境中就餐 家庭、幼儿园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家长、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 从很大程度上讲,孩子的饮食习惯是由家长给养成的。晚上离园时,我们有目的地和几个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关于幼儿饮食方面的一些想法,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如何让孩子吃得开心,吃得愉快?如何让孩子坐在固定的餐桌上吃饭。 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饮食教育尤其如此。每天进餐前,我们都要和幼儿一起讲讲好吃的蔬菜,介绍一下当天的蔬菜,包括菜名、菜的颜色、菜的营养,对小朋友生长发育的作用,并把这些介绍编成小歌曲,小儿歌让幼儿一起学习。
(二)鼓励幼儿按需自由选择食物 家长方面: 大人对某种食物的喜恶不要影响给孩子,不要以家长的口味来安排孩子的饮食,否则易形成挑食和偏食的的坏习惯。进餐是一件高兴的事,做家长的完全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幼儿自选的基础上,家长加以适当的引导。 幼儿园方面: 在每天的进餐教育活动中,我从介绍饭菜的名称入手,转入饭菜的味道、营养价值,并且用建议的方法提出进餐时的要求,让小朋友们在明白事理的情况下知道吃饭时该如何做。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利。
(三)适当控制孩子的饮食量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等于吃得多,吃得胖。现在社会中,胖子实在太多了。进行合理的膳食,适当控制幼儿的食量,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家长方面: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都认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才是健康。幼儿园体检时,当有肥胖倾向、轻度肥胖、中度肥胖等字样出现在健康汇总表上时,家长才会有所感触。我们主要通过老师友情提醒、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课题总结
习惯是一种养成,培养良好的习惯将使人的一生受益。
随着食品的极大丰富,供人们可选择的食品已十分广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也逐渐养成,如偏食、挑食、不按时用餐、用餐时不专意等等,这种现象在幼儿当中更显突出。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从个体来说,不良的进餐习惯不但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还会影响良好个性的培养从而影响之后的生活。从社会来说,每个个体的健康成长更是关系到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祖国建设的明天、未来民族兴旺。
好的习惯必须要从小抓起。英国思想家培根也曾说过:"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培养,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
"可见幼儿是培养良好进餐习惯的最佳阶段,更进一步说,小班阶段更是最佳中的最佳。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而且因为他们刚换了环境,走出了家人的包围圈,跨入集体生活,对一切都是陌生、新奇的。
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对他们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 1.1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表现 由于幼儿自制能力的一般,不良习惯一般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动的天性。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东瞧瞧西看看;爱唠嗑,一到吃饭时间就总爱说个不停;拿着碗边吃边玩。同时幼儿又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自己吃饭而依恋老师,一到吃饭就拿着自己的碗玩,等到最后让老师喂着吃。
当然还有很多进餐本身的习惯,比如挑食一看到青菜就用手抓出来扔在一旁,吃的满桌都是饭菜,不会用勺而直接用手抓着吃,舀一口就含在嘴巴里怎么都不吞下去,喜欢汤泡饭等等。 1.2不良习惯的成因 1、病理因素 某些幼儿体弱多病,经常肠胃不适,上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引起幼儿食欲不振,幼儿的肠蠕动速度缓慢,胃内排空时间长,从而导致食欲减退。
2、饮食不当 幼儿食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穷。酸奶、巧克力、可口可乐、果冻……,无不刺激着每一位幼儿,而他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家都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想吃啥,就给他买啥,营养没问题,致使他们无节制吃零食的现象有增无减。
3、教养不当 由于家长娇惯使部分幼儿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的一口也不吃或从小没吃过的食物至今仍不肯吃。 4、活动量不当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活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和进餐量。
有的幼儿个性文静,喜静不好动,活动量过小,且活动内容单调,从而影响了他的消化吸收功能;有的幼儿个性好动,活动量大,活动时间长,也影响了幼儿的进餐量和食欲。 5、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也曾意识到幼儿有不良饮食问题,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采取强硬手段,在幼儿园里,也会经常听到老师要求幼儿快点吃饭,不快点吃完就不让妈妈来接,恐吓幼儿,这无疑给幼儿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产生厌食的情绪。
让幼儿加快进餐速度,是可以保证老师的工作进度,但进餐过快会导致食物没有经过细嚼慢咽就进入肠胃,影响了健康,不利于消化。 1.3良好的进餐习惯 1、按时定位进餐,进餐前有准备。
进餐前,告诉幼儿要吃饭了,要求他们洗好手,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吃饭时切忌放任幼儿端着碗到处走,边玩边吃。
每顿饭应有大致的时间限制,既要求幼儿细嚼慢咽,又不要拖得太久,应该专心吃饭。 2、饮食定量,控制零食。
除了三顿饭,1~2次点心之外,要控制零食,使幼儿养成吃好三餐的好习惯,教育幼儿不要贪食,以免消化不良。 3、不偏食。
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幼儿的健康,而且形成固定的口味之后,长大成人也难再适应多样化的膳食,膳食多样化才能使人体获得全面的营养。 4、注意进餐卫生和礼貌。
