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文献综述范文
求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的文献综述
近代中国社会严重的内忧外患 促使中国人逐渐觉醒,是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条件。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大致经过了传统国家观念的打破及近代新国家观念的萌芽、近代各种国家观念及其主流的产生、近代国家观念的基本确立等三个阶段。它的形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争回大量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的国 家主权;另一方面使自由、民主和平等观念在中国民众中得到普及和被接受,对统治者的专制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 近代中国社会, 内忧重重, 矛盾纷起。
政治上, 统治机构的腐朽堕落, 官吏的横征暴敛, 频繁的天灾人祸以 及土地的高度集中, 使农民生活困苦, 甚至无立锥之地, 被迫奋起反抗。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以及云南、四 川、台湾、两广、山西、湖南等地起义, 此起彼伏, 风起云涌。
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更将农民起义推向高峰, 引起清政府与广大士绅阶层的极大恐慌。经济上,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 位的格局, 因帝国主义的入侵而逐渐解体。
一部分拥有财富的地主、官僚、商人开始投资于新式工业, 促进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同时, 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双重盘剥, 使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不到应有 的保护与发展, 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
他们“于万死中求一生, 惟希望有善良之政府, 实行保护产业之政 策, 庶几有所怙恃而获即安。” 要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型国家的呼声越来越高。
同时, 西欧及日美各国在 19 世纪以后, 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工业革命的发生, 使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他们野心勃勃地在世界各地开拓殖民地, 地广人多而贫穷落后的中国就成为其追逐的目标。
先进的炮舰撞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割地赔款, 帝国主义一步步地陷中国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在这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才能“富国强民”, 不受列强欺侮, 就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考虑与探索的问题。
内忧外患使在“西学东渐”影响下的新一代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救亡图存”、改变中国的迫切性。他们介绍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到中国, 强烈揭露抨击清政府的腐败, 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在中国人中引起很大反响。
如严复翻译大量外国政治书籍, 对封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 他介绍的学说“自有左右舆论之势力” ; 梁启超、杨度等人创办刊物, 揭露清政府“对于内惟知窃财, 对于外惟知赠礼, 人民之生命财产, 非其所 问”的真实面目 , 认为“苟欲救之, 舍立宪外, 既无他策” ; 而孙中山更为大胆地提出: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效法美国总统选举, 废除专制。”
在他们的大力宣传下, “自由民权之说, 膨胀于国民之脑中, 莫不愤慨于国权之衰弱, 而切齿于政府之腐败者。” 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转变, 对于国家的认识较以往亦有所不同。
旧的传统国家观念被打破, 而新的近代化国家观念则在孕育和形成中。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1.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2.国内的研究状况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
求一篇大一近代史论文最好是新写的的
巍巍中华,雄踞亚陆,山河壮丽,人杰地灵。
她不仅以悠久的历史文明著称于世,而且又是一个富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绵延不断,与时常新。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在被动依附的状态下开始了近代历史进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焕发着新的历史特点,激励和启迪中国人民去谱写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中华振兴的历史新篇章。 第一,反对侵略,维护独立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独立、自由的民族,从不甘屈服于外来的侵略和奴役。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 当有“世界的工场”之称的英国凭借近代的武力发动侵略后,中国人民无所畏俱、不甘屈服、英勇抗敌、反对投降,成了鸦片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中心内容。
“上公声望慑蛮夷,一檄贤于十万师”①。 在伟大的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中,具有爱国重民思想的林则徐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英雄。
他受命赴广东查禁鸦片,“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决心“为中原除此巨患',②,向全世界表示了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坚决性。 六三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雕刻在夭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它作为近代爱国史诗的第一章永远铭勒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因义生愤愤生勇”,“家室田庐须保卫”。面对英军的野蛮入侵,三元里人民义声如雷,手持犁锄和简陋武器,齐心合力把“强徒摧',。
“奉命剿贼,有进无退”,不惜“为国捐躯',。这就是关夭培、陈化成等爱国官兵们的精忠报国思想。
“守士之义,不可以不死。”富有报国情操的姚怀祥等爱国文官亦能同赴国荡。
乍浦、镇江驻防旗兵的血战,隆福兵败自刻,海龄合家殉难,则充分表现了少数民族官兵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⑥。
葛云飞的老母称赞儿子死得忠勇,陈连升、朱桂都是父子同殉国难。 大学士王鼎甚至以尸谏反对投降。
这种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是何等的可歌可泣和感人肺腑不甘屈服的顽强的斗争精神,是一个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可贵的品格。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不断继承和发扬这种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通过历次民族保卫战争、边疆自卫反击战争、反洋教斗争、反帝爱国运动以及其他各种反侵略斗争形式,为反对外国侵峰,捍卫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斗争。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永远不能实现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目的。第二,面向世界,善师人长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自明清以降,由于封建经济的停滞,中国日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行程。从中外关系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遭受比自己先进的外来势力的侵略并被其打败的战争。
这次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历史厄运,但也因此促使她逐渐从闭塞、自满、愚昧、落后的状态中觉醒。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中国有识之士称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外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为“古今之变局”,从中总结出落后挨打的教训,多维地认识西方世界,多维地反省中国自身,在忧愤、求索和抗争中探寻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道路。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求实的态度正对现实,不断自我克服陈旧观念,注意“洞悉夷情”,组织翻译西洋书报,编撰《四洲志》,首先开眼看世界。魏源心怀战败的“积感”,发愤作《圣武记》和《海国图志》,要求“过时而悔”,主张通过“以夷款夷”开门通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林、魏的“师夷制夷”主张是一种包容“知夷”和“师夷”两方面内涵的完整的反侵略思想。但当时除林、魏主张“师夷”外,大多数爱国者,包括疾呼“欲中国稍习夷事”的姚莹在内,仍只是停留在要求“知夷”的层次上,而对“师夷”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这表明,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在其起始时就具有艰难曲折的性质。只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所受的打击更加严重,教训更加深刻,“师夷长技”的主张才被付诸实践。
