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题研究范文
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论文、小课题范文
园本研修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搞好我园教学工作,提升我园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继续坚持“突出骨干、深化园本”的制定方针,今年继续延续上学期的园本研修工作,特制订以下研修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载体,以“三新一德”(新纲要、新技能、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园本研修建设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途径,力求在园本研修、培训模式创新、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我园实际的园本研修机制,促进我园发展。
二、组织机构1、园本研修领导小组组 长:允豪杰副组长:郭彩娟 吴利杰组员:冯荣利、赵艳妮、张金红、王娟、张群群、吴雪玲 职责:①组长制定幼儿园园本研修的总体规划。②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园本研修第一线,深入到各组参与研讨。
③为教师开展园本研修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办公室设有电脑、打印机等。
④适时组织教师去外面进行交流学习。四、园本研修的方式:根据我园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情况决定园本研修的形式和内容,采取有效的研修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研修特色。
具体做法如下:1、自主学习。开展教师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
2、示范引领。利用本园骨干教师资源,结合我园教学实际,针对我园共性“问题”,开展示课交流。
4、全园研讨。全体教师开展“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同时人人学习有关书目,确保园本研修实效。
5、教学观摩。在全园教师中开展“展示课、观摩课、研究课和说课活动,形成一种研修规模。
五、园本研修的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每位在岗教师应参加园本研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园里规定的研修活动该参加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修。
2、激励性原则:对积极主动和按时参与园本研修的教师给以肯定;对通过园本研修成长快的教师给予奖励;对研修持消极态度,且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教师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3、集体研讨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困惑出发,由教研组集体研讨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再由教师具体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反思。
六、园本研修的内容、对象、形式: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每名教师要在幼儿园的计划和组织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进行自学和集中培训,通过反思和专题研究,促进教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一) 研修形式:坚持以园本研修为主,以自培自练为辅,交流研讨,教育教学活动等形式。
以教师自学——反思——交流的模式进行研训,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保证学习效果。
在研修中,要把培训内容与教师师德、业务结合起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存观、价值观,把“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的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主要责任;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同教学结合起来。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查找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先进教学经验指导自己,做到学用结合,及时写出心得笔记,教育随感。
园本研修或小课题研修的计划与实作。(二)研修时间:保证研修时间。
2013年3月一2013年7月。(三)研修内容:三月份开学初期,组织全园教师学习范佩芬老师的《幼儿园教师的师德规范(一)》,并做好记录工作。
四月份教师自学,对《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三至六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进行系统的学习,领会纲要和指南精神五月份全园教师进行“公开课”活动观摩,跟进教师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使教师们积极参与到说课听评课的环节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园本研修或小课题研修的计划与实作。六月份在园内开展《纲要》和《指南》的知识竞赛,把《纲要》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深化教师内心。
七月份教师每人撰写一份研修心得体会,写出自己研修感悟。研修活动记录表。
幼儿园课题研讨活动记录《做好家园共育的意义是什么?具体怎样做好
摘要:实践中我更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 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
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
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
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 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
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
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高潮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
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怎么写
一、课题研究背景: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
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
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核心概念: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课题界定: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我们这里借鉴“家园共育”概念,并不是纯粹“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而是指幼儿自然智能开发课堂教学向“教后”延伸,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通过家园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双方智慧潜能整合。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旨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
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近年来,研究儿童行为习惯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研究价值。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专业生活所依存的第一场所,教研活动是幼儿教师用以解决实践问题,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此,园本教研是幼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要求。园本教研虽然目前在幼儿园中已经相当普遍,但相比于校本教研,人们对其进行的研究和探讨仍相对缺乏。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园本教研是每个幼儿园最大限度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有力保障。
无论从其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园本教研对于幼儿和幼儿教师的成长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园本教研是否真的能促进办园质量的提高?在实践中如何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这些问题都是函需解决的。一、园本教研的内涵及特点(一)园本教研的内涵园本,是从幼儿园本位的概念,即从学校本位这一概念推演而来。
以幼儿园为本,就是要基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实际,以幼儿园的发展为根本;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幼儿园在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朱家雄和许多学者认为园本教研是指让幼儿园教师做“教学研究”。
即要求幼儿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研究。[1]要求教师“教研”,特别是做“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是非常必要的。
要想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教师的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我们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学历的高深、知识的渊博,教师如何将这些理论联系实际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做“教学研究”,即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赵志毅把园本教研看作是以幼儿园为游戏、教学的基地,以解决幼儿园在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充分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2]“园本教研”来自于幼儿园的游戏和教学实际,来自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在于幼儿交往互动中,发现问题,从而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迈进了一步。刘占兰认为,园本教研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导向,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目标。
[3]《纲要》毕竟是理论的东西,园本教研就是使《纲要》落实到实处的一个重要途径。因园制宜开展教学实践,最终是为了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园本教研的表述不尽相同,我的看法是:立足幼儿园教学实践,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着重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主要指开展园本教研的目标不是理论基础的建设,而是为了改进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以幼儿教师为主体,是指幼儿园内的所有教师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改善教学工作,是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双重的升华。(二)园本教研的特点第一,园本教研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或建立某个理论体系,而在于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幼儿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第二,园本教研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是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第三,园本教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而不是让教师放弃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去做专门的教学理论研究。二、园本教研的价值分析(一)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1.园本教研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成为幼教界的热点之一。
教师在幼儿园阶段的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是:获得处理突发事件及复杂性、不确定性情景过程中的实践性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园本教研主张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育研究现场中实际发生的问题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对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的思考。
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反思自己的平台,从而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提高其应对不确定性情景的能力。2.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国各地进行的国培计划,其实正是一种学习型的园本教研活动。
通过团体学习气氛的形成,通过为期半年的集体培训和平时不间断的学习,得到知识、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提升,进而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幼儿教师将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儿童发展,这些观念的更新都会左右着她们的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3.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园本教研要求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全面地、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要求教师反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有效程度,与幼儿的互动程度,以及教育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前的反思,有利于幼儿教师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对于研究主题的准备使得研究的目的更明确,研究方法更全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提高;教学中的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现场的控制能力。
边教学边反。
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
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
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
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
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
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
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
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
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
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
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
幼儿园科学课题研究,急!!!!!!!!!!!
