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初中生物结题报告范文

    求一份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3至9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我校通过师生双方选择形成活动小组,利用课外和假期,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 1 选题的基本途径 1.1选题的流程示意如下: 1.2 阶段目标 分析校情,分析学生。

    由于师生双方都是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参加海岛环保的兴趣,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国青少年参加生物与环境活动情况,本地区地理知识及环境状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环保活动中来。

    1.2.1 第一阶段: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各种类型的讲座,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设计表格、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科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

    例如,“有磷洗衣粉与水体污染”,让每位学生调查10户家庭每月用去洗衣粉的总量,由此推算本地区的年洗衣粉总用量。调查超市出售的洗衣粉是否含磷?查找洗衣粉是否含磷与去污能力关系的资料,了解水体含磷与富营养化污染的关系等。

    利用校内评奖进行评价,形成的调查报告与活动过程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参与研究的学习兴趣,肯定学生的成果,再接再励。 1.2.2 第二阶段:发现问题。

    学生有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历,初步学会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以适当的动机,发展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内部动机。因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大致可以有以下3种:(1)自然观察,学生从自己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如他们发现一些海边居民向大海任意倾倒粪便,选题:粪便是否能污染海水?有位学生发现近海的塑料袋那么多,选题:海面上的漂泊物到底哪里来?有位学生看见工厂的污水排入河流,发黑的河水涌向大海,选题:化工污水会对海洋造成什么破坏?(2)博览群书,学生从各类书籍中,也会获得选题的灵感。

    有位学生看到有关海洋里的鱼虾越来越少的报道,选题:人类的各种污染会使渔民失业吗?他们看的书多了,提得问题也多了,诸如:海上的鸟吃了鱼儿为什么会死?海水为什么会变红?(3)通过新闻媒体选题。2001年夏季,由于受赤潮的影响,本地区的软体动物曾使人食物中毒。

    有些软体动物死亡,养殖业直接受损,社会影响大,于是选题:海上的软体动物的死因、织纹螺中毒事件的调查。 学生自由选题的优点是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他们所选的题目是否能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待教师的进一步指导。 1.2.3 第三阶段:选定题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选择的题目,师生双方应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选题的起因、目的及计划,进行点评,分析课题的可行性。

    让学生对可行的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设计方案,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纠正,出现与原先假设相矛盾的,要寻找真正的原因,必要时,修订题目,最后确定题目。 案例:有位学生想通过调查有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去污能力、价格比较,呼吁社会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对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他查阅了有关有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配方的书籍,调查各商场有关有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的价格,还往北京熊猫牌洗衣粉厂家写信,询问有关的问题。厂家非常热情地给他发了Email,内容大致是:有磷洗衣粉含有三聚磷酸钠,它是洗衣粉中非常重要的洗涤助剂。

    到目前为止,它是最好的,无论在去污能力上,还是在洗衣粉成型上。无磷洗衣粉用4A沸石代之,它是一种硅酸盐,迎合了人们“限磷、无磷”的消费心理,无论有磷还是无磷洗衣粉的去污力相差不是很大,但还是有磷的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些。

    由于原先的假设被推翻,题目也做适当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一个意志磨炼的过程。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如果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困难,要么中断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要么草草了事。

    2 选题的基本要求 2.1新颖性 由于初中生对研究性学习还是陌生的,他们的成果比较幼稚,如果选一些河水污染、废电池污染之类的普遍性问题,很难有突出的成绩,也缺乏创新意识。因此,课题的立意、提出观点以及实施手段(包括研究方法、选择材料)要有新意、有创意。

    2.2 可行性 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验条件,如有位学生选题是“海上的鸟吃了鱼为什么会死?”她是看书后想到这个题目,基于本地区没有此现象,因此是不可行的。课题调查和实验所要求的条件应是基本可以。

    初中生物研究课题

    小生态瓶的制作 1 工具: 石蜡、烧杯、电炉和干净毛笔。

    2 制做方法 1)将标本瓶冲洗干净,装入约900mL新鲜干净的河水,再向瓶内放入小虾和绿藻,然后盖上瓶盖。 2)将石蜡放入烧杯内,用电炉升温使杯内石蜡溶化,再用毛笔取石蜡液把瓶盖口密封好,使之不透气。

    3)将上述制好的生态瓶放在窗台上,注意不能受阳光直射,防止水温升高,导致虾的死亡。这样小虾便可以在此密封的标本瓶内长期生存。

    2.实验原理 在生态瓶内,小虾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虾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小虾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3.结论 小小生态瓶实际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缩影。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演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动直观。