追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中国人又从对洋务运动理性偏误的检讨中提高了认识,近代中国学习外国的潮流被推进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表明,中国由于落后一再挨打,这又激发人们要求向外国学习。
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始终包含反对外国侵略和学习外国先进两方面的内涵。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最先体现了这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的关系。
魏源征引古语说过“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⑧。鸦片战争后中国长期不能扭转落后挨打的局面,除了由于帝国主义的贪婪和凶残外,从中国自身的因素考虑,这与“不善师外夷”有关。
再之,近代世界自资本主义产生后,逐渐形成了世界市场,从而使世界各国的发展出现了某种一体化的趋向。从此,任何一国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世界市场。
不管你愿意与不愿意,自觉与不自觉,都。
历史类论文综述怎么写?详细点,最好有例子~~
与文题有关的文献。
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
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
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
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综述也是科学研究 综述是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 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某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对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 对有关问题提出中肯意见或建议的论文。
一篇好的综述, 对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对于有关技术的建立和改进, 对于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对于青年科技人员和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等, 都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国内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现的科技信息极其纷繁。
作者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 见地独特地写出一篇能启迪他人的综合性论述, 虽然算不上“原创性”论文, 却也属于“组合式”成果。这种“组合式”成果, 在人类科技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组合式”成果的一个突出例子。美国航天局一位负责人曾经说:“阿波罗”航天飞机的技术实际上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 相反, 全部都是已经发明的现有技术; 关键是我们能够恰如其分地将其有机地组合, 并实行系统管理。
综述是对已有的文献和成果进行组合, 因此, 它也是科学研究, 而且是重要的研究形式之一。由博返约执简驭繁 许多科学领域, 历史悠久, 文献量大, 精粗混杂, 真伪共存。
因此, 综述不应只是文献的简单拼凑, 而要在全面查阅和检索的基础上, 选择其中的优秀成果、重点著作、精辟论述和最新进展, 加以归纳和提炼。综述, 是对文献的浓缩和萃取, 是对知识的精炼和升华。
发表综述性论文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使读者对某一学科领域的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因此, 文献资料的查阅必须全面, 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如果不全面系统地查阅文献, 而是盲人摸象, 只根据部分资料以偏概全, 这样的综述, 对不了解此领域的读者会产生误导。同时, 综述的内容应该以原始文献为准。
因为, 由于一些著者、译者或审校者的疏忽, 有些文献在转引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差错。在撰写综述时, 如果图方便, 只引用间接文献而不去查阅原文, 则可能以讹传讹。
当然, 撰写综述, 既要“求全”, 更要“求精”、“求新”。由博返约, 执简驭繁, 是撰写综述性论文的一项基本技能。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文以辨洁为能, 不以繁缛为巧”。“求。
急求!!!!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1、确定你要研究问题的时间段,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时间越多,你需搜集与阅读的材料就越多,当然写出的来的东西也更有学术价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
2、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材料分类。或者是按照某一个基本相同的观点分为什么派别,或者以某个著名大师为标志,以时间为线索,等等吧,这个还是要看你搜集得材料以及这个课题研究的程度。
3、材料在开始搜集阶段一定要全力以赴,甚至要竭泽而渔,否则你写出来的东西如果忽略了某一个著名的人物或观点的话,这个综述就是不成功的。
做综述是个耗时间好力气的活儿,但是综述做好了,对了解这个课题的全貌是非常有益的,是你将来写作这方面论文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祝你能学有所成啊。
文献综述 范文 怎么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兴趣和职业定位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兴趣是可以通过职业生涯来培养的。兴趣的形成,可能是通过职业经历培养出来的,由于擅长做此类工作,或者是越做越好,得到的主观、客观的回报越来越多,所以产生兴趣。而在有兴趣的前提下,人们又可以将自己的工作从事得更出色、更持久。每个人在职业上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机会,一个人如果选择了更符合他兴趣的领域,工作起来就可能更轻松、出色、持久。
另一方面,职业也可以成为联结一个人兴趣变化的纽带。兴趣分显性兴趣和隐性兴趣,人有时候对某项职业感兴趣,但并没有表现出来,这就是隐性兴趣。隐性兴趣点要转化为一个成熟的显性兴趣,必须有一个职业催化的过程。如果人的兴趣被工作所激发的话,这个兴趣点就会存在人本身的气质里面,变成显性兴趣
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所喜欢的知识,启迪智慧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发生兴趣时,他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就能积极的感知和关注该职业知识、动态,并且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就能情绪高涨、想象丰富;就能增强记忆效果,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2)兴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才能——个人对工作有兴趣时,枯燥的工作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因为兴趣可以调动人的全部精力,促进能力的发挥,兴趣和能力的合理结合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曾有研究显示:如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则能发挥个人全部才能的80—90%,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不感到疲劳;而从事没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
3)兴趣是保证职业稳定、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工作感兴趣,就愿意钻研,就会出成就,这正是兴趣的作用所在。兴趣可以为职业生涯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用于预测你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稳定性,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不但让你感到满意,而且能够让你的工作单位感到满意,并由此导致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多方面的兴趣也可以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如需变换工作,只要自己感兴趣,就能够很快地学会这门工作,求职成功。因此,兴趣是职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将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