注意进餐卫生,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吃掉在桌上或地下的东西,把掉在桌上的东西放在公用盘里,使用自己的餐具不吃别人的饭菜等等。自幼儿上桌开始,就应该培养良好的进餐礼貌,如咀嚼喝汤时不应发出大的声音,夹菜时不可以东挑西拣,不能那手去抓饭菜,不糟蹋饭菜等。
2.如何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是比较艰难的过程,不仅要靠保教人员,同时也要依靠家长。 幼儿首先是在家里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包括行为、生活习惯,那么在幼儿进餐习惯这一方面必然也是如此。
父母要了解科学喂养幼儿的常识,家庭食品要多样化,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并尽可能地烹饪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菜,激起幼儿食欲。进餐前要引导幼儿先洗手,并且洗好后不要到处乱摸,避免接触到细菌。
进餐时懂得餐桌礼仪,比如:有人夹菜要说谢谢,吃饭要安静进餐,不吵不闹等基本常识。同时通过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去吃各种食物,不要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幼儿。
同时,父母应学习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针对幼儿特点对症下药,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相关工作,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自觉性。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课题研究计划表
一、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
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念“小手真干净”的儿歌,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 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
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 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
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
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有一位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他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幼儿园早餐及餐后活动教育工作
项 目
进 餐 点 活 动
时 间
早 餐: 8:20 — 8:50 午 餐: 11:20 - 11:50 午点: 3:40 — 4:00
幼 儿
1、餐前认真洗手,正确使用肥皂,冲洗干净后对准水池甩三下,最后一个幼儿关好水龙头。(秋冬天要擦护手霜)
2、值日生协助保育老师分发餐具、餐巾,摆放整齐。
3、正确使用餐具、餐巾,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随便说笑打闹;一手拿勺子,一手扶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饭和菜、干点与稀饭搭配着吃,不吃汤泡饭;细嚼慢咽,不慌不忙,不咂嘴,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将饭菜塞满嘴,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地面和衣服,食物残渣放在指定的地方,不将不吃的饭菜挑在小朋友碗里;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主动整理好自己的餐具,收拾食物残渣,轻放椅子,离开饭桌。
4、餐后用餐巾擦嘴,然后去盥洗室洗手、漱口。
5、积极参加餐后游戏。
教 师
1、进餐前15分钟(早: 8:05,午: 11:05)提醒幼儿结束活动,做好盥洗,准备进餐。指导值日生分发餐具、餐巾,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2、进餐前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氛围,使每个幼儿积极进餐。
3、掌握每餐食谱,向幼儿科学地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4、指导幼儿有秩序地领取饭菜,方法具体,防止危险发生。
5、观察、照顾幼儿进餐,轻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进餐习惯及自我服务能力。
6、观察幼儿食欲、进食量,鼓励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纠正偏食、挑食行为,提醒吃饭慢的幼儿吃饱吃好。
7、对有特殊进餐要求的幼儿(生病禁忌、对某些食物有过敏史、少数民族等)的餐点做好调整。
幼儿园后勤工作小课题
(一)目的不明确 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本应是为了将研究成果用于工作实践,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然而许多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并不是出于这一目的。
有的幼儿园是受外力驱使,纯粹为了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有的幼儿园是追随潮流,“别的幼儿园在做了,我们也不能落后”;有的幼儿园是出于竞争需要,因为要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一定要有课题研究成果。出于这类目的而开展课题研究的幼儿园很少会去考虑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切实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不重视过程 1.选题盲目 第一,缺乏针对性。选择课题时应联系实际,考虑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如针对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等。
但目前许多幼儿园不考虑自身实际,有的直接选择省、市级规划课题,有的上网查查别人都在研究什么,什么话题最热门就研究什么。事实上,有的课题并不符合幼儿园的基础条件和教师的研究能力,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课题许多幼儿园一哄而上参与研究,看似热闹,其实大多是低层次的重复,缺乏现实意义。
这样的课题研究花费了幼儿园大量的精力,实效却不高。 第二,有课题无问题。
有的选题大而空,不具备可操作性。例如“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中国神话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论游戏对幼儿的影响”,等等。