一、课题的提出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思想的倡导下,使幼儿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幼儿终身发展的素质,成为幼儿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创新教育手段,改变幼儿学习方式顺利成章地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作为研究课题,以点带面,以期实现幼儿园教育全面改革。
经研究表明,人们听到的信息可以吸收10%,看到的可以吸收20%,而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则能吸收70%。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提示,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与其亲身体验密不可分。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也明确指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关心幼儿是否学到知识,而且更应关注幼儿是否获得了体验,体验到了什么,应追求什么样的体验,如何来感觉表达自己的体验等。
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法”在幼儿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课题。1、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可以看出,幼儿园科学教育首先是培养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其次是发现、探究科学和表达探究的能力。无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科学体验活动。
2、从科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幼儿园科学领域知识大多属于程序性的知识,这类知识是不能靠直接的教来让幼儿获得的,它需要幼儿自身与物体,与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去体验感知,从而获得相关知识,积累相关经验的,通过直接参与的活动去进行自我构建的。可见,体验是最有效的科学教育手段。
3、从《纲要》的指导要求来看:《纲要》要求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等等指导要求,都鲜明地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进行科学教育。4、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来看: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重教师操作演示轻幼儿体验,以教师的体验代替幼儿的体验;重学习结果轻幼儿的自主发现的过程,轻幼儿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实现;重视幼儿获得科学知识轻幼儿科学的态度、科学情感、科学精神的培养等科学教育偏差,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着亟待改革的现实。
综合上述,尝试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实践体验式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开展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旨在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通过体验来认识周围事物。
即让幼儿在可视、可听、可感、可操作的环境条件下,“先做后学,先行后知”,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获得终身受益的品质。二、概念的界定1、“体验”的概念——指人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
2、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3、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幼儿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让幼儿在感受、理解、领悟、欣赏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学习。”
它注重幼儿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对生命成长意义的体验,注重给完美人格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机会。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1、研究目标:⑴ 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法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探索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及其与幼儿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组织策略和教学方法革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⑵ 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探索体验式教学法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策略,构建适合幼儿的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发挥体验的价值功能,进一步推进幼儿园的课程改革。⑶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使幼儿在体验式科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体验,获得正确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获得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有益的品质,深刻体会自我价值、自我意义的实现,塑造完美人格。
2、研究内容 与方法 ⑴、幼儿科学学习方式和幼儿发展现状研究。 ⑵、在幼儿园科学领。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怎样让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4 克服设施陈旧,经费紧张的困难,想方设法改善幼儿园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如在大型器械场地铺设草坪时,在有限的场地中精心设计了游戏区、休闲区,同时还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划分出一块场地铺上了塑胶地面,以保证幼儿的安全„争取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同时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努力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合理安排每个班级的户外体育时间,设置户外体育自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组织幼儿开展好体育活动。2、创造愉悦的心理氛围,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情绪的好坏影响着其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
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个别幼儿因学不会某一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在竞赛中,有的幼儿因输给对手而生气不开心,而有的却因胜利而沾沾自喜”„„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老师向幼儿及时讲述一些生动的故事,使幼儿懂得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而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更是加倍关心和帮助,经常用“你真棒!”的话鼓励他,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教师们努力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幼儿能轻松开展锻炼,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园协作增强幼儿锻炼效率《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是我们课题组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注意家长对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因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所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于是,我们召开家长会,主动听取家长对孩子参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宣传、研讨,形成了开展活动的共识。同时,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地开展,也感染了家长,使家长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中来。
家长不仅积极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等活动,还经常帮助幼儿搜集废旧材料共同制作体育活动器械,如:沙包、毽子等。在家里,家长还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户外参加锻炼,真是其乐融融。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器械及材料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根据目标选择教师选择的体育器材绝对不能带有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沙包、垒球、降落伞、飞盘、飞镖等,并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安排,交好地完成了周目标,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根据材料特征选择幼儿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已免发生争抢的现象;提供带有民族特色的材料如:高跷、抬轿子、双人鞋等,提高活动材料的娱乐性和趣味性。5 *根据季节的影响选择在春夏季提供活动量小的材料,如拉力器、沙袋等;秋冬季应多提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的材料,如蹦蹦球、呼啦圈等材料。
