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不合格党员范文

党支部如何处置不合格党员?
处置不合格党员,是指对丧失党员条件、不发挥党员作用的党员进行组织处理,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必要措施,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党支部处置不合格党员,要采取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即要在广大党员中普遍进行坚持党员标准的教育,使每个党员懂得在新时期如何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要在民主评议、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党章和有关规定,对不合格党员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凡是不合格又不愿意改正的,应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凡是本人要求退党的,应予批准。处置不合格党员要同整顿基层党组织结合起来,对那些因组织软弱涣散而产生的不合格党员,应先整顿组织,过一个时期再视情况处置不合格党员。
处置不合格党员要同党员目标管理、创先争优等制度结合起来。
怎样正确对待不合格党员?
正确对待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是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检验民主评议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
对待不合格党员,中央提出的方针是“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这一方针,把教育和处置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正常的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机制。
(1)对不合格党员要坚持从教育入手,不搞不教而诛。要通过党员标准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到与合格党员的差距。
要满腔热忱地耐心教育帮助他们,促使其转化;要引导他们翻然醒悟,振作精神,正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经过教育仍不改正的,则应采取组织处理措施。
(2)对不合格党员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慎重处理。不合格党员有不同的情况和原因,必须作认真的、具体的分析,根据他们的缺点、错误程度和原因以及本人的认识态度和改正的行动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和处理。
要把愿意接受党组织教育,决心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与拒绝接受教育,不肯认真改正的人区别开来,对前者一般采取限期改正的办法,对后者要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3)对那些经教育不改而被劝退和除名的不合格党员,党组织要注意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歧视和排挤他们,仍然要继续关心、帮助和团结他们,教育他们在出党后做个好公民。
有些人经过努力,改正了缺点错误,具备了党员条件时,还可以重新吸收他们入党。
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如何切实加强党的组织领导? -
处置不合格党员,政治性、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
各省(区、市)党委和有 关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安排,抓好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实 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指导,中央巡回督导组和地方各级督导组要强化督 导。
市、县、乡党委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业务培训,准确把握政策,防 止走形式、出偏差。党支部书记要履行直接责任,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把 工作做细做实。
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不定比例、不下指标,不搞末位 淘汰。要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选择一些基础好的党支部先行开展,以点带面有序展 开。
对把握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重大问题及时报告,防止简单粗糙、宽严皆误。 要加强正面宣传,防止炒作。
对工作不负责任、处置不合格党员不及时不严格的党组 织和有关负责人,要通报批评。对确有不合格党员,但所在党支部拖延不作处置,或 支部大会不能形成处置决议的,应责成党支部及时作出处置;必要时,基层党委可直接 调查核实,作出处置决定。
对借机打击报复、侵犯党员权利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 的责任。
谁知道什么样的党员是不合格党员,如何处置不合格党员?
答: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党员,按自行脱党处理,并予除名。
对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党组织应对其进行教育,要求其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对那些思想品德败坏、无可救药的蜕化变质分子、腐败分子,要坚决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
处置不合格党员要按照稳妥、慎重的要求,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不定比例、不下指标,认真执行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对被劝退和除名的党员,党组织要做好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相关工作。
来源:《党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