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产科健康教育宣传范文

    论如何加强妇产科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全世界公认的卫生保健战略手段。

    妊娠分娩期作为妇女一段特殊的生理过程,由于缺乏经验,对于分娩的负面消息的干扰,焦虑对于孕产妇产生明显的心理负担[1]产科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护理为主要干预手段,结合围产期健康知识讲座与孕产妇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建立健康生育的观念,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我院自2008年开展妇产科健康教育护理以来,在全院统一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工作的推动下,在对孕产妇的产前知识掌握和补充指导,通过回访的方式了解情况,优生优育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孕妇健康教育计划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孕妇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模式。

    方法 将72例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孕妇接受孕妇相关知识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示教,采用卡方检验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试验组在怀孕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照顾能力、遵医行为和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www.med66.com 。

    【关键词】 健康教育;孕妇;护理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随着群众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生优育要求日益提高,对孕妇的健康教育,让准父母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掌握孕产期自我保健的知识、提高自我监护的能力,从而达到保证母婴安全的目的,是每一个产科工作者的责任。笔者制定了孕妇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对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索出适合孕妇的健康教育模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72例,年龄20~35岁,平均27.5岁;文化程度:中学18例,中专35例,大专以上19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72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孕妇在年龄、文化程度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健康教育方法 试验组:(1)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和内容:试验组孕妇接受护士规范的健康教育,笔者按照孕妇的孕周制成健康教育路径表格[1]。

    见表1。(2)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①孕妇确诊怀孕后,即到产科门诊处办理围产卡,进行评估,发放健康教育路径,并向孕妇进行孕期须知介绍,解释路径有关内容和作用,取得孕妇的理解与合作,并在路径上标明需要。

    对孕妇已了解的内容打“?”,缺乏了解想知道的内容打“△”,对不知道又不想了解的打“*”。②孕妇每次回来复查时,护士按照路径上的指示,对上次检查时已宣教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没有掌握重新教育,掌握后进行下一个内容,直到按计划完成全部教育内容。

    对照组:采用常规示教法进行健康教育(即不规定教育时间、每次教育量,孕妇来产检时护士随机性完成对孕妇的全部健康教育)。 表1 孕妇接受健康教育路径 1.2.3 评价指标及方法 在孕妇37周进行评估。

    包括:(1)评估孕妇对妊娠分娩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20题,答对18题为“掌握”。(2)评估孕妇的遵医行为:了解孕妇在饮食、胎教、衣着、自数胎动、是否按预约时间回来复查等行为方面遵医情况,主动按医护人员要求去做,作为遵医行为“良好”,不按要求或需医护人员、家人监督才按要求做,作为遵医行为“差”。

    (3)评估孕妇对哺乳操作、产前运动、婴儿洗澡、各种呼吸运动的掌握情况:由孕妇演示各种运动及操作,针对其操作的熟练和准确程度进行判断;可以独立熟练正确操作或基本较正确地独立完成记为“掌握”,不会操作不正确或需他人协助完成均记为“未掌握”。(4)调查孕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医院统一使用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得分>90分为满意。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录入数据并分析,两组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两组孕妇接受不同模式健康教育后对怀孕及产褥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见表2。

    (2)两组孕妇接受不同模式健康教育后对哺乳、产前运动、婴儿洗澡、呼吸运动掌握程度比较见表3。(3)两组孕妇遵医行为比较见表4。

    (4)两组孕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5。表2 两组孕妇孕37周对怀孕至产褥期阶段相关 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表3 两组孕妇孕37周对哺乳操作、婴儿洗澡、产前 运动、呼吸运动掌握程度比较 表4 两组孕妇孕37周遵医行为比较表5 两组孕妇孕37周对护士满意情况比较 3 讨论 妊娠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会给孕妇带来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妊娠期间,母体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全身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而大多数孕妇都缺乏医疗保健知识,心情较紧张[2]。因此,妊娠期的躯体改变也容易引起情绪波动。

    国内报道妊娠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5%[3],加强妊娠期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孕期抑郁的发生,促进孕妇身心健康[3]。研究表明孕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无关,与健康教育实施方式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示教法。 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孕妇掌握妊娠分娩相关知识及哺乳、产前运动、婴儿洗澡、各种呼吸运动。

    怀孕期间教育效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从而可避免少数护士因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所做成的低效性宣教,也可避免某些护士采用“填鸭”方式,将健康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病人,而病人却受益无多的现象。 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孕妇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两组孕妇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浅谈如何在产科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

    要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参与度

    要取得健康教育的成功,必须要努力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参与广度与深度。一是从他们最想了解的内容(从顺产与剖宫产的标准、待产至分勉的疼痛过程及状况、新生儿的日常护理等)入手,抓住患者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辅以其他重要的、易被忽略的问题。二是强调家属参与的重要性,通过调动家属的参与主动性来帮助提高产妇参与意愿和自觉性。三是拓展宣教形式,增加参与的娱乐性、趣味性、实用性。通过开展生产模拟,提前熟悉产室情况,尽早消除对环境的恐惧心理。四是注意护士身份、角色定位,一方面是专业人员身份,拥有专业精练的术语,另一方面也应该是“过来人”身份,口口相传的经验传播形式较易拉近与产妇的距离。