*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选择在提供户外活动材料时,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2)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引导幼儿探索体育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在教会了幼儿某一体育器材的基本玩法后,引导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器材的多种玩法,并介绍给同伴;对做得好的引诱而教师及时表扬,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可以发现身体的许多部位可以转动呼啦圈,如手腕转动、颈部转动、膝盖转动等,通过教师启发幼儿还可以发现拿呼啦圈来“跳门槛”,还可以在地上滚动,还可以用来开火车等等。一种器材的多种玩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让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时,不受现成材料和自制材料的影响在选择活动材料时,无论现成材料还是自制材料,只要是材料的特征和功能适合需要,幼儿就愿意选择,可见是现成材料还是自制材料,并不影响幼儿的活动。只要是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体现幼儿个体差异、注意考虑季节特征的自制活动材料,就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达到锻炼身体,发展动作技能的目的。
我们启发幼儿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器材搭配起来使用,能发现更多的功能,增加活动的乐趣。如:用自制拉力圈和皮球配合起来玩“拖小猪”和“小球钻圈”的游戏,用双人大拖鞋和竹竿来玩“爬山队”的游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器材的多种功能。
(3)自力更生,为幼儿制作适用的体育器材*利用废旧物品以。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怎么写?
幼儿园教研活动 上学期,我园的教研工作主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并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在领会新《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上,强调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后的反思、评价及对下一次活动的调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在新学期,我们的思想指导也很重要,我园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扎扎实实地抓好本园教育教学工作,优化幼儿一日生活;以研究确定适宜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主题活动内容为载体,立足本园实际,挖掘资源优势,深入课程改革;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组织活动和教研能力。
一、本学期的工作重点:(1)用“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带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2)每个月进行一次教师讨论活动,会议时间在半个小时之内,主要讨论在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共同研究教学技巧,分享教学亮点,让每个老师在研究讨论中得到提高,加强教学质量。
(3)针对日常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困惑,确立教研专题,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同时在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实效性方面作有效的探索。
(4)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加强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多次培训活动,让教师提高自己,丰富教师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
(5)组织开展各项竞赛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各类竞赛,例如健美操比赛等活动。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1、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寻找更适宜本园的教研的方式与方法。
(1)在教研内容上,注重实际性,实用性。园长要多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教师一起通过相互观摩与参与式评议等活动,针对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困惑,确立教研专题,并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对于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查找相关的经验文章或理论,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实践,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方法、实实在在的内容确保教研工作的实际性,实用性。
真正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与困难,使教研活动真正发挥促进教师成长的桥梁作用。(2)在教研方式上,注重开放式、互动式 紧紧围绕“找问题、找策略、解决问题、反思”的一系列教研活动过程,采取全体教师参与和轮流主讲的方式。
每个月进行一次,每次有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提高教师将新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能力,锻炼教师们的口才与胆量。抓住“走出去”的机会,利用到示范园的观摩和与区级骨干教师“结对子”的机会,扩大教师的视野,学习别人的长处,“多问,多学,多实践”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指导策略上,注重自主性,互助性 为使全园老师能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原有水平得到提高,我园将采取自主结对子的方式,各班两位老师或平行班的老师进行自主结对,在实践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指导,每月相互听课评课一次以上,教师认真组织,组织的教师和听课、评课的教师都必须尽心尽力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大家相互交流,相互研究,使全园教师都能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老教师也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2、以加强常规工作为重点,不断提高本园保教工作水平 (1) 规范保教工作常规,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指导与检查。
本学期,我园将规范保教工作常规做为工作重点,将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及教师工作常规进行定期培训、指导、督促、检查、分析、调控,增强保教工作的有序性。(2)开展各项有趣的活动,尝试构建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教师丰富课堂,让活动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年龄,适合每个阶段的孩子,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在快乐中成长。
(3)坚持理论引领。在园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纲要》和《细则》为指导,加强幼儿园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尝试建立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
(4)以不同年龄班主题活动的内容选择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活动研究。尝试开展全园性的主题活动,以《细则》为依据,共同探索适宜各年龄班幼儿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并及时进行整理记录。
(5)注重教育环境创设的合理性和实效性。为了更好的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探索主题墙饰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环境与教育内容的有效结合,我们将开展各班环境布置设想和研讨活动,由各班教师介绍本班环境创设的设想,全体教师集体讨论,相互学习,使教师们做到取长补短,让环境真正能为幼儿服务,从而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3、开展班级交流活动 开学初,我们将组织教师认真制定各类计划,并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活动,比如各班工作计划交流、教学活动计划交流、教育随笔交流等,帮助教师开拓思路,多创新、多思考,进而提升全园的保教工作水平。三、以开展专业基本功竞赛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1)针对园内年青教师较多的现状,利用业务学习及日常交流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当好幼儿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