这些课题涉及面太广,只确定了研究范围,却没有提出具体问题,导致教师无从下手,无法操作。其实这些课题可以缩小研究范围,进一步聚焦,例如研究“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中国神话故事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论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这样一来,问题也就清楚了,课题的可操作性也增强了。 2.忽视过程 课题研究应是一个从假设到论证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
然而,许多幼儿园的课题研究过程常常走过场:课题组教师集体研讨分配任务,教师围绕课题组织活动,开展几次教学活动观摩或以经验介绍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结题时每位教师写几篇经验性的文章,仅此而已。许多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如何保障研究计划的达成,如何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始终稀里糊涂,最终导致“开题轰轰烈烈,过程懒懒散散,结题匆匆忙忙”。
3.缺乏保障 很多教师都提出,幼儿园缺乏合理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首先,幼儿园常常忽视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也很少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使得教师在研究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导致研究停滞不前;其次,课题组教师日常带班工作任务很重,研究时间得不到保证。
专业水平的限制、研究精力的缺乏使得幼儿园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导致课题研究得不到保障。二、对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课题目标,增强课题意识 开展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
幼儿园一定要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增强课题意识。园长要首先明确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然后引导全体教师讨论课题研究是否只是教授、专家的事情,幼儿园需不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如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寻找相关课题。
集体的思想碰撞可以使教师理解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重视课题选择,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 幼儿园要重视课题的选择。
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园长可以组织教研骨干通过讨论列出一些课题,并在幼儿园公示,鼓励教师进行研讨:哪些课题确实反映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哪些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之后,教师们在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需要以及幼儿园的研究基础和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确定课题。 幼儿园还应重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
在确定课题之后,课题组负责人应组织教师对该课题进行剖析,找到具体的研究问题,了解此课题的研究现状,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特点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研究兴趣有选择地承担一部分课题任务,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其中一部分。
同时,幼儿园要引导教师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课题组要定期集中讨论研究的进展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共性,共同探讨解决的策略,切实把握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
幼儿园还需建立并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顺利地开展。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开题后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机构,专门负责提供后勤保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确定研究过程每一阶段的任务并监督研究进程,同时聘请顾问或指导教师(中小学、兄弟幼儿园课题研究骨干或上级管理部门的教科研人员等)定期给予指导与帮助。
(三)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思考;分析问题需要教师作出判断,什么问题值得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幼儿餐前播餐范文
一、餐前洗手
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并学习洗手的方法。在教幼儿洗手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洗手的动作,伴着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两只手儿甩一甩,小手变得白又白”进行多次练习,使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游戏的组织
1.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集儿歌、手指活动于一体,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教师应该经常注意收集、整理儿歌和手指游戏。在餐前组织幼儿玩《五只猴子荡秋千》、《一家人》、《卷白菜》、《手指出门》等手指游戏,既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有轻松的娱乐效果,幼儿很喜欢。
2.智力游戏智力游戏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我的小球碰几球”等智力游戏,在于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有触觉游戏(“请你摸摸他是谁”)和听觉游戏(“请你听听他是谁”)等。
3.音乐表演游戏
全体幼儿跟着音乐旋律做舒缓的律动,或者一幼儿进行表演让其他幼儿猜猜演的是什么,如“我们都是机器人”、“我来比划你来猜”等。
三、食谱介绍