    哪里有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范文啊?我是弄妇幼保健这一块的 爱问知识

    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谢谢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广泛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区2010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结合社区及医院实际情况,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亲自抓、总负责,并指派一名专职人员管理。 医院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和工作台帐;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加强各类人员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 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组织医务人员、重点人群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预防控制结核、流感、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结合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利用医院设立的健康教育基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健教方式,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开展健康教育课堂,为其讲授健康保健知识、卫生知识、生理知识,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居民从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

    二是加强对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每二个月出一期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卫生方面的方针政策及其健康知识,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常识、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与健康相关知识。 三是定期向社区居民宣传卫生、健康、长寿知识,与社区中心配合做好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居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净化、美化社区环境。

    四是对居民广泛开展控烟教育,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努力落实禁烟制度。 五是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三种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妇女病体检,为她们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寒暑假公益活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等活动。

    同时把重点人群教育与普及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努力使我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

    浅谈如何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我国政府曾在二十世纪出版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求,要求到2000年以省为单位母乳喂养率达到80%[1]。

    但目前母乳喂养率较前有下降,产科临床上遇到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缺乏,不懂喂养姿势和技巧,从而发生母乳喂养困难甚至放弃母乳喂养。所以加强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8月,由责任护士随机选取住院孕产妇590人,孕产妇年龄20~42岁,其中初产妇560人,经产妇30人,文化程度:大专及大学以上25人,初中至高中308人,小学257人。2 健康教育的方式健康教育方式采用理论授课,录像,健康教育宣传板,健康教育内容以处方形式发放给孕产妇,护理人员对孕产妇一对一指导相结合,让产孕产妇充分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

    3 健康教育内容3.1 产前指导3.1.1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讲解人工喂养的缺点,使孕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在心理认可并接受母乳喂养,产后有信心进行母乳喂养。3.1.2 营养指导合理善食能保证孕妇特殊需要,维持母体正常代谢,维持胎儿和乳房等发育,为分娩和哺乳做好准备。

    3.1.3 乳头和乳房保健纠正平坦和内陷乳头,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外部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重复多次。随后将两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侧,由乳头向上下纵形拉开,此练习每日2次,每次3分钟。

    用一手托乳房,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抓住乳头向外牵拉,每日2次,每次重复10~20下。孕妇在妊后期,每日用湿毛巾(忌用肥皂或酒精)擦洗乳头,每日一次,每次30~40下,擦洗时适当用力,但不要损伤皮肤。

    在妊娠7个月后行乳房按摩,用手掌轻轻按乳房壁,拉出乳头,并围绕乳房均匀按摩,每日一次。但有流产及早产先兆的孕妇应禁止刺激乳头[2]。

    3.2 产褥期的指导3.2.1 重视乳母的心理指导母亲紧张焦虑的心情不利于泌乳,要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产后母婴同室,来奶需几天时间,分娩头几天少量初乳完全能满足婴儿需求,产妇不要心急。

    早期频繁吸吮有助于尽早下奶,促进胎便排出,所以提倡早吸吮即出生后半小时开始吸吮母亲的奶。3.2.2 哺乳的正确姿势3.2.2.1 哺乳中母亲的正确姿势母亲可采取不同的姿势,但要舒适和全身肌肉松驰,舒适松驰的体位,有效的吸吮可促进射乳反射及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乳汁分泌增加[3]。

    婴儿身体与母亲的身体必须紧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位置,保持婴儿头和颈略伸展,以免鼻部受压影响呼吸。母亲的手应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夹住乳房。

    3.2.2.2 哺乳中婴儿的正确姿势婴儿身体紧靠母亲身体,嘴及下颌部紧贴乳房,将乳晕大部分含在口中,颌部肌肉做出缓慢而有力,伴节奏地向后作伸展运动直至耳部。3.2.3 哺乳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取决于婴儿需求,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一侧乳房,对个别食欲小的婴儿或母乳量过多的情况下,婴儿只吸吮一侧乳房便满足,将余奶挤出。

    间隔时间应按需哺乳,出生第一天24小时内至少12次;母亲下奶后,通常24小时8~12次;出生2~7天,婴儿睡眠时间长或母亲感到奶胀时,应唤醒吃奶(3小时叫一次)。3.2.4 哺乳期乳房的护理,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用湿毛巾(忌用肥皂或酒精)清洁乳头和乳晕。

    注意婴儿是否将大部分乳晕吸吮住,哺乳结束时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颌,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乳头,引起局部疼痛和破损。每次哺乳应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并挤出剩余的乳汁。

    指导每位母亲正确手工挤乳和恰当使用吸奶器,哺乳期母亲要戴合适的棉制乳罩。3.2.5 出院前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评估,对家属和产妇再次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出院后坚持母乳喂养,出院后电话随访。

    4 结果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孕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情况见表1。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经x2检验合理营养、早吸吮、母乳喂养技巧等多项内容,健康教育前后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p 评论0 0 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