    该生态瓶制做容易,且可长期使用。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模拟淡水生态系统) 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

    实习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2.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供选择的材料用具 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蛳、蜗牛、蚯蚓、小鱼。 河水(或井水、晾晒后的自来水)、洗净的沙、凡士林(或蜡)、广口瓶。

    方法步骤 根据目的要求和实习原理,设计这项实习的方法步骤,并写在《实验报告册》上。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法步骤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一次。

    如果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就应当停止观察。 浅析生态瓶失败的原因 大家是否还记得生态瓶?它是一个人工模拟生态系统的实验装置。

    其中包括少量的植物,如:浮萍、满江红,黑藻等;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如:小鱼、螺蛳、蜗牛、蚯蚓等;其他非生物物质,如:沙土、石块、水、空气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根据我们所学到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能力的知识,我们可以推测出小生态瓶可以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然而,事实却恰恰出乎我们的推测。

    这个小生态系统最多也只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为什么实验结果与我们推测的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小生态瓶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该生态系统的流动性非常差。

    大家应该知道在生态瓶做好之后,要用凡士林或者石蜡把生态瓶密封,使其与外界隔离开,这就使外界的空气流动、水流动等影响不到瓶内, 并且小生态瓶做好之后,只是将其放在阳光下,而不会时常去晃动瓶子,因此可以说小生态瓶中的空气和水几乎是不流动的,这就好比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生态瓶中的生物必然会死亡,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问题。而我们所生存的地方地球——这个稳定性较好的生态系统,它的流动性就非常好。

    时时刻刻都有大陆风,城市风等气流带动空气流动;洋流、河流等水流带动水流动;降雨、降雪等带动物质流动。这不间断的流动就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流动性就好像人体的血液循环。

    大家都知道随着血液循环的进行人体的各组织细胞进行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营养物质与非营养物质的交换等。这样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能够正确有序的进行。

    但假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突然停止,那么人也将很快走向死亡,正如我们所说的小生态瓶一样走向失败。 另一方面,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畅,大家应该还记得实验结果中有一项使测量小鱼增重多少。

    现在让我们做个大胆的假设。假设小鱼的体重增加了0.1g,并且全部都是葡萄糖(C6H12O6),则至少需要碳原子2.26*1021个,氢原子4.25*1021个,氧原子2.26*1021个,假设小生态瓶的体积为250ml,且全为空气——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则可算出小生态瓶中空气中的氧原子个数最多为2.96*1021个,也就是说,如果小鱼增重0.1g葡萄糖,则几乎要耗掉瓶内空气中的氧原子的80%。

    所以后来必然会出现缺氧的情况,而小鱼也必然走向死亡。而我们所处的地球,虽然说也有不少物质流向生物,但同时也有不少死亡的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盐重新回到无机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基本上保持着一个动态的物质平衡。

    因为地球上的生物是如此的多。仅仅人就有60亿多,几乎每秒钟都有人死亡或者出生。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村农民王某不懂得科学种田,在分到一块肥沃的土地之。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它超越了学科的视界,综合运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对学生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以获取学生自己的结论。

    2、认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和组织保证,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高一年级主任负责具体实施。指导小组由高一年级处全体教师组成,学科学法指导小组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有备课组长任小组长。课题指导小组要根据课题内容打乱学科备课组界限,同课题或相近课题的指导教师为一小组,组长由年级处安排。

    制定《平谷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等。

    制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年计划和三年规划。

    (2)加强对高一的研究型课程的管理,对研究型学习的课时做到专课专用,对研究性学习课的内容做到统筹安排,对研究课题实行规范化的年级备案管理,并定期进行关于研究性学习情况的评价和总结,确保实效。

    (3)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学科渗透,变教为诱,变学为思。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所以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要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还要实现教学方式的革命。怎么样让学生的学习带有研究性,如何能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和研究者的姿态对待学习上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任务,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通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来实现。

    教学方式如何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已经就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衡水中学,一个仅面向38万人口的县区招生且远离省会城市的学校,因为运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开展教学改革,高考成绩连年稳居全省重点中学榜首,数、理、化等学科知识竞赛屡创佳绩,学生的科技发明成果、小论文及书画、文学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近400人次……,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形成的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探究教学方法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方法论,要求教师按照教学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所以要实施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大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变教师以讲为主的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疏通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和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真正使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研究有哪些

    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一、选题的指导思想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对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合理整合,突破了多年来传统的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等部分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及其关系的学科体系:第一册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册是生物圈中的人;第三册包括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四册包括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以及结语——学习并没有结束。