食谱的介绍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能让孩子们对每天的饭菜感兴趣,帮助孩子愉快的进餐。我们可以针对当天的主菜,准备谜语让大家一起猜,比如蘑菇就是: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准备儿歌,大家一起学一学唱一唱。通过一唱一猜,孩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还可以进行知识竞赛。请当天值班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提前准备好介绍蔬菜营养知识的材料(可以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图片),在餐前活动时进行介绍:如菠菜汤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和叶绿素,多吃蔬菜能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碎肉豆腐”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能供给我们必要的营养等。
餐前活动的组织是一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可以让小朋友有愉快的进餐情绪。让孩子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吃饭,这对调动孩子的食欲很有帮助,对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形成很重要。
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论文、小课题范文
园本研修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搞好我园教学工作,提升我园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继续坚持“突出骨干、深化园本”的制定方针,今年继续延续上学期的园本研修工作,特制订以下研修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载体,以“三新一德”(新纲要、新技能、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园本研修建设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途径,力求在园本研修、培训模式创新、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我园实际的园本研修机制,促进我园发展。
二、组织机构1、园本研修领导小组组 长:允豪杰副组长:郭彩娟 吴利杰组员:冯荣利、赵艳妮、张金红、王娟、张群群、吴雪玲 职责:①组长制定幼儿园园本研修的总体规划。②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园本研修第一线,深入到各组参与研讨。
③为教师开展园本研修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办公室设有电脑、打印机等。
④适时组织教师去外面进行交流学习。四、园本研修的方式:根据我园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情况决定园本研修的形式和内容,采取有效的研修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研修特色。
具体做法如下:1、自主学习。开展教师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
2、示范引领。利用本园骨干教师资源,结合我园教学实际,针对我园共性“问题”,开展示课交流。
4、全园研讨。全体教师开展“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同时人人学习有关书目,确保园本研修实效。
5、教学观摩。在全园教师中开展“展示课、观摩课、研究课和说课活动,形成一种研修规模。
五、园本研修的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每位在岗教师应参加园本研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园里规定的研修活动该参加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修。
2、激励性原则:对积极主动和按时参与园本研修的教师给以肯定;对通过园本研修成长快的教师给予奖励;对研修持消极态度,且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教师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3、集体研讨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困惑出发,由教研组集体研讨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再由教师具体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反思。
六、园本研修的内容、对象、形式: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每名教师要在幼儿园的计划和组织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进行自学和集中培训,通过反思和专题研究,促进教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一) 研修形式:坚持以园本研修为主,以自培自练为辅,交流研讨,教育教学活动等形式。
以教师自学——反思——交流的模式进行研训,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保证学习效果。
在研修中,要把培训内容与教师师德、业务结合起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存观、价值观,把“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的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主要责任;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同教学结合起来。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查找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先进教学经验指导自己,做到学用结合,及时写出心得笔记,教育随感。
园本研修或小课题研修的计划与实作。(二)研修时间:保证研修时间。
2013年3月一2013年7月。(三)研修内容:三月份开学初期,组织全园教师学习范佩芬老师的《幼儿园教师的师德规范(一)》,并做好记录工作。
四月份教师自学,对《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三至六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进行系统的学习,领会纲要和指南精神五月份全园教师进行“公开课”活动观摩,跟进教师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使教师们积极参与到说课听评课的环节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园本研修或小课题研修的计划与实作。六月份在园内开展《纲要》和《指南》的知识竞赛,把《纲要》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深化教师内心。
七月份教师每人撰写一份研修心得体会,写出自己研修感悟。研修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