通常把职业兴趣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社会型:喜欢与人交往、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典型职业: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
2、企业型:追求权力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目的性。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以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
3、常规型: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按计划办事,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
典型职业:要求注意细节、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如:办公室人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投资分析员。
4、实际型: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灵活,动作协调。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典型职业: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有兴趣,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技术性职业,技能性职业。
5、调研型: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考虑问题理性。
典型职业: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如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
6、艺术型:有创造力,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典型职业:喜欢的工作具有艺术性、能体现创造力和直觉,并将其用于语言、行为、声音、颜色和形式的审美。不善于事务性工作。
跪求文献综述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的写作步骤如下: (一)选题 选题是写好文献综述的首要条件。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理论或实践上有一定意义。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有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某护理问题的研究今年来发展较快,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文献综述的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二)搜集资料 文献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物质基础,选定综述的题材后要大量的搜集和阅读有关的中文和外文文献,文献越多,就越好些,综述的质量就越高。
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在广泛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在深入复习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必须找到原文阅读,特别是有权威性的文章应细读。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应做好读书卡片或笔记,为撰写综述准备资料。
(三)整理资料 综述不是众多文献资料的堆积,而是作者在阅读了一定量的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细读,抓住其主要观点和结论,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先列出提纲,写出各级的大小标题,然后将观点相同的资料分别归入有关问题,并排好顺序。综述要如实反映原作者的观点,不能任意改动,但对引用的资料也要加以选择,不可能把搜集和阅读过的所有资料都写进去,应有所取舍。
(四)写作 根据写作提纲,逐项将内容展开,并注意观点与内容的一致。在写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构和补充内容。
论述观点时,作者可有倾向性,但不同观点也应列出。初稿写出后,要反复修改和补充,包括内容增减、结构统一、数据核对和文字润色,综述发表前,最好请有关专家和同行审阅,力求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表达准确。
范文1: 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引言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的不俗表现,一直令中外经济学家为之着迷,作为其背后主要支撑力量的民营企业更是倍受关注。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假定出发,经济学家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民营企业的成长绩效,及其所创造的“中国奇迹”。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挑战了“传统智慧”(Montignola,Qian and Weingast,1993),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民营企业,进而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
具体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民营企业,从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从产权已基本清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随着各种形式壁垒的消除,我们如何预测它下一步的表现?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
第二部分评价斯蒂格利茨(Siglitz)等人的观点。与早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产权安排被视为外生变量,市场竞争、激励与信息等因素得到了强调。
第三部分介绍围绕产权安排提出的各种理论假说。尽管文献的视角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是从Grossman-Hart-Moore的剩余控制权理论起步的。
第四部分比较分析各种关于企业改制原因的假说。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退出与企业改制内生于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水平。
随着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作为一般意义上企业的性质被更多地展现出来。 二、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与效率改进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具有渐进性、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非同步性的特点。
这构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初始环境。早些时候,依照Sachs(1989)等人所设计的“大爆炸”模式进行改革的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出现持续衰退,而“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却保持了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
尤其令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推动这种增长的竟是有惊于主流经济学(企业)定义的乡镇企业。起初国内学者曾从经济行为的逻辑性与财产所有制无关的假定出发,运用兰格(Lange)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作过一些探讨,但基本没有得出什么有解释力的假说。
根据主流经济学的标准理论模型似乎也一时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94)在详细考察了中国经济改革过程后认为,乡镇企业的成功表明,缺乏主流经济学所强调的私有产权关系并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问题所在,同时市场社会主义也存在一个严重失误,那就是低估了激励问题的重要性。
由于假定信息完全,像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模型一样,作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兰格—勒纳—泰勒(Lange-Lerner-Tallor)定理,并没有对信息不完全的现实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经济活动中会产生严重的委托一代理问题。
此时的首要问题是改变管理人员的激励结构,而这一点在不改变企业产权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和企业“软预算约束”(Kornai,1998)的改变,致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