    尽管初中生物新教材尚未编排研究性学习课题,但新教材探究性学习为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为了与国外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我国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相衔接,有必要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二、 研究课题的设计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二年级是人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决定了在初二下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学生在学习“生物及生物圈中的生物”基础上开展为期一周的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的主题为初二下学期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确定这一主题的原因是“健康地生活”是初中生物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达到独立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

    并在研究性学习学期计划实施中,构建以“自我反馈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而且作为初中生物会考成绩的一部分。根据初中生已有的学识水平和已形成的学习方式,采取以教师提供课题,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学生也可自主提出课题,但一定要经过师生论证通过。

    课题设计如下:1)心脏病种类及其预防的研究;2)关于合理膳食的研究;3)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4)初中生视力情况调查;5)关于艾滋病的调查;6)关于糖尿病的调查;7)调查本市某区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8)酸雨对生物影响的研究;9)南湖公园水质污染的调查和处理建议;10)垃圾与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兴趣提出了如下课题:1)涂改液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2)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预防措施;3)踢足球前应做那些准备活动;4)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与建议;5)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方法;6)方便筷子的危害;7)马路边树木枯萎的原因初探;8)饮水与健康;9)睡眠与健康;10)汽车尾气的危害与防治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最重要的目的是转变学习方式。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中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本的和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规范,建构自身内在的价值标准;指导学生初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为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研究过程,了解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人合作、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研究步骤应该说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材入手。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先由教师确定课题,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自己也可独立确定研究课题,我们经实践确定研究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历时1个月)(1)公布课题:初二下学期开学第一节课发“致学生和家长公开信”(附录六),阐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公布小课题题目、选题原则,欢迎家长作指导教师;并宣布把小课题研究评价纳入期末成绩评定。(2)小组划分:每班划分2—4人小组,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小组自己推荐组长,上报于生物科代表处,由科代表负责统计、打印成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情况一览表,一式三份。

    一份留在班级,一份交给老师,一份科代表保留。(3)开题指导: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的填写指导。

    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研究方法,因此,在选题结束,利用课堂时间辅导,讲明研究方法(即实验法、调查法、实践法、文献法)的选择及使用。(4)填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见附录一。

    布置学生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结果以电子演示文稿形式上报,也可发送到老师电子信箱修改指导,这样将信息技术与研究结果紧密结合便于交流与表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5)开题报告:课堂公布各小组的开题报告。

    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自己分工负责的内容,便于组员之间的研究、交流与合作。2.研究阶段(历时2个月)开题报告公示之后,各班、。

    生物课题研究性报告

    生化研究性学习课题1、 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2、 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3、 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 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5、 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6、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7、 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9、 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10、 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11、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12、 农药污染的影响13、 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14、 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15、 本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6、 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17、 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8、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19、 某河水的污染情况调查(湖的污染情况调查)20、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21、 生活中的化学 22、 生活垃圾23、 居室污染 24、 厨房里的化学25、 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26、 食品污染 27、 基因改造生物带给人类巨大的收益还是危害28、 植物标本的制作29、 生态环境的保护30、 关于营养饮食31、 植物组织培养 32、 细菌33、 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 34、 流行疾病预防35、 干细胞与人体组织合成 36、 另眼看克隆37、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自身的影响 38、 关于免疫系统疾病及预防的研究39、 免疫疾病 40、 基因药物41、 基因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 42、 生命的起源43、 生物体的免疫系统 44、 植物的克隆45、 DNA与遗传疾病 46、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47、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 48、(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 49、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50、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 51、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 (石榴酒等)52、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 53、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54、碘与人类健康 55、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56、某地)自来水厂净化流程的参观调查 57、淮河污染调查与对策58、农用生物肥 59、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60、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61、纯净水是否“纯净”62、维生素王国探秘 63、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64、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65、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66、中学生营养与健康 67、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68、研究高一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 69、深圳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70、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71、居室污染72、学校食堂与学校周边摊点饮食服务状况调查 73、校园草坪的护养问题 74. 学校动植物调查。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调查并观察植物种子传播特殊途径 调查目的:部分了解生物种子和它的传播途径,增长知识 调查方法:和家人一起去乡下调查。

    调查结果: 下表 植物名称 传播途径 观察情况 1苍耳 每当秋天它的果实成熟后 , 就会找机会用自己身上的小钩子牢牢钩在碰到它的人或动 物身上,借机远行,掉落在其他地方生根发 芽。 一般生长在田埂,山道旁,草丛中,长得很矮小,很常见,苍耳子外形是椭圆的绿色球体,外面长满了小刺,就像刺猬一样,刺 的顶端长了很小的钩子,威力非常大,只要稍稍一碰,就会沾上衣服,成熟的种子听说附着力更强。

    2凤仙花: 一种常见的家庭室外栽培花卉。蒴果,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属自体传播。

    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3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借风力传播。 4谷子: 靠鸟类传播的种子。

    鸟类啄食的种子可能漏下或将种子吐出或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结论:各种植物自身生存繁衍因为必须适应环境,通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其种子发展出各不相同的传播途径。

    新课程 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教师 黄竞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地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查阅学科资料,积极投入学习中。

    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做到事半功倍。生物是一门颇具特色的学科,不仅以实验为基础,而且以生活联系紧密。

    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密切地联系于生物中。当前热点话题,如禽流感、非典等与生物密不可分。

    前沿科学,如克隆,DNA指纹技术、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人类脑计划等等也与生物学科密不可分,学生对这些知识也感兴趣,所以在生物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是较容易的。据于生物这门学科的特色,我们做生物教师的是完全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么,作为一个生物老师,我们怎么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一、前提条件:为人师表,做一个让学生尊敬和喜爱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说培养就培养的,前提,做一个让学生尊敬和喜爱的老师。通常语文老师很受尊敬,因为语文老师文字功底深厚,知识渊博,横溢才华,满腹经纶。

    那么一个生物老师想让学生尊敬,那么也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加强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专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总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问题,比如我的学生就问过我:为什么青香蕉不甜,而放了几天黄了就会甜?为什么虾和蟹煮熟了会变成红色?再如,一个学生问鲸鱼这么大,为什么它睡觉时不会沉到水中?好奇怪!再如,学了“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这个知识点后,学生问细菌没有细胞核,没有核仁,那它为什么会有核糖体等等,好专业! 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帮学生解决,如果一个老师不懂,可能会说:“课外的问什么,老老实实把课内的弄懂。”

    那么,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摧毁他们的兴致。除了加强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专研,我们生物教师也一样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毕竟,教师为人师表,担任教书育人,平凡而伟大,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相反,一个教师如果文化欠缺,思想道德俗陋,那么只会影响教师形象,只会招来白眼和唾弃,试问学生又怎么会对你的学科产生兴趣呢?1、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生物老师如果一个教师很受学生欢迎,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喜欢你的学科,兴趣自然也就来了。相反,如果一个教师让学生觉得面目可憎,那么他还会有多大兴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认认真真工作,努力工作,用心工作,一丝不苟,会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能微笑面对学生,创造轻松学习氛围。课下,多下班辅导,多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

    多一点沟通,关心关爱学生,你会很受欢迎。做一个让学生尊敬的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生物老师,那么学生对生物自然会喜欢的,那么现在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就容易多了,现在关键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了。

    二、引导和培养1、不拘一格,创新导入,精彩导入高中生物新课程课本章节前都有一个“问题探讨”,用来引入新课,可是有一些“问题探讨”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导入,有一些不能提起学生兴趣,有一些太难,其中难的还真不少。新课程把学生想的太理想化了,很多探讨的问题从学生角度来说是很难的,有的以学生课前认知水平来说根本探讨不出什么,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中,有两个问题,一是“你知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有那些”,学生课前就知道蛋白质是一种营养物质,而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还不一定知道(虽然在必修1开篇的科学家访谈提了一下),而其他如抗体、酶是蛋白质就更加不知道了,这题探讨不出什么。

    另一题是“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学生根本不知道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根本是白问的。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导入,可以不拘于课本的“问题探讨”。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多媒体展示几张“大头娃娃”图片,然后介绍几年前安徽省“大头娃娃”事件,这是因为娃娃吃了假冒劣质奶粉,因为奶粉中缺少了蛋白质,进而说明蛋白质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通过图片和故事很好地导出了蛋白质和说明蛋白质的重要性。

    再如,在《伴性遗传》一节中,探讨的问题也有难度,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先来一个测试,多媒体展示红绿色盲判别图片,这下子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然后还可以介绍一下色盲的发现过程和色盲患者不可报考的专业如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等,并且可以温馨提示一下色盲患者过马路要小心,那么这一节课就有一个非常轻松的开端了。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说,这节课就成功一半了。2、增加课堂趣味性幽默的人去到哪里都受欢迎,幽默的老师也一样,颇受学生欢迎,甚至课前会个个精神抖擞,躯干挺直,目光注视着你进入教师授课。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幽默风趣的,然而据于生物学科特色,做到增加课堂趣味性,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在讲到无氧呼吸产物时,我这样浮夸荒诞地说:“我们的同学有的很喜欢打球,在球场上带个球,左闪右闪,投一个中一个,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